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屋宇署3月接獲2,923宗有關違例建築工程的舉報,並發出779個違例建築清拆令。 另外,屋宇署3月份共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3份、九龍9份、新界11份。 包括12項住宅及商住發展、4項商業發展、兩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及5項社區服務發展。 而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則有17個,工程完成後,將提供可作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共約11.3萬平方米,涉及單位1,685個,非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達13.8萬平方米。 土瓜灣道唯一大廈簷篷倒塌意外是一件發生於1990年10月26日的香港意外事故。 事件中,香港九龍土瓜灣土瓜灣道66號唯一大廈外牆的一幅25米長、3米闊、3分米厚的非法建築簷篷倒塌[1][2],造成13名路人慘遭幾十噸重的巨型混凝土活埋。
今次聆訊,主要審議有關大業主及屋宇署索償分擔問題,但因雙方在開庭前已達成分擔協議,願意作出賠償,有關賠償額留待法庭於12月開審再評核。 法官頒令,在被告毋須承認責任下,大業主和屋宇署共同支付由法庭評定或雙方協議下的賠償額和利息,訟費留待日後法庭的評定。 2010年紅磡馬頭圍道塌樓慘劇導致四死兩傷,四名死者的家屬早前提出索償,案今於高院審理,庭上透露,涉案其中一名被告,即負責裝修地舖的裝修公司東主朱偉榮(下稱朱),於今年一月過身,訴訟雙方同意撤銷對朱的索償。 控方昨修訂控罪,指朱負責的一幅磚外牆及違例建築物的拆卸工程,相當可能導致有人受傷或財產損毀的危險。 土瓜灣塌樓 代表律師指出,今年8月死因庭裁定朱非導致塌樓的主因,需取得有關研訊文件參考,申請押後答辯,獲裁判官接納,並將案件押後6周。 在事件發生之後,有網民紛紛開設facebook群組哀悼倒塌唐樓事件的死者,向災民送上祝福慰問,並集資購買物資探望災民。
土瓜灣塌樓: 馬頭圍塌樓索償案 裝修公司東主過世 獲准免被追討
下午3時18分,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到達馬頭圍道的唐樓倒塌現場視察救援工作,消防員隨即上前向曾蔭權講述情況。 土瓜灣塌樓2025 土瓜灣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工業區為主,另外附近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和室內設計公司。 土瓜灣塌樓 商舖主要集中在土瓜灣道,工廠大廈和住宅式工場則於九龍城道與馬頭圍道,後因工業轉營,工廠慢慢搬遷,部份工廠大廈演變成現在內地旅行團購物的地方。 慘劇發生於2010 年1 月29 日,土瓜灣馬頭圍道45J 號一幢55 年樓齡的5 層高唐樓,於地舖裝修期間疑因主力牆結構受損突然倒塌,結果造成4 死2傷。 1990年10月26日,下午6時30分左右,香港九龍土瓜灣土瓜灣道66號唯一大廈外牆的一幅25米長、3米闊、3分米厚的非法建築簷篷倒塌。
從傳媒向災民播出中轉房屋住所的片段看,部分單位天花剝落,內部設備簡陋,不少災民登時情緒激動,並感到不滿。 有災民表示看完片段後感到十分不滿,揚言拒絕遷入,留守社區中心[43]。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塌樓事件是場災難,必須深入調查,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屋宇署在唐樓倒塌後兩個多月,於4月26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有外力破壞C13支柱[26],導致其他支柱無法負擔樓房的重量而倒塌,至於受到什麼外力破壞,則需要在建築材料測試和科學鑑定完成後才能提出解釋[27]。 晚上7時5分,消防人員在瓦礫中尋獲一名41歲男子,為早前的4名失蹤者之一,當場確認死亡;一小時後現場疑似再度發現失蹤者,消防人員亦再次改為人手挖掘。
土瓜灣塌樓: 死者名單
該署同日下午再到上址,發現塌下的假天花及其他鬆脫部分已被移除。 該署會根據《建築物條例》向有關業主發出修葺令,並會繼續跟進有關個案,以確保樓宇安全 。 下午2時許,土瓜灣道241號美景樓2期,大廈一樓一個約5米乘30厘米石屎簷篷突然鬆脫剝落墜地,斷開數截,碎石四散,幸無擊中途人,警方接報封鎖事發現場對開一段路面調查。
- 單位租客為一對夫婦,丈夫當時身處客廳,他接受《星島申訴王》訪問時憶述事發經過,指前晚約11時半察覺到天花忽然移動約一至兩分鐘,未幾便大幅倒塌。
- 同時又發出22份入伙紙,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約有8.1萬平方米,共83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則為15萬平方米。
-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 代表律師指出,今年8月死因庭裁定朱非導致塌樓的主因,需取得有關研訊文件參考,申請押後答辯,獲裁判官接納,並將案件押後6周。
- 包括12項住宅及商住發展、4項商業發展、兩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及5項社區服務發展。
- 由於翟已於2015年身故,現時喜事佳的股東及董事由翟的女兒擔任。
(星島日報報道)土瓜灣道一幢逾半世紀樓齡的舊樓發生塌石屎險殺人意外,大廈騎樓底一截五米長石屎條疑日久失修塌下,碎片四散,部分比磚頭還大,幸無傷及途人,警方封鎖現場調查,並聯絡業主立案法團代表,要求維修跟進。 現場為土瓜灣道二四一號美景樓第二期大廈,樓齡五十七年,設有升降機及業主立案法團。 昨午二時許,位於騎樓底一截約五米長的石屎條,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行人路邊,石屎碎片四散,部分比磚頭還要大。 據悉,當時街上雖有遊人,尚幸無人靠近馬路邊行走,未有造成人命傷亡,實是不幸中之大幸。
土瓜灣塌樓: 事件中共有四人死亡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已經要求屋宇署派人員巡查馬頭圍道的舊樓,並且在下星期的立法會會議討論強制驗樓細節[36]。 昨(14日)晚8時許,土瓜灣真善美邨至真樓一名保安報案,指一名男子倒臥上址平台,懷疑他從高處墮下。 土瓜灣塌樓2025 警方及救護員接報到場,發現一名姓周(57歲)的男子昏迷,將他送往廣華醫院,其後證實死亡;經初步調查,相信他從上址一梯間墮下。
- 香港文匯報盤點過去多宗樓宇失修的事故,其中以2010年1月29日發生的馬頭圍道45J唐樓倒塌事件最為嚴重,唐樓疑因有工人在地舖進行拆牆工程時,影響本已脆弱的結構,導致整幢唐樓瞬間倒塌,造成4死2傷慘劇,震驚全港。
- 截至2023年1月底,該署分別向目標樓宇業主/業主立案法團及個別單位業主,發出合共477張法定通知,其中有262張法定通知已獲遵辦,該署會繼續跟進餘下法定通知的遵辦情況。
-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 今次聆訊,主要審議有關大業主及屋宇署索償分擔問題,但因雙方在開庭前已達成分擔協議,願意作出賠償,有關賠償額留待法庭於12月開審再評核。
- 控方昨修訂控罪,指朱負責的一幅磚外牆及違例建築物的拆卸工程,相當可能導致有人受傷或財產損毀的危險。
- 事後市建局於原址展開重建工程,屋宇署剛宣布批准該地重建兩幢樓高30層的住宅大樓,涉近500伙單位。
同日晚上7時,屋宇署運來工字鐵及鐵架等,開始為倒塌現場旁邊的45號進行加固工程[18]。 至於相鄰的45G及H號唐樓立即被封鎖,禁止任何人士進入,但其餘同結構及同齡的唐樓卻並未被封閉,1月31日已有10多戶返回居所,唐樓地面的粥店、時裝店及茶餐廳等依然照常營業,惟人流稀少。 屋宇署3月8日回覆,指3月6日凌晨接獲警方通知,土瓜灣鴻運街一唐樓單位有石屎剝落,隨即派員視察,發現單位內部分假天花塌下,部分橫樑有石屎剝落,但整體結構沒有明顯危險。
土瓜灣塌樓: 建築物倒塌後情況
警方接報趕至,在出事範圍圍上封鎖帶,以免行人靠近,並接觸業主立案法團代表,要求盡快維修跟進,涉事位置的店鋪仍可繼續營業,惟生意受到影響。 土瓜灣塌樓2025 土瓜灣道附近有大量舊樓,偶有樓宇石屎剝落情況,最嚴重是三十一年前的慘劇。 土瓜灣道六十六號唯一大廈,於九○年十月二十六日發生簷篷倒塌,一幅二十五米長、三米闊的非法建築簷篷塌下,十三名途人遭大量石屎活埋,造成六死七傷。 經確認已無人受困後,消防員改以重型機器進行清理,而有關個案則自消防處移交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和死因裁判法庭審理[17]。
土瓜灣塌樓: 馬頭圍道塌樓現場重建 兩幢住宅涉500伙
截至2023年1月底,該署分別向目標樓宇業主/業主立案法團及個別單位業主,發出合共477張法定通知,其中有262張法定通知已獲遵辦,該署會繼續跟進餘下法定通知的遵辦情況。 土瓜灣塌樓 土瓜灣塌樓2025 單位租客為一對夫婦,丈夫當時身處客廳,他接受《星島申訴王》訪問時憶述事發經過,指前晚約11時半察覺到天花忽然移動約一至兩分鐘,未幾便大幅倒塌。 他慶幸天花塌下位置在自己身旁,僅擦損手腳,而太太當時則在房間休息。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而有關受影響的32戶約共70名災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紅磡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或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準備轉往新界西葵涌石籬邨中轉房屋[17][38]。
土瓜灣塌樓: 馬頭圍道冧樓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佈,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周年業務計劃內。 市區重建局表示會收購重建馬頭圍道43至45J號及隔鄰的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單數樓宇。 估計整個重建項目的收購及重置成本約為14億4700萬港元,預計項目會有7億元的虧損[24][25]。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周年業務計劃內。
土瓜灣塌樓: 社區環境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附近大廈居民一度要全部疏散,店舖亦暫停營業,消防處派遣100名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到場,出動大型挖泥機及徒手方式挖掘搜索,先救出三男兩女,但其中一名約40歲女子傷重不治。 消防員晚上至翌日清晨再先後在瓦礫中發現另三名失蹤者,全部證實死亡。 事發於當日下午1時許,有裝修工人在該幢高5層、樓齡逾50年的唐樓地下裝修期間,疑誤毀主力牆而破壞大廈結構,外牆天花及混凝土剝落。 工人發現有沙石流下,連忙逃出並致電負責管理唐樓的地產代理,通知各層住客撤離,但未幾整幢唐樓崩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捲起大量沙塵暴,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
土瓜灣塌樓: 有關倒塌唐樓住有兩名鳳姐
原訴人分別為死者童慶濤的代表李珍華、死者蔡道強的代表李翠新、死者盧建華的代表肖華及肖班,以及死者李群珍的代表李植南。 其中童慶濤事發時只有20 歲,他於2002 年持雙程證來港,與母親相依為命。 童當時為高考自修生,塌樓時正於家中溫習準備考試;李群珍為鳳姐,與男友同住唐樓;蔡道強任職視光師,事發時他正放假,於家中午睡;盧建華不是唐樓住客,剛巧到唐樓與女兒同住數日。 不過到1984年土瓜灣街市落成後,政府其後將橫街規劃成死胡同,人流開始大減。 朱的申索被撤銷;但案件對由大業主翟愛聯持有的喜事佳有限公司,和屋宇署,仍然續續。 由於翟已於2015年身故,現時喜事佳的股東及董事由翟的女兒擔任。
土瓜灣塌樓: 倒塌前行動
2017年6月21日凌晨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紅磡機利士南路50號一幢約60年樓齡唐二樓露台突然倒塌,幸無人受傷。 針對舊樓維修問題,該署透過執行強制驗樓計劃,每年揀選目標樓宇發出法定通知,要求業主履行責任,就樓宇公用部分、外牆及伸出物或招牌,進行訂明檢驗及所須修葺。 土瓜灣「十三街」涉及83幢樓宇,其中有71幢樓宇已按上述既定機制,被揀選為目標樓宇,當中不包括土瓜灣鴻運街事發大廈。 七十七歲的被告朱偉榮,早前在九龍城法院被裁定一項進行工程的方式相當可能導致有人受傷罪成。
土瓜灣塌樓: 馬頭圍塌樓慘劇 4死者家屬索償達成和解
屋宇署事後到場調查,相信是2樓一單位正在進行裝修,疑工程引起震動引致,初步無即時結構危險,緊急維修隊工人到場,清除仍有墜下危險的石屎。 土瓜灣塌樓 土瓜灣塌樓 另一方面,消防人員在整個下午利用生命探測器在瓦礫的頂部位置搜尋,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因此在傍晚開始改為使用重型機器進行挖掘。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才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下午1時43分,999報案中心接獲一名乘巴士途經現場的乘客報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於大廈2樓。
2016年6月,市建局宣布在土瓜灣推出3個以小區重建發展概念的項目,涉及鴻福街、銀漢街、啟明街及榮光街合共97個街號。 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樓齡逾50年,估計發展成本需100億港元。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32]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33]。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土瓜灣塌樓: 被告無積蓄 靠六千綜援維生
[2] 土瓜灣之大致位置為紅磡以北,何文田以東,九龍城以南,啟德以西。 曾蔭權對事件的回應,引起網民強烈反彈,怒批政府「唔死人唔做嘢」,甚至把過去的塌樹事件、升降機墜下事件、亡命小巴事件及導致工人死亡的工業意外重提,「抽水」批評政府辦事不力。 紅磡土瓜灣馬頭圍道一幢7層舊樓,昨晨在比鄰拆樓地盤施工時,出現搖晃。 有居民見大廈出現裂痕,因恐發生3年半前同區塌樓事件,於是紛紛報警求助。
土瓜灣塌樓: 香港網絡大典
1873年,土瓜灣與紅磡、鶴園創立紅磡三約,在今日差舘里附近合資興建觀音廟,并於1902年成立「紅磡三約公所」。 [12] [13] 至1920年代,土瓜灣村落隨市區的擴展而消失,同一時期拆卸的還有附近九龍寨的馬頭圍、馬頭角和二王殿村等。 二次大戰之後的 年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更被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區。 土瓜灣塌樓 [14]其中香港元興電機織染廠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製造燈塔牌手電筒的香港捷和製造廠(1947)有限公司、專業漂染各種布匹的禎昌染布廠、製造火水燈的立泰製造廠有限公司和製造機器的新聯機器廠等等。 市建局去年曾表示土瓜灣「十三街」及另一舊區「五街」的收購成本約四百億元,惟市建局資金大約只有二百六十億元,要「儲夠錢」才能進行上述項目。
土瓜灣塌樓: 屋宇署:涉事大廈非驗樓目標樓宇
31日早上,倒塌大樓旁邊的E座及F座,以及49號的寶怡大廈地下及1字樓接近倒塌現場的一個商舖、2-5樓接近倒塌現場的各一個單位,屋宇署對其決定申請暫時封閉令,封鎖約半個月,直至有關鞏固工程完成為止[16]。 工程人員繼續加固工程,出動搖控拆卸機械人清理現場留下的碎石[15]。 土瓜灣塌樓 土瓜灣塌樓 工程人員繼續加固工程,出動搖控拆卸機器人清理現場留下的碎石[15]。 由於事態嚴重,附近大廈的居民於事發後全部疏散,而店舖亦需要暫停營業。 控罪指被告於一○年一月廿九日,身為土瓜灣馬頭圍道45J號的建築工程承辦商,而工程進行方式相當可能導致任何人受傷或財產損毀。
土瓜灣塌樓: 土瓜灣塌樓 承建商被改控罪
根據條例,有關控罪的最高罰則為罰款一百萬元及監禁三年,而控方早前呈交的相同控罪判刑紀錄中顯示,一般罰款為四千至五萬元,而該些案件均沒有人死亡。 事後市建局於原址展開重建工程,屋宇署剛宣布批准該地重建兩幢樓高30層的住宅大樓,涉近500伙單位。 除了這宗嚴重塌樓事故外,本港發生過多宗舊樓石屎剝落意外,如去年9月21日,樓齡57年的土瓜灣道美景樓第二期大廈一樓一個約5米乘30厘米石屎簷篷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行人路,幸未傷及途人。
土瓜灣塌樓: 當時情況
[10]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被問及有否對不起死者,朱伯無奈說:「我都唔想!」他指塌樓前十分鐘已吩咐妻子及員工阻止其他人進入塌樓範圍,以減低傷亡,而他現時未有打算上訴。 協助死者家屬的九龍城區議員任國棟在庭外說,他得悉判刑結果後即時聯絡家屬,其中死者蔡道強的遺孀認為被告獲輕判,更顯屋宇署需負的責任更大。
土瓜灣塌樓: 馬頭圍道塌樓現場重建 兩幢住宅涉500伙
該住宅樓宇疑受地舖裝修影響主力牆結構,由地面層開始坍塌,繼而將樓上4層逐一扯下,事發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通往天台的梯間斷裂,與45J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2],牆身出現2個大洞,磚頭、鋼筋外露。 香港文匯報盤點過去多宗樓宇失修的事故,其中以2010年1月29日發生的馬頭圍道45J唐樓倒塌事件最為嚴重,唐樓疑因有工人在地舖進行拆牆工程時,影響本已脆弱的結構,導致整幢唐樓瞬間倒塌,造成4死2傷慘劇,震驚全港。 土瓜灣馬頭圍道唐樓倒塌造成四人死亡的慘劇發生至今三年,事件中唯一被刑事起訴的裝修工程承辦商朱偉榮,昨終接受判刑,但法庭僅判他罰款一萬元,並准他在今年十月底前分期付清罰款。 現時靠綜援維生的朱伯,對於未有被判監鬆一口氣,但他重申自己只是屋宇署的代罪羔羊,對於只有他一人為事件孭責大呼不公。 屋宇署發言人表示,塌樓現場鄰近的馬頭圍道45G和45H兩幢舊樓結構上有危險,會向法庭申請封閉令。 土瓜灣塌樓 發言人又表示,署方會調查今次塌樓原因,同時已組成40支小隊,於2月1日起馬上進行全港巡查工作,檢查鄰近地區相同樓齡和結構類似的樓宇,並在稍後發出封閉令或修葺令。
辯方昨求情時指,被告年事已高,去年曾中風,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關節炎等毛病,行動不便,健康每況愈下,需定時覆診及服藥。 土瓜灣塌樓2025 被告與妻共同經營建築公司已久,屬小本經營,沒太多積蓄,自塌樓意外後已停止工作,他們雖育有三名子女,其中兩人身處內地,餘一人亦無供養兩老,他們現時只靠六千元綜援維生。 在土瓜灣唐樓倒塌事件發生之後,因倒塌現場波及庇利街巴士站,令多條巴士路線需要改道(詳見巴典條目),故引起不少巴士迷網民關注,並貼出有關唐樓倒塌之前的巴士照片[4]及巴士改道狀況的照片[5]。 其中三男一女送院後證實不治,而一名左脚被軋斷的女子送院1小時後告不治,深夜再有一名男子傷重不治,最終導致4男2女合共6人死亡,其餘7人受傷。
土瓜灣塌樓: 當時情況
馬頭圍道唐樓43A號起至45J(沒有45I),合共18幢,多屬一梯兩伙(雙邊樓),每幢樓5層高,於1955年9月落成,單位實用面積介乎588至628平方呎。 事發45J唐樓則屬一梯一伙(單邊樓),業主為「喜事佳有限公司」,大股東為一位名叫翟愛聯的女士。 1991年5月,業主以650萬元購入馬頭圍道45J整幢唐樓業權,多年來將唐樓單位放租,有人將單位改成多個單位分租,每戶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而挖牆及鋪設地板水管工程則使得樓宇間隔面目全非。 《明報》發現45號9幢唐樓合共45單位,至今58%由私人公司名義擁有,有業主更擁有當中1至2幢全幢業權,但是一直沒有理會屋宇署近年多份僭建物清拆令[7]。 同時又發出22份入伙紙,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約有8.1萬平方米,共83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則為15萬平方米。
據街坊表示,簷篷倒塌時多名途人慌忙逃入KK超級市場避禍,但超級市場經理拒讓途人進入,更下令員工落閘,因而受到街坊指責。 該處行人路平日在該段時間熙來攘往,並且有很多小販在擺賣,當日是重陽節假期行人本來較少,但適逢賽馬日,事發時仍有數十人經過,而投注站門口亦有兩名老婦擺檔為人填寫投注表格。
土瓜灣塌樓: 馬頭圍塌樓慘劇 4死者家屬索償達成和解
於正值下班繁忙時間,樓下過路處是香港賽馬會投注站與KK超級市場入口,多名途人走避不及,13名途人慘遭幾十噸重的巨型混凝土活埋。 近日將軍澳日出康城首都有業主裝修期間,疑拆走單位的主力牆,引起網民廣泛關注,過去本港亦曾發生誤拆主力牆導致樓宇倒塌的不幸事故。 2月12日下午1時,屋宇署解封49號寶怡大廈地下及1字樓接近倒塌現場的一個商舖、2-5樓接近倒塌現場的各一個單位,讓有關居民返回居所度過農曆新年[23]。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布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强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36] 位於落山道72號之廣同安藥行,其後挂出橫額宣佈結束64年經營。 據屋宇署公布,馬頭圍道43至45J號、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獲批建兩幢住宅,樓高30層,提供21.9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及4.4萬平方呎商用樓面,由市建局負責發展。 土瓜灣塌樓 馬頭圍道冧樓係指2010年1月29號喺香港九龍土瓜灣南面馬頭圍道45J嘅唐樓成棟冧咗,搞到4人死咗、2人傷[1][2][3][4]。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9] 另一方面,香港消防處隨即派消防車到現場處理「有石屎從高處墮下」事件,正當消防員下車時,唐樓立即倒塌,該幢六層高的舊樓,樓宇從底部先塌陷,最終有四層半個樓面建築突然倒塌,過程只有短短十多秒,消防車亦緊急後退。 大量瓦礫和家具雜物覆蓋行人路,佔地達100呎乘40呎,厚近兩層樓高。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是指於2010年1月29日發生在香港九龍紅磡鶴園馬頭圍道45J號唐樓的倒塌事件[1]。
特首曾蔭權[39]、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40]、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41] 曾分別到紅磡聖匠堂社區中心,探望受塌樓事故影響災民。 2月2日,警隊西九龍重案組聯同警察機動部隊和警察搜查隊,在崇安街擺放倒塌大樓瓦礫的空地挖掘蒐證,尋找住戶的證件及貴重物品,總共尋獲600多件珍貴或具紀念價值的物品,交還予物主[20][21]。 自1998年啟德機場關閉後,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灣落成,也有不少工業租戶陸續遷往九龍東之新蒲崗、九龍灣、觀塘和油塘等。 土瓜灣塌樓2025 不過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難敵昂貴租而結業。 隨著土瓜灣的發展及港鐵土瓜灣站落成,土瓜灣之名氣蓋過周邊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體經常將附近之馬頭圍、馬頭涌、馬頭角、靠背壟甚至老龍坑歸入廣義之土瓜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