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黃竹坑南風徑的校舍環境清幽,學校擁有泳池、創新科技室、繽紛農圃、蝴蝶園等設施,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 學校也積極擴展學生的課外交流體驗,比如舉辦畢業交流營、外展訓練、海外比賽學科參觀活動等。 此外,其結龍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是傳統名校,目前DSE成績為全港最佳,讓不少家長對小學寄予厚望,去年就吸引約4,900人爭取小一學額。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成立於1936年,學費約 $61,000。
- 喇沙的故事始於1917年,港島聖若瑟書院神父在漆咸道成立分校,學位很快便供不應求,艾瑪撒隆修士 (Brother Aimar Sauron) 遂於界限街購地建校,以12萬港元投得10英畝土地。
- 千居根據小學在學術 、體育 、音樂、師資、校舍方面的評分,整理全港 Top 100 小學排名,其所屬校網和學費,涵蓋官立、津貼、直資、私立小學,供各位家長作參考之用。
- 但大型校徽只維持了數年就成為歷史,恢復使用小型校徽,扣在襯衣左邊口袋上方。
- 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用嚟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咗一個寬闊嘅人才網絡。
- 此外,創科教室 APLUZA Academy 亦提供 Portfolio 製作服務,學生亦可以報讀創科教室的 STEAM 證書課程 ,用作升中 Portfolio 之用。
- 進一步以12歲學齡人口推算,下學年競爭放緩,大約每10人爭一席位。
學校是一間男女校,創校於 喇沙書院 1984年,校訓是「愛敬勤誠」, 現在的辦學團體是 保良局 ,現任校長為溫慧芬女士。 學校的上課時間是全日,教學語言是中文,每年有測驗1次及考試4次。 由於保良局梁周順琴小學是津貼小學,學生毋須繳付學費。 拔萃男女書院分别創校於1869年及1860年,歷史悠久,且不止學業成績,才藝方面亦屢獲佳績。 2019年,拔萃女書院游泳隊連續32年奪得港九區D1中學校際游泳比賽全場總冠軍,田徑隊也實現了十三連霸。 拔萃男書院合唱團更在2006,2008,2010,2012,2014 年舉行的世界合唱比賽中在青年男聲合唱的組別連續五屆取得世界冠軍。
喇沙書院: 九龍區熱門小學排名
不過,由於沙田區英中學額較其他地區多,不少家長跨區湧入,即使學額增加也不能掉以輕心。 以沙田培英中學為例,過去曾一學年收到580份申請表,競爭38個學額,平均約15人爭一學位。 值得留意,同屬英中的賽馬會體藝中學採取百分百自行分配學位,5班以往收生約170位中一生。 漢基國際學校是一間私立國際學校,是香港的元祖級老牌名校,學校既辨學宗旨系激勵學生終生愛好學習及追求知識,培養學生成為領袖。 漢基國際學校的特色是以中、英雙語教學,令外籍及本地學生有更多學習及使用中文既機會。
面試設兩輪,首輪需提交Portfolio,佔比重60%,頁數及內容排位並無限制,如在課外活動有突出表現將獲加分;面試表現佔40%,以中、英文作個人面試為主,不設筆試,面談約10分鐘左右。 如非本地學生,可以選擇英文代替中文作為面試語言,但本地生則不設此選項,必須以中文面試。 首輪面試會見所有申請學生,而次輪面試需會見家長。
喇沙書院: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是油尖旺區數一數二的女子中學,今年的DSE就誕生一名超級狀元,因此不少父母都希望為女兒報讀小學部,打下良好基礎。 喇沙的學習氣氛,比他入學前所想的更濃,學校也重視運動與文化,讓學生有良好的發展。 他說學校對英語要求高,鼓勵同學多看英語文藝作品、英詩等。 家長教師會主席及該校老師以「過來人」家長身份分享面試心得,表示學生忌背答案,面試希望看到學生對多方面的學習興趣、創意和謙和的性格,鼓勵學生「Be Yourself」。 喇沙書院舊生會 由世界各地的喇沙書院舊生所組成。 多年來,舊生會多次為學校籌集經費,用以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了一個寬闊的人才網絡。
- 中西區僅有9間官津中學,但英中多達7間——英皇書院、聖若瑟英文書院、高主教書院、聖嘉勒女書院、英華女學校、聖類斯中學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中比例相當高之餘更是「粒粒皆星」。
- 每年小三及小六全港性系統評估中、英、數三科之成績非常理想。
- 學生會每年都會舉辦各項活動,當中包括天才表演、喇沙學生論壇、聖誕聯歡日、聖誕舞會及喇沙節,亦時辦公益籌款活動。
- Brother Steve說喇沙無懼「三三四」學制,因為老師在轉制前數年,已研究好新高中的教學,做好準備,學生基本修讀中英數及通識,加3個選修科,據知也有同學修讀 4 個選修科,達到文憑試上限 。
- 區內有不少單性別學校,尤以女校為多,家長如想選擇男女校,可考慮英中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屬於31校網,深受區內家長歡迎,往年超收學額就達17人。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學校初中英語大多採用小班教學。 配合其他語文課外活動,使學生充分掌握兩文三語能力。 校舍作四方城設計,分東南西北四座,中央建有花園和籃球場。 花園裏面放置了一座本來豎立在舊校舍門口的火炬型石雕。
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家長交流區
最後校方將發回已蓋校章、名稱和編號的「家長存根」,作家長紀錄。 喇沙書院 總括而言,喇沙書院這所中學的學業成績和其他領域的活動發展方面都有著優秀的成績,不失為家長們的一個好選擇。 皇仁書院前身為中央書院,成立於1862年,係香港首間公立學校。 學校多年來出產大量公開試狀元、傑出學生以及社會知名人士,包括孫中山、廖仲凱、司徒華等。 學校嘅聯繫小學係愛秩序灣官立小學同埋軒尼詩道官立小學。
喇沙書院: 資助(
1970年代中期,校長拉斐爾修士 和其他修士商量後,認為舊校舍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東區30間中學中有8間英中,包括兩間名官中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及筲箕灣官立中學。 而中國婦女會中學、港島民生書院及聖馬可中學,新學年因循環班制將增加一班,共開設五班中一,令區內較去年增加學額。 區內名校張祝珊英文中學本學年開五班,提供50個自行分配學位,約8人競爭一學位。 喇沙書院 但在循環班制下,張祝珊新學年將轉為四班,自行分配學位增自50個,預計減班後申請人數相若,只是競爭更為激烈。
喇沙書院: 學校簡介
惟夜校條例限制頗多,賀文修士乃接受香港慈善家陳瑞祺先生之兒子陳經輪先生之捐助建校,並於1968年在採石山開始興建新校。 1969年9月3日遷入位於何文田採石山常和街4號的校舍,名為 喇沙書院2025 陳瑞祺(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2025 。 1993年,喇沙書院出產了全港第一個文科十優生。
喇沙書院: 喇沙小學
校長一職於2010年9月1號起由賀敬修士(Brother Steve Hogan)擔任。 喇沙書院2025 賀敬修士喺2016年8月31號奉喇沙會命令返澳洲,由副校長唐煥星接任校長。 1969年,夜校部獨立,搬咗去何文田,改用新校名陳瑞祺(喇沙)書院。
喇沙書院: 中學分區名單
作為資助男校,喇沙小學校舍設施完善,有室內泳池、運動場等設施,一點不輸其他私立或直資小學。 小學平均班級數量為6班,小一收生達180人,為照顧個別有需要的學生,學校設有增潤課程及課業輔導班,提升學生的個別實力。 由於無需繳交學費,加上有名牌英中喇沙書院坐鎮,因此每年都吸引總多男同學報讀。
喇沙書院: 全港最新排名 (更新12月22日 10:00am)
當年喇沙書院的中五畢業生取得香港中學會考歷史上單一學校於一屆內最多優的紀錄,達501個。 1993年:潘天蔚(即政治評論員「桑普」),經過成績覆核,成為喇沙書院第一位十優狀元,並成為全港第一個文科十優生。南華早報以「Arts Student Makes History」為題報導。 2019年起,香港發生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同為喇沙書院舊生的時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因警方處理連串示威的手法備受香港乃至國際社會批評。 最終,舊生會花約半年時間,經多次內部會議、舉辦舊生論壇及參考法律意見後,於2020年1月15日否決譴責盧偉聰之提議。 喇沙書院是香港不設社制的中學之一,目的是令學校更團結,故此在陸運會及水運會時只會有班際比賽,而不會有社際比賽。
喇沙書院: 喇沙委唐煥星任新校長
陳瑞祺(喇沙)書院之前身為喇沙書院夜校,在1964年由賀文修士創辦於九龍城喇沙利道的喇沙書院校址。 惟夜校條例限制頗多,賀文修士乃接受香港慈善家陳瑞祺之子陳經綸捐助建校,並於1968年在何文田開始興建新校。 1969年9月3日遷入位於何文田常和街4號的校舍,易名「陳瑞祺(喇沙)書院」。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九龍城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幾乎全部學生來自 BAND 1 的小六畢業生。
喇沙書院: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喇沙書院創立於1932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校長是唐煥星先生 (MPhil, MEd., BA, PGDE),校監是譚瑪士修士。 學生會:於1998至1999年度成立,首任幹事會會長由該校第一位會考十優狀元黃加霖先生擔任。 於2013至2014年度學生會選舉中,該屆唯一的學生會候選內閣Radiance在沒有競爭對手下仍被470多名學生報以不信任投票,比信任的票數為多,成為創校以來第一個被否決的學生會候選內閣。 這些校友以陳瑞祺(喇沙)書院為中心,建設了人才網絡。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喇沙書院的資訊。
这些设施主要由 Rev. Brother Alphonsus Chee 及谭玛士修士 (Rev. Brother Thomas Lavin) 主导发展。 此后,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学校分成中学和小学两部分。 喇沙書院 1957年,喇沙小学成立,由彭亨利修士 担任校长。 唐校長特別提醒申請者在報名時帶備文件夾,附有小四至小六的成績表、比賽獎狀和證書等、教育局存根和身份證副本等所需文件。 41 校網天主教學校佔 6 成,與 35 校網偏重基督教的情況不同,有意透過計分法報讀 41 校網的家長要注意,如家長和子女與心儀學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在「計分辦法準則」可加分。
傳統名校喇沙書院於周六(26日)舉行2023/24學年中一入學簡介講座及校園導覽,並公開自行收生準則,校長親授面試錦囊,包括忌背誦預設答案、展現創新思維。 喇沙即將於1月3日接受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有意入讀的學生要把握機會。 港大同學會小學與港大同學會書院結龍,成立於2002年,中學則是成立於2006年。 雖然年資尚短,不過中學已經誕生2名狀元,因此被譽為直資「新星」。 小學採用新教育模式,小一小二不設考試,之後則會進行每年兩次的總結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