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直到現在,該服務一直運作暢順並救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 而2004年畢業後到瑪麗醫院正式工作時,受到當時為心臟科主管的李偉聯教授啓蒙,自此立定志向,正式接受心臟科專科培訓,及後成為一位心臟科專科醫生。 他提醒,量度血壓在140/90以上,宜在兩星期到家庭醫生或心臟科醫生再覆檢一次,確定是否有血壓高。 如有回落,上一次量度未必能真實反映情況,可半年後再見醫生跟進情況。 飲食對血壓亦有關連,人體充滿電解質與水份,鈉質是電解質中的一種成分,當處於正常水平,會經腎臟及藉由流汗排出。
不少研究已證實,心臟與大腦間的神經系統有着緊密的聯繫,一旦長期處於壓力和負面情緒狀態,有可能引致心律不正。 我畢業後被派到醫院的普通科病房工作,而第一次輪更,當時的普通科病房主任正好是瑪麗醫院的心臟科主管李醫生。 有次巡房後我和他閒話家常,並且告訴他我中學時對心臟已經很有興趣,看了不少關於心臟病的書籍,並請教他如果想成為一個心臟科醫生,需要些什麼條件呢? 李醫生注視了我一會,微笑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不如你上來心臟科,跟一下工作看看?」於是,我便開始在心臟科跟隊實習,之後正式加入受訓,走進了心臟科的大門。 這就是我初中時第一次為了愛犬心痛,到成為心臟科專科醫生的一段因緣。 慶幸為病人進行手術後,情況亦相當理想,手術後5天便能出院,而這位爸爸經過復康治療,康復情況亦不錯,心臟功能提升,並可進行一些基本運動。
陳麒尹: 健康攻防|運動與心臟健康|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分享運動建議 有助強化心臟
陳醫生︰年紀越大,或有三高 (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固然越高,但近年亦不乏年紀輕的心血管病患者的案例。 而男性、停經後的女性、以及有家族病史的,患病機會亦會較高。 陳麒尹2025 陳麒尹2025 其他生活習慣包括︰吸煙、酗酒、肥胖、缺乏運動、生活或工作壓力過大的都巿人,亦有相當高的危險。
- 所以單純支架技術仍有不足之處,醫學界進一步研發了帶藥支架,即是把藥物直接塗在支架上,於受影響的血管內進行藥性治療,釋放預防血管內壁增生的藥物,減少壞細胞或平滑肌生長,同時減低血管再次栓塞的風險,亦能加快血管內壁癒合的速度。
- 章魚壺心肌炎是一種由強烈情緒壓力所引發的疾病,於1990年由一群日本醫生發表5。
- 別忽視高血壓,它的影響是全身性(TOD,Target Organ Damage),例如血壓高損害腦部血管時,可引致中風、爆血管;影響眼睛則可致視網膜血管破裂及流血、視網膜病變;若令頸動脈收窄則可引起腦部缺血。
- 捱夜除了影響心臟健康,同時由於炎症增加,也會令罹癌風險增加。
- 如有回落,上一次量度未必能真實反映情況,可半年後再見醫生跟進情況。
- 然而,他形容每次應診孕婦也會痛哭, 「病人早已從婦產科醫生得知自己的病情及醫療建議,便是建議須終止懷孕,故此當會見我時,我有如『最後判官』, 再次向病人說出其病情的嚴峻時⋯⋯亦看著病人泣不成聲」。
陳醫生直言,支架是外來物,人體植入了支架後會吸引血小板來工作,於手術位置造成血管栓塞,所以患者於手術前後需服用抗血小板藥,來「保護」支架直至有內皮生長為止。 約有20-30%使用第一代支架的患者的血管會再次出現收窄,或由於原有的風險未完全改善,在支架內重新形成粥樣斑塊,有說是粥樣斑塊入侵支架,形成第二次更嚴重的粥樣硬化。 所以單純支架技術仍有不足之處,醫學界進一步研發了帶藥支架,即是把藥物直接塗在支架上,於受影響的血管內進行藥性治療,釋放預防血管內壁增生的藥物,減少壞細胞或平滑肌生長,同時減低血管再次栓塞的風險,亦能加快血管內壁癒合的速度。 及後再發展到不同的帶藥支架、不同的溶解時間和藥物黏貼劑。 高血壓的病理是由於血管硬化失去柔軟度,導致心臟泵血至血管時需要更多壓力,吸煙、酗酒、血糖高、膽固醇高、肥胖和睡眠窒息症等皆是主因。 也有情況叫「白袍綜合症」,有病人見到醫生才會血壓高,在家量度時是正常,可見血壓很受情緒影響,一些緊張大師、過度焦慮,會偏向易有血壓高。
陳麒尹: 壓力、情緒殺傷力大 引致心律不正 護心Tips:管理好情緒
正常心跳會有規律地維持在每分鐘60至100下,在這範圍以上或以下都算不尋常;而正常狀態的心律會是由心房開始傳導到心室,以這個規律不停重複,可稱為竇性心律(Sinus Rhythm)。 後來讀書時期受不同學術科目啓發, 及受到宗教影響,最終在香港大學選修醫科,從此踏上行醫之路。 羅燦又透露,上周五一班無新聞部同事有一個飯局,陳詠賢亦有出席,且表現得很開朗,至翌日周末,新聞部的同事原有另一聚會,但當日陳詠賢卻爽約沒有出席。
- 當然,手術並不是一了百了的治療,復發機會視乎患者於病發及手術後如何對待自己身體,往後亦有漫長復康路。
- 碰巧就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很舊的書籍,也不知是哪位熱心人士捐贈的,書名就叫做《Heart Disease》。
- 不少研究已證實,心臟與大腦間的神經系統有着緊密的聯繫,一旦長期處於壓力和負面情緒狀態,有可能引致心律不正。
- 後來讀書時期受不同學術科目啓發, 及受到宗教影響,最終在香港大學選修醫科,從此踏上行醫之路。
- 若患者血壓高至190以上或需馬上服用血壓藥或入院接受治療。
- 期間,病人的家人,當中包括還穿上校服的女兒一直站在一角憂心等侯。
陳醫生提醒,手術後病人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時間有長有短,必須聽從醫生指示完成療程。 除了帶藥支架,陳醫生再舉例說,如果粥樣硬化的位置延伸較長,便需要採用較長的支架,以減少使用2個支架時出現駁口。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長支架由32mm,延長至38mm,現在更有支架長達48mm。
陳麒尹: 通波仔手術原理、過程、時間及術後後遺症 手術VS服藥?心臟科醫生拆解冠心病病人延醫迷思 新式支架助血管愈合減復發
他說這類高危的婦女,每年他遇到約有兩至三宗個案, 次等高危但仍可懷孕的,每年約十四至十五宗。 然而,他形容每次應診孕婦也會痛哭, 「病人早已從婦產科醫生得知自己的病情及醫療建議,便是建議須終止懷孕,故此當會見我時,我有如『最後判官』, 再次向病人說出其病情的嚴峻時⋯⋯亦看著病人泣不成聲」。 睡眠對心臟健康十分重要 陳麒尹2025 ,不但睡眠時數要充足,睡眠質素也要好。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指,人的生理機能,本來就要適應「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s)的自然周期,也即大家常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大腦的下丘腦(Hypothalamus)負責調整作息時間,令人適應日夜,釋放疲勞要休息的訊號。
陳麒尹: 急性心肌梗塞的緊急處理
捱夜工作,包括日夜癲倒、長時間工作、每周工作時間過長,都會對心臟產生壞的影響。 整體健康,包括精神狀態、記憶、人際關係、情緒病,甚至骨骼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身體很多炎症指數會增加、死亡率、發病率等,都會一併增加。 之前已有不同研究指,輪更工作如醫護人員或保安,對心臟或對癌症都有負面影響。
陳麒尹: 心跳混亂即心律不正?
面對生命的抉擇,陳醫生時常處於兩難,若建議病人繼續懷孕,外界便會質疑是否能承擔後果,提升病人「一屍兩命」的風險,他一方面在臨床上向夫婦說明懷孕的風險,也要說明醫學上建議終止懷孕的需要,最終也要病人及家屬的同意,但也會從信仰立場說出教會不鼓勵殺害生命。 他接觸第一位高危孕婦時,看到病人的無助,突然腦海一閃,「不如了解她有沒有宗教信仰,從而可否在面談上多點支援」。 細問下得知夫婦二人是天主教徒,一直也希望能保住胎兒,經風險評估後他願與病人同行,「他們需要承擔很大風險,也要面對家人的壓力」, 幸好緊急剖腹產子後母女平安,後來他更成為病人女兒的代父,「是我人生第一個代女, 由看著她在母胎至出生,看到生命的價值而感動」。 正常狀態下,人也會在個別情景(如運動中、情緒起伏、受壓力)或受藥物影響(如服食傷風感冒藥)時出現心悸,未必代表患上心律病,但這類型的心悸大多都並非持續性,會自行回復正常。 疫情期間,在家工作或避疫令一些人出現「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體重上升,有心臟科醫生指,有病人在這期間血壓飆升了十幾二十度。
陳麒尹: 心臟科救人的果效立竿見影
不過,長支架在運送時會增加難度,而且部分血管的結構未必適用,亦存在支架栓塞的風險。 「醫生,我唔想通波仔,有其他方法嗎?」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久不久就會聽到這個熟悉的問題,到底冠心病不經手術可以治癒嗎? 陳麒尹2025 陳麒尹 有些人認為單靠服食藥物、做運動、食保健品、改變生活習慣,甚至倚賴偏方便能打通阻塞的血管,卻忽視了拖延治療可能帶來的後果。
陳麒尹: 服務
於心臟的3條主要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血液及氧份,只要其中1條或以上有突發性阻塞,便可稱為急性心肌梗塞。 當你本來需要休息,卻捱夜時,就是嘗試利用一些人造光線(artificial light),例如電話或電話發出的藍光,干擾了「晝夜節律」,令身體覺得仍是早上,仍未可以休息。 但一旦中斷「晝夜節律」,就會產生對心臟、血管,甚至整體健康,造成壞影響。 剛起床(morning time)不同的神經系統就會有所改變,例如身體會準備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提升皮質醇的荷爾蒙、升血壓、升心率,以供你開始一整天的活動。 不過,並不是每種心律病都有明顯的徵狀,患者未必能單靠一次或兩次的檢查就可以解決一切疑問,不論是患者或是醫生,都要有相當的耐性,方能把心悸的情況弄淸楚。 陳醫生指出,不少研究顯示,情緒與心律有着密切的關係,包括壓力、憤怒和抑鬱等,不僅會導致冠狀動脈缺血、血管收縮、兒茶酚胺(或稱腎上腺素)釋放等之外,甚至有機會引致1。
陳麒尹: 醫生都有KPI!
如經常攝取高鈉質食物,使腎臟減少排出水份,較多水份留在體內,此情況俗稱「儲水」,同樣會導致血壓高。 陳麒尹2025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說:「其實數字可以闊些,容許一個成年人上壓至130mmHg或140mmHg,當超逾此數字,便謂之高血壓。」他說不是一次血壓高便可確定,需量度第二次而仍然過高方能斷定。 由健康教育延伸到生命教育,Kelvin現於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關顧生命事工的工作擔任組長,並監製微影片企劃《愛‧生命》,獲張衛健等一眾演員支持,透過墮胎的議題,深入淺出地傳遞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宣揚生命教育。 他亦任香港電台第五台《愛在音樂蔓延時》節目主持,透過歌曲散播正能量;於有線寬頻i-CABLE主持醫療節目《聽吓醫生講》,以及撰寫healthyD醫生專欄,透過他的專業知識及個案分享,提升普羅大眾對心臟健康的關注。 如果要服藥但又要頻頻外遊,陳麒尹指出,以膽固醇過高的患者為例,除了口服藥之外,患者亦可以選擇以針劑注射膽固醇藥物,兩周或半年注射一次,可視乎身體狀況及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藥物。
陳麒尹: 【高血壓】有病人首次量血壓達210始知心臟衰竭 醫生:高血壓或無病徵易被忽略
在提出以上問題之前,不妨先認識通波仔手術是甚麼,又通波仔如何對冠心病患者「發揮功效」再做決定吧。 HealthyD請來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公開醫生作出手術建議背後的因由,並詳解通波仔手術及藥物治療選擇、手術時間,以及術後休息及飲食等注意事項,讓大家對冠心病及通波仔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通波仔雖能解決心血管收窄問題,對於病友來說,他們日後再復發風險依然存在3,4。 根據歐洲心臟協會指出,曾經進行通波仔手術的病友於未來再次患上心血管疾病機會非常高3。 去年就有一位病友因急性心臟病發入院,接受通波仔手術。
陳麒尹: 醫生工作忙碌,難免會有壓力,你平日會做甚麼去減壓?
而指引更建議將壞膽固醇水平改為愈低愈好,以進一步減低復發風險 3。 別忽視高血壓,它的影響是全身性(TOD,Target Organ Damage),例如血壓高損害腦部血管時,可引致中風、爆血管;影響眼睛則可致視網膜血管破裂及流血、視網膜病變;若令頸動脈收窄則可引起腦部缺血。 問題亦可令心臟發生如冠心病、血管栓塞,甚至心肌病變造成心臟衰竭。
陳麒尹: 陳麒尹醫生心繫心臟科 搶救病患無悔追逐時間「我每天都與死神角力!」
據一位與陳詠賢共事無新聞部的同事透露,她最近曾與好友傾心事,透露同居男友欲提出分手,並有意與舊愛修好,為此,陳詠賢備受困擾,今次自殺,疑與此有關。 據說,陳的男友其後離開亞視,以自由身在外接工作,最近獲無聘用,準備擔任無計劃推出的「二十四小時新聞」剪片工作,但現時尚未正式上班。 陳麒尹2025 陳詠賢在九七年畢業於浸會大學傳理系,隨後加入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起初負責一個叫《九八新里程》節目的採訪工作,後轉做《時事追擊》,及後曾在香港電台及《東方日報》當記者,去年七月加入無電視新聞及資訊部公共事務科工作。
陳麒尹: 陳麒尹醫生
另外,腎血管也可能出現收窄,引致腎蛋白尿、腎功能退化,增加腎衰竭的機會。 足部的周邊血管也會受到高血壓牽連,若栓塞缺血的話,行起路來會有肌肉痛。 一般的身體檢查或未能即時驗出心臟病,但亦能夠反映周邊的疾病如血糖、血脂等問題,這些問題有機會引致各種心臟疾病。 因此,除了有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三高之外,亦建議40-45歲以上人士多加注意,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我到達急症室支緩,開頭仍可與病人交談,但病人突然休克,併發心室顫動,需要立即做電擊去顫治療。 於急症室推往手術室,短短數分鐘的路程中,病人清醒後又休克,不斷重覆進行電擊,足足18次。
陳麒尹: Q3:病友如何避免心臟病復發?
近月,隨着社會風波的發展,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對我來説,周末的聚會明顯地減少了。 這天,竟然在中環碰到一位中學時代很要好的舊同學,二話不說便邀請他跟我喝一杯咖啡。 本人喜歡寫作,為親子平台專欄作家,另外也有寫作劇本,與天主教團體合作拍攝微電影。
陳麒尹: 心臟專科陳麒尹醫生
根據病理學研究,心肌梗塞的原因包括︰膽固醇粥樣硬塊破裂、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積聚,以致阻塞血管的血流,令心臟供應至下游的肌肉缺血,均會令心臟出現心肌梗塞。 (本報特稿)「在專業指引上這類型婦女不建議懷孕」「似乎墮胎是唯一出路? 」「如何與病人同行?」信徒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細說他在處理患有與心臟問題相關的孕婦時,如何從醫者角度照顧她們,藉信仰陪伴她們在孕期面對不安,滋養心靈。 今日邀請到心臟科專科陳麒尹醫生跟大家拆解運動與心臟健康的關係,以及分享強化心臟的運動貼士。 2012年的大型綜合研究更顯示,如長期日夜癲倒,在心臟病造成死亡的風險下,存活率減11%。 捱夜除了影響心臟健康,同時由於炎症增加,也會令罹癌風險增加。 作為心臟科醫生,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患者去分析他們的徵狀,到底是正常情況下的心悸,或者是屬於病理性的心悸。
陳麒尹: 陳麒尹 CHAN Ki Wan, Kelvin
除食物外,溫差亦會對心臟及血管造成影響,如果即將前往天氣較極端的地方,如非洲、沙漠等地方,或將進行極端的體能消耗,例如前往高原地區、滑雪、上雪山等,若體能未必應付到,或患有心臟病的人士就要特別小心,建議先諮詢醫生。 不少港人喜歡到日本浸溫泉,對於心臟病或需長期服藥的患者來說同樣是高危活動,患者應該避免,但如果要浸,就需要控制時間,避免浸泡過久;另外機動遊戲等過分刺激的活動亦要避免。 旅行充滿變數,因此必須準備充足藥物,亦可準備一封醫生信,內容包括病史、最後覆診日期、曾服用的藥物、曾接受過的手術、置入過的支架及手術年份等,行程就會有更大的保障。 陳麒尹提醒,過去兩三年因疫情關係,行程可能出現變數,所以患者一定要帶備足夠的藥物,亦不要自行胡亂停藥,「別以為停數日藥沒有問題,切勿在沒有醫生的指示下停藥,尤其是血小板藥、薄血藥、糖尿藥及膽固醇藥」。 2017年刊登在《歐洲心臟期刊》的研究發現捱夜、工作時間長,會令心房氈動 (心律不正),引發中風的風險升1.4倍。
每天面對生離死別,毫不預告,「要活在當下,把握健康,籌劃健康。」Kelvin感悟說。 在瑪麗醫院服務超過十年,機緣之下令他檢視人生下一章節應如何展開。 近三年前,他毅然由公院轉到私人執業,這個決定讓他重新思考行醫的使命,以及人生在世的意義。 陳麒尹2025 「以前在公院服務,角色較被動;現在我可以更主動關心病人。」從預防教育做起,決心履行「治未病」的理念。 中學畢業後,對於職業的選擇,我經歷了很多不同的挑戰,進行過很多不同的思考,曾經想過修讀政治,也想過修讀傳理系進入新聞界,而讀醫科也是我其中一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