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8]。 此外,乘客亦可使用指定電子支付工具[註 1]繳付車資,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與其他城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路線之轉乘優惠,乘客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19]。 尖東是尖沙咀內的一個小分區,位於尖沙咀東面的填海地,尖東與尖沙咀以漆咸道南為界,與理工大學和紅磡灣則以𣈱運道和紅磡海底隧道為界,在維港與兩區之間形成一個三角區域,佔地約50公頃。 由於當時西鐵綫最初只採用7卡車廂的列車行走(後期因配合屯馬綫通車而逐漸改以8卡車廂的列車行走),長度較東鐵綫的12卡車廂的列車為短約三分之一,故港鐵將車站兩端的月台範圍封閉,而東鐵綫的頭等核准機也停止使用並拆除。
- 當維多利亞港舉行煙花匯演(一般在大年初二晚、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每年7月1日)和中國國慶(每年10月1日)晚上),尖東海傍至香港文化中心一帶也是最佳觀賞地點之一。
- 南區(英語:Southern District),又稱港島南、香港南,是香港十八區之一。
- 而J出口外的梳士巴利道行人隧道系統則由新世界集團興建及管理,部分範圍曾於2019年翻新後成為K11 MUSEA的一部分,通道亦為24小時開放。
- 每年聖誕節及除夕夜,港人都會到來尖沙咀逛街購物,不少商場和商業大廈會於聖誕前夕開始在外牆掛上聖誕燈飾。
- 在西面的海運大廈,是香港第一座郵輪碼頭,可供大型郵輪停泊。
在尖沙咀支線工程期間,尖沙咀一帶的多處道路須封閉,其中以彌敦道及麽地道受影響最大[20],而同樣由於麼地道下方興建行人隧道連接尖沙咀站與尖東站,讓站外市民可經行人隧道往返區內,故亦將客流由地面移至地底,加上當時的河內道重建計劃,導致位於漆咸道南與彌敦道之間的麽地道人流大減[原創研究? 尖東半島中心2025 而車站L1出口為1970年代東九龍綫馬連拿站預留出入口,在興建車站時獲得重用,惟該出入口只設有樓梯連接地面,故有需要人士可選擇步行到位於不遠處的中間道使用設有扶手電梯及升降機設施的K出口往返車站與地面。 根據1961年的香港人口普查,屬於現時南區範圍的漁民數目達28,000人,佔當時香港漁民總數四分之一以上[5]。
尖東半島中心: 尖沙咀(廣東道)巴士總站
根據計劃,此線於開辦初期只提供上午繁忙時間前往尖沙咀和下午繁忙時間前往清水灣半島的服務,並建議於2023年第三季提供上午繁忙時間前往清水灣半島和下午繁忙時間前往尖沙咀,繞經將軍澳工業邨之班次,以配合乘客往返將軍澳工業邨通勤的需要[3]。 尖東站設有15個出入口,若不計入香港西九龍站,尖東站與旺角站同為目前整個港鐵系統中設有最多出入口的車站之一,其中設於大堂的出入口共2個,而設於其附帶之行人隧道的出入口共13個。 而在兩鐵合併後,港鐵先後將其出入口站牌由港鐵指標格式的「隧道」更改為「尖東站/尖沙咀站」,再於導向指示改善工程時將所有出口(包括附設於大堂的2個出入口)一同統一標示為「尖東站/尖沙咀站|隧道」,反映車站出入口及行人隧道的雙重功能。 另外,尖東站亦曾經擁有世界上最長的地鐵車站結構的紀錄[6]。 但由於兩鐵合併前九廣鐵路公司與香港政府有協議,要將連接兩站的行人隧道開放予不乘車的公眾使用,不得劃為收費區,因此分隔兩站的閘機不會被拆除。
1940年代末,漆咸道南和路軌之間的地段建成駐港英軍漆咸道軍營、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聖經講座教堂及商船海員俱樂部球場。 尖東半島中心2025 漆咸道軍營建有超過70座半圓頂的尼森小屋,後來軍營的南面一小部份改用作政府部門辦公室和三軍合作社軍營俱樂部。
尖東半島中心: 九龍割讓
當維多利亞港舉行煙花匯演(一般在大年初二晚、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每年7月1日)和中國國慶(每年10月1日)晚上),尖東海傍至香港文化中心一帶也是最佳觀賞地點之一。 尖沙咀(英語:Tsim Sha Tsui),亦作尖沙嘴[1],原名香埗頭[2],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部份,位於九龍半島南端,與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對望,是娛樂、文藝、旅遊及購物活動為主的地方,亦是香港著名商業中心之一。 這裏設有多座不同主題的展覽館及不少高級酒店,同時亦有著名景點、古蹟和特色建築如星光大道、尖沙咀鐘樓、1881(前水警總部)、Victoria Dockside和柏麗購物大道。 半島中心步行至港鐵尖沙咀站及尖東站僅約5分鐘,另外前往紅磡站及過海巴士站,亦只需約10分鐘,交通四通八達,佔盡地理優勢,吸引不少用家進駐。 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起,尖東站由九廣鐵路公司租予港鐵公司作鐵路營運之用,並與尖沙咀站合併成為同一個車站管理[12],而九廣東鐵則更名為東鐵綫。
直至1960年代政府開發南區,先後興建漁光村、石排灣邨、華富邨等公共房屋,使不少漁民上岸定居;而部份較富裕的漁民則於鴨脷洲北岸鴨脷洲大街定居及開設店鋪[5]。 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Star Ferry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最歷史悠久的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附設巴士總站、小巴站、的士站及天星碼頭。 被巴士公司稱為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英文:Star Ferry Bus Terminus),現有十條巴士路線以此作總站及五條巴士線經過,鄰近尖沙咀鐘樓、尖沙咀天星碼頭、香港文化中心、星光大道、海港城及星光行。 政府曾考慮遷拆巴士總站,並重建為新的露天廣場,但在市民反對下,計劃已取消。 隨着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於2022年12月11日通車,此線於同月12日投入服務,並提供上午繁忙時間前往尖沙咀和下午繁忙時間前往清水灣半島的服務[8][9][10]。 有傳媒實測此線車程較同樣往返清水灣半島和佐敦之新巴795X線略快[11],而往返日出康城和尖沙咀的車程則較新巴796P線有明顯優勢[12]。
尖東半島中心: 尖沙咀東
香港開埠時,赤柱為當時香港島最繁盛的地區,英國人曾計劃以赤柱為發展基地。 然而由於赤柱土地狹較少,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華人聚居地之一。 然而由於赤柱土地狹較少,加上當時該處爆發疫症,因此英國人決定轉往香港島北岸發展,赤柱得以繼續成為华人聚居地之一。 1860年根據《北京条约》,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被割讓給英国,包括整個尖沙嘴。 英國其後在該處興建軍營及水警總部,又以尖沙嘴西部海傍作海運用地。 1898年天星小輪開辦後,尖沙咀藉以逐漸繁榮起來,也成為了外國人的新興住宅區。
尖東站於啟用時曾擁有全世界最長的月台幕門,以及曾經成為東鐵綫唯一設有月台幕門的車站,也是港鐵系統中出入口最多的車站之一。 站內設有行人隧道系統連接周邊地區及尖沙咀站,並供乘客轉乘荃灣綫。 尖沙咀設有不少購物大型商場,包括圓方商場,新港中心、太陽廣場、美麗華商場、新世界中心、海港城、K11等,也有一些面積較小的商場,包括百利商場、利時商場及在重慶大廈下層的重慶站,而2005年9月崇光百貨也在尖沙咀名店城開設了分店。 在西面的海運大廈,是香港第一座郵輪碼頭,可供大型郵輪停泊。
尖東半島中心: 車站結構
諾士佛台、棉登徑、寶勒巷、山林道、金巴利街、亞士厘道有不小酒吧餐廳[9]。 由尖沙咀行去紅館,可以經過「食街」厚福街,除了餐廳、甜品店林立,亦有兩家速食店營業。 廣東道、北京道和沿九龍公園西側、彌敦道而建的柏麗購物大道是著名的購物街,不少高級購物商店林立,遊客川流不息。 19世紀初隨著廣州成為清朝的海路交易中心,有大量外國商船(當中不少為鴉片船)在尖沙嘴對開海面停泊。 1839年7月7日,有英國水手在尖沙咀酗酒,與村民发生冲突,引发斗殴,结果村民林维喜重伤不治,史稱林維喜案,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之一。
尖東半島中心: 尖沙咀碼頭交通交匯處
尖沙嘴一名早見於明朝萬曆年間的《粵大記》中[1],《粵大記》內所載的《廣東沿海圖》中,已有尖沙嘴的紀錄。 「尖沙嘴」顧名思義,就是很尖的沙嘴之意;由於處於珠江三角洲東岸陸地盡頭,自古以來是華南海路要衝。 至1860年前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以前,當時有些碼頭負責運送東莞一帶的香木,所以稱為香埗頭。
尖東半島中心: 半島中心附近的大廈
1970年代原尖沙咀以東的紅磡灣西岸進行填海工程,發展出尖沙咀東及紅磡火車站一帶的用地。 隨著尖沙咀的發展,尖沙咀火車站主樓於1978年拆除,原址興建香港太空館和香港文化中心,鐘樓在市民的要求下保留下來,屹立在九廣鐵路舊尖沙咀火車總站的位置上。 尖東半島中心2025 現在尖沙咀鐘樓被香港文化中心門前的廣場環抱,亦爲香港地標建築。
尖東半島中心: 港鐵特惠站
近年,儘管尖東有不少商場都已經翻新裝修,但更多商場仍然保留其於80年代初開幕時的格局,例如陳舊的鋪位和子彈升降機等建築特色,加上尖東公園裡的噴水池和球型街燈,與尖沙咀和香港其他不停發展的地區相比有明顯的分別,使到不少市民和旅客都會特意到尖東一帶緬懷1980年代「遍地黃金」的香港。 尖東半島中心2025 尖東半島中心 根據1993年《香港鐵路研究》提及,東九龍綫紅磡站至馬連拿站的一段被重新提出,其後更於翌年的《香港鐵路策略》提及會改為連接至尖東的尖沙咀支線,以紓緩當時唯一的地鐵與九廣東鐵九龍塘轉車站的擠迫情況。 尖東站大堂位於梳士巴利道地底,南面位置為收費區,設有多組扶手電梯、樓梯以及2部升降機連接月台。
尖東半島中心: 服務時間及班次
另外尖東站月台是沿彎度較高的梳士巴利道地底興建,故車站1號月台東端因而向北面彎曲而導致該處的空隙較月台中間為大。 不過在車站轉屬西鐵綫後該處已經封閉,故列車不會再停靠於該位置上落客。 尖東站設有一組島式月台,由於車站在啟用時屬採用12節車廂的列車行駛的九廣東鐵,故車站月台設有長度為12節車廂的月台幕門,也是全球擁有最長月台幕門的月台[10];然而在尖東站轉屬西鐵綫時,由於當時西鐵綫採用7節車廂的列車行駛,故尖東站月台兩端的非站體架構之部分偕連帶其中之月台幕門因而封閉停用。
尖東半島中心: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尖沙咀交通相當繁忙,尤以彌敦道為甚,設有多個交通運輸交匯處,當中以尖沙咀碼頭歷史最悠久,有多線巴士途經前往九龍其他地方或新界。 彌敦道和梳士巴利道地下分別由港鐵荃灣綫和屯馬綫貫通,設有尖沙咀站和尖東站兩個獨立車站,但以同一張八達通卡通過兩站間的行人通道在荃灣綫與屯馬綫之間轉乘,就視作一程車程計算車資。 使用鐵路前往旺角、深水埗、荃灣、中環、土瓜灣、馬鞍山、元朗和屯門等地都無需轉乘,而前往沙田、大埔和羅湖,則需要在紅磡站或大圍站轉乘東鐵綫。
尖東半島中心: 香港樓宇目錄
雖然南區有不少豪宅地區,按2016人口普查結果顯示[7],當中D16海灣分區包括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豪宅區,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達137,710港元[8],為全港最高之一。 尖東半島中心 但是大部份人口則居於香港仔、黃竹坑和鴨脷洲一帶,亦住了不少基層,有九個公屋,因此整個南區排名低於中西區和灣仔區。 尖東半島中心2025 2009年8月16日,九龍南綫通車,尖東站由東鐵綫終點站變成西鐵綫中途站,東鐵綫的南行終點站則返回原來的紅磡站。
尖東半島中心: 尖沙咀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隨着尖東的進一步發展,政府於1978年收回原漆咸道軍營用地以發展香港科學館(1990年落成),後來政府再決定將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建於香港科學館旁邊,博物館於1998年落成。 在尖東站啟用初期,站內的洗手間一直沒有安裝空調,有乘客表示不滿洗手間空氣混濁,通風欠佳,故前九鐵公司於2005年7月底前於車站洗手間設置獨立的空調系統,以改善洗手間通風情況[21]。 2004年10月17日,由首班車開始,新路段及車站開放給公眾試用一天,當日往返尖東站至紅磡站車費收入將捐贈慈善機構;同月24日,尖東站於當日下午3時許正式啟用。
同時,原有的中間道行人隧道(紅區)由九龍酒店附近,沿中間道地底向西伸延至九龍公園徑,並沿九龍公園徑向南/北伸延,分別接駁路政署的梳士巴利道行人隧道及北京道行人隧道。 尖東半島中心 新增的L5、L6出口以及L3出口升降機於2010年2月10日啟用。 而位於尖東站以東的地面近永安廣場旁亦設有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有部分巴士路線的終點站設於該處,方便乘客轉乘不同交通工具往返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