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赴英進修,獲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熱帶醫學文憑、劍橋大學公共衛生學文憑。 鄰座有兩個單位被丟空26年,先前的住戶,是目前仍在逃27年的通緝犯季和。 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兩個單位是一間叫「Anderly 楊景煌 Limited」的公司,分別在88年和92年買入,公司目前仍在運作,報稱地址位於中環冠君大廈,與一間國際商業事務律師行屬同地址。
“花旦王”芳艷芬,憑著熱心推廣粵劇藝術,並鼎力支持慈善事業,獲授香港2003年銅紫荊星章。 1984年,她與粵劇愛好者曾超羣女士合作,成立“羣芳慈善基金會”及“羣芳藝苑”等團體,研究藝術,灌錄唱片義賣,用作經費。 到1988年,她為“羣芳慈善基金會”籌得基金達4170萬港元,資助一批學校、慈善單位和醫院的建設,受到社會稱讚。 早在1985年,羣芳慈善基金會美國紐約分會特設加州路德大學、紐約丕士大學的“羣芳東亞研究所”及“羣芳獎學金”等機構,經常邀請著名學者來演講,或舉辦學習班,宣傳東亞文化,獎勵成績優異的東亞學生。
楊景煌: 楊景煌醫生逝世
以《夜祭雷峰塔》 的「反線二黃腔」聞名至今,亦為芳腔流派的經典代表作。 1952 年於《娛樂之音》主辦之「梨園三王」選舉(1951 年度) 中榮膺「花旦王」[註3]。 2002 年10 月至2003 年4 月,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粵劇花旦王芳艷芬」展覽,回顧及表揚其卓越的演藝成就。 兩歲來港,約十歲開始在梁伯光、陳啟雄(陳好逑之父)主持的「國聲粵劇學院」[註1] 隨白潔初( 本名夏伯祥) 學藝,同時師從男花旦鄧肖蘭芳學習古老排場。 約十一歲參加「勝壽年劇團」( 靚少佳與何芙蓮領導),與紅線女同台擔演宮女。
1984年,她與粵劇愛好者曾超群女士合作,成立”群芳慈善基金會”及”群芳藝苑”等團體,研究藝術,灌錄唱片義賣,用作經費。 1987年10月間,她親自登台舉行慈善演唱會,這次共籌款1260多萬港元,分別贊助給港島10個慈善機構。 到1988年,她為”群芳慈善基金會”籌得基金達4170萬港元,資助一批學校、慈善單位和醫院的建設,受到社會稱贊。 早在1985年,群芳慈善基金會美國紐約分會特設加州路德大學、紐約丕士大學的”群芳東亞研究所”及”群芳獎學金”等機構,經常邀請著名學者來演講,或舉辦學習班,宣傳東亞文化,獎勵成績優異的東亞學生。 開放改革後,她出資修建南坑壟村祖屋的同時,也幫助鄉親建造新居,鄉親們甚為感激。
楊景煌: 睇醫生網 香港醫務資訊 搜尋 醫生 治療方案
「大龍鳳劇團」於三月五日在普慶開鑼,演員除芳艷芬與歐漢姬外,全部更換了,人選是黃千歲、少崑崙、譚玉真、黃鶴聲、馮狄強、英麗梨和廖俠懷。 五月一日拉箱到高陞戲園演出,演員由何驚凡、陸飛鴻換出了黃鶴聲。 劇務仍是唐滌生,演出的是唐滌生編的《孤臣血浴孤星淚》,是一齣漢朝的歷史劇。 三月二十六日是三月的港九尾台戲,演出新劇《龍潭血葬夜明珠》。
- 其後,主要於廣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帶的鄉鎮演出,1944 年參與「大東亞劇團」,正式擢升為正印花旦。
- 芳艷芬在一九五零年開始接拍電影,出任第一女主角;一九五三年,更自資成立「植利影業公司」,參與電影製作,將新艷陽名劇改成電影,同時主演多部文藝悲劇和反映現實的社會喜劇,不囿一格,自出機杼。
- 曾拜王九為師父,其藝名『芳豔芬』是由音樂家易劍泉代取。
- 近年與李曾超群女士成立「群芳慈善基金」,獲香港大學醫學博士。
- 百年以來,中國南方地方戲以粵劇為主,近世卓然有成者號稱「梨園三王」,即指「文武生王」新馬師曾、「丑生王」梁醒波,而享譽梨園超過半世紀的「花旦王」,正是今天站在台上的楊梁燕芳博士。
- 1952年自組戲班「新艷陽」,同時又與香港名伶任劍輝、新馬師曾、麥炳榮等組「豔陽天」班。
- 東英大廈的三層商場以零售時裝、鞋店及沖印公司為主,二樓及三樓主要是醫生及牙醫診所。
芳姐從影只有十年(一九五0至一九五九),卻演出超過一百五十部電影。 她的電影世界另有一番新天地,其銀幕形象的豐富多樣遠超出她的舞台形象。 脫離了粵劇程式和戲裝扮相的束縛,銀幕上的芳艷芬更活潑多姿,更有血有肉,又富於時代感。
楊景煌: 粵劇紅伶陳錦棠 武狀元光輝傳奇
她的影片頗為暢銷,直到今天,香港兩家主要電視台幾乎每天都播放有關節目,她的唱片和錄音帶,在港澳市場也十分搶手。 1990年,她花了大量心血將歷年來積累的首本曲目,灌錄成一套激光唱片——《芳腔新唱》,完成了一項藝術工程,受到粵劇界和觀眾普遍好評,她對粵劇藝術的傳承和創造作出不少貢獻。 她與林家聲、鄧碧雲等拍演了粵劇藝術片150多部,使她的演藝事業達到顛峰。 1990年,她花了大量心血將歷年來積累的首本曲目,灌錄成一套雷射唱片–《芳腔新唱》,完成了一項藝術工程,受到粵劇界和觀眾普遍好評,她對粵劇藝術的傳承和創造作出不少貢獻。 1984年芳艷芬與李曾超群女士成立「群芳慈善基金」,推動慈善事業活動。 樂善好施的她,慷慨捐出樓宇單位予「八和會館」作為會址, 後稱為「芳艷芬堂」),並成為「八和會館」永遠名譽主席。
楊景煌: 著名電影
一九五九年,芳艷芬結婚息影,之後致力公益事業,於一九八四年成立「群芳慈善基金會」,以扶助老弱、提倡中國文化為主要工作,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七年期間她再度粉墨登場,把所得善款捐贈慈善及文化機構,盡其所能回饋社會。 芳艷芬曾主演超過一百五十齣粵劇劇目,另參演過一百五十多部電影,擅長飾演大家閨秀、孝女賢妻的角色;劇中人堅毅內歛、自我犧牲的情操反映了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 一九五○年代香港剛從戰亂復原過來,生活艱苦,芳艷芬在劇中的角色反映了當時婦女的遭遇和處境,觀眾對她的苦情戲形象最深。 她以端莊大方、溫婉動人的外形,加上獨特的唱功,樹立了粵劇花旦的典型。
楊景煌: 粵劇花旦芳艷芬
抗戰勝利後,她在廣州與梁醒波、白玉堂、薛覺先、新馬師曾等名伶同台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等許多著名劇目,場場爆滿,盛況空前。 在《白蛇傳》她唱“夜祭雷峯塔”一曲,以鼻顎發聲,圓潤淡雅,餘音嫋嫋,如珍珠落盤,水銀瀉地,創造了“芳腔”,形成了獨特流派,令聽者着迷,譽滿羊城。 在《白蛇傳》她唱”夜祭雷峰塔”一曲,以鼻顎發聲,圓潤淡雅,餘音裊裊,如珍珠落盤,水銀瀉地,創造了”芳腔”,形成了獨特流派,令聽者著迷,譽滿羊城。 楊景煌 芳艷芬出身於農民家庭,自小受養母影響,對粵劇產生興趣。
楊景煌: 著名唱片曲目
香港墳場教堂建於1845年,與香港墳場成立時間相同,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教堂,由香港聖公會管理。 教堂為一座單層建築,尖拱的門窗及正方形的裝飾線條均反映出其都鐸復興式建築風格。 标音 香港墳場,俗稱跑馬地墳場,是香港的墳場之一,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跑馬地馬場對面,鄰近有印度教、拜火教、天主教及回教墳場。 該墳場建于1845年,為香港開埠早期成立的墳場之一。
楊景煌: 獅子山下 – 我們之間 第二季
芳艷芬3歲時,父親把她送給了同鄉梁簪姑撫養,易名梁燕芳。 梁簪姑是梁元桂的孫女,梁元桂是清鹹豐年間進士,朝廷副欽差大臣,以及台(灣)澎(湖)兵備道兼提督學政。 她自幼學粵劇,10歲進國聲劇院,11歲與紅線女同時進勝壽年劇團,16歲升為省港大班的正印花旦,40年代在廣州大龍鳳劇團以演《白蛇傳》、唱《夜祭雷峰塔》一曲成名。 1947年在香港組成艷海棠劇團,以後又組成金鳳屏劇團,新艷陽劇團等,與白玉堂、任劍輝等多位著名粵劇演員合作過。 1953年在香港被觀眾選為”花旦王”,聲名大噪。
楊景煌: 楊景煌 YANG KYUNG WAUNG, RAYMOND
芳姐說:「那次之後便沒有再踏台板了,我甚至連平時過戲癮玩玩也沒有,我在這不用唱戲的日子亦過得很忙,令我最高興的是現在終於可以享三代同堂天倫之樂,畢竟年輕時沒有時間好好享受!」芳姐偶爾也會重溫自己昔日的演出。 寶珊道背靠太平山,這裡只有六、七座大廈及三數間獨立屋。 寶山道的大業主是恒生創辦人梁昌,其家族於1965年發展寶城大廈。
楊景煌: 香港墳場
她的歌唱藝術,從梨園唱腔到時代流行樂曲演繹,均能收放自如,芳音響徹,歷久不衰。 一九五九年,芳艷芬毅然息影,退出藝壇,與名醫楊景煌醫生結為夫婦,相夫教子。 夫婦二人鶼鰈情深,共度金婚,享受美滿的家庭生活。 一九八四年楊博士與李曾超群博士成立「群芳慈善基金」,從事公益活動。
楊景煌: 醫生與你
她除了在港演出粵劇外,還到外埠登台,如越南便是。 在港演出的班有陳錦棠的「錦添花劇團」,和薛覺先的「覺先聲劇團」。 到一九五零年十月,「大龍鳳劇團」在香港另起爐灶,分別於高陞大戲園和普慶戲院演出,拍檔仍是芳艷芬拍新馬師曾,其他成員有羅艷卿、衛明心、梁醒波、少崑崙、歐漢姬、陳鐵英、麥炳榮等。 唐滌生擔任劇務,編撰連串新劇,有《魂化瑤台夜合花》、《一曲鳳來儀》、《韓信一怒斬虞姬》、《一寸相思一寸灰》、《在天願為比翼鳥》、《元順帝夜祭凝香兒》、《萬里雲山一雁歸》等。
楊景煌: 香港墳場教堂
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燕芳於廣州參加劇團,出任二幫花旦,由劇團主任易劍泉取名「芳艷芬」。 十六歲芳艷芬回港參與「大 楊景煌 東亞劇團」演出,開場之際,正印花旦卻因船期延誤失場,班主決定臨場易角,芳艷芬由二幫出任正印花旦,一鳴驚人,自此正式升為正印,嶄露頭角。 一九四五年,於羅家權組織之「周豐年班」出任正印花旦,鋒芒畢露。 芳腔獨特之處,尤善於展現中國傳統婦女溫柔嫻靜之特質,極富感染力。
楊景煌: 楊景煌醫生逝世 人生驛站85期
但當時女大學生屬極少數,女醫生更是鳳毛麟角,一班四十人裏只有五六名女生,只有全力以赴,凡事做到最好,才能在這行立足。 她求學時苦讀每至凌晨,當上醫生也常常巡房至夜半,甚至星期日也堅持上課,連她也不禁自嘲﹕「這可能不太受學生歡迎」。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今早得知勞永樂逝世的消息,坦言自己曾與他一起在控煙辦工作,對於痛失戰友感到惋惜,認為他醫學常識豐富,積極參與社會不同界別,並提供了不少專業意見。
楊景煌: 公司資料
他事後在公開場合透露,神經線「壓住一啲惡性的東西」,又指這種病若在30年前發生,存活率僅數個月,幸好醫學昌明,他才可捱至今時今日。 據悉,勞永樂曾經在中學年代受朋輩影響而吸烟,其後成功戒掉數十年,但終敵不過癌魔;而其妻亦於2013年因肺腫瘤逝世,二人育有一子勞啟仁。 今早因末期肺癌不治病逝的著名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與其大學同學妻子、婦產科聖手容曉茵醫生,同屬非吸煙者,但夫婦二人卻不幸地相繼因患肺癌及肺腫瘤病逝。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岑信棠分析,近年愈來愈多肺癌患者屬非吸煙者,這是全球性的趨勢,估計與空氣污染問題有關。
東英大廈由彌敦道沿加連威老道到加拿分道,建築面積超過11,000平方米,由阮達祖設計興建,仿照萬宜大廈的設計,在底層安排三層購物廊,內有拆卸前香港最古老的電動扶梯。 商場的地下大堂內放有何東銅像,而大廈入口的招牌則是由國民黨元老張群題字。 購物廊上為12層的辦公室,在頂層海景住宅單位。
寶城大廈共有兩座,樓高20層,一梯兩伙,單位一律2,800呎四房一廳。 特別之處是其特大露台,面積比近年發展的劏房大。 寶城大廈落成兩年後,適逢六七暴動,樓價大跌,東亞李國寶之父李福樹,和「銀行教父」利國偉也趁低買入單位。 李福樹於1995年逝世,遺產由兒子李國寶、李國章及侄兒林東仁執行管理;利國偉於2013年逝世,單位仍由利氏後人持有。
Ayub又和中國旅遊集團合作,1980年成立中免集團,是唯一經國務院授權,在中國開展免稅業務的國企。 中免在香港機場開設8間免稅煙酒商店的「Duty Zero by cdf」,自去年運動起爆裁員潮,更下令未達標的員工將不獲發佣金,變相減薪一半。 一九五零年起,芳豔芬開展她的電影事業,同樣備受影迷歡迎。 一九五二年,由「娛樂之音」主辦,觀眾選出粵劇界三王,芳豔芬榮膺「花旦王」的稱號。 一九五八年,正當芳豔芬的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她毅然退出舞台,與楊景煌醫生結婚,從此洗盡鉛華,專心相夫教子。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榮休教授,現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她在港大及瑪麗醫院長期從事醫學研究和教育工作,為香港培養超過6000名醫學生。 「群芳慈善基金會」、「美國紐約分會」特設加利福尼亞路德大學、紐約丕士大學的「群芳東亞研究所」及「群芳獎學金」等機構。 據資料顯示,芳艷芬在1950年開始拍電影,多數是由粵劇改編而成的粵語戲曲片,也有文藝片和反映現實的社會喜劇片。 著名的戲曲片有:《火網梵宮十四年》、《洛神》、《梁祝恨史》、《王寶釧》、《六月雪》。 其他電影則有:《唔嫁》、《檳城艷》、《馬票女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