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位於頌雅路11號,由於鄰近蝴蝶保育區,故名命為「富蝶邨」。 屋苑設有兒童遊樂場、羽毛球場、園景設施,以及位於兩座樓宇下方的停車場。 此外,在青隆閣靠近青衣路一側,亦設有一座2層高街舖式商場。 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於2022年3月1日開運作,由保安局負責管理,同年5月12日因應疫情緩和而關閉。 1941年進入香港日佔時期,青衣島隨荃灣區被歸入九龍地區。 區內配套設施方面,區內有長青商場以及便利店、餐廳、超市及油站等,可應付日常需要。
香港房屋委員會有意將青衣路及青鴻路交界的一幅約4公頃「休憩用地」,改為興建5幢公營房屋,預計可提供約3,800個單位,供約11,600人居住。 按揭種類 當局預計最快2016年開展建造工程,並於2020年至2021年分階段完工。 有該區區議員關注新公屋會加重區內交通負擔,促請政府提供更多資料。 自此青衣便成為通往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的要道,是連繫大嶼山和香港各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青衣青鴻路 另外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南灣隧道,分別於1998年及2009年先後通車。 3號幹線、青嶼幹線、汀九橋及青沙公路的啟用,接通了青衣至大嶼山、機場、新界西北、沙田、西九龍及香港島的陸路交通,使青衣島成為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
青衣青鴻路: 新市鎮發展
(二)前拓展署於一九九一年完成的「青衣東南港口發展規劃及第九號貨櫃碼頭工程可行性研究」(研究)建議利用包括現時藍澄灣所在位置原規劃作「工業」發展的用地作為緩衝區,以減低九號貨櫃碼頭的噪音及光污染影響。 葵青民政事務處直屬民政事務總署,是推行地方行政的主要機關,致力促進葵青居民與政府溝通,反映居民的意見,同時向市民解釋政府的政策和服務。 民政處負責統籌地區上各項公共設施計劃和服務發展,包括區內九個社區會堂和中心。 在新機場啟用初期,由青衣前往新機場必須經青衣西路進入青嶼幹線前往,由於該路段也有不少青衣區巴士線行走,在繁忙時間就十分擠迫。 不過中心所排放的氣體、廢水及經處理的化學廢物的渣滓,都會令附近一帶的環境,帶來負面影響,而特別令到附近青衣新市鎮的居民所關注的,就是中心所排放出來的致癌物質—二噁英,會影響到青衣島居民的身體健康。
- 城市規劃委員會認為在有關用地發展公營房屋是合適的,而噪音、空氣流通、光污染及交通問題均可透過各種技術解決,並於2015年8月7日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就青鴻路用地由「休憩用地」改劃為「住宅(甲類)4」的修訂項目刊憲。
- 自1961年港府刊憲宣佈發展荃灣衛星城市後,本來停泊荃灣和葵涌的漁民艇戶,都遷移至青衣灣及門仔塘,令青衣的艇戶急劇增加,環境擠逼惡劣,美國經援會和香港明愛,先後建成漁民村和聖保祿村,協助漁民上岸居住和改善生活質素。
- 項目中並有兩個臨街店舖,屋苑管理處及兒童遊樂區,以及由政府撥款興建的長者鄰舍中心。
- 化學廢物處理中心設有高溫焚化爐,用以處理有機化學廢物,該中心的設計處理量為每年10萬公噸化學廢物。
- 另外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南灣隧道,分別於1998年及2009年先後通車。
區內重要的公共設施、商場、運輸設施都集中在這裏,如青衣島最大型商場—青衣城、青衣島唯一的鐵路車站—港鐵青衣站、青衣島首個市鎮公園—青衣公園以及青衣海濱公園等。 青衣青鴻路 區內設有三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包括青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青衣邨巴士總站及青衣碼頭巴士總站。 發展區位於三支香北面的半山,青康路及涌美路為幹道,是青衣新市鎮最早發展的區域。
青衣青鴻路: 公共設施
1969年,中華電力公司位於青衣南環的青衣發電廠正式開始投產,於1998年停產及拆除,原址只剩下中華電力青衣中心。 1970年代,太古船塢及黃埔船塢原址被改建為住宅項目,原有的船廠分別從鰂魚涌及紅磡遷入青衣島西部的茜草灣,其後在青衣合作開設香港聯合船塢,船廠則位於北部的樟樹頭,設有兩個浮塢。 城市規劃委員會認為在有關用地發展公營房屋是合適的,而噪音、空氣流通、光污染及交通問題均可透過各種技術解決,並於2015年8月7日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就青鴻路用地由「休憩用地」改劃為「住宅(甲類)4」的修訂項目刊憲。 青衣青鴻路 其後,城規會經考慮在公眾諮詢期間接獲的申述和意見後,於2016年7月8日同意把青鴻路用地北部還原為「休憩用地」,使之與現有青鴻路遊樂場組合成一塊綜合休憩用地,從而提供一個環境更為理想的公營房屋發展項目。
- 此外,項目附近有長青商場及多間酒店(包括華逸酒店、盛逸酒店),同時區內便利店、茶餐廳、特色食肆及油站等,均一應俱全。
- 隨着港珠澳大橋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興建、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擴建以及擬建於青衣島西南面的十號貨櫃碼頭,使青嶼幹線可能因此而出現飽和,政府於2007年開始研究興建第二條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可行性。
- 同年落成的青嶼幹線,是香港英治時期最後一項完工的大型基建工程,通車儀式由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主禮。
- 青衣島在新市鎮發展以前,已經有墟市和多個農村和漁村聚落,青衣墟(又稱青衣大街)就是當時青衣島上的墟市,島上現在還有聖多默宗徒堂天主教堂、真君廟、天后古廟和達摩祖師廟及青衣大王伯公廟等宗教建築。
- 房屋委員會公布綠置居恒常化後第二個項目,選址為柴灣柴灣道及青衣青鴻路,分別提供八百二十八個及二千八百六十八個單位。
- 自1961年港府刊憲宣布發展荃灣衛星城市後,本來停泊荃灣和葵涌的漁民艇户,都遷移至青衣灣及門仔塘,令青衣的艇户急劇增加,環境擠逼惡劣,美國經援會和香港明愛,先後建成漁民村和聖保祿村,協助漁民上岸居住和改善生活質素。
- 民政事務總署「居安抗疫」電話熱線 為「居安抗疫」人士提供支援和協助,運作時間為每日早上七時至晚上十一時。
1974年後,隨着青衣大橋(青衣南橋)及青荃橋(青衣北橋)先後通車,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亦隨即展開。 港府先後在三支香半山、青衣灣、門仔塘、寮肚山等地,進行了土地平整工程,並興建各項運輸基建、公營房屋及社區設施等。 青衣青鴻路 房署參照規劃標準,提供三成綠化休憩用地,零售設施則有二千平方米,並提供幼稚園、長者鄰舍中心、特殊幼兒中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等設施。 當「薈藍」也開售後,估計短期內青衣也沒有太多私樓供應,事關政府把區內幾幅劃作GIC用地也改為公營房屋發展。
青衣青鴻路: 青衣青鴻路公共房屋發展計劃10大優點
基於歷史及地理原因,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區域,分散在青衣市中心、門仔塘與牙鷹洲、三支香、寮肚山。 青衣島在新市鎮發展以前,已經有墟市和多個農村和漁村聚落,青衣墟(又稱青衣大街)就是當時青衣島上的墟市,島上現在還有聖多默宗徒堂天主教堂、真君廟、天后古廟和達摩祖師廟及青衣大王伯公廟等宗教建築。 1974年後,隨著青衣大橋(青衣南橋)及青荃橋(青衣北橋)先後通車,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亦隨即展開。 港府先後在三支香半山、青衣灣、門仔塘、寮肚山等地,進行了土地平整工程,並興建各項交通基建、公營房屋及社區設施等。 青衣青鴻路2025 直至到1990年代後期,機場核心計劃及多個大型屋苑完工,青衣公園、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青衣市政大廈、大型購物商場青衣城以及青衣站等主要社區設施也都相繼落成啟用,青衣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新市鎮。
青衣青鴻路: 區議會議席分佈
房屋委員會公布綠置居恒常化後第二個項目,選址為柴灣柴灣道及青衣青鴻路,分別提供八百二十八個及二千八百六十八個單位。 柴灣道項目預計於二二年第四季入伙,青鴻路項目預計於二三年第三季入伙。 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招國偉指,上述項目由出租公屋轉為綠置居,較長沙灣麗翠苑綠置居多出一千二百個單位,憂會進一步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指,青鴻路的位置為葵涌貨櫃碼頭的綠化緩衝區,可能會有光和噪音污染問題。 青翠臨時房屋區清拆後,則建成2017年落成啟用的青衣西南康體大樓。
青衣青鴻路: 貨櫃碼頭
自2014年復售居屋後,今次柴灣道項目是首個「落戶」港島區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預料會深受買家關注。 有關項目的北面是柴灣道,東面是永平街,南面是新廈街,西面是區內名校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項目會興建一幢樓高36層的住宅大廈,建於綠化平台之上,共提供828個單位。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日軍230聯隊於12月12日登陸青衣島,青衣島也進入日治時期,日軍在現今聖保祿村山上一帶裝設防空探射燈。
青衣青鴻路: 公共運輸交匯處
因應現階段土地改劃用途的進展及決定,房委會需要重新研究規劃和改動青鴻路公屋發展計劃的設計,並會適時諮詢區議會和聽取意見。 青衣青鴻路2025 此外,未來亦會加建加建行人天橋以及升降機塔,連接前葵涌警察宿舍公屋項目、新葵街公屋及麗祖路公屋,令三個項目可以互通,方便區內居民來往葵芳站。 但由於葵涌分區計劃大綱圖早前被暫緩,所以相關配套何時落成,仍需時間觀察。
青衣青鴻路: 附近建築
屋苑由房屋署總建築師(6)負責整體設計、關黃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詳細設計,並由中國建築承建[1]。 青富苑關鍵日期為2023年5月31日,但按照房委會向葵青區議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屋苑將提早至2022年11月完工。 2023年1月11日起,大部分業主已陸續收到房署寄出通知要盡快處理按揭及律師樓,當屋苑收到滿意紙後的14天內收樓[2];其後,屋苑於同年3月7日獲發入伙紙[3],隨即開展入伙程序。 先於1974年建成青衣大橋,而靠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落成,為青衣首座公共屋邨。 隨後長康邨、青衣邨、長安邨、長發邨和長亨邨等公共屋邨,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陸逐落成。 除了公共屋邨之外,島上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例如青華苑、青盛苑、青泰苑和青雅苑也陸逐入伙,同一時期亦建有青衣島首批大型私人屋苑—美景花園、青怡花園和翠怡花園。
青衣青鴻路: 貨櫃車
民政事務總署「居安抗疫」電話熱線 為「居安抗疫」人士提供支援和協助,運作時間為每日早上七時至晚上十一時。
青衣青鴻路: 房屋設施
該碼頭將會24小時運作,提供8個可以供予不少於400米的船隻停泊處。 青衣青鴻路 1990年代開始,青衣島上的臨時房屋區陸逐清拆,部份空出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發展或興建社區設施。 1995年清拆青發臨時房屋區及青健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青宏苑及綠悠雅苑;1999年清拆青欣臨時房屋區及青安臨時房屋區,分別建成長宏邨及青逸軒。 青康路臨時房屋區,清拆後建成了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及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的校舍。
青衣青鴻路: 青衣路
區內設有兩個公共交通交匯處,包括有長亨巴士總站及長宏巴士總站。 區內設有兩所小學,分別有聖公會何澤芸小學及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青衣青鴻路2025 政府為了進一步發展青衣新市鎮,1980年代後期開始在寮肚山進行發展,作為青衣西路跨越山谷的行車天橋—寮肚橋於1985年及1987年分階段落成,將寮肚山半山與三支香半山連接着。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民主黨尹兆堅指,青鴻路的位置是葵涌貨櫃碼頭的綠化緩衝區,擔心會有光污染和噪音;他又擔心,雖然當區增設一條小巴線,巴士路線亦會有調整,但未必可以滿足需求。 為配合發展需要,房署計劃向城規會申請略為放寬有關用地發展密度,將住宅地積比率由現時的5倍增至6倍,高限則放寬5米至165米。 大公網7月12日訊(記者曾敏捷)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寸土必爭。
葵涌麗瑤邨旁山坡地將興建樓高39層公屋大廈,提供約800個單位,最快2022年落成。 所有單位於2019年3月列入綠表置居計劃,並將與柴灣蝶翠苑一併於同年12月接受申請,翌年6月29日起揀樓。 因應政府於2015年公佈十年內增建公私營房屋的政策,此土地亦獲改劃作公營房屋土地。 屋苑位置前身為長青邨內的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黎繡珍紀念學校校舍,該校於2006年因收生不足停辦;當時原有一國際學校擬於該校舍設校,但最後放棄,校舍一直丟空。 葵青民政事務處一直致力將葵青區建設為一個安居樂業的 青衣青鴻路 「 健康社區 青衣青鴻路2025 」 。
青衣青鴻路: 附近配套
青衣島首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青富苑,亦在該填海土地上興建。 (一)預計在二○一六至一七年度至二○二○至二一年度期間落成,位於葵青、荃灣、屯門及元朗區的公營房屋項目的資料列於附表一。 為推展有關房屋發展,政府已將上述的擬議大綱圖修訂項目,連同區議會以及政府部門的意見,一併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轄下小組委員會審議,並於2021年7月2日刊憲。 城規會其後於今年五月廿日及六月十七日考慮申述人意見、附近土地用途、規劃意向,以及發展公屋的技術可行性後,認為發展公屋合適,而噪音、空氣流通、光污染及交通問題均可透過各種技術解決。 據了解,項目的福利設施及配套設計不會有重大改變,而單位亦將以典型公屋標準出售。 房委會將於今年年底預售單位前,再向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提建議售價和銷售安排。
青衣青鴻路: 青衣島
區議會在地方行政中有重要的角色,民政處一直與區議會緊密合作,推展各項社區參與計劃和小型工程,協助區議會向政府部門反映意見。 此外,為了提升公眾參與,民政處會透過各分區委員會、葵青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青年活動委員會等,加強與社區的聯繫,廣納不同意見,使政府施政能夠更切合市民所需。 本處更於 2014 年成立 「 葵青區青年發展網絡 」 ,加強與區內年青人溝通,並鼓勵他們參與社區的工作,例如組織義工隊不時探訪長者等。 根據地政總署於2021年7月2日進行的清拆前登記,受有關發展計劃響的住戶共約8戶。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下,於青衣長青邨陳黎繡珍紀念學校舊址興建兩座居屋已於 2012 年 3 月獲區議會通過。 屋苑命名為 「 青俊苑 」 ,已於 2017 年 6 月開始入伙,提供 465 個住宅單位。
青衣(英語: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香港新界西南,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屬規劃署定義的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香港房屋委員會劃入擴展市區範圍[1]。 在香港行政區劃中,青衣曾經屬於荃灣區,其後與葵涌一同由荃灣區分拆出來,組成葵青區。 項目東面是藍澄灣,南面是九號貨櫃碼頭,房委會將興建兩幢建於半地庫式停車場之上的住宅大廈,各有40層住宅樓層,提供2,868個單位。 屋苑命名為 「 綠悠雅苑 」 ,只接受合符資格的人士申請,單位按市價七折出售,並設有轉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