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进阶其实基本流程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我每天大量都是在处做知识相关的工作,会有一些心得技巧可以很好地融入流程当中。 他认为输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应该在脑子里完成,我们的大脑特别不擅长这类线性的叙事,写文章(对一堆知识卡片整理编辑)应该是在纸上进行的。 卡片式笔记写作法就是这么简单,相比于传统的写作法,卢曼更强调在白纸上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做更充分的准备(写了大量相关的想法卡片)。 输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DATABASE」-「Table – Inline」即可创建页面内的表格 Block。 表格支持标题命名、列标题及属性修改、筛选、合计等基本功能。
引用和被引用的页面之间支持迅速来回切换,页面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网状」的信息图谱,从而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知识星球”。 在wolai 的页面中,我们只需要尽情地放入我们想呈现的东西,然后通过自由地排版,即可形成自己网站、知识库、数据库、手帐本等。 我来(wolai)是一款极其出色的个人/团队笔记软件,它将“万物皆对象”的思维运用到笔记中,让使用者可以天马行空地去创造、拖拽、链接。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使用Notion的心得
通常就是用「年月日時分」結構,時間一直變化,ID 也不會重複。 至此,你的个人域名已经可以直接访问 Notion 主页了,在开启访客评论权限之后,访客还可以对你在页面中保存的文章作出评论😄。 除了在 Notion 中直接写作之外,将你之前在其他写作平台(如少数派或公众号等其他写作平台)散落的足迹找回来也是重要的一环;这里就要提到 Notion 官方出品的 Chrome 插件了。 得益于 Notion 原生支持通过链接来分享属性为公开的页面,所以只需要新建一个 Block 并在 Share 中将「Public Access」开启即可。
- 另外,常用的筆記我會建立模板,例如寫文章、讀書心得等,方便每次快速開始且專注在產出內容,不會被排版瓜分心力。
- 幾年前從非本科系成功轉職前端,職業是前端工程師。
- 首先,當你進入 Notion 後,你可以看到 Notion 的頁面主要分為 Sidebar 和 Page 兩個部分,以下分別就 Sidebar 和 Page 慢慢介紹。
- 兩數位筆記工具的簡易心得;至今,對此兩工具的應用方式依然不變,但隨著使用的時間越長,兩個的優缺點也更有感受,若兩者能夠結合,彼此截長補短那就太好了,但實際卻很困難,不過畢竟是工具,就看個人如何使用,只要能助於自己,都是好工具。
- 如果你開了一家食譜出版社,只需要準備 200 種食譜,抽 20 道印成《電鍋料理 20 招》,抽 30 道印成《每日晚餐一道菜》,200 道菜都沒變,但可以倒過來倒過去印出幾百本食譜。
- Calendar view 就像個行事曆一樣,方便讓卡片在快速修改時間,用在安排約會或是旅行上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 在這套方法的加速之下,他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和定職論文,成為一名社會學教授。
Trello 已經是一個聞名多年的看板、進度管理工具了,很多時候為了與同事們共同使用或分享較方便,還是會選用較多人用的工具。 就像 MacOS 使用者很多人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使用 Microsoft Office 來編輯文件或簡報一樣,當需要把檔案傳給用 Windows系統的同事就比較方便。 Notion 支援多平台使用(Windows / MacOS、IOS / Anrdoid)與線上資料同步,自由度高但學習曲線較陡,因此這篇文章就是要帶大家一起來認識 Notion,並帶大家透過幾個應用範例來快速上手、開始使用。 最近 AI 的應用從圖像設計,開始跨入了文字寫作的領域。 前一陣子 Open AI 的 ChatGPT 讓許多人玩得不亦樂乎,無論是問問題,還是請她幫你寫出文件、程式碼內容,即使答案常常會出錯,不過 AI 「寫出來」的內容確實看起來就像是人的表達方式,降低了許多人工智慧只是機器的感覺。 有些看過我的寫作筆記的朋友,應該還是會發現上面常常出現「列大綱、寫開場、設計題目等等的行動步驟」,現在可以這樣解釋,這些行動是出現在前面第三個階段之後,也就是這個筆記單位長大成一篇真正可以寫出來的主題了。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閱讀和寫作
另外 Mark 也有嘗試在運用 Board view 來創造類似 Trello 的形式,來管理他的待辦事項,例如下圖,會把任務分成 Todo、In Progress、 Follow up、和 Completed 等狀態。 此外,如果臨時有件事情跳出來,他會新開一張卡,丟在 Board view 裡以方便追蹤。 以上為 Mark 套用遊戲化設計的角度,去思考接觸 Notion 的過程,如果對遊戲化設計有興趣,也推薦大家可以去找這本書來瞭解看看。 另外在各種筆記中,也可以運用 emoji、cover photo、blocks 等設計屬於自己的筆記本,也賦予了使用者創造力的遊戲化設計。 如果想在別的地方新增頁面,在按了兩個左中括弧 ( [ )後,點最底下的選項(Add new page in…),然後選擇你要在哪個頁面新增頁面就好啦。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2025 Numbered list 就很簡單,跟在 Word 裡面輸入的感覺差不多,只要在句首輸入 1.
- 部落格文章檢查表,由於需要檢查的內容太多,所以使用隱藏區塊。
- 当你使用 + 时,下拉菜单将优先显示 创建页面 相关选项。
- 畢竟,Notion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紀錄很多東西,但有時候紀錄也是會花非常多時間的。
- 在使用wolai快捷键的时候,你能感受到极致的中文友好。
- 稍后,当您找到相似的主题时,您可以创建引用相关注释的所有ID的元注释。
而 Notion 雖然沒辦法完全取代線上文件、簡報共編的所有功能(畢竟很多使用情境下,微軟&Google 的幾套軟體完全是無可取代的)。 不同作業系統間同步方便:我當時使用 Windows 電腦以及 iPhone,而 iPhone 的備忘錄沒辦法很方便的同步到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Windows 中。 Notion 在他們自己的網站首頁有提到,他們是一款非常乾淨、具有設計感、能令人專注於使用的筆記程式。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相關
挑一個「主題」來寫文章:不要憑空擠出一個陌生的主題,而是回到你的卡片盒,去檢視有哪一些筆記已經「自成一個主題」,然後挑你最感興趣的那個主題,並且找出相關聯的筆記。 寫「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把你讀到的、聽到的、感興趣的資訊紀錄下來,來源可以是文章、書籍、影片、Podcast 等任何媒介。 仔細篩選你要寫下來的筆記,盡量簡短,並且用你自己的話做紀錄,不要只是複製貼上,最後標註來源的連結、標題、作者、年分。 在《How to Take Smart Notes》這本書裡,Ahrens 詳細分析了卡片盒筆記法的運作原理,引用了許多學術研究的結果來說明這套方法為什麼這麼有效。 和 David Perell 都對這本書讚譽有佳。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3 DATABASE 資料庫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 Notion 在前一段時間更新了 Backlinks (反向連結)功能,這一功能的推出,把 Notion 和新晉的幾款網狀知識管理工具(Roam Search、Obsidian)的差異大大縮小,成為了做卡片盒筆記法的合適工具。 相對於專注做卡片筆記的軟體來說,Notion 的優勢是更加靈活的配置和用途廣泛的頁面元素。 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是一種將零散的想法、筆記和文獻,通過編號、引用、索引等方式彼此關聯起來,形成知識網路並提取有效資訊的方法。 其著名使用者——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一生建立了9萬多張索引卡片,釋出了70多本專著和400多篇學術論文。 我覺得Notion的強大,並非文字或影片就能表達,而是要自己使用過後,才能明確感受。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卡片盒筆記法-1] 建立相對無壓力、高產出寫作流程的 4 個步驟
功能簡單且剛好:Google Keep 裡面有提供簡單筆記功能或是直接選清單(型態比較類似TodoList ),直接 Cover 掉我兩個最常用的筆記功能。 版面跟功能上都還是透過英文顯示,而 Trello 的中文化剛好是我在大學時期某門課上,教導我怎麼使用 Trello 的張老師主導進行的。 而 Notion 的自由排版、階層組合,解決了上述的問題。 Notion 以 Blocks 區塊為單位,因此舉凡筆記、多媒體內容、甚至是一個個 Notion Pages 或資料庫都可以做為一個 Block 區塊放入另一個 Notion Page 中。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數位帳戶將來銀行值得辦嗎?黑手的完整使用心得
這本書除了在筆記和寫作的主題上面深入探討,還會顛覆你對於「打造知識體系」的刻板印象。 Ahrens 先介紹了寫作的原理、準備、能力和注意事項,然後告訴我們四個寫作的原則,最後是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 這是一本專門寫給學生、學者、作家的書,而我認為,這絕對是一本適合所有知識工作者的書。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新增筆記
在執行這些專案計劃時,我們幾乎是沒有見過一次實體會議的,都是靠 Notion 做檔案管理、任務追蹤,以及用文檔做非同步溝通。 這是因為 Notion 的協作功能特別強大,無論是針對區塊的評論和頁面歷史,都能讓團隊成員以最大程度的同步資訊和聚焦討論。 相信這對會議多的各職位來說,也是相當困擾的事情。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主題分類
若是資料已經以其他形式存在,只是希望導入Notion中整合,則可以點選「Import」將相關資料匯入。 如果是選擇空白頁面Empty的話,出現的頁面僅有標題和內文的欄位,不過依舊可以新增icon和封面;若選擇Empty with icon,則頁面會直接設定好icon和封面的欄位,可以任意選擇或上傳代表該頁面的圖符。 或是明明今天要上英文課,卻不小心帶到程式語言入門課的上課筆記? 不論是學生,或是樂於精進自己的上班族,使用Notion將眾多課程分門別類,不論是上課做筆記,或是課後回顧學習,都能讓你更有效率。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 04. 工具推荐:Notion & flomo
這種「大方向的分類」,就可以幫助我在搜尋想法時,不會同時找到很多有類似關鍵字的工作任務筆記。 不需要作細項的分類,大分類就夠了,因為細部分類要交給「搜尋」自動解決、自動建立連結才有效。 例如最近我正在製作一堂「職場筆記方法的線上課」,其中準備談到「如何在會議中做筆記」,於是我打開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Evernote ,想要找出跟這個主題相關的筆記,用來刺激自己的思考、整合自己的知識,並連結到新的課程大綱筆記中。 我們先從簡單的小型案例看起,例如我現在要寫一篇「卡片盒筆記法」的文章,打開 Evernote ,我先看到一篇關於 Obsidian 的筆記。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文章類別
有一項針對成功人士的研究顯示,成功並不是「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的結果,而是在一開始就在「聰明的環境」之中工作的結果。 如果我們需要透過做筆記的方式,來輔助自己的思考,寫出充滿洞見的文章,那麼做筆記的系統,就必須要簡單好用,能夠減少所有的阻力,讓你專心在做筆記的本身。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2025 一般人整理資訊的方式,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劃線、寫字、錄音、速記,然後不曾回頭翻閱它們。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當你要進行「思考」的時候,就變成得依賴你的大腦去回想是在哪些地方寫了這些筆記。
List 清單資料庫:清單資料庫適合用在有許多代辦事項待完成時,check box可以幫助我們監控完成項目;又或者可用在某項工作內容擁有諸多SOP流程時,可以List的方式做檢核表,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任何一個環節。 對於每天需要處理龐大資料的使用者來說,在資料的搜集與彙整時,常常礙於資料格式不同,有些是網頁、有些在google sheet中、又有些是Word檔,使得資料四散,彙整時特別困難。 Notion是一套可以支援多系統的強大筆記軟體,將所有格式的資料統一匯入Notion中,相信對後續的歸納、整理及產出會有大大的幫助。 ✅【軟體訂閱清單】:除了組織整理和公開展示之外,也能透過資料庫的計算和公式功能,讓我知道我在訂閱制的服務裡花了多少錢、這個月有哪些要扣款,甚至是綁定哪張信用卡……等。 以上就是針對 Notion 發佈新功能「簡單表格(Simple Table)」的介紹,雖然目前簡單表格(Simple Table)在使用上還是有一些限制,但至少未來有簡單的表格需求,不用再依賴資料庫了。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 02.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简单流程:
我们也可以通过定期删掉过时、重复的笔记,剔除一些无效的节点来减少阅读成本。 但是修建高速公路的副作用,是会让我们忽略那些拥有别样风景的小路。 Notion 天然支持 backlinks 双向关联。 一个页面如果提及了其他页面内容,可以在被引用的页面顶部的 backlinks 里看到二者的关联。 为了从网页上剪藏这样一篇文章,我在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 Chrome 浏览器里安装了 Save to Notion 这个扩展,它的优点就是可以在剪藏网页内容同时设置好笔记的属性。 把 Save to Notion 保存位置设置成你已经建立好的文献库,就可以一键保存到 Notion 了。
成功註冊後,Notion會詢問你使用Notion的計畫是什麼? 選項分為「個人使用」及「團隊使用」,選擇後再按「Take me to the Notion」即可進入Notion頁面。 如果這個需求是可以獨立運作的,而且有更便利的方式,那就不需要用到 Notion 的特性——組織和展示。 所以若有更低成本、更有效地達到目的和需求,我們不要硬去用 Notion,反而苦了自己。 這就是 KPT 的大致方向,那這個方法其實通常是用於回顧團隊跑專案的流程,也就是所謂的 Retrospective 卡片盒筆記法 notion2025 的會議 (或簡稱 Retro),幫助你回顧這次執行的成果,好的壞的都回顧,並且思考如何改善來幫助下次的流程更順暢。
自由度超高,作为一款国产工具,完美的满足了国人对笔记软件所有的期待,是继notion之后又一力作。 最後來強調一下,這是個推廣「 減法生活 」的網站,籍由減法來釋放心理的壓力,而實驗證明寫下腦海出現的想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大腦記憶所產生壓力,也可以避免重要的事情被耽擱甚至遺忘,這件事重要嗎? 由內容我們大概可以知道 Notion 的意圖應該是營造一個協同作業的主要空間,反應速度和穩定性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