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腰椎間盤突出一直放任不管,最終會喪失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那此疾病還有沒有復原的可能性呢。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2025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復健科醫師何宇淳表示,當椎間盤突出剛發作、還在發炎、疼痛的時候,不只不能運動,連復健也不能做,否則會讓受壓迫的地方更嚴重,最好可以臥床休息2週以上,而且要保持平躺的姿勢。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2025 一般的治療方法有:西醫習慣以熱敷使血液循環加快,避免缺血缺氧;或用冷敷減少發炎,減少疼痛。 此外像是服用消炎止痛劑來消炎止痛,用牽引機(拉腰)等物理治療使兩椎空間拉大,幫助椎間盤縮回原來的位置,若情況確實很嚴重,使用類固醇局部注射治療也是一種方法。
- 症狀會因椎間盤突出的方向及程度不同而不同,而最常見的椎間盤突出是往後側或後外側突出。
- 這當中有約3,000人在一開始接受了積極的藥物或胰島素治療,另外1,000多人並沒有接受積極藥物治療,而是自行飲食控制或者根本沒治療。
- 基本上,椎間盤突出手術後復健治療從半年到一年以上都有可能,這包括穿戴背架的時間。
- 椎間盤同時也提供脊椎適當的活動度,但也因此承擔了極大的應力,成為脊椎退化過程最早遭殃的結構。
- 但是建議先用脊骨保健DVD內的姿勢調整,先將位置調正後再出去走。
- 一組動作做10次,能夠舒緩頸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 比如繫鞋帶,可以採取屈膝屈髖的動作代替彎腰的動作。
- 任何復健運動都需要很個人化的評估,隨時調整復健策略,才能幫助病人恢復各面相所需要的能力,盡早回到運動場。
物理治療由具專業資格的物理治療師善於利用各項護理療法協助客戶紓緩痛症,專業物理治療服務包括:手法治療、女性健康、 針灸治療、運動創傷治療、職業健康及安全、預防性篩查及處理方法以及衝擊波治療等。 通常物理治療需要配合不同的治療工具與機器,以達致全面的治療效果。 運動治療主要以簡單的工具或動作,包括手法治療去幫助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症和運動創傷。 除此之外,他們還可為較少做運動或長期維持錯誤姿勢而出現肌肉疼痛等問題的人,徹底根治痛症的問題。 通常建議完成物理治療的客戶也進行運動治療,從而達致最佳的治療效果。 如果患有椎間盤突出,在病情穩定非急性發作時,以下三個舒緩動作,平時有空時躺著做,是可以舒緩腰部不適,但注意需要在柔軟的瑜伽墊上進行。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預防椎間盤突出:日常生活篇
椎間盤是位於兩脊椎骨之間,連結起每一節脊椎的軟組織,椎間盤的作用是像避震器和彈簧一樣,讓脊椎可以轉動、彎曲,而且能夠舒緩脊椎所受的壓力和衝擊。 腰酸背痛除了靠復健治療,更需要正確的腰背運動去喚醒沉睡的核心肌群,靠自己的肌力與肌耐力保護自己的腰。 在腰背運動課程中,治療師指導你正確的腰背伸展與核心訓練。
當身體躺著時,對椎間盤造成的壓力是0,走路時是70公斤,站著時是100公斤,坐著時是200公斤,彎腰時則重達300公斤,因此有這個病症的人,需要避免長時間維持坐姿。 接下來介紹的脊椎肌肉運動是必選項目,與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並行,則可以提升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日常的磨損過程。 對很多人來說,有長期姿勢不良的習慣,例如一些白領,經常坐在座位上坐一天,這些都會給我們的腰椎帶來一定的傷害。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就沒事?醫:核心重建沒做好恐復發!「這1式」避免輪迴
彼拉提斯是由德國運動家Joseph Pilates所發明的核心運動,它結合了人體解剖學及運動動力學的知識,藉由墊上運動及器械輔助來達到誘發深層肌群、增加肌耐力、減輕關節壓迫、改善不良體態的效果。 只需一張椅子及一個墊子就能完成一系列的動作,動作與動作之間不會維持一個姿勢太久,因此也不用怕自己無法久坐、久站!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讓身體更功能性地活動起來,增加本體感覺與喚醒身體的連結,展現力與美的結合。 最常見的椎間盤突出是在腰椎第4、5節及腰椎第5節和第1薦椎之間。 80-90%有急性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在經過完整復健治療之後,病情會痊癒,僅有少數病患需開刀治療。
- 當然如果你很有意志力,也願意花時間去研究正確作法,或許你可以自己進行訓練,而且能達到同樣效果。
- 最後是仰躺直膝抬腿,腳伸直抬高,不適處疼痛會加劇,即高度懷疑是椎間盤突出。
- 頸椎,以及下背部第4節、第5節腰椎、腰薦椎之間最為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
- 已經有研究陸續發表,證實腰部往後仰的腰椎前凸,能保護椎間盤的重要機制。
- 椎間盤突出以往多發生在老年人及運動員身上,而現在因為上班族的工作時間長並需要久坐,致使椎間長期受到壓迫,因此頸椎、及下背部第4節、第5節腰椎、薦椎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
- 對於因椎間盤突出而感到劇烈痛楚的病患,醫生會給予止痛藥,還有肌肉鬆弛劑,讓病患的痛楚得到舒緩和改善。
- 長期坐骨神經痛會影響運動神經,導致肌肉變得無力。
椎間盤的初期症狀是出現裂隙,發生肌肉痛,這是由於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長期磨損、含水量遞減等,再加上長期不良的姿勢每天8小時持續施加壓力,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椎間盤突出。 以下4個伸展動作可舒緩坐骨神經痛,有這困擾的朋友不妨練習。 坐骨神經痛令人困擾,或多或少會因為痛症問題而對運動感到卻步。 一方面患者要找出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另一方面做適當的伸展運動可以舒緩坐骨神經痛不適,而不少人誤以為自己有坐骨神經痛的女士其實是梨狀肌症候群。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如果因為痛,常不敢出力,而使肌肉失能,會進一步造成受傷處負重更大,而讓傷更難好,所以建議在疼痛沒有加重的前提下,做小幅度、小範圍、力量輕微的運動或活動,讓肌肉繼續維持正常的功能。 有一篇系統性回顧研究,把3000多位沒有下背痛經驗的人,照MRI,竟發現有大部分的人也被診斷出有椎間盤突出、退化的問題。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脊椎運動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們時常搬運重物所產身的問題,它可以減緩我們背部以及腰椎酸痛,而脊椎運動可以帶來更持久療癒的效果。當你發現自己因為長期搬運東西導致脊椎酸痛問題一一跑出來,一定要開始做脊椎運動,預防勝於治療,不然長期的痠痛將會一輩子跟著我們。
現在這手術已可利用微創技術進行,傷口較小而且恢復期亦較短。 腰椎間盤突出如果壓迫到通過腰椎和尾椎的坐骨神經時,腿部可能會感到痠麻。 這個動作可以拉伸從臀部延伸至大腿後側及膝蓋的膕繩肌,並緩和坐骨神經的緊張,同時舒緩腰痛和腿部的痠麻感。 椎間盤是連接兩個脊椎骨中間的纖維軟骨,像避震器一樣,幫忙傳遞力量和吸收震力。 如果因長期受壓退化或突然衝擊力,而導致椎間盤突出的話,就可能造成背痛,甚至壓到神經而有坐骨神經痛。 一旦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就可能引發下背痛,接著臀部也會出現痛楚,最後是大腿外側也有麻痺感。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肩膀僵硬是「頸椎退化」警訊!醫師教五招護脊動作
假如您的工作不需要太多體力勞動,您可以在覺得舒適的情況下恢復工作,通常在術後兩星期內。 假如您的工作比較繁重,那麼您可以待背部狀態良好時才返回工作崗位。 微創椎間盤切除術和內窺鏡椎間盤切除術是近年兩項相關技術的大改進,讓醫生能透過較小的切口放大觀察,帶來更佳的手術效果,及更快的復原速度。 圖5A.磁力共振掃描顯示在 L5 / S1 位置突出的椎間盤流進了椎管(箭咀所示)。 建議,低頭族、3C族,真的要避免久坐低頭,盡可能每小時起來走動10分鐘,如果是從事久站工作的人,要適時坐著休息,避免翹腳。 執行建議:臨床上「真的」上斜方肌緊縮的個案不多,大多數都是「被繃緊」,所以執行前,建議先擺位看看頭往哪一邊倒的幅度比較小,要拉動作幅度小的一側,痠痛側不一定需要伸展。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舒緩椎間盤突出的腰痛腳麻 復健名醫教你2個簡單動作
患者走路時可能會一拐一拐、出現典型的『垂足』、或情況可能輕微至連患者本人也未能注意到,需要有經驗的醫生細心檢查才可發現問題。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姿勢不良醫學觀察發現,椎間盤突出,已經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因為上班族、學生族,上網打電腦或是猛低頭滑手機,長期姿勢不當,導致腰痠背痛、雙腳麻木…等異常感覺。 當椎間盤受到突然的重力撞擊,或因為姿勢不良導致長期承受壓力,周圍的纖維環會因此而損傷、弱化,導致髓核由韌帶間突出,壓迫或推移脊神經,稱為椎間盤突出。 搬重物的重量越大,發生急性腰背部疼痛的危險就越高。 物體重量超過22.6斤時就已超出椎間盤所承受的負荷,易發生腰背痛。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電腦工程師手腳麻難解 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成功改善
此外,病人還會覺得沒有力氣,時日一久可能有肌肉萎縮的現象。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2025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2025 大部分患者在臥床休息時,會覺得比較舒服,但症狀嚴重時,可能連平躺都會疼痛。 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脊椎骨之間的緩衝性軟墊,因不當的外力造成突出,壓迫到脊椎通道或脊椎孔洞中的神經組織。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下背痛,是「椎間盤突出」嗎?圖解12個居家復健動作緩解不適
穿一雙舒適的運動鞋到空氣新鮮,地平坦之處,先向前快步走二千步。 另外台灣人最害怕的洗腎,目前台灣有超過8萬人在洗腎,消耗了大量健保資源,並造成直接或間接勞動力喪失。 一般民眾常常認為洗腎是吃藥造成的,但實際上造成洗腎的成因,糖尿病約佔5成、高血壓加上糖尿病佔超過6成的洗腎成因,因此,治療與控制代謝症候群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但往往被民眾所忽略。 如果問起十大死因,多數人的直覺或是印象中,癌症始終位於榜首位置。 根據2017年的十大死因統計,癌症確實穩穩坐實榜首的位置。 看統計數字,癌症死亡人數不但居於榜首,且遙遙領先肺炎、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糖尿病。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可能不適合進行彎腰、彎腰旋轉等會加重腰部負荷和椎間盤突出的運動,但還是需要進行一些運動來幫助腰部改善血液循環和訓練肌肉等來緩解症狀,像是游泳、室內自行車及橢圓機等運動。
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的優點是傷口較小,對身體的組織破壞少,而且較少機會出現嚴重副作用,能縮短康復期,一般於手術當天或隔日已能出院讓,病人早日回到正常生活。 另外,椎間盤突出病患視乎情況,有機會進行脊椎融合手術,脊椎融合手術即指將骨骼移植到脊椎上,使椎骨之間的連結更堅固,也可能會使用其他器械,使脊椎得到額外的支撐和保護。 「椎間盤突出症」最可怕的症狀不只是疼痛而已,當神經壓迫嚴重時,還會產生麻刺,甚至下肢無力癱瘓、肛門、會陰附近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狀,統稱為「馬尾症候群」。 若不幸發生「馬尾症候群」,緊急手術是唯一選擇,以避免神經的永久損傷。 因此一旦發現自己得了「椎間盤突出症」,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應積極治療,改正日常生活錯誤姿勢,以免讓病情惡化,終身殘障。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若發現自己出現腰背疼痛、腿痛、麻木、乏力、感覺障礙等症狀,這便極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惹的禍。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椎間盤突出嗎?
建議若懷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的人,盡早去附近的復健科診所就診。 在家亦可嘗試一些簡易的動作來減緩症狀(請參考上方的影片),但若太過疼痛無法執行,或症狀越來越嚴重,則應暫停運動並盡速就醫。 若上述治療無效,或症狀較嚴重者,可以接受注射治療。 後造成的椎間盤突出; 年長者身上則可能因椎間盤外圍的纖維軟骨環退化而支撐度下降,椎間盤突出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椎間盤突出復健動作: 椎間盤突出成因2.腰部受傷
人在直立行走時,椎間盤突出的神經部位受到的刺激較重,故常可見到患者呈跛行步態;而騎室內自行車時,姿勢是處於彎腰的動作且用到腰部的力量相對較少,對於椎間盤突出的神經部位的刺激較小,有利於緩解下肢症狀。 此外,由於騎室內自行車可以鍛鍊到腰背部及下肢的肌肉,所以也可以緩解椎間盤突出的疼痛現象。 不過在採用自行車時,請先依造自身能負荷的速度來進行。 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可能不適合進行彎腰、彎腰旋轉等會加重腰部負荷和椎間盤突出的運動,但還是需要進行一些運動來幫助腰部改善血液循環和訓練肌肉等來緩解症狀,像是游泳、室內自行車及橢圓機等運動。 椎間盤突出是造成背痛常見的因素,主要原因為姿勢不良,其它如重覆性彎腰及搬動重物,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不良坐姿。 當椎間盤突出並擠壓神經時,患者可能會因神經刺激和炎症而感到疼痛。
加速脂肪消耗可降低血壓、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博數,促進心臟側枝的血管更發達,對腦、心血管疾病預防都有幫助、更可減肥瘦身、保持體型。 我也開始訓練我以前被壓迫的已經減弱的肌肉能夠恢復肌力,腰椎才不會那麼容易一再向肌力弱的地方移位,我就開始每天快步走,也倒退走。 早上醒來或發現移位時,馬上以脊骨保健法幾個調腰椎的姿勢將脊椎調整恢復原位(但是剛開始移位嚴重時一定要先找到好的整脊師調回原位,也許要好幾次)。 本港註冊中醫師李廣冀曾撰文指,腰骨連繫上身和下身,是人體重要樞紐,一旦受傷,容易令腰圍增加,導致腳麻痺、膝蓋退化,而更年期後的婦女更容易有腰痛、膝關節炎等。
「椎間盤突出」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們的後方有個脆弱又重要的鄰居,叫做「神經根」。 由此可見,輕度的腰椎間盤突出能復原,不過病情改善后也并不代表著萬事大吉。 平時應掌握正確的坐姿和站姿,不能長期保持同一個姿態,經常做腰背部活動,這樣能緩解腰背肌肉疲勞;注意腰腿部保暖,防止受寒。 平時提重物時應先蹲下,利用雙腿的力量緩慢起身,盡可能不彎腰。 事實上,腰部椎間盤突出近年來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主因是病患大多坐姿或站姿不良所引起,這絕非一朝一夕所能造成,加上若過度提重物或體重過重,更會加速脊椎退化,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為初期主要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