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返回小徑行上鹽田仔小山丘後,開揚的山徑兩旁都盡是山墳墓地,在高處可遠眺馬屎洲和鹽田仔之間的連島沙堤。 大約半小時的步程,才正式踏上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遊覽此徑,沿途會發現不同地理景觀,如沉積岩、「斷層現像」、「龍落水」等等,實為在香港作地質考察的最佳地點。
馬屎洲雖因島形似馬屎而得名,但它的地質及科學價值絕對是世界級珍貴。 通過連島沙洲前往馬屎洲的右邊,便是自然教育徑的方向。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位於小島東南邊,全長1.5公里,其中的沉積岩可追溯至2億8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部分呈斷層和褶皺構造。 馬屎洲獨木舟 是適合獨木舟初學者和一家大小水上活動。 只要年8歲,可以幾間三門仔水上活動中心租借獨木舟,收費 $200起。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從+香港機場到皇崗多遠】请问从香港机场到深圳的最佳选择 皇岗口岸过关坐车攻略 香港机场到深圳皇岗口岸
由於馬屎洲屬一連島沙洲,故此遊人不需乘船前往。 但於大雨或潮漲時,連接着鹽田仔的沙洲會被海水淹蓋,直至1990年代,於沙洲上堆放了一些大石,大雨不能連接的問題就得以解決,馬屎洲已基本上與大陸連接了。 60年代初期,政府瞭解決水荒問題而興建船灣淡水湖,當時位置三門仔舊村,村民因而遷往鹽田仔,成立新村。
- 你不但認識到馬屎洲生態、地貌及地質資源,而且可以趁週末放鬆身心。
- 出走新界東北探索地質生態,大部分路線需要乘坐渡輪前往。
- 馬屎洲地質公園 最為著名的是「赤門景區」,蘊含着紅色沉積岩和灰綠色凝灰岩間隔的地理奇觀,源於連恐龍也未出現的時期,即是約3億多年前,非常罕見。
- 馬屎洲其中一條交通路線,可以在大埔墟港鐵站 A 出口出閘後,往行人隧道口前往,在分岔口左轉便會到達大埔墟小巴站。
- 經過一些墓地後,便能沿徑走出鹽田仔山抵達馬屎洲。
三門仔原址介乎今日的船灣淡水湖與吐露港之間,1960年當地漁民因應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而遷至鹽田仔,即今日的三門仔新村。 自宋朝起,三門仔一帶以盛產「珍珠」聞名,現時則有部分漁民仍以魚排形式養魚,屬香港少見。 馬屎洲露營方面,其實馬屎洲地質公園沒有漁農護理署指定公眾露營場地,因此建議最近可到八仙嶺郊野公園湧背營地才能露營。 站立馬屎洲沙灘,吐露港和馬鞍山景色一覽無遺。 前往前要先查看天文台潮汐資訊外 (前往潮水高度:於1.3米),需時刻留意潮汐變化,以免造成危險。 錯過了預約馬屎洲導賞團不要緊,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免費派發《馬屎洲生態地質遊》。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馬屎洲 必玩5:馬屎洲沙灘 潮汐欣賞
馬屎洲露營方面,其實馬屎洲地質公園沒有漁農自然護理署指定的公眾露營場地,因此建議最近可到八仙嶺郊野公園的涌背營地才能露營。 馬屎洲地質公園 位處馬屎洲內,是香港交通最方便的國家級地質公園。 馬屎洲地質 除了包否了不同的馬屎洲岩石 外,馬屎洲生態 也非常多樣化,適合各年齡層到马屎洲行山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2025 及進行戶外考察 (Field Trip)。 在山上可清晰遙望壯麗的馬鞍山、八仙嶺、慈山寺,兩旁為船灣海及吐露港,海中心分別可見羊洲及丫洲。 微風吹拂地徒步半小時路程,便會到達接駁馬屎洲的連島沙洲,毫不費吹灰之力,非常適合長輩及一家大小前往。
潮汐欣賞之外,馬屎洲沙灘上有發現海洋動物和植物,例如雜色角孔海膽、露兜樹(菠蘿)和黃槿,自身適應力生存海邊這環境。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小朋友外,大人們可以瞭解馬屎洲生態是如何,但切記不能帶走任何海洋生物(屍體不能!)和貝殼,以免破壞。 馬屎洲沙灘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2025 是指連接三門仔和馬屎洲中間泥灘,主要礫石和卵石沉積物經長年月海浪帶動累積而組成。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class”:”tve-froala fr-basic pbs-title-editor”” data-attr-css=””>【馬屎洲攻略】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地質公園即睇 暢遊馬屎洲自然教育徑地質公園打卡連島沙洲賞靚景
在總站下車後,便見迴旋處旁「馬屎洲特別地區」的牌樓。 由此進入三門仔新村,走到了第二個公廁,在公廁後方的小徑上走,走過了公園後,續循潮汐資料牌旁的山徑上走。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馬屎洲行山之後,不妨到三門仔路乘搭巴士 75K/275R 前往大美督涌背營地留宿幾日,玩盡假期。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2025 日間可以挑戰露營場地附近兩條自然教育徑-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和新娘潭自然教育徑;晚間可以一起看看大埔的星空,細數繁星閃爍。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美容院 推薦11大熱門! 香港美容院排名推薦2023立即睇!
大人小朋友一起紅樹林間感受氣息,能拍照打卡留念,使人心曠神怡。 劃獨木舟期間,沿途眺馬屎洲地質特色外,能馬屎洲沙灘和三門仔魚排上岸打卡。 馬屎洲其中一條交通路線,可以在大埔墟港鐵站 A 出口出閘後,往行人隧道口前往,在分岔口左轉便會到達大埔墟小巴站。 乘坐來往大埔墟和三門仔的小巴 20K,到了三門仔總站後下車。 在鹽田仔的山嶺上,可眺望馬屎洲及連接的沙堤,踏進沙堤上將面向八仙嶺,背對馬鞍山。 到達馬屎洲後沿右側前往自然教育徑,春季的時候在〝馬屎洲特別地區〞標示牌左面岸邊,或許你會發現大遍黃白色的野花正在盛放。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馬屎洲 6大必玩攻略!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行山 、地質公園即睇!
當地的岩石因此受保護(例:二疊紀形成的沉積岩)。 隨後根據指示牌步上梯級,前往連島沙洲及馬屎洲自然教育徑(圖7),實地考察當地的世界地質奇觀。 馬屎洲地質公園是三門仔行山必到景點,這個地質公園擁有具保育及觀賞價值沉積巖,歷史接近3億年。 這個大埔去處可以進行陸上和水上户外活動,包括: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2025 馬屎洲教育徑 行山、馬屎洲導賞團、馬屎洲獨木舟、馬屎洲釣魚、馬屎洲沙灘潮汐欣賞和露營活動。 途中可見到像肥牛肉一樣的沙岩,以及奇形怪狀的岩石,擁有超過2.8億年歷史,另外還有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令人驚歎大自然的奧妙。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郊野樂行精華遊] 地質路線: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馬屎洲交通十分方便,可於大埔墟港鐵站 A 出口出閘後乘坐 20K 小巴或 74K 巴士前往大埔三門仔。 潮汐欣賞之外,馬屎洲沙灘上也有不難發現海洋動物和植物,例如雜色角孔海膽、露兜樹(假菠蘿)和黃槿,憑着自身的適應力生存在海邊這惡劣環境。 除了小朋友外,大人們也可以了解馬屎洲生態是如何,但切記不能帶走任何海洋生物(屍體也不能!)和貝殼,以免破壞大自然平衡。 站立在馬屎洲沙灘,吐露港和馬鞍山景色一覽無遺。 除了前往前要先查看天文台的潮汐資訊外 (適宜前往的潮水高度:低於1.3米),還需時刻留意潮汐變化,以免造成危險。 錯過了預約馬屎洲導賞團也不要緊,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免費派發《馬屎洲生態地質遊》。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馬屎洲 路線攻略
八仙嶺、羊洲、船灣海和船灣淡水湖等,構成一幅幅的人間美境。 南面遠眺馬鞍山、丫洲及白石角一帶,又是絕然不同的人造風貎。 馬屎洲東南面的岩石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約2億8,000萬至2億5,000萬年前),這個時期連我們熟識的古生物 —— 恐龍,都還未出現。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香港故宮博物館 、油麻地書院、西九藝術文物之旅
謹記將垃圾帶走,及切勿在未經許可下帶走任何礦物及石塊。 馬屎洲行山 是近年大熱的大埔三門仔一日遊活動。 馬屎洲地質公園是三門仔行山的必到景點,這個地質公園擁有具保育及觀賞價值的沉積岩,歷史更接近3億年。 在港鐵大埔墟站轉乘20K往三門仔專線小巴,或九巴74K(循環線),乘搭小巴在總站下車,九巴則在三門仔站。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三門仔行山|暢遊馬屎洲自然教育徑地質公園 打卡連島沙洲賞靚景
你能在左邊遠眺八仙嶺,右邊則能望到科學園和馬鞍山。 經過一些墓地後,便能沿徑走出鹽田仔山抵達馬屎洲。 以上皆是不少想到馬屎洲行山的讀者想問的問題。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交通資訊
三門仔馬屎洲面積雖小,但擁有數個具科學價值地質層,見證香港一個個地質時代。 大埔墟巴士站坐20K小巴到三門仔總站落車,全程20分鐘,墟街市或市中心Market Place外有站上車。 村大街行到公廁位(村內公廁不是村口那個),見到下圖指示牌上樓梯轉右。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2025 馬屎洲設有一道自然教育徑,由水茫田沿東面海岸伸延至東北岸。
教練會先教導參與者而安全劃舟技巧,然後帶領他們出發探索馬屎洲和大美督附近生態,不用擔心獨自上路。 馬屎洲導賞地圖只有兩頁,,有插畫,深受小朋友喜愛。 在水茫田往西岸行走,發現路可通行,於是便試走直達山頂。 此路線清晰,而下山末段竟又設有梯級及欄杆,似是刻意開通,惟此段沿途沒有指示牌,令人不解 (註:行走年份為2007年,現時路況不詳)。 在水茫田沿涼亭左側的海邊山徑行走,及後上登至馬屎洲的最高點。 及後右轉行走岩岸,再接上東岸的自然教育徑走回水茫田,最後沿路折返。
馬屎洲位於新界北區,與鹽田仔一水之隔,由於沙粒沖積,慢慢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 馬屎洲潮退時,只要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大埔三門仔經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 馬屎洲交通路線建議之二,可以在大埔墟港鐵站 A 出口出閘後,於行人隧道口分岔口往右轉,沿着指示牌便會到達大埔墟巴士總站。 然後,乘坐來往大埔墟往元朗(西)的巴士 74K,到了三門仔站下車。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路線圖 (由小巴站開始,只供參考)
三門仔馬屎洲面積雖小,但擁有數個具科學價值的地質層,見證香港一個個重要的地質時代。 步行前往馬屎洲,將會途經三門仔新村,那裡建有一戲棚供村民閒時休息之用,面向的三門仔碼頭一帶,停泊了不少船隻,令人深深感受到漁村氣息。 有些人或許未聽過三門仔村,但對船灣淡水湖一定不會陌生。 60年代初期,政府為了解決水荒問題而興建船灣淡水湖,當時位置正是三門仔舊村,村民因而遷往鹽田仔,成立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