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須為工務工程制訂管理計劃,以在設計階段審慎檢驗減少產生公眾填料的方法,並在施工階段監察該計劃的實施。 因公眾填料是由岩石、混凝土、瀝青、瓦礫、磚塊、碎石及泥土等組成,故適宜再用於填海或地盤平整工程。 而堅硬物料如岩石和混凝土,可循環再造,以供生產混凝土/瀝青碎石,或路底基層及排水層粒狀物料等。 我知,不過之前話果度係堆填區,其實應該係填料庫,是指建築廢物中的「惰性廢物」,由建築碎料、瓦礫、泥土及混凝土組成,適合用來填海和平整土地。
(三)香港的建造工程廣泛使用混凝土,因此持續和穩定的混凝土供應非常重要。 林素蔚表示,厭惡設施距離民居僅1公里,污染物容易積聚不能散去,損害居民呼吸系統健康,又預料居民日後亦需長期承受噪音交通和環境污染等滋擾。 團體促請政府聽取民意,在維景灣畔以外的地方選址填海,建議在更遠地方改以岩洞方式、南移到鯉魚門舊石礦場或在鐵蔘洲附近填海設置6項設施。 如果棕地作業者選擇搬到其他私人地方,政府部門可以提供協助,例如城規申請、地契轄免等;政府又可以提供短期租約;至於多層工廈,時間上未必配合到。 另外,城規會早前批准在將軍澳第137區興建臨時混凝土配料廠,為期7年,預料2024年投入運作,引起將軍澳居民反對。 方國珊指,專業動力一直都認為混凝土廠選址不應鄰近民居,而是應在岩洞內建設,希望政府能信守承諾,在7年後基建房屋陸續落成後,將137區混凝土廠關閉。
將軍澳第137區: 施政報告|將軍澳137區擬建5萬伙房屋 方國珊冀先改善現鐵路配套:唔係就再逼爆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將軍澳137區毗連新界東南堆填區,面積約104公頃,現時為深水海旁工業用地,用作公眾填料庫,收集及暫存本港的可再用建築廢料如混凝土、瓦礫及泥土等,再經海路運往中國或其他堆填區。 區內也設有環保署轄下的垃圾轉運站及食環署車庫等;擴建的堆填區、以及海水化淡廠,未來也會設於137區。 如住宅落成後,最近的康城站也要約9分鐘車程,居民要與海水化淡廠為鄰。
- 又指設立混凝土配料廠可作支持地區性住宅和商場業發展,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暫未落實,發展局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首批居民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 張美雄在會議上批評官員一方面在當區興建住宅「畀假希望」,另一方面無視居民反對、不顧及他們的苦況營運填料庫。
- 西貢區議員、專業動力方國珊接受本網訪問時認為,當局發展應該先改善當區配套,包括鐵路等,以照顧現有居民需要。
他指出,有關的泥頭車單在上周已倒瀉2次廢料,而洗街車往往只是「濕一濕條街」,令居民覺得愈洗愈骯髒。 將軍澳第137區 土木拓展署代表則強調絕無計劃將填料庫轉為永久設施,不過目前有必要維持臨時運作。 他補充指會採取緩解措施減低環境影響,包括鼓勵以海路運送廢料,加上每日至少清洗7次環保大道等,認為造成的影響在可接受水平。
將軍澳第137區: 將軍澳臨時填料庫限期不斷延長 區議員批評出爾反爾
該研究的目的是檢視第137區的發展潛力和限制,探討將該區長遠用作住宅、商業及其他發展的可行性,並且進行相關的技術評估。 港府擬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1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聯同當區居民於今日年初二(23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 他們收集了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本報訊】港府計劃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一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將軍澳第137區2025 地區組織及當區居民於大年初二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又說地區絕大部分居民反對填海,促將設施改以岩洞方式安置,減少對將軍澳居民的影響。
在考慮第137區的發展時,我們亦需同時考慮將軍澳區其他正在規劃及研究的發展項目,確保有合適的配套可以配合發展,及滿足整個社區的需要。 發言人續指,「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新一屆政府今日(19日)公布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多個土地及房屋供應問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會增加儲備重奪供應主導權,並多管齊下提高單位供應量。 另外,當局會在今年提出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計劃,預計可提供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2030年入伙。
將軍澳第137區: 公眾填料設施流動應用程式
路線取道將藍公路、觀塘繞道及大老山隧道,沿途在寶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麗港城、香港科學園、白石角、運頭塘、大埔中心、太和及富亨邨設站,只於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全程收費為$9.5。 《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擬議的各個新鐵路項目涉及不同性質的事宜,因此須進行的規劃及設計程序複雜程度不一。 《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明確指出,策略載列的個別擬議鐵路項目的進一步推展,須視乎每個項目所進行的詳細工程、環境及財務研究結果,以及最新的需求評估和是否有足夠資源而定。
將軍澳第137區: 使用狀況
根據影業路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報告,清水灣道近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在該項目落成後可應付交通需要。 雖然如此,運輸署仍會探討優化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交通情況的可行方案,應對長遠交通增長。 填海完成時間方面,料132區的填海將於2028年完成,以便在2030年137區首批居民入伙前將兩項公共設施搬至132區。 將軍澳第137區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則未能落實,發展局發言人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著首批居民於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將軍澳第137區2025 方國珊提到,現時康城一帶將有7萬多人居住,再加上峻瀅等屋苑近年陸續入伙,預料將有10萬居住,再加上137區的5萬伙居民,未來人口整個將軍澳環保區會有至少有15萬居民。 不過,康城一帶的基礎民生配套歷經多年仍相當匱乏,例如街市、郵局、停車場、體育館、警署等等現時都欠奉,但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卻對此沒有具體著墨。
將軍澳第137區: 表: 將軍澳137區發展參數
專業動力表示,近年政府積極覓地建屋,但用地面積偏小,位於綠化地帶及山坡的用地,往往需時進行勘探、平整、砍伐樹木。 而城規會先後批准馬鞍山3幅及將軍澳4幅綠化地改劃作公營房屋,分別供應6,180及8,170個公營房屋單位,部門亦計劃在將軍澳至善街及馬鞍山落禾沙分別興建340個及400個過度性房屋單位,改善公屋輪候人士的居住環境。 發展局期望2025年開展137區工程和132區對出的填海工程,務求在137區首批居民於2030年遷入時,原在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已重置在132區;屆時將軍澳堆填區亦會停運,復修後將用作休憩用地。
將軍澳第137區: 發展將軍澳第137區 發展局擬兩處填海:創新園及墳場對出水域
而負責帶路搵威嘅林澄光,本身都有唔少負面新聞,同森美一度稱兄道弟之後因為錢而反面,「臭朵」之後絕跡電視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同大台藝人混熟而再次蒲頭。 將軍澳第137區2025 將軍澳第137區 直至2030年,137區首批居民才入伙,這等於「康城站」住戶起碼要多忍受七年以上塵土飛揚的日子。 畢竟「137區」跟康城站距離只有1.9公里,「康城站」向南的物業,也可能受「137區」動工時的沙塵所影響。 137區就在「無線電視城」再入一點的位置,沿著「環保大道」走道盡頭。 「環保大道」旁邊就是新界東南堆填區,也就是由2016年起只接收建築廢物的地方,但因為已經飽和,所以在2021年已經關閉,但堆填區的擴展部份接力運作,該部份就會一直橫跨至137區附近。
將軍澳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造4個「太古城」
因應香港整體發展所進行的建造、挖掘及拆卸等工程,每年均會產生大量的拆建物料,當中約九成為可再用或可循環再造的惰性物料,統稱為公眾填料,適合用於填海、地盤平整或填土工程。 將軍澳第137區 我們接收業界未能即時再用的公眾填料,並暫時儲存在填料庫內,供將來再用。 將軍澳第137區 這樣不單有助打擊非法傾倒問題,亦同時為未來填海工程提供穩定的填料供應。 將軍澳第137區2025 過去多年,由於本地工程只能吸納部份本地產生的公眾填料,因此部份公眾填料需要被運送往內地指定區域再用。
將軍澳第137區: 建築廢物處置設施服務熱線
為配合將軍澳線沿線的乘客量變化,港鐵公司在二○二一年八月加強非繁忙時段來往調景嶺站及康城站的列車服務。 於第五波疫情前,來往該兩站的大部分非繁忙時段列車班次由約12分鐘加密至約8.2至10分鐘一班;至於平日繁忙時段,康城站來往北角站的班次為6.7分鐘一班,港鐵公司亦會靈活調動車務,以配合乘客需要。 除了信號系統提升工程外,港鐵公司亦會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靈活調整列車服務、加強客流管理措施,以及完善車站空間布局,以疏導人流及提升乘客的乘車體驗。 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質詢時表示,土拓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並配合土地發展探討將軍澳綫的進一步發展。 至於將軍澳南延線未有建造時間表,他坦言,以將軍澳13.5萬人口計,將軍澳綫已應付不到,即使將藍隧道通車後,巴士班次仍不足,擔心未來交通擠塞更嚴重。 (六)運輸署一直密切留意清水灣道近影業路迴旋處(即清雅苑對出)一帶的交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