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英國征服緬甸,法國征服越南,兩國勢力對雲南產生一定影響。 邊境地區開放了幾處通商口岸:騰衝、蒙自、思茅。 宣統二年 (1910年) ,法國投資的滇越鐵路(中國境內部分今名昆河鐵路)通車。 宣統元年 (1909年) ,清朝實行新政,雲南編立新軍,成立雲南陸軍講武堂[10]。 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 929年,趙善政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次年東川節度使楊干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
前3世紀,楚國大將莊蹻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並開五尺道自今曲靖聯繫內地。 雲南昭通鹽津縣 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晉寧),開闢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復擴建五尺道,更名為「西南夷道」。
雲南昭通鹽津縣: 雲南省
嘉靖五年(1526年)置歸化長官司(治今彝良縣奎陽鎮),屬鎮雄軍民府。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改鎮雄軍民府為鎮雄府。 隋開皇四年(584年)置恭州,治今昭通市區;改南廣郡為協州,並置東安縣為治所(今彝良縣)。
- 晚清時期,英國征服緬甸,法國征服越南,兩國勢力對雲南產生一定影響。
-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並開五尺道自今曲靖聯繫內地。
- 玩過了大理的蒼山洱海和風花雪月,也可能早已經歷過麗江的風情萬種…但你知道嗎?
- 鹽津縣被認為是大陸最窄的縣城,河的兩邊都是大山,白水江在鹽津縣柿子壩入橫江,再匯入長江,該縣在兩周前也發生過洪災,現場視頻顯示,縣城內嚴重內澇,損失慘重,普耳鎮有多人被洪水沖走,親人無助的哭喊,但是官媒不報導。
- 鹽津是雲南與內地交往的咽喉、中原入滇的要道,素有「滇川門戶」之稱。
據初步統計,災情已造成7人失蹤,4萬餘人受災。 點擊標題下「昭通電視台」可快速關注國慶都有哪些新鮮事? 小編@你一份好消息雲南最美雲上公路國慶就要通車了! 一大波美照襲來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大山包一級公路歷經了兩年的建設,將於9月29日建成通車。 此公路是橫貫東西、連接雲貴川三省的重要通道。
雲南昭通鹽津縣: 雲南至四川正在大力修建一條高速,沿線12個城市迎機遇!
其中大約山地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盆地、河谷約佔6%。 雲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動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猿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乃至亞洲最早的直立人。 6月7日,記者站在翠屏隧道洞口,隻見隧道右洞在緊張施工。 等6月底翠屏隧道貫通后,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到縣城的車程將由40分鐘縮短為10分鐘。 中國有不少狹長型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蘭州城了,黃河從城中穿過,後有大山阻隔,樓房沿河而建,長長的一座城市。 雲南昭通鹽津縣2025 由於受關河、白水江深切,將全縣分為三大塊,東北片區、南部片區和西北片區,並形成了關河東岸和西岸兩大山脈,造就出重巒疊嶂、山勢陡峭、溝壑縱橫的地形地貌特徵。
- 永嘉五年(311年)分朱提郡置南廣郡,治南廣縣(今鹽津縣)。
- 公元七世紀,大約在大唐帝國興起的同時,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處於原始社會階段而互不相統一的民族部落,稱為「六詔」。
- 我們是去深入雲南農村去採風,找創作素材。
- 隨著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三個梯級電站開發,昭通市形成了465公裡深水航道,3000噸級船舶可沿長江黃金水道直達上海。
- 水溫85度,水壓高,流量大,日湧水量達8000餘立方米,居全國之首。
- 六詔中源於今大理州巍山縣的蒙舍詔得到唐王朝的支持,統一了其他五詔。
這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鎮自古以來就是出滇入川、連接中原的重要通道。 聽當地居民說,上個世紀末,滇東北發生強裂地震,雖然沒有多少人員傷亡,但民房倒塌嚴重。 雲南的旅遊資源相當豐富,以其美麗的自然風景、多彩的民族風俗和宜人的氣候成為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雲南的第一條鐵路不是通往中國其他省份,而是由昆明通往越南港口城市海防的滇越鐵路,這是一條由法國工程師設計的窄軌鐵路,1910年通車,是中國的第一條國際鐵路。 此後,「鐵路不通國內通國外」曾經長期被列為「雲南十八怪」之一。
雲南昭通鹽津縣: 長江上游洪災氾濫 雲南昭通災情慘重
“草果要從林子裡運出來,以前路不通隻能靠人背馬馱,現在運輸很方便。 施底村1.86萬畝草果借助旅游“東風”和便利交通,2022年產值近2300余萬元。 雲南昭通鹽津縣 全村從2018年人均收入僅為7100元,發展為2022年人均純收入1.4萬元。
雲南昭通鹽津縣: 昭通旅遊攻略 領略”文學下酒”之地的幸福
我們是去深入雲南農村去採風,找創作素材。 走到一個大山懸崖邊上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老人! 雲南昭通鹽津縣2025 緊靠大山崖邊,有兩間用石頭砌成的小房子。 鹽津是雲南與內地交往的咽喉、中原入滇的要道,素有「滇川門戶」之稱。 古為僰人居住地,民國6年(1917)從大關縣分出,以黎山以北14個鄉設立鹽津縣。
雲南昭通鹽津縣: 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在重巒疊嶂的山峰中建起的縣城
1925年3月16日,大理市發生7.0級地震,5000人死亡,大理市損毀嚴重,76000座房屋被地震晃動或隨後的火災摧毀。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又在此發動反對袁世凱的護國運動。 民國時期,滇軍在雲南形成割據局面,先後有唐繼堯、龍雲(1928年-1945年)等統治雲南。 當地民眾左女士透露,鹽津縣政府官員很腐敗,搶劫老百姓的土地,打傷維權的百姓,每年都有洪災,但是災民都得靠自救。 雲南昭通鹽津縣 30號,youtube上的彝良縣牛街鎮洪水直播視頻顯示,白水江高漲,已經淹到河邊房子的一樓,有的房子出現明顯傾斜,直播主稱:當地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雲南昭通鹽津縣: 「峽谷岩城」——中國最危險的縣,四周被山包圍,自然災害頻發
全省依地形分類,山地約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河谷盆地約佔6%;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 全省127個縣(市)區及東川市共128個行政區劃單位中,除昆明市的五華、盤龍區兩個城區外,山區比重都在70%以上,沒有一個純壩(河谷盆地)縣(市)區。 其中山區面積占縣域總面積70一79.9%的有4個,山區面積佔80一89.9%的有13個,佔90一95%的有5個縣,其餘的縣(市)區均在95%以上,有18個縣99%以上的土地全是山地。 清末咸豐、同治年間 (1856年-1873年) ,雲南回民發動叛亂,以大理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穆斯林政權,幾乎佔領昆明城以外的雲南全境。
雲南昭通鹽津縣: 昭通最全旅遊導航 快看看11月昭通哪個景點最驚艷
1970年通海縣發生7.5級地震,造成15621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32431人,500萬至25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受災面積達到8781多平方千米。 雲南昭通鹽津縣 1960年代三線建設(將工廠搬到京廣鐵路以西、長城以南、韶關以北內陸地區)時期,修通聯繫雲南與內地的鐵路,1966年貴昆鐵路通車,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 雲南昭通鹽津縣 公元621年,唐朝於雲南境內設置姚州地方行政區,664年設置姚州都督府。 公元七世紀,大約在大唐帝國興起的同時,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處於原始社會階段而互不相統一的民族部落,稱為「六詔」。 分別是蒙舍詔、越析詔、鄧賧詔、施浪詔、浪穹詔、蒙嶲詔,「詔」為夷語, 有漢語「王」或「首領」之意。
雲南昭通鹽津縣: 中國鹽津縣風景文化
隨著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三個梯級電站開發,昭通市形成了465公裡深水航道,3000噸級船舶可沿長江黃金水道直達上海。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廳改縣,恩安縣改名昭通縣,並析鎮雄縣置彝良縣,屬滇中道。 1914年,因靖江縣與江蘇省靖江縣重名,改名綏江縣。 民國六年(1917年),析大關縣鹽井渡置鹽津縣,析鎮雄縣置威信行政區。 1932年改威信行政區為威信設治局,1934年改威信縣。
雲南昭通鹽津縣: 資源物產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定位為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和連接歐亞的國家門戶樞紐機場,已於2012年6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從而取代使用達90年歷史的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 巫家壩機場位於昆明市區東南,距離市中心僅有3公里,建於1922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座民用機場。 此外,雲南省還有以下機場:西雙版納(景洪)、麗江、大理、香格裏拉、德宏芒市、保山、思茅、昭通、騰衝、臨滄、文山、寧蒗瀘沽湖、蒙自機場(民航尚未通航)。 雲南昭通鹽津縣2025 公元739年,南詔遷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 南詔建立後,不斷向四面擴張,748年滅唐朝滇東的爨氏土司勢力,其鼎盛時期曾控制了東至雲南曲靖地區,東南達越南北部,西南直達今緬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為界,東北抵達今貴州遵義一帶的廣大區域。
雲南昭通鹽津縣: 雲南最美的兩條公路,帶你穿越原始森林和瀑布!
漢朝征服西南夷時,發現當地有來自「身毒(印度)」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信德省在梵語中稱為「Sindhu」)。 [3]三國時期,雲南地區稱為「南中」。 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王孟獲。 一條條鄉村產業路,串起了一個個山區村寨增收致富的夢想﹔一條條高鐵高速路,加快了雲南昔日深度貧困地區跨越騰飛的步伐。
作者簡介:王朝平,70後,鹽津興隆人,昭通市作家協會會員。 鹽津楨楠的前世今生王朝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鹽津老縣城沿江而建,房子建在河岸兩旁,形狀狹長,在視角上幾乎成一條直線。
雲南昭通鹽津縣: 鹽津二中獲評昭通市現代教育示範學校
1958年撤銷鹽津縣,併入大關縣;撤銷魯甸縣,併入昭通縣。 1964年將會澤縣劃歸曲靖專區[2]。 1981年1月,析昭通縣設立昭通市;同年8月,析綏江、鹽津兩縣設立水富縣。 1983年9月,撤銷昭通縣,併入昭通市。 2001年1月,撤銷昭通地區和縣級昭通市,設立地級昭通市[3];原縣級昭通市改為昭陽區[4][5]。
雲南昭通鹽津縣: 交通
它們都屬於亞洲的主要水系,分別匯入印度洋和太平洋,流經雲南省的部分多數屬於河流的上遊河段。 而且大部分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與中國大部分地區河流由西向東的流向迥然相異。 南詔統治時期,雲南的社會經濟長足進步,文化輝煌燦爛,影響至今。 南詔、大理文化以其獨有的民族特色,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2016年之前,每年全縣外流學生上萬名。 為讓本地老百姓的孩子不再跨縣求學,2014年,鎮雄縣與雲南師范大學聯合創辦雲南師范大學附屬鎮雄中學。
電視劇《鍛刀》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豆沙關的懸棺,它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是秦漢時期「五尺道」的要地,險要的地勢讓它成為四川進入雲南的交通樞紐。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攻佔雲南,滅元朝梁王,隨後設立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在當地實行「改土歸流」的政治改革。 漢族軍民開始大批移入雲南,從明初到明末,雲南人口由20餘萬增加到140餘萬[5]。 白族文化在雲南地區的地位,滑落至民間、世俗文化的層面,並一直持續至今[6][7]。 昭通市地處烏蒙山腹地,一度是雲南的交通“死角”。 雲南昭通鹽津縣2025 2008年7月,水麻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結束了昭通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成為雲南連接四川、重慶和其他省區市的黃金大通道。
雲南昭通鹽津縣: 南詔大理國時期
清世祖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派平西王吳三桂攻入雲南,追捕永曆。 康熙元年 (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曆皇帝,在昆明絞死。 之前清廷為平定南明,將雲南軍政全權交付吳三桂,南明滅亡後吳三桂在雲南擁兵自重,終於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聯同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起兵作反,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二十年 (1681年),清兵攻下昆明,吳三桂孫吳世璠兵敗自縊,三藩之亂至此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