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計劃除涵蓋 168 種疾病外,更特別保障「主要器官功能損害」之狀況,全面「+」強守護。 計劃同時承保於投保時或之前未獲發現的所有受保障之先天性危疾及兒童疾病;計劃更涵蓋大眾相當關注之次級嚴重癌症及所有器官之原位癌。 受保人如由相關專科醫生確診符合關於心臟、肺部、肝臟或腎臟的指定情況,而該情況持續最少連續3個月,即使未能確定病因或遇上未知疾病,保單持有人亦可獲預支 20% 保額的生存賠償。 此外,Bowtie 危疾保系列與 Bowtie 其他產品一樣,採用月繳保費模式,絕無綑綁成份,即使日後受保人不再需要危疾保障(例如當受保人已經退休),保單持有人只須提前 30 個工作天作出通知,即可自由退保。
如投保Generali的【跨越無限保】,孩子日後如不幸患有嚴重疾病包括癌症、中風及心臟病亦可獲無限次賠償保障直至100歲。 危疾保險比較 如你想獲得更到位的保障,就應先了解保單的保障範圍,以免到索償時才發覺所患疾病並不受保。 如想了解更多危疾及醫保的分別,你亦可參閱【危疾保險vs 醫療保險】文章。 10Life評分建基於癌症、心臟病、中風三大疾病的分析,它們佔超過9成的危疾保險索償;我們會計算這些疾病的賠償倍數(槓桿),即賠償額與每年保費的關係。
危疾保險比較: 保障額
以原位癌為例,大多保險公司把此疾病劃為早期危疾,但不是間間保險公司都保障早期危疾,受保人可能無法得到賠償。 所以,大家在購買危疾保險計劃前,一定要小心比較各保險公司對「危疾」的定義。 一旦患上癌症,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接受治療,支付高昂的治療、手術費用, 可能未必有足夠的現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 大部分危疾保險計劃均保障癌症,卻甚少提供持續現金賠償。
- 從上圖看,保誠危疾首護保、及中國人壽護您安心危疾多重保的癌症賠償倍數(=30年平均賠償額 / 每年保費)最高,達54倍;接着是今年推出的宏利悠然危疾保,癌症賠償倍數為50倍,表現不俗。
- 一般而言保單持有人可就其長期保險保單享有冷靜期,保單持有人如在冷靜期內改變主意,可取消保單並獲發還保費。
- 不少保險顧問聲稱終身危疾保險的保費是固定,不會加價,但其實保險公司保留更改保費的權利。
- 一般指當受保人患上指定嚴重疾病,而該疾病又符合保單相關疾病定義及其他保單條款時,受保人可獲得一筆過的財政支援,而該金額的用途不限,受保人可用作應付醫療開支或生活費,減輕因醫療開支或未能上班所帶來的經濟壓力3。
- 上文亦提到,純危疾保險及儲蓄型危疾保險的性質並不一樣。
- 事實上,若消費者希望以較低價錢獲長線保障,大可考慮在子女年幼時便購買一份終身危疾保險,保費只是在35歲購買時約三分一,詳情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以年輕人為例,他們大多認為自己年輕力壯,有揮霍健康的本錢,但疾病防不勝防,近年這類疾病更有年輕化趨勢,實際上難以預料自己何時患病。 不過,新加坡人壽保險協會(Life Insurance Association Singapore)2019年曾發出危疾保險框架,10Life根據其定義,將3大危疾以外的31種危疾界定為「其他危疾」。 以上31種危疾保障得愈多,便愈高分,如果未能提供保障,則會按比例扣分。
危疾保險比較: 問2. 比較危疾保險與一般醫療保險:賠償方式有甚麼分別?
另外,我們亦深入了解保險公司對癌症、心臟病、中風的條款,對模糊、嚴格、及等候期較長等不利索償的定義進行扣分。 大部份市面上的危疾保險保障常見嚴重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中風。 若你希望獲得更全面的保障,可以選擇一份保障範圍比較大的計劃。 例如,市面上有計劃會保障一些非嚴重疾病,甚至會為常見危疾提供額外保障。 如受保人確診及獲理賠屬嚴重程度 3 之危疾的癌症、中風或嚴重心臟病發作,保單持有人可於確診後之每個保單週月日獲支付保額的 1%,而賠付期最長可達 18 危疾保險比較2025 個月 (即高達 18% 保額) 且毋須提交有關積極或晚期治療證明。 而每保單最多可獲 4 次關愛援助保障 (合共高達 72% 保額),為患病後未知的後續治療及生活給予額外支持。
市面上有部分計劃提供早期危疾保障,即危疾出現早期症狀,但未發展至嚴重階段時,受保人已經可以獲得某個百分比的保額作早期賠償,有助於及早發現危疾的受保人安心進行治療,為自己和家人增加保障6。 危疾保險比較 根據統計,2020年香港分別有51名及101名15-44歲的港人死於中風及心臟病1,而2019年20-44歲的癌症新症患者更超過2800人,比2010年增加逾一成三2。 對於年輕人來說,收入相對不多,醫療費用相對也會感到較重的負擔,而危疾保險可提供一筆過的賠償,減輕他們及家人的財政負擔。
危疾保險比較: 三. 考慮受保年齡
5款產品於心臟病保障評分均獲得滿分,Bupa SAFE 保柏危疾全禦保計劃(計劃8)更在中風評分上斬獲滿分。 計劃為受保人提供高達累計 400% 保額的多重賠償,連同計劃的首次生存賠償,提供合共高達累積 500% 保額的賠償。 此保障除涵蓋新癌症 (與上一次的癌症不相關)、中風及嚴重心臟病發作外,更包括原有癌症的延續 / 復發 / 相關的癌症。
若受保人於首 20 個保單年度內(投保年齡為 20 歲或以下)或首 10 個保單年度內(投保年齡為 21 歲或以上)不幸身故或確診嚴重程度 3 之危疾,我們將支付 60% 保額之額外身故賠償或額外生存賠償。 事實上,危疾保額並非越高越好,投保人不宜盲目追求數百萬元,甚至更高的保額。 一般建議將危疾保額設定為受保人年收入的2-3倍,即使不幸患上危疾,在停工治療及養病期間(由危疾確診至康復一般需時2-3年)的生活開支亦能獲得支援。 至於 B 公司提供的計劃設有既定的保障額 HK$220 萬,當中包括 HK$100 萬的嚴重危疾保障、HK$20萬的早期危疾保障,以及H K$100 萬的額外癌症保障,各項賠償終生只限一次。 若受保人希望再投保危疾保險,以應對復發風險,成功的機會甚微。 危疾保險比較 幸好,保險業界從善如流,近年不少保險公司已紛紛推出設有「多重賠償」的危疾計劃,幫助客戶應對嚴重疾病的復發風險。
危疾保險比較: 比較不同保險公司對危疾的定義
癌症、心臟病、中風三大危疾佔危疾索償約9成,通常第一步要檢視三大危疾的保障如何? 以癌症為例,定義會否不清晰,導致在索償時才發現並不保障一些非致命癌症;又以心臟病為例,當中是否清晰界定冠心病,有沒有要求受保人須進行指定手術或療程等。 從以上表格可見,Bowtie 危疾保-多重保障的保費是三個計劃中最低的,10 年總保費開支較 G 公司便宜 62% 或 HK$36,200;較 B 公司亦低 57% 或 HK$27,390。 在比較不同產品時,亦不是單看保障的危疾數目,例如有些危疾保單可能保障過百種危疾,但部份疾病可能卻十分罕見,這類含有「非必要」保障的產品設計,難免會對保費定價構成壓力,使消費者的負擔增加。 好多人見到醫療保險四個字就已經覺得好複雜,但關乎一生人的保障,真的好值得大家花少少時間了解一下,究竟那種醫療保險/自願醫保最適合自己或家人。
危疾保險比較: 保險種類有那些?
例如,患上癌症需要接受治療或大型手術,術後難免需要長時間的休養,期間工作收入或會受到影響。 另外,也可根據個人負擔能力和生活狀況決定保額,例如自身儲蓄、有沒有個人/團體醫療保障等,以免追求過高的保額,需要負擔較大的保費。 即使定期危疾的續保年齡較終身危疾保險低,並不代表較差,因為危疾保旨在保障受保人停工養病,失去收入時的生活開支。
危疾保險比較: 比較保費
而保費較為相宜的純危疾保則適合想靈活運用收入及資產或初出社會工作的人士。 消費者要綜合一系列的考慮來揀選最適合自己的產品,不妨參考10Life定期危疾保險的保險解碼器及評分方法,藉此了解更多保險知識,同時可照辦煮碗詢問保險顧問某某情況是否受保,進一步保障自己。 至於其他危疾保障,由於不同保險公司對危疾的定義均不同,公平地比較並不容易。
危疾保險比較: 醫療技術進步 多重危疾保障越來越重要
以 Bowtie 的產品為例,假設一名 30 歲、非吸煙的男士投保 HK$100 萬保額。 多重賠償的計劃只比一次性的計劃貴每月 HK$27,全年才 HK$324。 危疾保險投保額與保費直接掛勾,保額愈高、保費自然愈高,所以在比較前應先決定自己需要多少保額,再比較不同計劃的保費。 但如果你有一定理財知識或投資經驗,僅 1% 至 2% 的保證回報率或許未如理想,這個情況下,就建議你投保「純保障」的定期危疾保險,將省下來的保費另作投資,在增加現金流的同時,為自己爭取更高回報。 10Life是香港大型保險比較平台,涵蓋超過40間保險公司、逾千份人壽及醫療等保險產品,讓香港人認識保險、買啱保險。 用戶亦可以直接聯絡10Life保險顧問,進行諮詢及投保。
危疾保險比較: 危疾保險比較2023|危疾保險點揀好+5大須知:比較保費、賠償金額及危疾保險種類
危疾保險的賠償是用來保障患病期間投保人原有的收入,而一般重大疾病或需要2至3年時間醫治,所以保額最好設定為年收入的2至3倍。 定期危疾保險通常分為每年、每5年或10年等續保,在年輕時購買定期危疾保險,保費相對較低,但保險公司通常每隔一段時間會加保費。 除非該款產品為每年續保,否則在購買定期危疾保險時,不能單單因為首年保費相宜或有巨額折扣而購買,反而應該檢視10年平均年保費,看看自己在未來加保費的情況下能否負擔得起。 資料來源﹕10Life保險比較平台,「守護168」危疾保障計劃(加強版)在10Life 5星保險大獎2022榮獲5星終身危疾保險獎 (截至2022年10月31日)。 計劃保障所有器官之原位癌,並就不同器官之原位癌提供多達 2 次生存賠償 (若指定器官有左邊及右邊部份,該左邊及右邊部份將被視為一個和同一器官),而每次生存賠償可預支保額的 20%。
危疾保險比較: 危疾保險比較:純危疾保險與儲蓄型危疾保險的分別
最高續保年齡方面,定期危疾通常保證續保至 85 歲,而終身危疾保險就會一直提供保障,直至投保人年滿 100 歲為止。 在選擇危疾保險時,投保人應留意受保年齡及續保年齡限制,為未來作出更妥善規劃。 市場上的危疾保險產品五花八門,即使是保障相近的危疾計劃,不同保險公司的收費亦有一定分別。 舉例來說,相較於依賴經紀銷售保單的傳統保險公司,Bowtie 由於免除了中介佣金的成本,所以同樣保障下的保費隨時可平一截。 而終身危疾保險則規定投保人必須在指定供款年期過後,才能自行選擇退保或提取保單現金價值。 假如投保人提早斷保,有機會損失部分甚至所有已繳保費,造成較大的金錢損失。
危疾保險比較: 醫療保險及自願醫保
若父母一早就有為小朋友購買危疾保險,即使小朋友不幸患上危疾,也將獲得一筆過賠償,若父母要辭職照顧小朋友,賠償可用於維持日常生活,或住院治療。 答:同為保障健康的產品,很多人亦不明白危疾保險與一般醫療保險有甚麼分別。 而AIA「愛伴航」及 「愛伴航 – 首護摯寶」保障多種早期危疾,包括原位癌,按不同器官為每位受保人最多支付2次預支賠償。 年輕人普遍認為自己年輕力壯,有揮霍健康的本錢,可是疾病防不勝防,腦退化疾病亦有年輕化跡象。 若你希望保障好自己及家人,應該及早考慮購買有保障腦退化疾病的危疾保險計劃。
遺憾地,在現時的條款評分標準中,暫時沒有一份產品獲得9分以上。 但其實危疾保險的原意為彌補因未能工作而損失的收入,換而言之,當受保人退休,再沒有任何收入及家庭責任的時候,危疾保險便已失去本來意義,若是為了補貼醫療支出的話,倒不如購買一份高額醫療保障更加實際。 以上特約廣告內容由AIA贊助及提供,並僅旨在香港使用。 新傳媒集團並未獲AIA授權進行及/或提供任何保險相關的產品及/或服務,亦不會提供任何保險上的意見及建議。
10Life 產品評級和評分由10Life Financial Limited(獲保監局授權持牌保險經紀公司,保監局牌照號碼為FB1526)所制定。 10Life 產品比較和10Life保險評分乃根據產品資料、事實陳述以及數據,並以一般消費者作為假設對象,從而作出數學運算,並不受與保險公司任何形式商業合作或所獲得費用影響。 10Life資訊並沒有考慮閣下之個人需要,閱覽有關資料亦不應被視為正在進行個人合適性評估,亦不足以構成任何購買保險產品決定的依據。
危疾保險比較: 保障範圍︰是否保障 3 大危疾?
10Life定期檢視市場近50個終生危疾保險產品,計算出終身危疾產品的評分。 由於男女的保費、發病及索償情況不同,所以評分會分開男性及女性來顯示。 危疾保險比較2025 最後談談保費,在以上7款5星產品中,保費最高與最低的產品相差26.5%。
正如前文提及,不同公司對「危疾」的定義未必一致,所以大家在購買危疾保險計劃前,應先細閱計劃條款,了解清楚保險公司對「危疾」的定義,以免到索償時才發覺所患疾病並不受保。 AIA「愛伴航」及「愛伴航 – 首護摯寶」,賠償總額合共高達原有保額的900%。 危疾保險比較2025 AIA的「愛伴航」或「愛伴航 – 首護摯寶」,不但就指定危疾提供額外多達7次的危疾賠償,每次賠償為原有保額的100%,更針對腦退化疾病提供終身年金保障,幫助腦退化疾病患者應付長期護理所需的開支。
不過要留意的是,終身危疾保險的產品結構十分複雜,每個產品不盡相同,分析保費時更應了解保障及條款。 市場上大多數產品都把「多重危疾保障年齡上限」設於85歲,無疑85歲後是患上危疾的高危時間,偏偏保險公司停止多重賠償。 不過,細閱表3,大家仍能發現有3款多重危疾保險保障至100歲。 如果你視危疾保險為投資工具的話,就應該仔細分析各計劃的投資策略、股票組合及過往表現,再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期待回報,選擇最理想的終身危疾保險計劃。 比較保費時,除了要考慮投保首年的價錢,亦宜及早了解往後保費調整方式,包括是 10 年甚至是 20 年後的保費升幅,確保保費支出在自己負擔能力範圍之內。 事實上,提供多重賠償的定期危疾未必比一次性的定期危疾貴很多。
10Life是個保險比較平台,為用戶提供專業及中立的保險資訊。 10Life團隊有精算師、保險產品專家及醫生顧問,致力解構各種複雜的保險產品。 我們著重對消費者重要的因素,釐訂保險產品的評分準則,透過客觀的數據分析,計算出保險產品的評分。 假設受保人是35歲的非吸煙男性、並選擇20年的供款期,排名首3個產品是,富通保險的「守護168 2」、中國人壽的「護你安心危疾多重保(自選計劃)」、以及安達人壽的「安心守護危疾保障計劃」。 此外,上文亦有提到消費型危疾保險、分紅儲蓄型危疾及保費回贈型危疾保險的分別,一般來說,因分紅儲蓄型危疾保險的保障期較長,而且有儲蓄成份的關係,保費通常會較貴。 另外,分紅儲蓄型危疾保險亦會因斷供或退保而造成保單現金價值損失的風險。
危疾保險比較: 二. 考慮自己的預算,買一份保障夠但保費合理的危疾保
由於危疾保險旨在保障受保人於患病時,因喪失工作能力而失去的工作收入,所以在某程度上,是針對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人士而設,反而對於家庭負擔不大的人士,例如是嬰兒和學生來說,危疾保險並非必需品。 答:若希望子女出生開始就得到危疾保障,應盡早為他們投保,以AIA「愛伴航 – 首護摯寶」為例,母親於懷孕期第22週起即可投保,子女出生後即享危疾保障。 Bowtie 致力以科技改革保險業,客戶從投保到索償,全部都可以在網上處理,不但毋須填寫大量文件,還可以交由親屬代為處理,隨時隨地都能登入賬號追蹤索償進度,不必擔心因行政手續過份複雜而降低索償成功率,自然可以更安心養病。
如受保人於關愛援助保障賠付期間身故,餘下的關愛援助保障將連同應付的身故賠償一同賠付。 另外,一般公司的醫療福利都只覆蓋門診費用、住院手術及物理治療等等實報實銷的醫療開支保障。 正因兩種保障所涉及的保障範圍不同,大家更應該清楚認識不同產品的特點,衡量自己對危疾保障的需要。 簡單而言,保單是以合約形式訂立,當大家購買適合的保險計劃後,便會成為投保人,也可能是受保人。 危疾保險比較2025 投保人通過繳付保費,並遵行保險公司訂下的條款,把潛在的財務損失轉移給保險公司。 當投保人要求索償時,需向保險公司提交足夠文件或收據,有待保險公司按投保事件進行審批,若成功批核後,便會向被保險人提供財務補償。
危疾保險比較: 保單等候期
早前專欄介紹了3個於今年第一季推出的終身危疾保險新產品,當中有單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危疾產品。 之後我們收到部分讀者的意見,認為單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危疾保險不能比較。 保險顧問普遍認為,多重保障的危疾保障較全面,相比次下,入門定位的單次危疾產品難免相形見絀。 事實上,單次危疾及多重保障的產品都各有擁護者,站在保險教育的立場,10Life認為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要了解兩者的特性及用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今次,我們會將焦點放在「入門版」的終身危疾保險,比較單次危疾產品。 在選購保險產品時,投保人宜了解不同產品的特點,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
因此,我們重視的不僅是保額,而是要了解在復發、持續治療的情況下,危疾保險的整體賠償。 表2 顯示,以癌症為例,10Life按受保人5年及20年治療期間所獲得之賠償百分比計算評分,賠償百分越高,代表保障越好。 此計劃更涵蓋特定器官之原位癌及特定器官之早期癌症,例如乳癌原位癌、前列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等等。 當您確診受保的疾病,可以獲得一筆過的預支賠償,助您應對因無法工作帶來的財政壓力。 一旦不幸羅患嚴重疾病,受保人未必有心力應付過於繁複的索償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