現時的天氣及時間資訊列及新聞跑馬燈於主要財經節目及下一節目預告內顯示。 新聞跑馬燈於畫面下方顯示,顯示主要指數、股票最新報價,而在右下方顯示貨幣匯率或焦點股票最新報價。 2022年9月5日起,香港賽馬會時段,包括六合彩攪珠、香港賽馬及香港賽馬會受注的外國賽馬賽事從J2台轉移至無綫財經體育資訊台播映,若此台自製節目的當日是交易日與賽馬日同一日,則順延播出。 該頻道的主要競爭對手為香港有線電視旗下的財經資訊台、now TV旗下的財經台及奇妙電視有限公司旗下的香港國際財經台。
曾裕2名子女亦有出席基金成立發布會,兩人均有涉足娛樂圈,兒子鄺旨呈曾參與全民造星3;而女兒李倚妮奪得今年新加坡小姐冠軍,並透露未來有意參選中華小姐及香港小姐。 其後無綫新聞刪除報道,重新上載另一篇以「中梵去年簽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後,內地首辦主教祝聖典禮」為題的報道。 日日有樓睇 《新聞透視》集中以當下社會最為關注的新聞作專題分析,而《星期日檔案》[36]和《明珠雜誌》集中以紀錄片模式,每集提出和探討未被大眾注視的社會問題。 目前,翡翠台、明珠台和无线新闻台各节新闻均改为主题音乐中段无限循环的方式以预留充足的时间给主播报读新闻提要。
日日有樓睇: 相關事件及爭議
2019年11月4日的警方例行記者會上,六名分別來自《明報》、《am730》和港台等傳媒的記者戴上貼有「查警暴、止警謊」標語的頭盔,警方要求六人離場不果後取消是次記者會。 無綫當晚播出樹仁新聞系主任梁天偉的電話訪問,指責涉事記者若有不滿應該杯葛採訪,不應「搗亂」[129]。 梁天偉在兩日後透過樹仁《新傳網》澄清有關錄音被「斷章取義」,又指斥無綫記者致電時從未表示已開始錄音,內容全屬閒聊;多輪提問其中一問題「一般情況記者咁做算唔算搗亂」,梁則順應答稱「算搗亂」。 他批評做法不符新聞採訪程序及違反新聞道德,向無綫助理總經理袁志偉投訴後對方一再致歉,並承諾追究記者,但新聞部至今仍無更正有關報道[130]。
Google搜尋是不少港人常用的搜尋引擎,不同關鍵字的搜尋排名也反映著港人相關事件及議題的關注。 Google搜尋趨勢彙整過去一年搜尋量飆升得最高的關鍵字,並於本周公布今年各項年度熱搜話題及人物。 日日有樓睇 2019年8月27日,中梵簽定主教任命協議後首度舉行主教祝聖禮。
日日有樓睇: 日日有樓睇詳盡懶人包
財經內容以外,本頻道也有外購非財經類别的資訊節目於交易時段以外播放,更偶有安排國際體育直播(香港開電視及ViuTV亦有同樣安排),不過直播國際體育賽事期間TVB Anywhere不會同步直播,而是會播放其他節目取代。 日日有樓睇2025 但礙於「財經台」台號開宗明義,又於週一至週五交易日主力播放股市內容,有意見認為頻道名稱未能完全反映「財經和資訊並重」的節目陣容,在TVB官網既有觀眾反映美股時段直播不足,非股票交易日的資訊節目又會被非熱衷於股市的觀眾所忽略。 無綫電視為建立一條24小時免費財經頻道,於2017年8月15日早上6時將J5正式易名為無綫財經台,全天候播放新聞及資訊部製作的財經新聞、專題節目及新聞部及資訊部外購節目;同日,互動新聞台亦更名為無綫新聞台,以確立兩頻道品牌和定位。
- 備具MHEG-5功能或「TVB互動功能」標誌的機頂盒或綜合電視機,方可使用此項服務,觀眾只要在遙控器上按紅色按鈕,就可啟動TVBar(部份機頂盒及全高清電視需先開啟MHEG-5畫面和關閉字幕)。
- 而保險公司也避免日後爭議,自103年5月1日起,不論日額型或是實支實付型的住院醫療保單示範條款,關於「住院」的規定都有了修正,也就是將日間留院(住院)除外不賠,如下圖。
- 晚上近八時,現場警員要求記者走至山坡上採訪及拍攝,方便消防員升起巴士救人,但據報一名無綫女記者稱即將要直播報道,要求在現場逗留多3分半鐘,而警員隨即稱救人較重要。
- 為匯聚香港公營機構及業界專家,共用攜手加強網絡安全,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聯同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於14日舉辦「網絡安全技術論壇2023」。
-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以港鐵名義發出的「免費全年車票」,要求市民掃描二維碼(QR Code)啟動。
- 無綫電視在10月17日播出聲稱是陳彥霖母親何女士的專訪,該女子戴上口罩及被打馬賽克,她堅稱女兒患上思覺失調死於自殺,希望大眾不要再揣測死因[122]。
無綫電視新聞部位處電視廣播城新聞及停車場大樓,在尖沙咀星光行、灣仔電訊大廈、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及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堂都設有直播室或新聞中心,以「無綫新聞,事事關心」作為官方口號(2010年一度改為「有新聞,就有無綫新聞」)。 有部分人指無綫新聞立場屬於親建制及親中共的新聞媒體,根據2016和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的香港新聞傳媒的公信力調查,無綫新聞在香港六間電子傳媒中的公信力排名最低[2][3]。 日日有樓睇2025 全新TVB會員賬戶已在tvb.com推出,用戶可使用新登記賬戶享用更多TVB的網上及流動應用程式服務,包括tvb.com討論區、Thing Big會員專區、big big 日日有樓睇 channel等等。 而舊有的tvb.com會員賬戶及密碼已於2019年3月25日停止使用,與其賬戶相關的討論區主題與文章亦已被移除。
日日有樓睇: 無綫財經 體育 資訊台新聞時段
如果你也想跟我一起學習成長,不妨可以追蹤我的YT,加入我的FB粉專或IG,讓我們明天成為更好的人。 但是很遺憾的,103年之後也改掉了,之後的保單保險公司不能再以「急診六小時給付住院日額」來銷售,而是應該填補實際醫療費用為主,假設急診室只花了500元的掛號費,則應理賠500元而已,來減少保戶詐領保險費的誘因。 通常這類保單在103年以前才會出現,只要待在急診室六個小時以上,保險公司就會視同「住院一天」理賠,依照你購買的住院日額3000元~6000元不等,所以老年人想賺個零用錢,就用留院觀察這一招。 而保險公司也避免日後爭議,自103年5月1日起,不論日額型或是實支實付型的住院醫療保單示範條款,關於「住院」的規定都有了修正,也就是將日間留院(住院)除外不賠,如下圖。
當日凌晨5時30分至6時J5播映的最後一個電視節目為《自家品味》,早上6時置換為無綫財經台後播放的首個電視節目為《越睇越健康》。 住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節目為觀眾提供最新樓市成交及市場資訊,每集均設有不同專題,除了請來專家分享家居保養「小貼士」、講解置業法規,更會放眼世界,帶領觀眾參與海外、內地「睇樓團」。 TVBar為一互動資訊服務,與無綫新聞台的「NewsBar」幾近一樣,但提供的資料卻與NewsBar有所不同,觀眾可利用遙控器自行選擇收看多項屋苑、天氣資訊和新聞,提供7日香港天氣預報、十大屋苑呎價一覽表和最新新聞。 而TVBar的資訊乃經由數碼電視訊號傳送,故此毋需接駁網際網路就可使用。
日日有樓睇: 明珠台新聞時段
2020年5月18日早上11時許,無綫新聞台直播立法會內會主席選舉衝突期間,左上角資訊窗被發現錯誤顯示幼稚園K3至小三今學年不復課,其後無綫新聞部承認因技術故障而出錯,並澄清幼稚園K3至小三應為6月15日復課。 而陳母的真實性也受到質疑,與一張上月中秋節家庭照的齊肩短髮,變成馬尾長髮,懷疑「陳媽媽」也是替身扮演[124]。 日日有樓睇 10月18日,MyRadio在《天地友政氣》以「真假陳彥霖母親?」作為節目主題[125],在節目中社運人士吳子明聲稱自己認識陳彥霖親母「Ho Pui Yee」及舅父何先生,曾協助他們張貼尋人啟事、找尋陳彥霖。 他稱該名接受無綫電視訪問、自稱陳彥霖母親的「何女士」是假的,陳彥霖真實的母親和舅父早已失聯[126]。 無綫電視在10月17日播出聲稱是陳彥霖母親何女士的專訪,該女子戴上口罩及被打馬賽克,她堅稱女兒患上思覺失調死於自殺,希望大眾不要再揣測死因[122]。
日日有樓睇: 新聞間場節目
香港快運(HK Express)再有免費機票推廣,香港快運聯乘本報將於12月11日至20日期間,連續10日舉行「『賞』你去旅行」送機票行動,送出機票目的地包括日本、泰國、台灣、韓國等不同地區。 活動期間,本報應用程式「hket」每日會在上午10時和下午3時,以先到先得形式送出香港快運機票,每日送出的機票目的地都有日本航點。 2020年5月21日,無綫女記者章詠欣在立法會質問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教協會址涉僭建一事,被反問所屬媒體時卻支吾其詞,只稱「東方星島」,但隨即被兩報記者否認為同事。 其後東方日報記者上前追問章詠欣為何謊報身份,她無正面回應亦無明示身份,高呼「我無冒認啊!我只係睇到佢哋嘅報道」,繼而拔足狂奔往扶手電梯向保安求救,再衝進保安室避開行家追問。 日日有樓睇2025 事隔十多分鐘後她在無綫攝影師陪同下向各人道歉,解釋自己誤以為葉建源詢問其報道來源,對行家舉機拍攝覺得「好驚」才逃跑[131]。 事後網民發現章氏的親北京政治色彩濃厚,曾為林鄭月娥競選活動站台[132],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訪港時更現身停機坪與其握手[133]。
日日有樓睇: 新聞時段播阿嬌專訪
如已於big big channel 或Think Big網頁註冊了TVB會員賬戶的用戶,則可直接使用該賬戶及密碼登入。 現代健康科技(919)早前設立全資附屬公司滙達基金管理,而該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滙達工商鋪基金」上月已開始集資,該基金聚焦於香港工商業大廈及工商舖買賣的投資機遇,給予專業投資者參與,目標末來3至5年集資規模達5億元。 現代健康科技主席曾裕表示,該基金目前正物色3個小型商業鋪物業,分別位於銅鑼灣、旺角及中環,每個鋪位市值約2000萬至3000萬元,而現時基金規模約數千萬元,目標明年首季基金的投資額達到3億元。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以港鐵名義發出的「免費全年車票」,要求市民掃描二維碼(QR Code)啟動。 港鐵亦就事件作出回應,表示沒有發出任何免費年票,亦不會邀請收件人掃描QR 日日有樓睇2025 code啟動車票。
日日有樓睇: 財經 體育 資訊台電視節目列表
無綫新聞引述天亞社報道,以「教廷屬意人選姚順獲祝聖為主教,分析指顯示中方讓步」為題,遭天亞社發嚴正聲明,斥其錯誤引用並歪曲報道內容原意,促請無綫新聞盡快更正報道內容。 賀年特備節目請參見無綫電視賀年節目列表,體育特備節目請參見無綫電視體育節目列表(體育典禮及派對節目除外)。 日日有樓睇2025 Maggie媽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分享與交流,本人應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唯所載資訊均來自個人之見解網路資料整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 齊東街日式宿舍,包含臺北琴道館、臺灣文學基地(原齊東詩舍)等機構,是全臺北歷史建築保存最完整之街區,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批採「面狀保存」的日式宿舍群。 齊東街舊稱為「三板橋街」,在清領時期,齊東街主要肩負城內至臺灣北端基隆運送米糧物資之「米道」,至今在實存空間上留有不同於臺北市棋盤格道路系統之斜曲巷弄,在歷史空間意義上十分特殊。 日日有樓睇 日治時期約1920年代至1940年代,本區興起大量日式宿舍群落建築供作官員使用,因此被稱為幸町職務官舍群,在舊有街道上更為此區添加外來建築形式(日式宿舍)的異國風貌與情調。
日日有樓睇: 香港房贷计算器詳解
據報該特輯購自法國,無綫中譯本將南京大屠殺歸咎於國民政府[37],又有指節目主持人劉家傑曾讀出「香港市民同聲一哭」等字眼,引起台北政府和本港右派人士的不滿。 事後台北曾短暫封殺無綫電視以及邵氏公司,右派社團更赴廣播道總台抗議,最後無綫需雪藏劉家傑和刊登道歉聲明,邵逸夫本人亦親往台北向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當面致歉,才令風波告一段落[38]。 無綫財經 體育 資訊台由2022年9月4日起接棒J2播出賽馬節目,由2022年9月6日起接棒J2播出六合彩。
日日有樓睇: 普通話新聞使用簡體字幕
律政司翌日澄清報道「不正確」,強調仍未決定是否提出檢控[99]。 通訊局事後接到8宗投訴,局方最終裁定無綫違反《電視節目守則》,並向該台發出警告。 2005年香港舉行世貿會議,以韓國農民為首的示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 無綫新聞記者馮佩樂、鄺美鳳等人在情況溫和的情況下,於現場直播前突然戴上頭盔,被指誇張化示威的激烈程度,引起在場示威者的不滿[55]。 1993年英國廣播公司製作一齣極具爭議的紀錄片《毛澤東–最後的皇帝》(Chairman 日日有樓睇2025 Mao-the Last Emperor),無綫電視購入此片後卻從未播放。 當時立法局議員涂謹申和劉慧卿均批評無綫作政治審查,無綫外務部回覆稱每年該台均購買大量外國節目,而此片只是其中之一,不一定要播映[44]。
日日有樓睇: Details for torrent: TVBOXNOW 日日有樓睇
之後[60]於2009年6月至7月期間效法,多次於公共場合,包括在無綫電視進行新聞直播時,展示出一些標語或進行干擾,表達其不滿情緒或意見,並引起社會討論。 日日有樓睇2025 但有意見指該等行為未必能向管理層傳達意見,反而只會加重前線工作者的壓力。 2012年11月15日起,《天氣報告》率先採用高清字幕;2013年1月1日起,翡翠台、高清翡翠台及明珠台各節新聞報道亦採用高清字幕,互動新聞台亦開始為各節新聞報道全面配上字幕。 大部分廣播提示畫面(如下一節目預告、節目調動提示等)均會配以人聲廣播,而家長指引、成年觀眾及間接宣傳節目提示仍會配以人聲廣播,與翡翠台、J2、明珠台一樣。 住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节目为观众提供最新楼市成交及市场资讯,每集均设有不同专题,除了请来专家分享家居保养「小贴士」、讲解置业法规,更会放眼世界,带领观众参与海外、内地「睇楼团」。
日日有樓睇: 토렌트에 대한 세부 사항: TVBOXNOW 日日有樓睇
現代健康科技首席財務總監兼滙達基金管理副總裁鄭志明補充,該基金的入場門檻較低,為30萬元;投資年期亦較短,贖回期為3年;如會派息,將會每個季度派發,另認為本地零售市道已見底,有信心本地租金將跟隨香港經濟向上,估計租金回報率約3至4厘。 他指出,基金管理團隊對減息周期較為樂觀,預計明年美國減息或多於0.75厘,因為明年適逢美國大選,或會「谷經濟」。 日日有樓睇 他續指,中港恢復通關、政府下調印花稅稅率、美國減息等因素均有利基金發展,而未來有機會開拓股權投資等基金。 有84歲本港老翁接受網紅訪問,控訴續弦娶內地少妻後,遭霸屋,並日日逼離婚,老翁至今仍日做8小時,賺錢養家,但大半薪水要上繳嫩妻。
2015年1月5日,無綫新聞部推出一小時《晚間新聞》,同日錄影廠佈景作出更改。 12月6日起,香港早晨增設星期日版,惟只在TVB新聞台及互動新聞台播出。 1996年9月2日[24],新聞部再度引入電腦字幕並首次擴展至所有新聞報道節目,惟僅局限於主播報道時長期配上,在2003年9月21日,再搬至將軍澳電視廣播城後才再次於錄製報導加插字幕並持續至今。 曾裕提及,目前美國息口已見頂,香港零售業已回復疫前85%的消費力,加上政府近來推出外勞政策,可補充短期消費業的勞動力,預計本地未來商鋪表現將會穩步回升。 日日有樓睇2025 她表示,將會以私人名義陸續投資該基金,而首次投資額或約數千萬元,而該基金購入的物業將會以利潤考量出發,出租予上市公司,或政府、老人院、餐廳等高回報租客。
然而,當晚明珠台播出的《七點半新聞報道》就悉數報導棄選超區的三名泛民候選人,又引述關永業稱,「棄選這日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黑暗的一天」[91][92]。 無綫新聞亦為無綫衛星台另外製作新聞報道,及於兩岸與不同電視台合作,取得無字幕的新聞片段來播放,台灣為TVBS(有時記者亦會為TVBS的部份報導擔任特派採訪),大陸方面則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合作。 節目緊貼大市,回顧每星期港股走勢,並請來專家分析未來一星期大市去向,為股資者掌握先機。
日日有樓睇: 管理階層
《新法》精神衛生法第25條,新法則將精神疾病治療修正為門診、急診、全日住院、日間留院、社區精神復健、居家治療與其他照護方式。 《舊法》精神衛生法第25條,舊法精神疾病的治療方式為門診、急診、全日住院、日間或夜間住院、社區復健及居家治療。
日日有樓睇: 愛民邨刀光劍影 兩漢打到飛起 網民眼利發現武器真身|Juicy叮
立法局曾討論此事,並要求港府介入調查,但被時任文康廣播司簡何巧雲拒絕,並透露無綫以「商業理由」作出相關決定[45]。 1990年,無綫新聞成為六四屠城後全球首家訪問時任中國總理李鵬的傳媒,所有問題事先與中方商定,不得另設問題。 新聞部派出袁志偉和李汶靜北上,惟後者堅持不跟劇本,亦拒絕與李鵬握手,最終由袁志偉單刀赴會。 除了該時段收視暴跌至不敵亞視,記者採訪時更被市民斥責為「走狗台」[40]。 1976年9月9日時任中国共产党領導人毛澤東病逝,無綫當晚八時播出《毛澤東特輯》,被指過份美化毛澤東的生平和抹黑中華民國政府。
日日有樓睇: 新聞專題節目
但專訪罕有地由新聞部副總監黃淑明親自上陣,而且陳母說話內容甚具「維穩」味道[123]。 日日有樓睇2025 香港浸會大學有普通話水平畢業「要求」,本科生需達到「要求」才可畢業。 2016年,當時浸大三年級的陳樂行,收集逾400名學生聯署並公投,高達九成人反對必修普通話。
2018年4月1日,無綫派出記者到高鐵西九龍總站採訪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始試行營運的新聞。 報道提到記者早上八時許去過西九龍站月台,並逗留約一小時[102]。 發言人稱沒有安排開放車站予傳媒拍攝,又指有關行為可能觸犯法律,亦會危及自身安全,對此表示遺憾。 無綫隨後於當日的《六點半新聞報道》及《晚間新聞》刪去西九站月台片段等相關內容,但未有引述港鐵的回應。 2018年2月10日,大埔公路一輛九巴失事翻側,導致19死逾60人傷。 晚上近八時,現場警員要求記者走至山坡上採訪及拍攝,方便消防員升起巴士救人,但據報一名無綫女記者稱即將要直播報道,要求在現場逗留多3分半鐘,而警員隨即稱救人較重要。
無綫新聞旁述只講趙家賢「左耳受傷流血」,無提趙家賢被咬甩耳,字幕顯示目擊者聲稱「趙家賢跌了一隻耳朵」;9時播出的版本未提及灰衣男懷疑持刀斬人被制服,及因咬甩趙家賢左耳而被打等。 2015年3月,有報道指袁志偉高薪招攬民建聯總幹事陸漢德入主新聞部擔任編輯主任,主力負責本地政治新聞的審稿工作。 2003年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時任助理總經理黃應士率領多支採訪隊前往中東。 在科威特城進行直播期間,防空警報不斷響起,但只有黃應士有戴上防毒面罩,身旁的兩位記者譚衛兒、陳凱欣只可用濕毛巾掩面,再加上三人經常「食螺絲」,成為當時香港熱話。 由於埸面滑稽,黃應士頓成本港不少報章的取笑對象,亦有人批評他不顧身邊同事的安危[52][53][54]。 而因應公司節省資源,體育科於2018年7月正式成立,取代原有獨立部門,除了原有體育新聞報導,亦負責大型賽事轉播及定期體育資訊發佈。
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隨即呼籲民眾,提防QR 日日有樓睇 Code網絡釣魚攻擊,切勿點擊假冒網站。 為匯聚香港公營機構及業界專家,共用攜手加強網絡安全,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聯同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於14日舉辦「網絡安全技術論壇2023」。 將落戶香港的內地重點網絡安全企業永信至誠科技集團董事長蔡晶晶更透露,將於本港培育安全測試評估人才。 另外,專題節目科亦不時製作一些特備新聞節目,如:《六十年忘不了》、《終戰五十年》、《邵逸夫獎》等,亦會在一些重大事件後推出特備節目,如:《趙紫陽逝世》、《董建華請辭》、《世貿在香港》及《泰國兵變》等。 而在2020年3月至今,亦製作了《新聞掏寶》,讓公眾重溫由無線電視拍攝的香港和世界的事件。
日日有樓睇: 相關
無綫電視總部及其錄影廠於1988年10月21日遷入邵氏片場,但新聞部仍然留守廣播道舊址,因此曾出現「一台兩址」的現象,直至1993年4月11日遷入邵氏片場內新建成的「電視廣播大廈」才結束。 因為辣招令到很多人冇辦法買第二個單位,只得一個自住單位的業主是不輕易出售。 即使移民離開,亦不會貿貿然貿貿然賣走唯一的香港住宅單位,除非經濟環境大壞,太多人賣樓移民離開。 日日有樓睇2025 保險公司的理賠金,是集資大眾的錢,在來幫助最需要的人度過難關,倘若有心人士刻意詐領保險金,損失的會是這些乖乖繳保險費的保戶們,所以Maggie奉勸有心人士別心懷惡念。 急診留院觀察也是個令人詬病的條款,有些老年人可能頭痛、肚子痛、哪裡都痛,但是到醫院去檢查就是檢查不出來,於是只好暫時「留院觀察」,但是在滿六個小時之後,這位老人突然生龍活虎的說他好了,並且要求急診室醫生開立診斷證明書。 也就是將「日間住院」改了個字,變成了日間「留」院,所以未來因精神疾病而到醫院復健的病患,不能再以日間住院請領住院日額了。
日日有樓睇: 新聞節目
1980年1月1日開始在直接引用非粵語人士發言或訪問時加插電腦字幕,惟早於1983年1月1日無綫新聞部首次於《九點半新聞報導》的整個新聞節目加入字幕,直至《新聞簡報》[23]1993年5月14日播映結束為止。 無綫新聞節目主要以粵語製作,每日於翡翠台、無綫新聞台、無綫財經 體育 資訊台、明珠台(《手語新聞報道》)播映。 英語製作的新聞節目則只於明珠台播映及普通話製作的新聞節目則只於明珠台及無綫財經 體育 資訊台(只限《財經演義》)播映。 2020年3月9日起,因通訊事務管理局撤銷商營電視台播放香港電台節目規定,翡翠台星期一至五播出的《六點半新聞報道》延長至50分鐘,翡翠台《新聞提要》、《午間新聞》及《六點半新聞報道》更換新片頭,《晚間新聞》片頭亦有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