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服務是一項為期四年半的試驗計劃,為長者提供包括評估、安裝及定期探訪的一站式器材租賃服務,旨在加強市民對樂齡科技的認識和應用,進而提升長者及照顧者居家安老的信心和能力,最終當然希望讓長者能夠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長者及照顧者在使用樂齡科技時會遇到不同的困難,例如不知在何處購入器材、不肯定產品是否適合,或未必有能力負擔產品售價。 計劃正正可滿足這些需要,提供超過20款、300多件樂齡科技器材給市民租用。 考慮到長者的經濟能力,我知道計劃會按照使用者的家庭收入釐定不同付款級別。 本屆政府重視安老服務,我們在四年間已將投放在安老服務的經常開支增加85%。 政府一直希望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只是後援,最好不用入住院舍。
- 政府也應推動資助院舍提供更多復康服務,降低長者因衰老而需入住院舍的可能;更應將為院舍券預留的8億元,轉用作現行恆常的社區照顧服務。
- 上文刊載於第23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12日)《服務券水土不服 錢跟人走竟迷路》。
- 社會福利署(社署) 於2017年3月推出「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推出最多共3,000張院舍券,採用「錢跟人走」的原則,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顧服務並正在中央輪候冊內輪候護理安老宿位的長者提供一個額外選擇。
-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正如我剛才所說,是政府推廣居家安老的堅實夥伴,我藉此機會向利主席表示感謝。
- 非政府機構亦設有各種支援服務,確保長者能各取所需,安享晚年。
- 為支援體弱長者在照顧上的需要,以中心為本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或單位及以家居為本的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提供一系列的照顧及支援服務。
該些宿位須符合院舍券試驗計劃下要求的水平,而院舍券的金額亦會較現時居住於私營院舍的長者所獲得的平均綜援金額為高。 因應安委會轄下負責跟進院舍券的小組的邀請,協助研究院舍券的顧問團隊現正進一步審視試驗計劃的設計,特別是有關個案管理、質素保證及投訴處理等方面的安排。 院舍券好處2025 視乎安委會稍後提交的報告建議,政府已預留八億元,在三年內分期推出合共3 000張院舍券。 但我時常也說,要建構和諧、關愛的社會,不可能只靠政府,我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就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院舍券好處2025 今日來到這裏,很高興見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為我們很有需要的服務提供支持,設立了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將樂齡科技真正帶入社區。
院舍券好處: 被評估為中度或嚴重缺陷的長者,會收到政府的邀請信參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 CCSV」。
所以學券的推行,看似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低收入家庭實際上卻難以真正受惠。 教人憤慨的是,超過200多位民間團體成員、社福業界持份者及長者,於今年4月20日與安老事務委員會、社會福利署、勞工及福利局及院舍券顧問團隊的代表會面後,政府仍不接納先撤回院舍券,再公眾諮詢的訴求。 安老事務委員會竟在今年6月7日的會議上,通過整份院舍券顧問報告,後交由勞工及福利局決定執行時間表。 政府當局更倉促將院舍券排入今年6月25日最後一次的福利事務委員會的議程中,難道這就是李主席在文中提及政府要有的「改革者的勇氣」? 社署以「能者多付」為原則,讓負擔能力較低的長者獲得較多政府資助,因此社署會對申請人進行入息及資產審查,從而決定申請人可獲得的院舍券資助百份比。
長者須支付的共同付款金額分為五級(視乎長者的住戶收入而定)。 據報,政府打算於明年年中於全港18個區議會分區推行第二階段試驗計劃。 答覆:主席: 就張國柱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一)「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試驗計劃)分兩階段推行,第一階段於二○一三年九月展開,目前仍在推行中。 有關過去兩年獲發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服務券)的長者人數及使用服務券的長者人數資料見附件一。
院舍券好處: –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
選擇參加院舍券的人士不能同時申領綜援,而綜援受助人選擇參加院舍券計劃,則可獲全額的資助及以下援助。 院舍券好處2025 院舍券持有人如符合相關申請資格仍可申領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普通傷殘津貼。 有經濟困難的長者也可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凡符合申請資格的綜援受助長者,若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則可申請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繼續領取現金援助。
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分別在地區及鄰舍層面為長者提供多種服務,包括教育、發展、護老者支援服務、外展網絡、輔導、膳食、轉介及偶到服務。 除了上述全日制與半日制的差距外,由於教育局並未規管雜費等項目,導致部份幼稚園變相收費,家長手持學券卻只可支付幼稚園學費,對於種種雜費徒嘆奈何。 據審計署調查顯示,部份幼稚園收取相當於學費收入的兩成四至四成四不等的高額雜費。 同時,亦有案例顯示,不少學校實際學費加幅超過學券增幅,基層家庭將更為吃力。 再加上現將學券計算在學費減免額內,雙重申請手續過於繁複,若家長工作不穩定或屬兼職,要向僱主索取收入證明,增加了申請難度。
院舍券好處: 服務內容包括復康運動、
香港不應再落後於改革,更不應由政府帶頭漠視長者的生活基本需要。 院舍券好處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正如我剛才所說,是政府推廣居家安老的堅實夥伴,我藉此機會向利主席表示感謝。 社會福利署於2003年11月起實施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申請人在提出申請專為長者而設的受資助長期護理服務時,會被安排接受統一評估,確定他們的服務需要,並安排切合他們所需的長期護理服務。
院舍券好處: 申請人或家屬需要先到醫務社會服務部、所屬地區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長者服務單位提出申請社區券計劃。
服務券本質是將政府由資助服務提供者轉為資助服務使用者,以達到「錢跟人走」的目的。 事實上,政府要處理長者的照顧服務,需多管齊下,修訂已有20年前的《安老院舍條例》及《安老院舍規例》,以更為長者設想的人道角度,提升院舍的最低人均面積及人手編制。 因為各地法例規定的空間及人手編制已經優於香港,例如英國、日本等地的院舍最低人均面積都超過10平方米,鄰近台灣規定護士與長者的比例是1:20。
院舍券好處: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試驗計劃
如何能夠讓長者在家居內獲得照顧,是一個大議題;如何致力為長者提供一些非院舍的服務,本屆政府和羅致光局長(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都不斷在思考和努力。 我在上星期發表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亦再次強調,我們會繼續增加日間護理和居家照顧這兩方面的服務,讓長者和殘疾人士可以居家得到照顧。 本屆政府已把資助家居照顧服務的服務名額由約8,400個增加至約13,400個,越來越受歡迎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即所謂錢跟着老人走的服務券數目也由最初的3,000張增至8,000張。 我們亦希望可以提升長者及照顧者在家安老的信心和能力,並切實回應長者及照顧者的需要。 院舍券好處2025 結合老年學及先進科技的樂齡科技,我相信是最有效應對我剛才所說的挑戰的方法之一,而且要協助家人懂得使用這些科技;我相信越多人使用亦會為另一個界別,即創科界的年輕人、科學家提供更多契機。
院舍券好處: 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
更可悲的是,隨着服務券制度的推廣,這種惰性在此後相繼推出的各類服務券上一直延續,讓香港的安老和醫療等問題雪上加霜。 2007年,香港推行幼稚園學券,為入讀本地非牟利幼稚園幼兒班、低班或高班學童的家長提供直接學費資助,以分擔家庭的教育費用、提高幼兒教育質素。 服務券這公共政策理念的源流之一,為芝加哥經濟學派舵手佛利民(Milton Friedman)1955年的教育券倡議。 他提出以服務券形式將本屬政府的教育服務由私營市場吸收,並透過服務券使用者自由選擇形成的市場力量,讓公營及私營院校各自競爭客源,提高教育質素。 院舍券的全額資助絕不能令機構提供高於甲一級院舍的人均面積,變相令其成為院舍券的最高指標。
院舍券好處: 收到「社區券證明書」即申請成功。
(二)社會福利署(社署)沒有備存服務券持有人當中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個案數目。 院舍券好處 (三)二○一三年九月至二○一五年六月期間,曾先後在試驗計劃下使用或退出單一模式(日間照顧)或混合模式(日間照顧及家居照顧)服務的長者人數及服務使用量見附件二。 (四)截至二○一五年九月底,累計有1 282名長者退出試驗計劃。 (五)安老事務委員會(安委會)的顧問於二○一○年就加強社區照顧服務進行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了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安老服務的責任應由納稅人和服務使用者共同承擔。 第二,有負擔能力的人士應支付多些費用,以便公共資源可用於協助最有需要的長者。 政府在參考有關意見後,訂明參與第一階段試驗計劃的長者須共同付款接受服務,而所需繳付的金額會根據其住户入息而定,五個共同付款金額水平採用層遞式制度,負擔能力較低的使用者可獲較多政府資助。
院舍券好處: 拒絕先撤回院舍券再作公眾諮詢 政府淩駕民間訴求
(九)研究中心正就第一階段試驗計劃的中期評估報告作最後整理,待完成後,政府會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提交報告。 社署現正擬訂第二階段試驗計劃的實施詳情,稍後會就建議諮詢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及各持份者。 現階段首要工作是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探討進一步改善監管安老院的機制,以確保安老院的服務水平。 社署會持續推行及擴展安老院舍服務質素小組的工作,安排社區人士定期探訪不同類別的安老院舍。 與此同時,社署會探討如何加強對院舍管理層及員工的培訓,以提升照顧水平。 「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院舍券試驗計劃)的目的正正是讓合資格的長者可以「錢跟人走」的模式自由選擇參與計劃的非政府機構或私人營辦的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