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曾多次對西貢公路進行改善工程,而其於1999年3月展開「西貢公路改善工程第三期」中[7],在長命斜北面興建新西貢公路(英語:New Hiram’s Highway)以拉直急彎及改善其坡度,由新路取代的一段斜路則保留作居民出入之用。 值得留意的是鰂魚涌站這個轉車站的規劃,該站是當時香港地鐵首個「通道轉乘車站」,屬於當時主流之外(其他轉乘站走過對面月台即可轉綫)。 事沿當年政府跟地鐵研究這條鐵、陸兩用的海底隧道後,地鐵屬意東隧與還有一年通車的港島綫太古站交匯,但政府認為東隧應遷就行車管道跟東區走廊的交匯處,鐵路管道根本無法連接太古站,最後地鐵唯有擴建鰂魚涌站,但因地理所限,走綫到達港島後未能與港島綫並行而且呈九十度角,因此鰂魚涌站不能以跨月台轉乘規劃。 相比其他轉綫站,乘客在鰂魚涌站轉車要經過迂迴的通道和上落樓層,較不方便。 觀塘綫(英語:Kwun Tong Line)是港鐵系統中營運中的鐵路路綫之一,屬於城市軌道交通,路綫色為綠色。 觀塘綫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5分鐘[4],連接位於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調景嶺站及九龍城區的黃埔站,主要途經觀塘、黃大仙及油尖旺等地區。
2014年立法會文件披露觀塘綫最繁忙路段載客率和客量,若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得出94%的載客率,現時客量達4.6萬人次[24]。 而《香港01》曾報導,市區重建局向港鐵提出以無償方式提供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土地擴建觀塘站,擴闊月台及車站大堂,同時為環保連接系統提供調頭路軌。 但因為建議涉及到遷移往調景嶺方向的路軌,而港鐵亦基於其工程成本的考慮,反對進行擴建[25][26]。
西貢鐵路: 前往西貢
1978年,越南铁路总局开始在原合兴货运场的位置动工兴建第三代的西贡站。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铁路交通对市内交通的影响,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于1980年作出决定,提早结束第二代西贡站的所有客运业务,将所有原本以该车站到发的旅客列车,临时改为在位于胡志明市东部的平兆站始发终到[2]。 1983年4月,位于胡志明市第三郡的第三代西贡站完工;此后,经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新的西贡车站于1983年11月1日正式启用,所有停靠平赵站的列车改为在新西贡站始发终到[2]。 新车站投入使用后,原来位于市中心的第二代西贡站及相连轨道被拆除,原址被重建为“9月23日公园”,以纪念在1945年9月23日抵抗法军强行登陆西贡时牺牲的抗法义士。 1931年,当局提出一个耗资3.6亿法屬印度支那元的计划,建议在合兴的西侧新建车站,以及机务段和货运场等配套设施,但由于该项目遇到了种种困难,因此实际完成的只有机务段和货运场的部分工程。
- 以上安排中途均無需清客,而觀塘綫列車亦可以直接行走(因市區綫採用同樣訊號系統)。
- 觀塘綫首班車於每日上午約5時57分正由彩虹站開出往黃埔站[12];而末班車則於凌晨約1時15分由調景嶺站開出往觀塘站[13]。
- 該公司擬向政府申請為期十年的專利,向使用該路車輛收費,並邀請九龍巴士投標經營巴士路線[12]。
即使九鐵於2002年投得沙中綫營運權,地鐵仍然提出這項建議,取代九鐵在黃埔建造自動捷運系統的計劃[6]。 隨著兩鐵合併,觀塘綫延綫計劃可望落實,行政會議已經於2008年3月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6][7]。 由於東鐵綫沿綫大多位於郊區,港鐵決定以大自然為設計主題,如大堂引進自然光照明、改善通風以節省電力、牆身和地面統一採用自然顏色的石材等。 車站的客務中心、標誌、廣告燈箱、月台座椅、以至車站通告格式等,都會使用和港鐵系統其他路綫相同的設計。
西貢鐵路: 啟用日期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而九龍灣站至藍田站之間則為架空路段,油塘站則為地面車站。 觀塘綫17個車站中有8個轉車站,可以轉乘將軍澳綫、屯馬綫、東鐵綫及荃灣綫4條路綫。 此後若要前往蠔涌路車公古廟,車輛自南邊圍迴旋處駛出後,需駛經即將完工的新蠔涌橋,於連接鹿尾村路的延伸道路路口,轉入新建的連接路,繞過前亞洲電視大樓方能到達蠔涌路。 而原先包括舊蠔涌橋及左轉一段蠔涌路和現有的一段鹿尾村路亦將臨時封閉[43]。 同年5月10日,荃灣綫正式通車,荃灣站至茘景站及太子站轉綫月台率先啟用,在荃灣綫局部通車的首7天,中環站至佐敦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旺角站轉車;荃灣站至荔景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太子站轉車。
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分別於1967年9月及1970年發表《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 西貢鐵路 南港島綫西段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最快於2021年動工[2],2026年通車[2]。 但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9年4月的立法會質詢環節回應提問時表示,政府並未確定於何時才落實興建南港島綫西段,意味此鐵路通車無期[3]。 2020年11月,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指,港鐵將於年底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綫西段項目的建議書,有關部門會隨即進行研究,適時推展項目。
西貢鐵路: 西貢交通|西貢明年初實施逢週末紅日封路 只限指定交通工具進入
至1900年代初,当西贡-芽庄铁路(今为南北铁路的一部分)动工兴建之后,铁路公司当局发现原来的西贡站规模太小,无法承担两条铁路的列车接发任务,因此当局计划在铁路机厂的位置新建一个大型车站。 然而,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临时车站,位置大约在今咸宜街和南圻起义街交界[1]。 我們有考慮過在西貢吃完海鮮晚餐才打道回府,但由於 Kelvin對很多海鮮過敏,最後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政府曾計劃將觀塘綫由黃埔站延伸至炮台山站,但自沙田至中環線(現東鐵綫過海段)落實興建後,該計劃已遭擱置。 1994年1月28日晚上,一列觀塘綫載客列車由牛頭角站駛進九龍灣站2號月台時,其中有兩節車廂出軌,服務嚴重受阻,為香港首宗有載客列車脫軌事件[27][28]。
西貢鐵路: 觀塘綫
第二代的西贡站于1911年动工兴建,至1915年9月落成启用,成为西贡-美萩铁路和西贡-芽庄铁路的共同起点。 这个车站实际上就位于第一郡的中央广场旁边,即现今作为背包客聚集地的范五老街以北,如此一来只需对西贡-美萩铁路的走线稍作修改,但西贡-芽庄铁路的走线必须完全重新调整,使其向南沿着和兴街(今阮尚賢街)而行。 然而,随后的几年殖民政府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个新的西贡车站阻碍了市内几条主要交通要道。 与此同时,法国已经将法属印度支那首府从西贡迁到河内,殖民政府认为这个车站可能不能适应未来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开始再度计划将西贡车站迁出市中心[1]。 觀塘綫自通車至2002年4月,觀塘綫只有英國製的都城嘉慕電動列車行走。
西貢鐵路: 觀塘綫延綫
其中觀塘站、寶琳站與坑口站的港鐵免費接駁巴士站外一度有數百人排隊,大批乘客冒着寒風冷雨排隊近兩小時才能乘搭到巴士。 西貢鐵路2025 惟港鐵職員未能提供清晰指示,期間有夫婦由排隊到上車一刻才發現上錯車,故須重新排隊;而將軍澳站職員更發出錯誤資料,派發的「乘車應變錦囊」小冊子列有2013年11月底已取消的隧巴692線[32]。 與此同時,將軍澳隧道在半小時內發生兩宗交通意外,連環車禍讓區內交通「雪上加霜」,嚴重擠塞[33]。
西貢鐵路: 港鐵路綫圖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觀塘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與2015年分別為95%及92%[9],而觀塘綫延綫於2016年10月通車後,觀塘綫乘流量進一步上升,2018年最繁忙時段載客率更升至101%(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10],最繁忙路段在石硤尾站至太子站之間。 1984年,有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獲得地鐵同意及接洽。 西貢鐵路 西貢鐵路 大王具足蟲會清理海底碎屑、吃動物屍體,有助於環境修復,還可以忍受長期飢餓,日本三重縣鳥羽水族館曾有隻大王具足蟲,創下絕食5年43天後才死亡的紀錄。
西貢鐵路: 西貢市係時候起條鐵路了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西貢鐵路 以下的道路交接點列表中,所有不具命名的小路並不在此列;而新西貢公路沿途交接點亦只有西貢公路,亦不在此列。 觀塘綫首班車於每日上午約5時57分正由彩虹站開出往黃埔站[12];而末班車則於凌晨約1時15分由調景嶺站開出往觀塘站[13]。
西貢鐵路: 荃灣支綫通車
牠們可食用的肉不多,味道類似蝦、蟹,但內臟苦味很強,普遍都不建議食用,是海曱甴的親戚。 早在2011年,西貢某些海鮮餐廳便會以隱藏菜單的形式,出售大王具足蟲,當時一隻價值為2000港元。 西貢鐵路2025 至於其他車輛,可改由福民路與親民街交界處右轉前往親民街或改由福民路與惠民路交界處左轉前往惠民路。 西貢鐵路2025 上落客貨活動則要在親民街指定的上落客貨區域或西貢北公共運輸交匯處的一般上落客貨區進行。 西貢鐵路 運輸署指在特別交通安排實施期間,禁止所有車輛由福民路東行,只有專營巴士、公共小巴及的士可以進入福民路與惠民路交界以東的路段。
西貢鐵路: 改善工程
觀塘綫在1989年起因可以直接前往港島區,吸引不少原本使用荃灣綫前往港島區的乘客改乘,唯2002年起觀塘綫過海段撥歸將軍澳綫。 至1900年代初,當西貢-芽莊鐵路(今為南北鐵路的一部分)動工興建之後,鐵路公司當局發現原來的西貢站規模太小,無法承擔兩條鐵路的列車接發任務,因此當局計劃在鐵路機廠的位置新建一個大型車站。 然而,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實現,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臨時車站,位置大約在今咸宜街和南圻起義街交界[1]。 1978年,越南鐵路總局開始在原合興貨運場的位置動工興建第三代的西貢站。
西貢鐵路: 乘客量
為了應付香港社會的長遠發展,港鐵公司一直有發展新鐵路的計劃,以方便擴展其服務範圍,並且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其中部份原先由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及營運的路綫,在兩鐵合併後均交由港鐵負責監督工程及籌劃興建,並且以服務經營權批予港鐵營運。 此外,港鐵亦積極改善車站及列車上的設施,包括興建新的車站入口及行人通道、翻新車站、興建車站洗手間、增加設備隔音屏障及購置新列車等。
但由於單月台設計的寶琳站導致將軍澳綫效率較低,班次較疏落,繁忙時間每兩分半鐘一班,故部分石硤尾站至彩虹站乘客放棄這種方式,改回金鐘站轉車或改為乘搭過海巴士取代[5];導致荃灣綫太子站至金鐘站在繁忙時間的人流回升。 除此以外,需要轉車亦是另一原因,因此巴士公司便推出告示吸引觀塘綫乘客轉乘巴士免卻了油塘站轉乘的不便。 與西貢海濱接壤的公共運輸交匯處被福民路所分割,巴士總站位於北面西貢海濱公園(俗稱「紙船公園」)對開,而小巴總站設於南面,毗鄰西貢海傍廣場眾多海鮮食肆。 現時,西貢市大部分對外專營巴士及專綫小巴路線皆使用此站,亦是區內主要小巴營辦商西貢(1、2號)(專線)小巴有限公司的大本營,該公司稱之為「西貢碼頭」,反映總站的地理位置。 不過工程直至2014年仍未完成評估報告,一度令施工日期開展無期[35]。
西貢鐵路: 位置
港鐵觀塘綫架空路軌建於六條行車線的觀塘道上方,而有媒體在2014年於現場視察發現近觀塘站的天橋橋身外牆位置出現近50處水泥缺損並露出鋼筋外露,而附近橋身亦有輕微裂紋及發霉。 港鐵指自2014年初開始,已在觀塘綫整段高架橋,進行大型勘測及保養工程[23]。 以上安排中途均無需清客,而觀塘綫列車亦可以直接行走(因市區綫採用同樣訊號系統)。 因此,市區綫列車可以按需求隨意調配,達致市區四綫車務安排互通,但是亦較少機會市區四綫同時間故障。
西貢鐵路: 【西貢交通】怎樣去,巴士小巴怎樣坐最快到
運房局稱落實時間2021年至2026年僅為規劃參考,南區區議員柴文瀚指出,政府至今仍未有具體動工時間,令人擔憂西段興建無期[12]。 惟此定綫忽略了香港仔居民的需要,加上以灣仔站為轉綫站不便於前往九龍的乘客轉乘,故暫時擱置。 在一年多的研究後,地鐵於2004年提出修訂方案,將南港島綫一分為二,並將拆出來的西段與當時建議的「西港島綫」(現稱港島綫西延)合併,西段的終點站為西營盤,服務數碼港至黃竹坑。 東段仍稱為南港島綫,終點站則延長到金鐘,服務香港海洋公園至鴨脷洲,當時東段亦考慮加停跑馬地及灣仔。 1910年,殖民政府計劃興建中央廣場(今濱城市場),促使當局將占用該地段的鐵路遷移到別處。 第二代的西貢站於1911年動工興建,至1915年9月落成啟用,成為西貢-美萩鐵路和西貢-芽莊鐵路的共同起點。
南港島綫(西段)將由中西區的香港大學站開始,到達南區的數碼港,再經華富邨及香港仔,以黃竹坑站為終點站。 根據「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南港島綫(西段)將細分為兩段,分別是香港仔段及薄扶林段,以華富站作為分段點。 在1999年香港政府的鐵路發展研究中,南港島綫改為以上環站林士街月台作為港島北岸的總站[6],與1989年的建議類似,惟研究結論依然是未有逼切需要興建,故一直被有關當局暫時擱置。
2022年,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會因應華富邨重建的時間表,在騰出車站所需的用地後動工。 2023年4月,運流局表示南港島綫西段發展需視乎華富邨一帶發展進度,預計2027到2028年起,首批華富邨居民遷移後,可展開建造工程。 介乎香港科技大學與南邊圍之間之一段西貢公路被稱為「長命斜」,為安全起見,駛經該處的司機在落斜時多會使用低波[23]。 政府亦於1999年3月展開「西貢公路改善工程第三期」[7],在長命斜北面興建「新西貢公路」以拉直急彎及改善其坡度,由新路取代的一段斜路則保留作居民出入之用。
與此同時,為了減少鐵路交通對市內交通的影響,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於1980年作出決定,提早結束第二代西貢站的所有客運業務,將所有原本以該車站到發的旅客列車,臨時改為在位於胡志明市東部的平兆站始發終到[2]。 1983年4月,位於胡志明市第三郡的第三代西貢站完工;此後,經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批准,新的西貢車站於1983年11月1日正式啟用,所有停靠平趙站的列車改為在新西貢站始發終到[2]。 新車站投入使用後,原來位於市中心的第二代西貢站及相連軌道被拆除,原址被重建為「9月23日公園」,以紀念在1945年9月23日抵抗法軍強行登陸西貢時犧牲的抗法義士。 西貢鐵路 由於觀塘綫早期月台及大堂設計狹窄,只設少量扶手電梯,未有預計東九龍會有大規模商業發展,導致九龍灣站、牛頭角站與觀塘站的月台及大堂於2005年起成為嚴重擠迫的「重災區」。
西貢鐵路: 西貢公路
以往西貢公路只能從清水灣道東行綫靠左入、靠左出(英語:Left-in/left-out),由西貢而來的車輛如需駛出九龍,必須繞經香港科技大學迴旋處掉頭,而由清水灣一方駛往西貢的車輛則須駛經打鼓嶺新村的掉頭處,掉頭往清水灣道反方向行行車線以轉入西貢公路,引致交通意外頻生[21]。 政府遂斥資1.37億元,於1997年興建行車天橋供由西貢駛往九龍的車輛使用,並建造一條下通道由清水灣道往九龍方向近大埔仔通向西貢公路。 1939年12月,於麻南笏開採白泥的商人林申、馬時二人組成西南小輪公司提出商辦西貢建路計劃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