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爭取於2023年下半年動工,工程包括灘塗整治,因涉及重型機械及車輛,當局料對周邊環境有輕微影響。 北段工程長約2.9公里,主要建造三個地下車站(ES1站、ES2站及ES3站)、三段盾構隧道(ES1至ES2區間、ES2至ES3區間及ES3至ES4區間)以及灘塗整治。 雙孔盾構隧道擬採用7米直徑小盾構施工,最長總設計連施工期為1,500工作天,即2028年完成;為加強管理進度,共設17個工程節點[19]。 2022年10月26日,公共建設局批示,本線南段及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分別公開招標。 南段工程長4.8公里,北段工程長2.9公里,分別各建造 3個地下車站及連接隧道,包括南段的一段跨海隧道,北段工程則包含灘塗整治,最長總工期均為 1,500工作天[18]。
一粒米位於大氹東南方,到了1990年代才因填海而消失,現爲澳門國際機場塔台。 2022年1月5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稱,路面破損一定會有措施跟進處理,強調結構沒有問題,是飾面層有破損,目前已聯絡材料供應商,希望儘快來澳深入研究及檢視問題,將視乎建議再決定如何處理[62]。 氹仔[註 1](葡萄牙語:Taipa;英語:Taipa),别称窞仔、潭仔、龙头湾、龍環、雞頸,是澳門的離島及四大組成部份之一。 太源閣 位於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根據法例劃分為氹仔的一部份[1]。 2022年10月18日,政府跨部門代表列席立法會介紹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和輕軌東線工程,其中在東線項目介紹中預計2022年第四季招標,預計2028年完工[17]。
太源閣: 太源閣附近屋苑
有由地面廣場步行至地下巴士站的居民表示,步行前往非常迂迴,對長者等行動不便人士較不友善[51]。 立法會直選議員兼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同當局分階段開放通樞紐設施,有助改善候車環境,緩解區內的交通壓力,他希望政府科學考慮市民的需求,完善交通樞紐的管理,令交通樞紐發揮更多作用。 太源閣2025 太源閣 他表示交通樞紐建成已有一段時間,之前因輕軌媽閣站未有同時落成,一直閒置,不僅浪費資源,亦造成設施老化等維護問題,贊同媽閣交通樞紐巴士站及停車場率先開放使用,期望輕軌媽閣站盡快落成及啟用,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選擇。 他質疑政府管理過於死板,認為政府修訂公共泊車服務規章,公共停車場可用於提供公共泊車服務,建議利用柯維納公共停車場的空置地方,用作私家車泊位及電動車泊位,以提高公共停車場流轉率及使用率[49]。 2022年10月6日,受COVID-19疫情影響,交通樞紐及輕軌站建造工程延誤74個工作天,竣工日期延至2023年3月,工程超支約0.7%,超時2.9%。 政府在2022年底解釋,輕軌站及交通樞紐為兩個獨立工程,但設計上硬件之間互相連接。
他認為無論如何優化,在早晚高峰時期必然存在著出行壓力。 未來澳門將會以輕軌作為主要出行工具,有關系統能否改善市民出行習慣、舒緩半島交通,只能等輕軌真正投入使用後,才能體現出交通樞紐的真正效益。 另外,古慶祥收到市民反映指,系統內似乎缺乏一些無障礙設施,部分有需要人士在使用樞紐內的電梯系統、閘門時略有不便。
太源閣: 中學:灣仔區
如地球物理氣象局發出八號風球並同時發出第二級(黃色)或以上風暴潮警告期間,位於地庫二層的重型客車上落客區及地庫三層的輕型車輛及電單車停車場於八號風球發出後90分鐘起關閉,屆時停泊於相關停車場的車輛均不能進出[39]。 2015年6月25日,西灣湖景大馬路道路重整工程於正式動工,首先進行為期30日的前期遷移工程並實施有限度通車[9]。 太源閣2025 2023年8月,政府部門分階段於勞動節大馬路、勞動節街、黑沙環中街、東方明珠街、友誼橋大馬路及黑沙環公園周邊開展地質勘探工作[24]。
- 加上不少大型工程車出入,除了容易遮擋駕駛者視線,路面亦凹凸不平,存在安全隱患。
- 另外,古慶祥收到市民反映指,系統內似乎缺乏一些無障礙設施,部分有需要人士在使用樞紐內的電梯系統、閘門時略有不便。
- 他質疑政府管理過於死板,認為政府修訂公共泊車服務規章,公共停車場可用於提供公共泊車服務,建議利用柯維納公共停車場的空置地方,用作私家車泊位及電動車泊位,以提高公共停車場流轉率及使用率[49]。
- 2023年6月5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出席立法會全體會議時回應輕軌路線及未來營運公司相關問題時提到,交通樞紐及輕軌站有少量商業元素,有三至四個鋪位,但在首次開標後沒有收到任何標書,認為暫時沒人感興趣,並計劃在年內再度開標[25][26]。
- 經檢查車道結構層並無出現破損,初步評估為現有車道路面飾面層的強度及粘結力不足,在承受巴士的重量和行車摩擦力後,出現脫皮、破裂等情況。
有居民亦表示不擔心像關閘地下巴士總站之前出現水浸的情況,相信啟用後期配套會完善。 太源閣 有行動不便人士表示 雖然廣場設有升降機前往地下巴士站及停車場,但在進入巴士站需要先打開防火玻璃門,對於行動不便尤其輪椅人士,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較吃力。 該人士指是特意到場熟習,從巴士站離開前往地面廣場要打開一道門才可以通往升降機,但坐在輪椅上難以開門,他亦嘗試了幾次才能成功開門,又指出現場指示不清晰的問題[47]。 2017年12月下旬,媽閣站興建工程展開,由西灣湖景大馬路往河邊新街方向近媽閣總站一段有臨時改道措施,該方向交通運作維持兩線行車,惟因與巴士線站並無分隔,繁忙時段顯得混亂。
太源閣: 香港大廈搜尋
氹仔在澳門半島以南,路環島以北,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澳門的中央。 氹仔面積約為7.4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78,500人[3]。 太源閣 氹仔內既有如龍環葡韻、官也街、地堡街等的葡萄牙式小區風貌,也有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澳門賽馬會等的大型現代建設。 氹仔[註 1](葡萄牙語:Taipa;英語:Taipa),別稱窞仔、潭仔、龍頭灣、龍環、雞頸,是澳門的離島及四大組成部份之一。 太古城 太源閣 為香港首個設有園藝花園及綠化平台設計的私人屋苑。 除平台花園外,部份樓宇底層亦設有商舖及停車場,商舖包括超級市場、便利店、銀行、診所及食肆等,方便居民。
部分路段雖然維持兩線行車,但行車路面收窄,不少駕駛者反映行車不暢順,尤其上下班高峰交通擠塞。 太源閣 加上不少大型工程車出入,除了容易遮擋駕駛者視線,路面亦凹凸不平,存在安全隱患。 太源閣 部分工程竣工期以年計,市民只能期望政府完善路況,抓緊工程進度,工程盡快完成後紓緩該區交通困局[41]。 2022年12月3日,位於交通樞紐內地庫一層的巴士總站及地庫三層的公共停車場正式啟用,地面廣場亦於同日起開放使用,其餘區域將配合澳門輕軌媽閣站開通一併啟用[17][18][19]。 2022年11月26日,公共建設局表示交通樞紐已具備使用條件,將爭取短期內,開放當中的廣場,地下巴士站和停車場等設施予大眾使用[15]。 在2022年10月18日的介紹會上,直選議員梁孫旭問及ES1站填海工程的進度及時間表,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指,填海工程肯定會出現少量超支和延誤,呼籲社會要有心理準備;又指當局不斷構思在輕軌站內增加商業元素,冀能填補輕軌虧損[37]。
太源閣: 太源閣 近期成交
主要街道包括軒尼詩道(灣仔段)、駱克道(灣仔段)、謝斐道(灣仔段)、告士打道(灣仔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囍匯,尚翹峰,灣景中心大廈,星域軒,廣生行大廈。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7,760,年齡中位數為 43.9歲。
太源閣: 灣仔太源閣單位出租住宅
2022年10月18日立法會介紹會上,立法會直選議員梁孫旭詢問為何東線設計全線走地下?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回應時指主要涉及技術問題;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補充若走線改為地面,會打破A區整個規劃。 若走地面也必須經過海底隧道與氹仔線連接,成本亦較高[30]。 下環坊會會長張麗珍、副理事長羅錫坤聯同議員梁鴻細、顏奕恆到現場了解,發現路面有多處防滑層脫落,工程出現嚴重問題,情況堪憂。 他們敦促政府盡快調查媽閣交通樞紐道路工程出現使用問題的原因,並向社會公佈調查結果。
太源閣: 太源閣附近的學校
2019年1月8日,運輸基建辦公室於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上介紹的輕軌建設狀況,爭取該交通樞紐於同年完工。 為配合媽閣交通樞紐及輕軌媽閣站工程的需要,土地工務運輸局就西灣湖景大馬路展開道路重整,第一階段工程於2014年12月5日開標,工程造價為2千5百萬和3千1百多萬澳門元,工期約120天[5]。 公共建設局預計,其中南北兩段工程分別需穿越深達40多米的海床、新填海區及灘塗整治區域,地質條件複雜,2個承建商團隊在互相合作下能保障質量、按工期、控制成本地完成工程[26]。 澳門輕軌系統氹仔線已投入營運,由澳門半島媽閣運行至氹仔碼頭。 澳氹東線正在興建中,在離開專用海底隧道後,途經新城E1區至氹仔碼頭站,與氹仔線進行換乘[5]。
太源閣: 啟用
傍晚繁忙時段由離島經西灣大橋往澳門內港方向車輛較多,西灣湖景大馬路進入河邊新街一段堵塞嚴重,施工現場維持兩線行車,但因路面收窄,媽閣總站部分巴士泊位與行車道並無分隔,巴士離站時與其他車輛爭道,電單車穿插其中,路面情況混亂,險象環生。 太源閣 太源閣 同時因現場路段有不同程度損毀,對電單車駕駛者存在安全隱患,車輛進入改道路段時需留意路面情況及以安全車速行車[40]。 位於交通樞紐地面層,預計將納入市政署市政花園及設施管轄範圍。 2023年6月,公共建設局表示,天台花園將於澳門輕軌媽閣站開通時同步開放,站內其中一部升降機及南、北花園等局部區域已開放使用[24]。 2023年9月28日,公共建設局公布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開展灘塗整治區域的施工,對介乎馬場北大馬路與友誼圓形地之間的一段友誼橋大馬路海旁的黑沙環海濱公園設施進行圍封及暫停開放,施工期間仍保留行人路供行人通行[25]。 2023年2月14日,本線北段設計連建造工程進行公開開標,共收到六份標書全部被接納,工程造價介乎44億7千3百萬至51億3千6百多萬澳門元。
太源閣: 香港樓宇目錄
巴士站進入的落客區的路面損毀較嚴重,亦有部分位置出現不明原因的大面積水氹[57]。 2022年9月30日,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表示,東線初步設計已基本完成,按照目標在同年進行招標,但造價要在招標時才公佈,稍後亦將向立法會介紹東線涉及內陸灘塗地的新方案[16]。 太源閣共有1座,提供100個單位,單位實用面積由311呎至346呎。 2023年6月19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他自己在剛過去到場視察後,承認工程有問題,但不是有很大問題,現正跟進處理中。 反問傳媒“有關工程咁大型,空間又大,下暴雨後係咪一定滴水不入?
太源閣: 交通樞紐地面廣場工程質量問題
由於媽閣站仍在建設中,整體媽閣交通樞紐要配合媽閣站完成才能開放。 媽閣交通樞紐有廣場、停車場及巴士站,現正協調相關部門在安全情況下提早開放部分設施。 但當時協調已經大半年,媽閣交通樞紐的設施仍未開放使用[14]。 媽閣交通樞紐,位於澳門半島西南面媽閣的大型交通樞紐,設有三層地庫,包括巴士總站、的士站、旅遊巴上落客區、私家車及電單車停車場,與澳門輕軌媽閣站無縫連接。 另外,在交通樞紐地面層和一樓打造一個佔地約10,000平方米的廣場及空中花園。 此外,當區一直缺乏停車場泊位,媽閣交通樞紐停車場的投入使用可有效解決停車難的問題,他在試用停車場後感覺良好,而且停車場可直通地面廣場及轉乘公交前往離島,未來更可轉乘輕軌前往位於離島的口岸及機場,對於連接澳門半島與離島的長遠交通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太源閣: 太源閣位置
交通樞紐地庫三層設有輕型汽車及電單車停車場,於2022年12月3日起同時開放,由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管理,設有201個輕型汽車泊位,包括3個殘疾人士泊車位,以及403個電單車泊車位,停車場出入口位置均設於西灣湖景大馬路鄰近媽閣交通樞紐巴士總站路段。 停車場不設月票,所有停泊車輛按時收費,接受現金、澳門通或MPay支付,收費為︰輕型汽車日間(上午8時至晚上8時前)每小時或不足1小時6元,夜間(晚上8時至翌日上午8時前)3元;電單車日間每小時或不足1小時2元,夜間1元[17]。 2011年3月,政府跨部門包括運輸基建辦公室、交通事務局、土地工務運輸局、文化局、旅遊局、港務局和建設發展辦公室組成的“媽閣交通樞紐規劃協調小組”完成該交通樞紐的設計,計劃於2012年上半年啟動招標程序,爭取與澳門輕軌系統一期同步竣工。 該小組亦宣佈於3月11日至4月10日期間,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說明活動,分別在媽閣廟前地(3月11日至20日)及司打口休憩區(3月21日至4月10日)設置展示亭,展示實體模型、交通樞紐運作模擬短片和展板資料,讓居民和旅客了解交通樞紐的規劃[3]。 2022年10月18日,立法會舉行《東區-2詳細規劃草案及輕軌東線》介紹會,輕軌公司執委會主席何蔣祺表示,本線部分資源可與氹仔線共用,但東線在設備維護、零部件的配備和需求、人力資源配置、能源消耗,以至保安清潔服務等方面,需求會較為明顯,總費用方面多於氹仔線。 參考對比資料,預估本線的基礎設施維護工作比氹仔線更為複雜、規模和工作量更大,例如總車站面積為氹仔線的約三倍;地底站較高架站需要更多機電設施;海底隧道設備設施配置的維護;而車站的出入口連接通道較多、延伸的範圍較廣[34]。
太源閣: 太源閣
而且,獲得批准之後,一定研究輕軌延伸至青茂口岸的可能[39]。 關於預算方面問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指將在2023年第一季尾或第二季頭開標後便有造價公布。 他也坦言,世上沒有軌道交通「賺到錢」,都是「蝕做」,又以港鐵為例都是依靠地產營運,當局現正思考為輕軌「補番條數」的方法。 並強調,澳門定要發展輕軌,因為泊位不足、道路擠塞等問題,已經不能繼續增加巴士[36]。
他又提到,現時巴士及私家車的出入囗均與南灣湖景大馬路相連,該路段位於西灣大橋引橋入口,加上車速較快,建議適當加設減速提示牌,並考慮未來加建行人天橋,以取消現時連接西灣湖景大馬路兩側的斑馬線,以達到人車分流效果,亦更好保障行人過路安全[46]。 2022年12月3日,交通樞紐啟用首日,有市民特意到場打卡參觀,有市民相信待輕軌媽閣站開通後可吸引更多乘客及便利轉乘,並有市民建議在地面廣場增設多些公共或便民設施,同時由地面廣場到地下巴士站中途可增設更多指示牌。 亦有行動不便長者反映,升降機外設有擋門,乘搭時需先自行開門才能進入造成不便,希望優化相關無障礙設施佈置。
太源閣: 太源閣的交通站點
梁鴻細、顏奕恆強調,過去公共工程質量長期受社會所詬病,如公共房屋外牆石屎脫落、牆體甩磚等至今仍時有發生,更存在社區安全隱患。 今次道路出現質量問題,無論是承建商還是政府缺乏監管,或屬個別事件,社會都難以接受[60]。 2023年11月,媽閣站確定在2023年12月開通,下環坊會擔憂受內港南雨水泵站影響,啟用後導致區內人流車流增加,加劇下環至媽閣一帶交通擠塞情況,希望政府檢視和梳理區內交通規劃。 太源閣 有交通咨詢委員會委員指,政府尚未公布輕軌媽閣站正式開通日子,希望多公布資訊讓社會了解進度,而交通樞紐隨輕軌站啟用後更多設施同步開放,周邊交通配套和行人設施須及早作規劃,做好人車分流措施、轉乘和景點指引等。 他又建議因應情況加開巴士路線沿旅遊塔和西灣方向分流乘客至中區[55]。 太源閣2025 位於交通樞紐的地庫二層,於2023年6月23日上午10時起對外開放使用,共提供27個重型客車泊位,出入口與巴士駛入交通樞紐的位置相同,駕駛者可按指示經分岔路進出停車場。
太源閣: 太源閣 高層 D室 1房
為便利新春期間計劃到媽閣廟一帶之公眾,2023年1月21日(農曆年三十)中午12時至1月24日(農曆年初三)晚上11時59分,位於地庫三層的公共停車場免費開放予駕駛者停泊[38]。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東面,填海興建而成,於1995年啟用,目前有通往中國大陸和亞洲十多個不同城市的航線。 太源閣 澳門國際機場也是台灣旅客間接前往中國大陸的另一個主要轉運站。
但由於城市的持續發展,土地資源不足,路氹之間的海域已經填平,連接路氹之間的道路因而擴大,而路氹之間區域劃分為路氹城。 太源閣2025 2023年12月8日,作為氹仔線延伸澳門半島一部分的媽閣線正式通車,媽閣站同步正式開放使用,該站A、C、D1及D2出入口連接交通樞紐內地面層、夾層及地庫一層[22][36]。 2022年11月30日,在澳門立法會討論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辯論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交通樞紐於同年12月3日啟用[16]。
2023年6月5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出席立法會全體會議時回應輕軌路線及未來營運公司相關問題時提到,交通樞紐及輕軌站有少量商業元素,有三至四個鋪位,但在首次開標後沒有收到任何標書,認為暫時沒人感興趣,並計劃在年內再度開標[25][26]。 太源閣2025 太源閣 2023年11月29日,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出席澳門立法會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辯論時表示,輕軌延伸至青茂口岸需租用關閘的3,700平方米「三角地塊」,政府正等待批覆,並對於短期內獲得中央政府批准感到樂觀。 他重申一旦獲得批准,ES1站將可更近關閘,相關工程可能導致93億元的判給超支及超時。
工程造價介乎澳門幣46億1千8百多萬至澳門幣48億8百萬,總工期(設計連施工)全部為1350工作天[21]。 太源閣2025 公共建設局表示,原工程承建商已清除路面的飾面材料,而通往巴士站的其中一條扶手電梯在上一日接受例行檢查,現已恢復正常使用。 至於輕軌媽閣站仍在施工中,當局將其中一部升降機短期內開放使用,有需要市民可直達站內地下月台層,再沿無障礙通道前往巴士總站[63]。 2023年6月11日,交通事務局回覆直選議員顏奕恆書面質詢時表示,交通樞紐出入口處已設有標誌牌,西灣湖景大馬路及媽閣上街鄰近區域亦設有交通指示牌,指引車輛前往氹仔、南灣及西灣等目的地。 太源閣 另外,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正對交通樞紐及輕軌媽閣站開展標識系統設計工作。 太源閣 隨著輕軌服務延伸,巴士服務將與輕軌服務緊密配合,包括研究優化途經媽閣區的巴士路線,做好巴士與輕軌的連接工作,便利輕軌乘客接駁巴士前往澳門各區[53]。
太源閣: 太源閣 筍盤推介
日間普通票時段為上午8時至晚上8時前,每小時或不足1小時收費12澳門元,其餘時段為夜間普通票,每小時或不足1小時收費為6澳門元[37]。 2023年1月14日,增加啟用一台升降機,作為無障礙通道供居民使用,該升降機位於輕軌媽閣站地面層,可直達站內月台層,再沿無障礙通道前往媽閣交通樞紐地庫一層巴士總站乘搭公共巴士[35]。 北段工程長約2.9公里,包含三站三區間,主要包括整治灘塗、建造三個地下車站(ES1至ES3站)及三段盾構隧道;該工程三座車站均採用明挖法施工的地下兩層島式月台車站,區間採用雙洞單線盾構施工,共計六條隧道和五條頂管通道[28]。 南段主要建造三個地下車站、一段明挖隧道(新城A區中南部的ES4至ES5站)、一段單孔跨海盾構隧道(澳門輕軌東線澳氹海底隧道)以及一段明挖隧道連高架橋(新城E區至氹仔碼頭站區間)[29]。 造價分別為44.73億及48.08億元[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