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是香港座落於南區及東區一組水塘,位於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 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群。 大潭道33號2025 園區內以大潭谷為核心部分,並由紫羅蘭山、渣甸山、畢拿山、柏架山及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副、中水塘,以及大潭篤水塘組成。
-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一公路警察大隊勤務指揮中心昨日深夜接獲通報指出,國道1號北向6.8公里五堵路段有行人,立即通報線上巡邏車前往查看,2分鐘後即接到民眾報案行人被車輛撞擊,即刻通知119派救護車,並通知緩撞車到場。
- 香港不但擁有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統、傲視同儕的先進機場,娛樂及飲食選擇更是多不勝數,聞名全球。
- 繼續沿岸邊路一直走, 前往大潭篤水塘水壩,別錯過沿途欣賞大潭灣的美麗景色。
-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14取消斜炮頂 (往赤柱炮台方向) 巴士站〉[乘客通告],2019年11月15日。
- 鴨脷洲 (海怡半島除外)、中環及上環(酒店除外)、堅道以北及般咸道至海濱。
最後在終點巴士站前方行人道落差較低處返回行人道乘車。 (圖片來源:秋之風景寫真站網站圖片)在紅葉涼亭行約30分鐘,便到最後一個景點, 黃泥涌水塘是水務設施古蹟水塘,由黃泥涌水塘行不用10分鐘,即到達巴士站,可乘巴士到灣仔及中環。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14取消斜炮頂 (往赤柱炮台方向) 巴士站〉[乘客通告],2019年11月15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巴路線第14號(赤柱炮台 — 西灣河)加開特別班次及新巴第63號線(北角碼頭—赤柱監獄)提前營運時間〉[交通通告]。 2001年8月27日:赤柱總站由赤柱軍營內遷往赤柱炮台(閘口),除特定日子(如軍營開放日、體育比賽)外,巴士不會再駛入軍營禁區範圍掉頭;同時加強繞經東頭灣道的特別班次服務。 逢星期一至五非繁忙時間,以及週六與假日早上繁忙時間過後,此路線會以循環線形式運作,回程時繞經赤柱廣場(馬坑)。
大潭道33號: 服務時間
另外,此路線亦有部份班次會繞經赤柱監獄及馬坑邨,詳情可參閱「服務時間及班次」章節。 曼克頓花園除了委託冠忠遊覽車營辦居民巴士HR79線往返中環(會所街)外,亦自行購置三部16座位豐田Coaster石油氣私家小巴,接載住客來往太古城、港鐵鰂魚涌站、赤柱村與赤柱廣場,聘有三名全職司機,另有三名替更兼職司機在繁忙時間工作。 從赤柱村和舂磡角至淺水灣道,經淺水灣和深水灣至黃竹坑道、南風道及壽臣山交界處。 跑馬地區:東山臺、肇輝臺及跑馬地以南地區(包括上藍塘道、成和道、山光道,以及位於藍塘道、成和道及黃泥湧道交界處的巴士/電車總站以南的所有路段)。 黃泥涌水塘公園的前身是建於1889年的黃泥涌水塘,是香港歷史上第三個建成的水塘,當時位處黃泥涌峽大潭水塘道。
(圖片來源:秋之風景寫真站網站圖片)這裡沒有像大潭篤水塘水壩的圓拱形溢洪水道, 在雨季水塘滿溢時, 水就在水壩頂流出, 堤壩變成了瀑布。 大潭道33號2025 早在路過 石橋(8)之前, 有一個路口, 那就是往大潭中水塘的路, 在大潭中水塘可以眺望石橋(8)。 (圖片來源:秋之風景寫真站網站圖片)在第四座石橋旁邊, 燒烤區四號場有一排十數棵楓香樹(紅葉), 在秋冬季節,樹葉會轉成紅色, 這裡是香港觀賞紅葉的景點之一。
大潭道33號: 路線資訊
港島市區巴士路線14,由新巴營辦,來往嘉亨灣[註 2]及赤柱炮台(閘口),途經筲箕灣、大潭水塘、紅山半島及赤柱市集,是唯一一條全日來回途經整段大潭道的公共交通服務。 登 臨 高 五 百 三 十 二 米 的 柏 架 山 山 頂 , 可 眺 望 維 港 兩 岸 風 光 。 由 於 鄰 近 鰂 魚 涌 及 西 灣 河 , 公 園 深 受 港 島 東 區 的 居 民 歡 迎 , 是 進 行 各 類 晨 運 及 康 樂 活 動 的 熱 點 。
- 沿 港 島 徑 第 六 段 , 由 柏 架 山 道 出 發 , 登 上 大 風 坳 , 繼 而 南 行 下 坡 , 便 可 走 進 這 片 綠 色 天 地 , 湖 光 山 色 盡 收 眼 底 。
- 大潭郊野公園覆蓋港島南部一帶連綿山嶺,由北面的渣甸山,伸延至南面的赤柱峽道。
- 2001年8月27日:赤柱總站由赤柱軍營內遷往赤柱炮台(閘口),除特定日子(如軍營開放日、體育比賽)外,巴士不會再駛入軍營禁區範圍掉頭;同時加強繞經東頭灣道的特別班次服務。
- 選擇在大潭篤水塘起步,是因為在終點黃泥涌峽巴士路線較多,回程返市區比較容易,還可以轉車到淺水灣海灘及赤柱市集,所以推介大家由大潭篤水塘做起點。
- 大潭水塘是按照百多年前的標準來設計,包括交通規格亦是如此。
- 此系統已於2018年8月25日上午10時啟用,該路段將按交通燈號實施單線雙程行車。
- 最後在終點巴士站前方行人道落差較低處返回行人道乘車。
最後沿著右方水塘邊車道行走,再經過數道古橋後抵達大潭道。 至 於 衛 奕 信 徑 第 一 、 二 段 , 則 可 謂 縱 走 整 個 大 潭 郊 野 公 園 及 其 鰂 魚 涌 擴 建 部 分 。 首 段 由 赤 柱 峽 道 出 發 , 經 孖 崗 山 、 紫 羅 蘭 山 , 至 黃 泥 涌 水 塘 , 沿 途 可 觀 賞 到 優 美 的 海 灣 風 光 。 沿 港 島 徑 第 六 段 , 由 柏 架 山 道 出 發 , 登 上 大 風 坳 , 繼 而 南 行 下 坡 , 便 可 走 進 這 片 綠 色 天 地 , 湖 光 山 色 盡 收 眼 底 。
大潭道33號: 香港樓宇目錄
大潭副水塘工人宿舍1904年大潭副水塘1994年列為三級歷史建築;2010年1月22日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大潭道33號2025 大潭水塘紅磚屋1920年代大潭水塘道相信為守衛水塘的警察宿舍,現已荒廢。 1994年列為三級歷史建築;2010年1月22日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大潭道33號: 香港資訊
公 園 範 圍 包 括 四 個 水 塘 , 這 些 水 塘 是 港 島 早 期 食 水 供 應 的 主 要 來 源 。 大 潭 水 塘 系 統 包 括 大 潭 上 水 塘 、 大 潭 副 水 塘 、 大 潭 中 水 塘 及 大 潭 篤 水 塘 , 建 於 一 八 八 八 年 至 一 九 一 七 年 之 間 , 總 容 量 為 九 百 萬 立 方 米 。 在 寧 靜 的 郊 野 公 園 內 , 仍 可 發 現 一 些 高 射 砲 台 、 彈 藥 庫 及 機 槍 堡 等 戰 爭 遺 跡 。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時 , 英 軍 與 日 軍 曾 在 這 裏 激 戰 , 漫 天 烽 火 。 此路線大致沿大潭篤水塘塘畔行走,道路既平坦又寬闊,可輕鬆地漫遊四座具歷史價值的英式古橋。
大潭道33號: 班次
而該生活圈也是公共設施最齊全之路段,像是財政部中區國稅局分所,以及區公所、戶政事務所、地政事務所等,學區也相當豐富,包含國立中興大學及其附屬高中,大里高中、光榮國中、爽文國中、大里國小等等,從學齡前教育,到高中、大學都可就近完成。 此外,生活圈附近的十五期重劃區,同時也是未來大里區新行政中心,加上捷運機場線等大型建設規劃,集結行政、交通、公園三大優勢的地段價值,未來區域發展備受矚目。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一公路警察大隊勤務指揮中心昨日深夜接獲通報指出,國道1號北向6.8公里五堵路段有行人,立即通報線上巡邏車前往查看,2分鐘後即接到民眾報案行人被車輛撞擊,即刻通知119派救護車,並通知緩撞車到場。 沙田及新界 (西貢除外)、清水灣道(參閱英皇佐治五世學校)、龍翔道以北地區、琵琶山、廣播道及筆架山 (屬英皇佐治五世學校校區的筆架山地區除外)、荃灣 (屬港島中學校區的美孚至屯門地區除外 )。 櫻桃街及渡船街西南、彌敦道以東至界限街(包括又一村,但不包括屬畢架山小學校區的帝峰.皇殿)、東至彩虹交匯處。 清水灣道以南,包括鑽石山、九龍灣、德福花園、馬灣、東涌及麗港城,但將軍澳除外。
大潭道33號: 香港特别行政区邮编区号大全
繼續沿岸邊路一直走, 前往大潭篤水塘水壩,別錯過沿途欣賞大潭灣的美麗景色。 在行車道的盡頭轉入小路,走進去約2~3分鐘,可到達大潭篤水塘水壩。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 及 大潭篤水塘水壩,在落車站車尾方向右邊有一路口,沿路往下走便可到達。 在大潭水塘行山,沿途都是平路及上山斜路,共有10個文物徑資料站牌 | 路程約5km | 需時約2 hrs,慢遊加拍攝約4 hrs。 〈Tesla與巴士大潭道狹路相逢 擾攘多時私家車才通過的原因是……〉,《香港01》,2017年5月8日。
大潭道33號: 路線全長
2018年,香港政府聯同香港中文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研發智能交通燈,利用影像分析技術識別車輛種類、長寬度等,從而計算實時車流和車龍,得出最有效的綠燈時間。 此系統已於2018年8月25日上午10時啟用,該路段將按交通燈號實施單線雙程行車。 大潭水塘群包括大量歷史建築,其中22項在2009年9月18日被列為法定古蹟,由其組成大潭水務文物徑於同日啟用(寶雲輸水道21孔拱券段除外),由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及水務署署長馬利德主禮揭幕。 文物徑全長5公里,設有10個資訊站,介紹古蹟功能和歷史意義。
大潭道33號: 巴士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山頂纜車維修期間 新巴租用城巴行駛9及14號線〉[新聞稿],2019年4月23日。 巴士台 HK Bus Channel,〈「28/4 新巴 #3827 已於今晚首次行走 14 號線,成為該線首部載客服務的ADL Enviro 400 LH巴士。」〉[Facebook帖文],2017年4月28日。 2021年:因應假日龐大客量,令新巴的短身巴士短缺,新巴需要向城巴借用部分Enviro400行走此路線。 發展計劃,為確保有充足的矮車身短陣雙層巴士應付往返山頂的需求,新巴曾向城巴租用部分Enviro400行走此路線和9號線。 2016年,隨着矮車身版的丹尼士三叉戟(33XX)車齡漸高,新巴訂購60輛車長10.4米,高度只有4.17米的Enviro400 Euro 大潭道33號2025 V(38XX)取代前者。
大潭道33號: 香港島
從彌敦道以西的尖沙嘴至界限街、不包括櫻桃街和渡船街西南(帝峰.皇殿除外)、界限街以北(包括九龍塘及郝德傑道)。 大潭道33號 銅鑼灣、跑馬地(包括大坑道)、黃泥涌道、藍塘道、灣仔、司徒拔道、皇后大道東、堅尼地道(合和中心以東)、渣甸山、北角、筲箕灣、柴灣、石澳、赤柱、舂坎角、淺水灣、深水灣、大潭及壽臣山。 花園道/紅棉路以東的灣仔區(至司徒拔道以北界限/皇后大道東),跑馬地以北及銅鑼灣 (包括樂活道、連道、雲地利道及禮頓山) 以及銅鑼灣所有酒店。 大坑道、渣甸山及畢拿山、北角、筲箕灣、柴灣、石澳、紅山、龜背山及大潭。 大潭道33號 大潭道至赤柱峽道交匯處,以及赤柱村道(包括曼克頓花園)、輝百閣、碧濤閣、Blue 大潭道33號 Waters及大潭花園。
大潭道33號: 路線資料
如需查詢繞經鶴咀的班次資料,請於「路線方向」一欄向上拉往正線班次查閱。 此外,吳美綺指,項目鄰近不少歷史文化建築,如大館、中環街市、PMQ等,因此把地下大堂重新裝修,轉化為富有商業及文化藝術的共享空間Wyndham Social,讓不同藝術家作個人展覽。 又指項目最後一期優化工程將於今年第二季尾完成。 吳美綺表示,大廈地下至9樓食肆部分目前出租率100%,又指自去年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後,食肆營業額已有明顯回升。 她預計,項目所有樓面租出後,料一年總租金收入可達約9,000萬元。 2013年12月下旬,聽說大潭中水塘的燒烤場有數棵楓香,特意再度行走此路線。
大潭道33號: 路線:
否則,大潭篤水塘能早於1968年竣工的船灣淡水湖,成為香港及世界首個建於海上的水塘。 水壩由總工程師謝斐(Daniel Jaffe)負責設計和監建,當時此壩屬劃時代設計,被譽為「亞洲第一壩」。 因香港島缺乏可供發展成集水區的土地,政府決定擴建大潭谷的供水系統,落實派斯提出的大潭計劃的第二期工程,興建大潭副水塘,以收集從大潭上水塘溢出的食水。 工程由大潭水塘興建計劃的常駐工程師柯寧(James Orange)設計,儲水量為2,240萬加侖(10萬立方米)。 大潭副水塘由兩條水壩組成,主壩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副壩則在主壩左邊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