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1P線投入服務近三個月後,606線每天早上繁忙時間往小西灣(藍灣半島)班次改為606A線,行車路線改經彩盈邨而不經九龍灣商貿區,成為首條服務彩盈邨的巴士路線,以及首條提供假日服務的四彩巴士路線。 佐敦谷邨的前身是客家村落大灣村一帶,1950年年代中大灣村被政府收回土地,興建道路和佐敦谷徙置區。 村落清拆前有十數戶人家,以務農為生,落戶在此已有百多年。 第一期於1960年2月竣工,9座七層徙置大廈、1座五層徙置工廠大廈落成,共有居住單位2,800個,約可住14,000人;徙置工廠亦可容工作單位270個。 佐敦谷邨2025 佐敦谷邨 第二期於10月竣工,7座徙置大廈落成,其有屋住單位1,500個,可容7,800人居住。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或BoC Pay「乘車碼」。 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 1968年4月12日:13D線投入服務,當時來往秀茂坪(即秀茂坪(頂)總站,1969年3月16日改稱「中秀茂坪」)及旺角碼頭。 佐敦谷邨 當時以「半直通路線」(Semi-Express)形式運作,介乎牛頭角道勵業街(今雅麗道)至亞皆老街窩打老道一段只停牛頭角分段、佐敦谷新區、彩虹分段、太子道近啟德道及九龍城分段五個大站。
佐敦谷邨: 牛頭角下邨第3座1404室命案
第二期重建計劃原定於2003/04財政年度展開,但由於居民堅持「原區安置」,最後延至2010年10月20日展開,於2011年11月完成拆卸工程;此工程由中國建築承建,是唯一一次清拆採用預製組件的徙置大廈。 二區(第8座至第14座)清拆後餘下的3.5公頃土地用作興建東九文化中心,僅餘下東南面一小塊土地興建第二期。 牛頭角下邨(Lower Ngau Tau Kok 佐敦谷邨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佐敦谷的公共屋邨,為香港市區最後一個重建的徙置區。 而二區於2011年完成拆卸後,於2016年開始動工興建東九文化中心。.
- 下邨的地下及1樓設「文化廊」,保留了300件有文化價值的物品,包括歷史圖片,市民透過觀賞展品,了解牛頭角下邨自1960年代建成後,如何演變為今天新型的屋邨。
- 佐敦谷邨在「佐敦谷徙置大廈發展計劃」下分兩期興建合共16座第一型徙置大廈。
- 是次觀塘區議會及觀塘民政事務 處邀請香港民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先生把觀塘區的廟宇狀況輯錄成 書,既有助保存及整理與這些廟宇有關的文字記錄及圖片資料,也可 進一步推動本區的旅遊,在觀塘區現有多元化的景點以外,為市民提 供更多好去處。
- 當局更不會為彩福邨提供獨立的公共交通配套,居民如不欲步行至港鐵站,只能步行數分鐘到彩霞邨乘搭小巴35線。
最終政府決定全數4幅住宅用地預留作公共房屋發展,包括2008年建成的1區彩盈邨,2010至2011年間落成的2及3A區彩德邨,以及與彩德邨相若時間入伙的3B區彩福邨。 同時當局在區內建造兩條行車天橋、三條行人天橋及多個交匯處改善工程,已於2009年基本完成。 佐敦谷(Jordan Valley),位於九龍觀塘區牛頭角以北、九龍灣以東,牛池灣以南,區內現已建成多組公共房屋。
佐敦谷邨: 九巴13X線
关于已消失的牛頭角第一街至第五街,请见「牛頭角下邨周邊街道」。 关于以重建前的牛頭角下邨為設計概念的商場牛下新城,请见「得寶花園」。 佐敦谷邨2025 2017年6月29日,九龍專綫小巴89A線改為雙向路線,來往安泰邨及此站,是首條以此為總站的專綫小巴路線。 一個月後,九巴2X線往美孚方向於7月29日起不再繞經此站。 市政局與房屋委員會在七十年代合作,選址牛頭角道、安華街與安德道之間的一幅土地興建居屋、商業及街市綜合發展項目。 街市於1981年11月27日落成,名為「牛頭角市政大廈」,是全港首座多用途市政大廈。
憲示號外第35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17卷號外第16期,1975年9月1日。 (1)由Google Map去Search,未必Search到沈雲山,一般會Search到沈雲山抽水站,如果搵入口,建議直接Search振華道晨運徑或觀塘上配水庫遊樂場,順利邨道方向車路上山會見到入口有指示牌,寫住觀塘高地食水配水庫。 上到沈雲山山頂,景觀較何文田紅燈山開揚,東北面有順天邨、大上托、聯合醫院,北面有順利邨、飛鵝山,南面有樂華邨、鱷魚山、牛頭角,西面有佐敦谷,更可望到獅子山側面,東南面基本上係觀塘,而西南面就係九龍灣。 想行呢座天梯小山,首先從九龍灣MTR B出口往天橋方向,直接走到彩盈邨,經屋邨旁的升降機接上彩福邨。
佐敦谷邨: 牛頭角道
第一期於1960年2月完工,9座七層徙置大廈、1座五層徙置工廠大廈落成,共有居住單位2,800個,約可住14,000人;徙置工廠亦可容工作單位270個。 第二期於10月完工,7座徙置大廈落成,其有屋住單位1,500個,可容7,800人居住。 佐敦谷邨原稱佐敦谷徙置區,1973年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才改為佐敦谷邨。 彩霞邨(Choi Ha Estate)是香港九龍觀塘區的公共屋邨,位於佐敦谷,由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發展。 屋邨的具體位置在瑪利諾中學的對面,鄰近淘大花園,於1982年開始設計興建,於1989年至1990年落成入伙。 佐敦谷邨2025 彩霞邨原址為一個石礦場,後來被納入公共房屋興建範圍,容納毗鄰佐敦谷邨清拆計劃的居民。
佐敦谷邨: 九巴地點代號
置身在這個發展項目中,天地和樹木等自然景物色彩分明,令三個屋邨與周遭環境融合之餘,又各具特色。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13X(特別班) 佐敦谷邨 彩福→尖沙咀東〉[乘客通告],2013年12月24日。 自提升至全日服務後,13X線成為秀茂坪、樂華邨、啟業邨往返尖沙咀及佐敦的主要路線,服務範圍廣闊,客量不俗。
佐敦谷邨: 牛頭角總站
這份交通計劃旋即遭區議員猛烈抨擊,結果運輸署作出讓步,在彩盈邨入伙一年後,專綫小巴83M線提早於2009年投入服務,初時只來往牛頭角街市。 到2010年末彩德邨入伙後,隨即繞經屋邨停車場閘口,並延長至彩虹港鐵站,而非按原建議取道彩霞道支路及觀塘道西行直達彩虹港鐵站。 至於彩福邨,運輸署在區議會壓力下,最終批准從小巴83M線分拆出83A線,循環來往彩福邨及彩虹港鐵站,來回程繞經彩德邨,並於2010年8月23日投入服務。 它的原址為佐敦谷堆填區,於千禧年後之後當局於原地進行沼氣釋放、土地平整及增加設施等工程,公園於2010年落成啟用。 佐敦谷邨原稱佐敦谷徙置區,1973年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即改為現稱。 由於樓齡漸舊,佐敦谷邨第1、2座及第6至16座先後於1990年-1991年拆卸,居民搬至彩霞邨;餘下的第3至5座於1996年拆卸,居民搬至秀茂坪邨。
佐敦谷邨: 牛頭角下邨
彩盈邨於2008年中落成入伙,共有五幢樓宇,提供約4,000個公屋單位,並設有一個小型商場「彩盈坊」,以及一個停車場。 牛頭角邨於一九六○年代落成,分為上、下邨兩部分,邨內居民超過1萬人。 隨着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牛頭角上、下邨自一九九○年代拆卸重建。 1969年2月3日:早上八時四十分,一輛往旺角碼頭方向的丹拿C型(D313/AD4769)駛至觀塘道及牛頭角道交界時,巴士右邊車身撞向一輛載有七名犯人的警車,警車上12人受傷。 此路線於1996年首次加入丹尼士巨龍9.9米(ADS)空調巴士行走。
佐敦谷邨: 九龍灣版嘉頓山 624級直長階梯望獅子山 快閃登平山睇芒草
時移世易,佐敦谷邨第1、2,以及6至16座於1991年清卸,原址重建成佐敦谷嬉水池;第3至5座則在1996年拆卸,現址為佐敦谷遊樂場第一期,居民俱遷至於1989年入伙的彩霞邨。 佐敦谷邨 彩頤居(英語:Cheerful Court)是由香港房屋協會營辦的「長者安居樂」屋苑,位於香港牛頭角佐敦谷,鄰近港鐵九龍灣站及淘大花園。 入住的長者符合一定的資產限額後,只需一次過或分期繳付「租住權費」,即可長期租住,直至終老,毋需再按月交租。
佐敦谷邨: 第一期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13D, 89, 89B 巴士站遷移及取消〉[乘客通告],2021年3月。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1A, 11B, 11D, 13D, 17, 93K, 95, 107, 213D, 296C, 296P, 297, N293 巴士站暫時遷移〉[乘客通告],2019年2月。 有關內容只供參考,並會因應車務調動而更新(查看更新表)。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2019年3月1日:因應太子道東近景泰苑進行道路工程,往寶達方向的「景泰街」站臨時遷移至采頤花園第5座外,至2021年6月30日止,其後遷回2017年7月18日前的站位。 其中 34 所是官立/資助小學(官津小學),3 所是直資/私立小學。
佐敦谷邨: 九龍
不過就正如誤會大坑墩為大坳門一樣,很多人都誤以為東山山頂一帶為飛鵝山(兩者中間隔着象山)。 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飛鵝山被標示為Kau Lung Peak(九龍山)或Chapmangliyang。. 牛池灣(Ngau Chi Wan)為昔日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斧山下的一個海灣,主要指斧山道及清水灣道之間的地方及彩虹邨。 彩虹邨位於牛池灣西面,毗鄰的坪石邨則位於觀塘區佐敦谷西北面。 牛池灣鄉周圍又通常誤稱「彩虹」,原因主要是區內的彩虹邨,以及港鐵的彩虹站。.
佐敦谷邨: 九龍區3大放空草地 佐敦谷公園望順利邨景致
黃昏時間,遊樂場西面仲可以見到夕陽,金黃色光線照射的確令人振奮,由於四周無樓高過沈雲山,所以相信平時東面都可以睇到日出。 沈雲山有水務署嘅觀塘上配水庫遊樂場,沿路會見到小樓梯shortcut上去,不過其實行前少少就係正門,遊樂場有一個超大草地,最適合小朋友放電、拍拖情侶散步,仲有緩跑徑、涼亭同遊樂場健身設備,係俾街坊跑步、晨運同休息嘅好地方。 自然保育園地同簕杜鵑園都有好多超靚嘅花甫,可以說是拍照最佳位置。 佐敦谷公園紅葉|佐敦谷公園係觀塘區最大公園,唔只有超大片草地,仲有好多楓香樹,可以邊野餐邊賞紅葉!
佐敦谷邨: 彩霞道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 佐敦谷邨2025 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 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 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 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