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A至B座宿舍部份範圍於2012年已陸續進行翻新,包括擴大及翻新每層公用地方(Common Room)及翻新升降機,C座和D座類似的翻新也於2013年暑期完成。 1995年新校舍入伙時,學生宿舍正進行興建工程,宿生曾於掃管軍營暫住。 陳德泰大會堂大會堂於1999年落成,可容納1,031位觀眾;其外觀設計局部仿傚中國銀行大廈基座。
- 至於在行政方面,團契奉行“學生主導”的原則,由活動的運作到各項事工都是由學生策劃和執行的。
- 報告批評前院長沒有按照既定程序,只按個人意願執行多項進取決定,而署理院亦未有充分執行管理監控措施。
- 地下全層為學生服務中心;一樓設多間課室;二樓至三樓為社會科學部的教職員辦公處。
- 之後因廣州淪陷,於1938年遷到香港,借用香港大學陸佑堂及租用新界元朗農地繼續辦學,再於1942年因香港淪陷遷到粵北韶關。
- 林逸民先生歷任廣州嶺南大學校董及美國嶺南基金會首位華人董事,更創辦了嶺南同學總會及出任首任會長,對嶺南紅灰教育及發展貢獻良多。
新教學大樓(NAB)新教學大樓於2005年落成,樓高4層,採用現代的建築設計概念。 除基本課室及電腦室設施外,亦包括學生會堂、溫習室、禮拜堂及美術室。 到2017年2月改為學生共同經營、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經營的「虎地書室」。 2018年,嶺大決定於2019/20學年開辦數據科學的理學士學位,為嶺大正名後首次開辦理科本科課程。
嶺南大學: 博雅教育
林護堂(Hostel D)(A至D座宿舍俗稱「南宿」)位於南學生宿舍,建築物與忠信堂、逸民堂(Hostel C)相連。 林護堂於1997年2月22日落成並入伙,現任宿舍舍監為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教授暨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博士。 到2022年2月,校方表示要翻新1樓和2樓,加上空間屬學校擁有為由,要求將學生會辦公室、各屬會會室、沖曬房、各課程聯會會室、心意社及影印房用地在5月7日前遷出。 而翻新後和擴建額外的辦公空間,只會分配予合符合資格的學生組織。 康樂樓(AM)康樂樓樓高4層,地面低層(LG層)為維修地方及垃圾房。
為慶祝林氏祖業忠信置業有限公司成立七十週年,特以「忠信」為宿舍命名。 1993年,中文及工商管理榮譽文憑課程亦獲升格為學士學位課程。 嶺南大學 「嶺南中學校董會」聯同「嶺南會所」及「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於1961年組成「嶺南教育擴展會」,負責研究發展嶺南教育,並於1966年正式成立「嶺南書院籌備委員會」,負責在港另行籌辦嶺南書院。 嶺大在2018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入選600強,嶺大於2018年QS亞洲大學排名位列100,嶺大與另外六間教資會資助院校(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大及浸大)同時登上QS世界大學排名及QS亞洲大學排名兩個綜合大學排名榜。 至2019年,嶺南大學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較以往上升,升至 位水平及於2020年QS亞洲大學排名名列第113名。 2021年SCImago期刊排名发布,嶺南大学位列全球科研能力排名(Research Rank)441位,躋身全球500強。
嶺南大學: 香港長跑運動員專訪:「逆」要繼續跑
時任嶺大校長陳玉樹因患上危疾要持續請病假半年,無法出席開學前的校董會會議,其職務要由副校長、協理副校長等兼任,在群龍無首下,社區學院及持續進修學院有管理層在推行新高中課程的雙班年龐大學位需求下,自行決定大幅增收學生。 事件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0月,超收人數較原可容納名額激增逾倍,其中副學士學位先修課程更超收逾四倍。 報告批評前院長沒有按照既定程序,只按個人意願執行多項進取決定,而署理院亦未有充分執行管理監控措施。 為應付不斷壯大的嶺大社群和學生群體的需要,及推動「提升校園基礎設施和規劃校園擴建」的重點策略,嶺大於2021年在荔枝角的饒宗頤文化館設立宿舍兼學習中心,及於2022年在太子開設栢宜教學中心。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 除基本課室及電腦室設施外,亦包括學生會堂、溫習室、禮拜堂及美術室。
- 黃氏行政大樓(AD)大樓樓高3層,為行政部門的辦事處。
- 蒙民偉樓、東亞堂樓高10層,溫習室及娛樂室位於1樓,2樓至4樓為男生宿舍(當中3樓及4樓的短翼為女生宿舍),5樓至8樓為女生宿舍,9樓為洗衣房及高級導師的住宅,10樓為舍監的住宅。
- 2021年SCImago期刊排名发布,嶺南大学位列全球科研能力排名(Research Rank)441位,躋身全球500強。
- 1995年新校舍入伙時,學生宿舍正進行興建工程,宿生曾於掃管軍營暫住。
-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人文學及創意藝術:成功率達 100%,各院校平均成功率為47.8%。 嶺大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實習及其他學習機會,使他們能夠全面發展潛能。 學生亦有很多機會透過實地考察及遊學團學習課堂以外的知識。 伍絜宜堂亦是樓高17層,5至16樓為宿舍(5及7-9樓為男層,其餘為女層),17樓為舍監及高級導師的住宅。 賽馬會博雅堂(Hostel G & Hostel H)位於北宿與NAB之間,由建築設計及研究院(AD+RG)設計,並於2013年12月尾獲批入伙。 蒙民偉樓、東亞堂樓高10層,溫習室及娛樂室位於1樓,2樓至4樓為男生宿舍(當中3樓及4樓的短翼為女生宿舍),5樓至8樓為女生宿舍,9樓為洗衣房及高級導師的住宅,10樓為舍監的住宅。
嶺南大學: 服務社會造福社群
除8樓及底層外,每層皆設有一個茶水間及兩個洗手間,而每層亦有雪櫃、電視機及電話等供宿生使用。 2013年暑假,忠信堂、逸民堂以及林護堂進行翻新工程,包括擴大及翻新每層公用地方(Common Room)及翻新升降機。 學生宿舍可分為三個部份,A至D座宿舍俗稱「南宿」,於1997年2月至5月分階段落成。 嶺南大學2025 E至H座宿舍,前稱「北座宿舍」,俗稱「北宿」,於1997年9月落成。 黃浩川堂及伍絜宜堂則位於富泰邨附近,於2011年至2012年落成。
嶺南大學: 持續進修課程
除9樓及10樓外,每層皆設有一個茶水間及兩個洗手間,而每層亦有雪櫃、電視機及電話等供宿生使用。 嶺南大學 黃氏行政大樓(AD)大樓樓高3層,為行政部門的辦事處。 包括教務處、保安控制室、校董會議室、以至校長室等。
嶺南大學: 校園及主要設施
除地下保留外,1至3樓改裝為多間課室,為學生上課的集中地。 林炳炎樓(LBY)林炳炎樓於2012年前稱「通識教育樓(GE)」。 地下設2間演講廳及一間課室;二樓為英語及外語教學中心,並設電視錄影廠;一樓至三樓分別為服務研習處及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 當中地下演講廳及課室已於2013年1月尾完成翻新。
嶺南大學: 校園生活
在香港八間有開設商學院的法定大學當中,有七間有AACSB認證,因此在設有商學院的法定大學當中只有一間院校未能取得相關認證。 許子東:前中文系教授,節目主持人,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雙年獎,著有《郁達夫新論》及《香港短篇小說初探》等。 忠信堂、逸民堂以及林護堂樓高9層(包括LG層),LG層為洗衣房,地下為溫習室及娛樂室,1、2樓為男生宿舍,3樓至7樓為女生宿舍,8樓為舍監及高級導師的住宅。
嶺南大學: 網上 / 即場招生日
地下設學習室,到2018年2月8日命名為「董才興伉儷學習室」。 大樓由AD+RG及AGC Design Ltd負責設計。 何善衡樓(HSH)何善衡樓於2012年前英文簡稱為「BU」。
嶺南大學: 校方即時停止代表學生會收取會費
1979年起接受政府資助及廢除4年制,改行二二一制(首二年為預科、第三及第四年修畢可獲高級文憑,第五年修畢可獲榮譽文憑,1982/83起辦第五年級的榮譽文憑課程)。 2018年,嶺大商學院的工商管理(榮譽)學士 – 風險及保險管理課程獲國際保險學會頒發2018年度「全球優秀保險學科」,成為該年度全球九所得獎院校之一。 嶺大為香港八所法定公立大學之一,專注於人文社會科學,推行博雅教育。 嶺大現為世界博雅學府聯盟成員,並於2015年獲《福布斯》雜誌列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之一。 嶺南大學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曾於四十年代彙集了陳寅恪、容庚、王力等國寶級人文學者,是中國的文史學重鎮之一。 1952年,嶺大因中國教育政策轉變而解體,其後由嶺大校友會在香港復建,1999年正式復名為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 學生組織
1998年,嶺南學院成功通過教資會評審,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授予全面自行評審資格及批准正名為香港為第八所大學。 1985年,社會科學系脫離文學院,獨自建院,並開設跨學科主修課程,取代原來的專科課程:社會學、經濟學,是為通才教育的先聲。 1983年,音樂學院1982/83年度出現超過50萬元的赤字,因而決定停辦,翌年1984年正式結束,學生及部份教員轉到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或任教。 1980年代初期,嶺南學院設2年制預科班、2年制中六後課程及1年制深造課程。 2017年,嶺南大學與另外14間亞洲博雅教育學府成立「亞洲博雅大學聯盟」, 用以在亞洲推廣博雅教育。 嶺大商學院亦為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認證成員,是世界頂尖5%的商學院之一。
嶺南大學: 活動
嶺大校方回應指有關行動是基於校園風險管理,需要透過適當措施以消除隱患,以保障大學的整體利益。 於2019年7月元朗襲擊事件 ,網上流傳的一段短片顯示,身兼嶺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於示威當晚與白衣人握手,舉拇指及鼓掌稱讚是「英雄」,併合影留念。 嶺南大學其後發表聲明,指何君堯就有關社會事件所發表的言論與嶺大完全無關。 聲明又指嶺大作為一所高等學府,十分尊重言論自由,而個別成員以個人身分發表的言論,並不代表校方立場。 忠信堂於1998年12月18日冠名,捐款人為林植宣博士(林棣權的祖父、林珏的父親),林博士是廣州嶺南大學校友,其父乃林護(林裘焯)先生。 共五代的林氏家族成員也在嶺南的紅灰精神下接受教育,對廣州嶺南大學和香港的嶺南大學也貢獻良多。
嶺南大學課程涵蓋人文學、商學和社會科學的範疇,內容包括通識及跨學科科目,鞏固學生不同學科的知識基礎。 嶺南大學著重建立學生的公民意識,並培育他們的知識、技能及洞察力,使他們具備廣闊且深遠的視野。 現校園於1995年10月落成,1996年2月14日由港督彭定康主持嶺南學院屯門新校園啟用典禮。 校園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 Group)中專責教育機構建築設計的陳祖聲建築師設計,並由德榮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曾於1996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及1997年「環保建築大獎」。 校園曾於2003至2004年進行擴建,2010年至2013年進行大型翻新工程。 設計方面,樓宇佈局仿照廣州舊嶺南大學,但用色則參考同一公司設計、在較早時間完工的新加坡管理學院主樓。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 Lingnan University
之後因廣州淪陷,於1938年遷到香港,借用香港大學陸佑堂及租用新界元朗農地繼續辦學,再於1942年因香港淪陷遷到粵北韶關。 2016年,嶺南大學與倫敦大學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共十所大學聯手創建全球規模最大的高教研究所「全球高等教育中心」。 2022年2月初,嶺南大學學生會收到校方通知,指規定在三個月內需要撤離現有的會址。 校方收回後會將翻新及擴建額外的辦公空間重新分配,工程料年中展開。 2021年7月15日,繼城大、中大、港大及理大後,嶺南大學亦終止為學生會代收會費。 嶺南大學學生會代表會臨時行政委員會表示收到校方通知,指近年經常接獲來自同學、家長及市民就學生會的投訴,認為學生會費連同學費一同收取,是不恰當和造成誤導,因而即時停止代表學生會收取會費。
他曾就讀嶺南小學香港分校和廣州嶺南中學,畢業後在嶺南大學商學院深造。 黃博士對嶺南教育事業貢獻良多,二次大戰後代嶺南小學香港分校還債救校,並長期出任嶺南中、小學校校董,更於嶺南教育機構成立後先後出任校董、副主席、籌款委員會成員等職。 黃博士關心母校發展,慷慨資助嶺南大學舊校興建教職員宿舍、屯門新校興建行政大樓和學生宿舍,並設立了宿舍獎學金及莘莘學子。 2017年停辦,課程改由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營辦。 1991年,嶺南學院通過香港學術評審局評審,獲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 兩個榮譽文憑課程(翻譯及社會科學)獲升格為學士學位課程。
嶺南大學: 活動及消息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劉智鵬:歷史系教授,兼任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曾任屯門區議會委任議員,2011年7月起曾出任屯門區議會副主席。 鄭樹森:人文學科特聘教授,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現為台北印刻文學生活誌社長。 劉紹銘:榮休講座教授,前文學院院長,曾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威斯康辛大學等,主要研究翻譯及比較文學,就讀臺大時與白先勇及李歐梵等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鄺龑子:前翻譯系教授(兼任中文系教授及哲學系客席教授),2014年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主,著名學者、詩人及作家。 林護堂於1997年5月26日冠名,捐款人為林護紀念基金有限公司,以紀念前廣州嶺南大學校董林護先生,共五代的林氏家族成員也在嶺南的紅灰精神下接受教育,對廣州嶺南大學和香港的嶺南大學也貢獻良多,特以「林護」為宿舍命名。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概覽
至2020年,嶺南大學首參與THE全球大學影響力排名,在「優質教育(Quality education)」排行第2位,僅次於丹麥的奧爾堡大學。 嶺大同時分別在「無貧窮(No Poverty)」及「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Decent Work 嶺南大學2025 and Economic Growth)」全球排第48位和71位。 總排名方面,嶺大則與去年位列第60位的浸會大學,同樣位列第101至200位。 嶺南大學2025 排名根據研究(research)、拓展(outreach)及管治方式(stewardship)三方面衡量各大學的表現,今年首度涵蓋全數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較去年多出6項目標。
嶺南大學: 廣州建校時期
9月14日,校長鄭國漢與師生以時間囊封存儀式作為慶祝活動的序幕,將嶺大復校至今五十年來的歷史及紀念品留給五十年後的嶺大學生。 嶺南大學 1995年10月,嶺南學院遷到屯門虎地永久校址(宿舍於1997年2月才啟用),並確立博雅教育為學院教育方針。 1990年代初,政府預留兩幅地皮(曾作為香港科技大學選址之一、從虎地軍營改建而成的屯門前船民營,以及大埔露輝路香港教育大學現址的山地)供院校搬遷及興建新校舍,嶺南學院選擇前者建校,後者預留給香港教育學院。 而嶺南教育機構以司徒拔道校舍的業權交還於政府,再把政府批出的屯門地皮轉交嶺南學院興建新校舍。 1978年末,政府發表高中及專上教育白皮書,嶺南接受政府建議,註冊為認可專上學院,改稱嶺南學院;同年因資源緊缺,停辦理學院。
嶺南大學: 嶺南LIFE畢業生分享《第三集:DSE集氣區》
今年有來自89個國家及地區、共857間大學打入總排名或分項排名。 嶺南大學2025 嶺大提供500多個「綜合學習課程(ILP)」的活動,範疇包括:大學迎新、公民教育、職前準備、智育發展、體育發展、群育及情緒發展、美育發展及宿舍教育等。 本科生需於畢業前完成「綜合學習課程(ILP)」的要求,即共75小時的綜合學習課程。 嶺南大學城市與治理碩士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專修科,教授學生城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專業知識及實踐方法,集中探討社區可持續性和環保問題,包括氣候變化、可持續城市發展和社會平等等議題,培育學生所需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
2012年翻新前,地下、2樓及3樓曾設電腦室、1樓至3樓設有課室及商科系教職員辦公處。 綜合運動大樓(SP)運動大樓於1996年5月揭幕,大樓樓高3層,地面設籃球場(成龍體育館)、壁球室、活動室和更衣室連接至田家炳游泳池;一樓為主入口、設施管理處辦公處及健身室;二樓為網球場。 嶺南大學 嶺大哲學系素來享負盛名,在美學、分析哲學等領域的學術成就被譽為亞洲最頂尖之一,其在QS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02名,其論文影響力及引用率評分進入亞洲前三。
黃玉蘭樓(WYL)黃玉蘭樓於2012年前稱「社會科學樓(SO)」。 地下全層為學生服務中心;一樓設多間課室;二樓至三樓為社會科學部的教職員辦公處。 黃玉蘭樓洗手間及室內通道於2011年進行翻新,而課室亦已於2013年1月尾完成翻新。 李運強教學大樓(MB)教學大樓前稱「主樓」,原樓高3層,地面設多間演講廳、東亞銀行及書店(已結業)。 一樓至二樓為鄺森活圖書館及資訊科技服務中心後勤辦事處。 大樓加建了兩層,增設多一層圖書館、設「梁方靄雲藝術廊」、人力資源部辦事處及頂層設電腦室、自修中心和圖書館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