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台《上任一周年》系列訪問,表示已有數間發展商表明積極考慮參與「樂建居」計劃。 有關申請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另外,今年首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80宗。 但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只有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不受限制,可選擇市區。
-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接受本台《上任一周年》系列訪問,表示已有幾間發展商表明積極考慮「樂建居」計劃,形容反應不錯,認為發展商理解當局對用地的要求,如果土地太偏僻又完全無配套,就難以成事。
- 現階段,我們難以預測或揣測有關地區和區議會對未來五個財政年度內啟動的公營房屋項目的反應。
- 如輪候期間經濟收入有所改善,不妨留意二手市場放盤,若找到劈價盤,隨時可低市價一成買入,即上千居物色各區私樓筍盤。
- 再者,由於拒絕接受首次或第二次編配的申請者已排在輪候冊的最前端部分,只要有合適的單位,房屋署便會盡快編配予這些申請者,並不會因為申請者拒絕首次或第二次編配而改變其輪候次序。
- 何永賢在報章上稱,隨著多個過渡性房屋落成,當局又推出簡約公屋、「樂建居」計劃後,她認為是「起了一個不錯的頭」。
- 此外,我們亦收到關注事項例如發展項目對交通、通風、景觀或對鄰近地區樓價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關注「插針式」或高樓大廈發展。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有關估算數字並非上限,若有任何新公共屋邨提前竣工,將會盡快將相關公屋單位編配予申請者。 幸好政府近年推出公屋輪候現金津貼計劃,出公屋輪候逾3年的合資格人士可申請,最高每月攞3,900元。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長者公屋輪候冊: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我們會繼續與各區議會及地區人士保持聯繫,並會與其他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檢討,務求以審慎、全面而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提供公營房屋,並在可行及資源許可下滿足社區對公共設施的需求。 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量和時間,但我們會抓緊時間進行規劃申請及相應改動計劃的設計,以盡量減低對公共房屋建設計劃的影響。 自二○一四年統計調查起,我們嚴格按照申請類別,把上述屬於一般申請者的(i)和(ii)類申請者,從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統計調查中剔除。
-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 (註1)(四)(i)房屋署以往曾就二○○六/○七至二○一四/一五年度透過配額及計分制獲安置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年齡分布作分析,結果詳見表五。
- 長者選擇與成年家人同住一單位或選擇與成年家人分別入住兩個就近單位可參加「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 另外,今年首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 計劃申請人可自選單位,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有過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等。
何永賢又表示,房屋局因應政府訂下的關鍵績效指標,成立的3個工作組均取得成效,其中一個小組研究公屋「幸福設計指引」,將於一、兩個月內公布,供日後興建新屋邨時參考,希望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他又指,來年度可供編配的新落成公屋單位數量與去年度相若,公屋供求關係仍然相當緊張,坦言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未見樂觀,更擔心會繼續攀升。 房委會亦會以分數列出非長者一人申請的編配進度,你也可參考一下審查完成至獲配房之間的分數相差多少,大約計出相隔需時多長會獲得編配單位。 長者公屋輪候冊 長者公屋輪候冊2025 但計畫亦有缺點,成功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3年內不可要求調遷,亦不可申請綠置居,只能用白表資格買居屋。 她又透露,經過加大宣傳及安排居民實地參觀後,新界區的過渡性房屋入住率已升至超過八成,市區的亦已超過九成,相信很快滿額,她有信心日後簡約公屋會有足夠巿民入住。
長者公屋輪候冊: 最新專欄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因政府在疫情下徵用公屋單位作社區隔離設施,以致有關公屋單位編配未能反映在本年的數字內,疫情嚴峻亦影響了公屋編配進度。 長者公屋輪候冊2025 長者公屋輪候冊2025 她又說,過去一年政府開拓土地來源,加快建屋速度及效率,推出簡約公屋等措施,公屋輪候時間未來一定會縮短。 對比今年3月底的數字,當時共有24.52萬宗申請,而最新的申請宗數下降2,600宗,減幅主要在一般公屋申請,較上季的14.75萬宗減少3,300宗,而非長者一人申請則較上季的9.77萬宗增加700宗。 房委會每月都會更新正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的申請人所達分數,如果數字與你所得的分數相近,證明你離審查不遠了。
此外,根據審計署署長於二○一三年十月公布的第六十一號報告書,房屋署計算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的方法欠缺透明度,房屋署所指的平均輪候時間與申請者理解的實際輪候時間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政府表示有部分公屋項目遭地區人士或關注團體反對,以及青年人申請公屋的數目增加,以致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延長。 答覆:主席: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的宗旨,是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屋,並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
長者公屋輪候冊: 長者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長者公屋輪候冊 她在訪問中大談簡約公屋,在她上任後,短短8個月時間就取得撥款,速度非常之快,更突顯出政府有決心解決房屋問題。 她舉例,有人月薪達1.7萬元,這看是可觀的收入,卻被迫居於劏房,變相愈住愈窮,令人感到痛心。
長者公屋輪候冊: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3: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輪候時間是以公屋申請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獲首次編配為止,但不包括申請期間的任何凍結時段(例如申請者尚未符合居港年期規定;申請者正等待家庭成員來港團聚而要求暫緩申請;申請者在獄中服刑等)。 就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的計算,是指在過去十二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平均數。 長者公屋輪候冊2025 房屋署當時已向審計署署長和政府帳目委員會指出,雖然合資格申請者可獲提供三個編配,但他們於首次編配時已經獲得安置的機會。 申請者是否接受首次、第二次或第三次編配,完全取決於申請者,並不在房委會的掌握之中,因此房委會不宜發布其無法掌控的輪候時間的資訊,以避免引致誤解。 再者,由於拒絕接受首次或第二次編配的申請者已排在輪候冊的最前端部分,只要有合適的單位,房屋署便會盡快編配予這些申請者,並不會因為申請者拒絕首次或第二次編配而改變其輪候次序。 然而,何時再有合適的單位可供編配予他們,則取決於各區新建和回收單位的供應,以及其他同時獲編配的申請者會否拒絕編配因而騰出單位等各種因素。
長者公屋輪候冊: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1:一人非長者申請轉家庭申請
由於一人非長者申請行計分制,要儲夠分數排隊等上公屋,一要等起碼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 如果想更快輪候到公屋,可轉隊排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會減至5.8年。 而且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一般申請者及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較2021年12月底分別上升了0.1年。 主要是由於多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包括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在2022年第一季陸續入伙,讓為數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長者公屋輪候冊: 房屋問題|何永賢稱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如「救生艇」 借股票術語形容未來公屋輪候時間「大勢向下」
此外,現時房屋署每季更新房委會∕房屋署網頁上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的資料,以增加資訊透明度。 過去五個財政年度,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按上述定義)詳見表二。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二○一五年九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6年。 (三)截至二○一五年九月底,為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而設的配額及計分制約有 宗申請。
長者公屋輪候冊: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1:一人非長者申請轉家庭申請
由於申請公屋時不須填報教育程度,房屋署沒有備存申請者教育程度的資料。 根據二○○七至二○一五年的調查結果,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教育程度分布詳見表四。 (註1)(四)(i)房屋署以往曾就二○○六/○七至二○一四/一五年度透過配額及計分制獲安置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年齡分布作分析,結果詳見表五。 (ii)及(iii)由於公屋申請者會否透過體恤安置或「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獲安置與其年齡沒有直接關係,房屋署沒有就此作分析,故此未能提供任何數據。
長者公屋輪候冊: 最新專欄
(五)房委會於過往五年曾就約80個公營房屋項目(包括公屋和資助出售項目)諮詢區議會,詳情已載於二○一五年十一月提交予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討論文件(編號CB(1)63/15-16(05))中。 此外,我們亦收到關注事項例如發展項目對交通、通風、景觀或對鄰近地區樓價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關注「插針式」或高樓大廈發展。 長者公屋輪候冊 我們必須強調,我們一直透過各項社區參與活動和居民大會努力回應地區人士的訴求及尋求他們的支持,務使每一個公營房屋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通過政府和區議會的溝通和合作,附件所列的公營房屋項目中大部分最終均得到所屬區議會支持或原則上不反對。 現階段,我們難以預測或揣測有關地區和區議會對未來五個財政年度內啟動的公營房屋項目的反應。
長者公屋輪候冊: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由於上述(i)和(ii)類申請者在所有申請者當中僅佔不足1%,涵蓋範圍的差別對採用過往統計數字作比較的影響極微。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另由於配房的先後次序須視乎申請者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分數而定,而此分數亦與申請者成功登記輪候公屋時的年齡有關;故若於某一時段內有較多較年長的申請者到達編配階段,可導致某月份某區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數較上月不降反升。 長者公屋輪候冊 如未能符合優先配屋計劃,房委會每年亦會發信予輪候中的申請人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計劃申請人可自選單位,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有過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等。
長者公屋輪候冊: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3: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當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提供5萬個單位,加上租管、現金津貼等措施,她形容尤如「救生艇」一齊開出,可令居在不適切房屋的市民有得選擇。 西九新動力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今個季度輪候時間的跌幅相當輕微,但未足以反映平均輪候時間有改善,而按照過去的情況,現時更可能屬於高位徘徊。 他以2018年9月底至2020年6月底為例,當時公屋輪候時間徘徊於5.4至5.5年之間,其後持續攀升,更突破6年。 因此,他認為現階段就將公屋輪候上樓情況視為「有改善」,實屬言之尚早,須持觀望態度。
如不符合優先配屋計劃,輪候中的申請人亦可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令上樓速度加快。 申請人可自選單位,而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曾有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 房委會公布,截至2022年3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長者公屋輪候冊 為配合長者的住屋需要,我們特別提供多個賦予長者申請者優先配屋計劃。 單身長者可參加「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兩位或以上長者,可一同參加「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 長者選擇與成年家人同住一單位或選擇與成年家人分別入住兩個就近單位可參加「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長者公屋輪候冊: 房屋問題|何永賢稱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如「救生艇」 借股票術語形容未來公屋輪候時間「大勢向下」
此外,2013年9月30日或之前登記的申請者,現時亦可將所選地區改為市區。 坊間有不少意見批評公屋的輪候時間長,的確5.7年並不是一段短的時間,每個家庭都非常想盡快上樓有一個安樂窩。 其實在公屋申請中,有不少計劃能加快上樓,合資格的市民若懂得申請,有望能更快上樓。 在房委會的政策下,若申請家庭的成員中有長者,可在輪候及配屋方面均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而市民一般可按一般家庭或非長者1人的資格申請。 在2022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 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2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