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為免生疑問,上文“民事伴侶關係”和“民事結合”用語,是指一種法律制度,其性質類似於婚姻中的配偶關係。 根據香港以外的法律締結的同性民事伴侶關係、同性民事結合、“同性婚姻”、異性民事伴侶關係和異性民事結合,只限於在締結當地獲法律和官方承認的關係。 註1:為免生疑問,上文“民事伴侶關係”和“民事結合”用語,是指一種法律制度,其性質類似於婚姻中的配偶關係。 為免生疑問,上文“民事伴侶關係”和“民事結合”用語,是指一種法律制度,其性質類似於婚姻中的配偶關係。
受歧視對象上,43.7%受訪者表示受到銷售人員、同事/同學(35.2%)、醫療人員(22.5%)、政府職員(19.7%)。 內地來港定居 內地來港定居 成人方面,90.2%受訪者受到言語上歧視、60.5%受訪者在公共場合聽到別人歧視新移民、45.7%在購物及食飯時被冷落或嘲笑及23.8%在醫院、社署、勞工署、再培訓局政府機構受歧視等。 而受歧視的對象為銷售人員(48.8%)、醫療人員(30.2%)、同事/同學(25.6%)、社署職員( 15.7%)等。 可見,從歧視場景及歧視對象而言,歧視內地新來港人士狀況涵蓋範圍廣闊,充斥日常生活層面,由學校、私人至公營場所,他們根本無從躱避,歧視情況實在令人憂慮。 根據高才通計劃獲准來港人士的受養人,可在逗留期限屆滿前四星期內申請延長逗留期限。
內地來港定居: 相關內容
本研究推算,本港新移民(居住未滿7年)成人約有224,482名,約有112,241名出現中度或以上抑鬱症狀,反映新移民處於嚴峻的精神健康,政府需及早積極正視新移民身心健康情況及查找成因。 本會嘗試透過皮爾森相關係數(Pearson Coefficient),分析居港年期與新來港兒童及成人受歧視是否有關聯,會不會來港時間愈長,歧視經驗愈少,結果皮爾森相關係數分別0.001及0.143,即來港年期與成人受歧視關係不大,但兒童就有莫大關連。 本研究採用Williams 內地來港定居 (1997)的日常生活歧視量表進行調查,以檢視受訪者平日感到歧視的次數頻率,總分為6分,分數愈高代表日常生活受歧視經驗愈多,調查發現新移民成人及兒童的平均數為2.75及2.35分,即新移民日常受歧視頻率大約少於每年一次至每年幾次。 雖然歧視次數不至於每日都發生,但歧視本質上就是零容忍,一次都不能接受,所以政府必須要正視新移民受歧視問題。
另外,合資格並持有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申請人,可親身到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及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入境事務組遞交換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的申請。 內地來港定居 凡聲稱根據《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享有香港居留權的人士,必須經有關當局核實其資格,並獲發給居留權證明書以及把證明書附貼於單程通行證/有效旅行證件上,方可確立他們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已有超過 人根據這項計劃來港。 為吸引已移居海外的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回港發展,本處推出「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內地來港定居: 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支援服務
為了方便有興趣人士參加及報名,各區今季的活動和服務詳情已載於此網頁上以供瀏覽。 澳門居民如欲來港就業、就讀、開辦或參與任何業務、居留或以訪客身份在港逗留超過可獲豁免簽證/進入許可的逗留期限,均須申領簽證/進入許可。 如經互聯網、親身或授權他人遞交申請,你須親身或授權他人到香港入境事務處的婚姻登記處領取無結婚紀錄證明書或結婚紀錄函件。 如申請人的延期逗留申請尚未辦理完畢而打算在逗留期限屆滿後離開香港,申請人必須預先獲得臨時性的延期逗留。 內地居民如欲來港探親或旅遊,必須取得由有關內地公安機關所簽發的《往來港澳通行證》和相關簽注。 就申領《往來港澳通行證》和相關簽注的事宜,請向有關內地公安機關查詢。
- 獲准來港就讀人士的受養人,一般會首先獲准來港逗留1 2個月,其後可逐年申請延長逗留期限。
- 有關受理、審批及簽發單程證的事宜,均由內地公安機關按內地法律、政策及行政法規辦理,有關詳情請向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查詢。
- 在1997年7月1日或該日以後上述第(3)項的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滿21歲子女,但該子女出生時必須在任何地方(包括香港)均無居留權(根據本條規定取得的居留權除外)。
- 另外,民政事務總署亦透過一個持續性的問卷調查,了解新來港人士的概況及需要。
- 受訪者表示曾經因新移民身份直接受歧視及35.8%表示曾經因家人是新移民而受歧視。
本網頁介紹有關香港非永久性居民(不適用於外籍家庭傭工、輸入勞工、內地學生、根據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獲准來港的人士及其受養人)申請延長逗留期限的資料。 內地來港定居2025 內地來港定居 根據「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獲准來港的人才和專業人士,他們的首次留港年期已由一年改為兩年,而往後的延長逗留期限亦已由「2+2+3年」模式放寬至「3+3年」。 此外,頂尖人才如已獲准在港工作不少於兩年並在上一評稅年度的薪俸稅應評稅入息不少於200萬港元,可在申請延期逗留時獲准延期逗留六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 另外,為便利有意來港創業的企業家,本處已清楚列明「一般就業政策」下投資類別申請的相關考慮因素,包括業務計劃、財政資源、營業額、投資金額、在本地開設的職位數目,以及引入香港的新科技或技能等;而本處亦會考慮批准有意開辦或參與已獲政府支援計劃支持的初創業務者的申請。
內地來港定居: 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港證
現時有19個亞太經合成員地區參加並全面推行亞太經合組織商務旅遊證(商務旅遊證)計劃,當中包括澳洲、文萊、智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香港、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俄羅斯、新加坡、中國台北、泰國及越南。 補習社現時聘請香港導師教授文憑試課程,在招聘方面沒有困難,負責人說因應市場需求,會考慮在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開設補習社。 內地來港定居 內地來港定居 香港就有4萬多人報考文憑試,即使香港文憑試競爭沒有內地激烈,但兩地課程很不同。
請留意,每年六月至八月為申請高峰期,處理簽證申請時間可能較長。 註1:本地課程指修畢後可獲本地學位頒授院校頒授學位的課程;而非本地課程則指修畢後只可獲非本地院校頒授學位的課程,不論有關課程是否由本地與非本地院校合辦。 註1: 本地課程指修畢後可獲本地學位頒授院校頒授學位的課程;而非本地課程則指修畢後只可獲非本地院校頒授學位的課程,不論有關課程是否由本地與非本地院校合辦。 如翻查結果顯示你在香港並無婚姻登記紀錄,你將於繳交訂明費用後獲發無結婚紀錄證明書;但如翻查結果顯示你在香港已有結婚紀錄,你只會獲發一封婚姻紀錄函件,註明你在港登記結婚的日期。
內地來港定居: 內地新來港人士人口資料庫
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約有35 000名申請人獲正式批准來港居留,合共為香港帶來多達3 169億元的投資。 須持簽證訪港的旅客如確實有需要經常來港,而在過往12個月內曾訪港三次或以上,其間並無不良紀錄,或本處信納其訪港有利香港,可申請簽發多次來港旅遊簽證。 美國及加拿大亦在其國際機場內設置特別通道,讓商務旅遊證持有人辦理入境手續,但持證人仍須遵守一般入境規定,包括出示有效的護照及適用的美國或加拿大簽證(如適用)。 內地來港定居2025 內地來港定居2025 約有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國民可免簽證來港作商務探訪、探親或觀光旅遊7至180天。
內地來港定居: 居留權
新來港兒童研究方面,70.6%未滿7年及76.3%已滿7年以上兒童認為香港存在歧視;41.3%未滿7年及34.2%已滿7年以上兒童曾經因新移民身份受歧視;41.8%未滿7年及34.2%已滿7年以上兒童曾經因家人新移民受歧視。 而新來港成人研究方面,發現59.7%未滿7年及53.4%已滿7年以上人士都曾因新移民身份而直接受歧視;41.2%未滿7年及36.6%已滿7年以上人士都受到就業歧視;85.5%未滿7年及84.3%已滿7年以上人士都認同香港存有歧視。 這清楚反映來港滿7年或否,只要現在或曾新移民,都會遭受歧視,由此可見,香港歧視情況嚴重,值得社會及政府關注。 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2014年及2016年新移民受歧視情況調查顯示,歧視新移民的情況一直存在,八成以上的新移民在就業、接受服務、購物及社交各方面,都不斷遭受歧視,甚至受訪者子女被同學或其他小朋友排擠。 新移民無論是否親身經歷被歧視,都肯定香港存在歧視新移民問題,可見歧視問題嚴重,政府應及早關注。
內地來港定居: 內地來港定居人士受歧視情況研究報告發佈會
有關受理、審批及簽發單程證的事宜,均由內地公安機關按內地法律、政策及行政法規辦理,有關詳情請向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查詢。 《基本法》第二十二條已就香港特區政府對內地居民來港定居所實施的入境政策作出規定。 該條文訂明:「中國其他地區的人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辦理批准手續,其中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定居的人數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徵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確定」。 該計劃主要為協助內地居民來港與家人團聚,能有效規管內地居民來港定居。
內地來港定居: 出生
參與計劃的人士可在香港逗留最多12個月,並在留港度假期間從事短期工作。 內地來港定居2025 內地來港定居 內地來港定居2025 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處共批准了超過14 900宗申請。 沒有香港居留權或入境權的人士如欲來港旅遊(根據現行入境政策可免簽證入境的人士除外)、就業、投資、受訓、居留或就讀,均須申領簽證/入境許可證,方可來港。 這個在來港前預辦入境檢查的制度卓有成效,不但可確保只有符合現行入境政策的人士才獲准來港,亦可防止不受歡迎的人物進入本港。 你可參閱上海市民政局的網頁,了解上海市居民與香港居民婚姻登記的辦事指南、政策文件及辦理機構資料。
內地來港定居: 輸入勞工
為向新來港人士提供更全面更新的資料,協助他們尋找各項服務及認識香港,民政事務總署自一九九六年起便印製了一本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 內地來港定居 民政事務總署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印製了一本《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向新來港人士提供更多相關服務的資料,使他們能夠早日融入社會。 同時,結果揭示新來港成人較新來港兒童疑患中度至嚴重抑鬱情況比例高,情況更為嚴峻。
內地來港定居: 來港就讀
若你的小孩聲稱根據《入境條例》(第115章)附表1第2(c)段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你可以為孩子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居留權證明書。 內地來港定居2025 內地來港定居2025 入境事務處會根據上述法定條文考慮該個案的所有情況,才斷定該人是否已不再通常居於香港或只是暫時不在香港。 如入境事務處信納該人並非已不再通常居於香港,則該人不會喪失其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
內地來港定居: 服務指南
本處已放寬此計劃下的逗留安排,經「綜合計分制」來港人士的首次留港年期已由一年改為兩年,而往後的延長逗留期限亦已由「2+2+3年」模式放寬至「3+3年」。 已獲准來港定居不少於兩年並在上一評稅年度的薪俸稅應評稅入息不少於200萬港元的頂尖人才,可在申請延期逗留時獲准延期逗留六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 至於根據「成就計分制」獲准來港的人士在首次入境時可獲准在港逗留八年。
內地來港定居: 來港就業
倘若你日後能符合有關非中國公民享有居留權的規定(即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你便可再成為香港特區的永久性居民及享有居留權。 政府一直致力落實整體施政方針,協助新來港人士早日融入本港社會。 政府在為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提供公共服務時,一直以公平的原則為依歸,確保他們和其他香港市民一樣,享用大部份的公共服務,包括一系列的醫療、房屋、就業、福利及教育服務。 這本指南將會透過各有關部門 ( 包括教育局、房屋署、入境事境處和社會福利署 ) ,為新來港定居人士提供服務的非政府機構及 內地來港定居2025 18 區民政諮詢中心派發,也已載於這個網頁上供市民瀏覽。 內地來港定居 兒童方面,歧視場合上,60.8%受訪者表示在公共場合聽到別人歧視為新移民的言論、51.4%在購物或在外食飯時被冷落或嘲笑、25.7%在學校被同學歧視及20.3%被同學或其他小朋友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