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谓钩藤“能清手厥阴之火,足厥阴、足少阳之风热,故专理肝风相火之病。 ”又谓牛膝“其性下走如奔……引诸药下降。 ”肝阳头痛用天麻配伍钩藤、怀牛膝成为现代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治法,代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 天麻得钩藤、牛膝镇肝逆、熄肝风之力尤胜,是肝火头痛、肝阳头痛的殊胜配伍。
- 服用天麻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有:頭暈、噁心、胸悶、皮膚丘疹伴瘙癢等,個別會出現面部或全身浮腫,甚至脫髮現象。
- 天麻在我國普遍栽培,分布較廣,在種內產生了許多變異,經常可以看到花的顏色、花莖的顏色、塊莖的形狀、塊莖含水量不同的天麻。
- 防治方法:上述兩種病害用燈光誘殺成蟲,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
- 播種時,將菌床上層菌材取出,扒出下層菌材上的土,將枯落潮濕的樹葉,撒在下層菌材上,稍壓平,將種子均勻撒在樹葉上,上蓋一薄層潮濕落葉,再播第二層種子,覆土3厘米,再蓋一層潮濕樹葉,放入土層菌材,最後覆土10~15厘米。
- 又取其體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條達血脈,諸風熱滯於關節者,此能疏暢。
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天麻吸至浊之气而禀玉润明净之体最善浊中生清,善化痰浊。 《本草备要》:僵蚕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故能治风化痰,散结行经;蚕病风则僵,故因以治风,能散相火逆结之痰。 ”天麻与僵蚕皆得清化之气,相互配伍,善于平肝熄风,通络止痛,化痰散结。
天麻川芎白芷: 頭痛治療方法
在選好的地塊,於栽前2-3個月,挖深25~30厘米、寬60厘米、長度據地形而定的窖。 窖底鬆土整平,鋪放一層干樹葉或腐殖質土,用處理好的新木棒與帶蜜環菌的木材(俗稱菌材)間隔擺1層,相鄰二棒間的距離為6-7厘米,中間可夾些闊葉樹的樹枝,用腐殖質土填實空隙,以防雜菌污染,再覆土3~4厘米。 保持窖內濕潤,上蓋雜草遮蔭降溫保濕使蜜環菌正常生長,即成菌床。 天麻川芎白芷 選無病斑、無凍害、不腐爛的塊莖作種栽,大小分開,分別栽培。 栽植時,把種麻平行擺放在菌棒間的溝內,緊靠菌棒,用腐殖質土填平空隙,再蓋上3厘米,以不見底層菌材為宜。
- 用天麻配天南星治疗痰厥头痛,是沿用至今的重要药对之一。
- 炕時,先急火而後緩火,要經常翻動(不宜直接用手翻,以免手污染至發黑),並用乾淨的布擦去天麻上的水氣,若膨脹用小針刺幾個小孔放氣,至半干時宜用石頭或木板壓一夜,使體扁,再曬或炕至全乾。
- 可治療病後虛弱、陽痿早泄、消渴症、婦女血虛、月經不調和閉經、頭痛、眩暈等症。
- 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 《本草圖經》:赤箭,今江湖間亦有之,然不中藥用。
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個,每個蒴果約有3萬粒種子,種植得當,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為塊莖繁殖的種栽。 天麻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溫帶的山地。 東起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島,西至馬達加斯加。 南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北抵中國的東北、前蘇聯遠東地區。 主要包括中國、印度、泰國、不丹、尼泊爾、日本、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的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的馬來半島、新喀里多尼亞島,以及朝鮮、菲律賓、俄羅斯遠東的阿穆爾州、沿海邊疆區,干島群島等地區。
天麻川芎白芷: 食用方法:
越冬前要加厚覆土,並加蓋樹葉防凍;6~8月高溫期,應搭棚或間作高稈作物遮蔭,雨季到來之前,清理好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以防塊莖腐爛。 春、秋季節,應接受必要的目光照射,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天麻在我國普遍栽培,分布較廣,在種內產生了許多變異,經常可以看到花的顏色、花莖的顏色、塊莖的形狀、塊莖含水量不同的天麻。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濕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
洗頭後習慣讓頭髪陰乾,助生頭風,容易出現暈眩、頭筋迷糊者。 川芎藥味頗濃,但並不苦;有些人(特別是小朋友)未必喜歡。 天麻川芎白芷 真係唔鍾意嘅可以不用川芎、白芷,單用天麻和紅棗,天麻無藥味,煲完湯好爽。 原料:去皮鮮天麻200克,豬排骨750克,豬肉500克,薏苡仁、草果、蓮子、豬板油各50克,菜花250克,小白菜、平菇、花生油各100克,冰糖20克,薑末35克,料酒30克,豬肉湯3000毫升。 原料:去皮鮮天麻片100克,鮮何首烏50克,鮮人蔘片25克,山雞一隻(重約2000克左右),鮮香菇500克,熟鵪鶉蛋16個,菠菜、土豆各250克,水發粉條150克,韭菜末、精鹽、雞精、色拉油、香油、生薑片、花椒粉、蔥白段、料酒、高湯適量。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白芷燉魚頭湯
根據老藥工的經驗,辨別真假天麻的方法,可以概括為:天麻長圓扁稍彎,點狀環紋十餘圈;頭頂莖基鸚哥嘴,底部疤痕似臍圓。 若再鑒別不開,就需要請專家進行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了。 天麻塊莖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
2.將天麻片(絲)、核桃仁放入魚頭和魚腹內,魚置盆內,然後放入蔥、姜,加入適量清水後,上籠蒸30分鐘左右。 1.將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裝入盒內;將川芎、茯苓切成片,用第二次淘米水浸泡,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等的淘米水中浸泡4小時左右,撈起瀝干水份切片(絲)待用。 功效:具有補肝益腎、健胃、健脾、補氣益肺,滋腎固精等功效。 可治療病後虛弱、陽痿早泄、消渴症、婦女血虛、月經不調和閉經、頭痛、眩暈等症。
天麻川芎白芷: ~ 小貼士: 此湯對風寒頭痛很有幫助.但對陰虛陽亢引致的頭痛,眩暈,煩躁易怒,自感手足心熱,眼乾咽燥人士並不適合.
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長快,時間在11月。 適宜蜜環菌生長的樹種,常用殼斗科的青杠、槲櫟、栓皮櫟、毛栗等,以樹皮厚、本質堅硬、耐腐性強的闊葉樹為好。 將選好的木材鋸成40-50厘米長的木棒,樹皮砍成魚鱗口。
天麻川芎白芷: 做法: 雞蛋煎香,與洗淨了的川芎,白芷用5碗水煮約45分鐘成2碗左右即成.飲湯吃雞蛋.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尾(1.5千克),醬油、料酒、食鹽、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姜、水豆粉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淨放入罐內,加清水上籠蒸透切片。 將牛尾按骨節縫剁開放入鍋內,加水、蔥、姜、白酒煮開以去異味,再將已去掉異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雞、肘子湯鍋內,同時也將火腿、乾貝、調味品放入湯內,用文火煨2h。 熟後將牛尾、母雞、肘子挑起,整齊地碼入盤中,然後再將天麻片鑲於盤周圍,淋上熟澱粉,澆上香油即成。 天麻與他藥共煎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白芷的功效是
⑵種子繁殖:選擇重100克以上的箭麻,按上法隨采隨栽,抽薹時要防止陽光照射,開花時要進行人工授粉。 授粉時間可選晴天10時左右,待藥帽蓋邊緣微現花時進行。 授粉後用塑料袋套住果穗,當下部果實有少量種子散出時,由下而上隨熟隨收。 由於天麻種子壽命短,採下的蒴果應及時播種。 播種時,將菌床上層菌材取出,扒出下層菌材上的土,將枯落潮濕的樹葉,撒在下層菌材上,稍壓平,將種子均勻撒在樹葉上,上蓋一薄層潮濕落葉,再播第二層種子,覆土3厘米,再蓋一層潮濕樹葉,放入土層菌材,最後覆土10~15厘米。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白芷魚頭湯
脾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紅、甘草補脾益氣,化濕和中。 鯉魚去鱗甲、腸雜,洗淨,剖開,放入天麻、川芎,加生薑、胡椒、鹽等,置碗中,添適量的水,蒸熟。 《本草衍義》有「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的記述。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白芷鱼头汤菜品特色
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 中藥材炮製是指在應用或製成劑型前 ,進行必要加工處理的過程。 天麻川芎白芷 由於中藥材大都是生藥,多附有泥土和其他異物,或有異味,或有毒性,或潮濕不宜於保存等,經過一定的炮製處理,可以達到使藥材純淨、矯味、降低毒性和乾燥而不變質的目的。 另外,炮製還有增強藥物療效,改變藥物性能,便於調劑製劑等作用。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川芎燉魚頭湯
配方製作:鮮天麻、鮮山藥、蔥白段各100克,乳鴿4隻,豬肉,豬熟肚片、豬腰子各250克,水發綠豆粉條、萵筍、藕各150克,豆腐乾200克,生薑片25克,料酒35克,精鹽1O克,雞精5克,胡椒粉3克,雞湯3000克。 將高壓鍋置於火上,鍋內加入雞湯、天麻、山藥、乳鴿塊、生薑片、豬肉、藕片、豆腐乾、料酒、胡椒粉、精鹽、蔥白段,燒沸後,打去浮沫,加閥壓10分鐘,停火降溫後,加入其它原料和雞精,再燒開後,即可食用。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淨切片,放入碗中,上籠蒸10min取出。 蔥、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雞湯和調料,倒入雞塊,用文火燜40min,加入天麻片,再燜5min,勾芡,淋上雞油。 至於在中藥治療中,最具特色是選取頭痛用藥時,需考慮到人體十二經絡在頭部的分佈,按不同部位選取特定作用的中藥,稱之為「引經藥」,如兩側為主者用柴胡,前額用白芷,後項用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頭頂痛用吳茱萸,伴有痰飲的頭痛用蒼術,寒氣較重則用細辛。 当归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川芎醇、异丁香酚等。
天麻川芎白芷: 中藥白芷是袪風止痛要藥,味辛性温,氣味香濃,善上行頭面而袪風邪,通鼻竅,止頭痛;而川芎味辛性温,功能與白芷相似,而止痛力更佳,它可改善腦血管的供血,促進微循環.但二藥較温燥,加入雞蛋同煮,可制約其辛燥之性,並增强療效.
配方製作:鮮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豬腦2副。 將鮮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時,放入洗淨的豬腦煮熟後食用。 適應範圍:適用於肝風痰熱的癇症(發作前常覺眩暈頭痛、胸悶乏力、心煩易怒,發作時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時漸蘇,醒後一如常人)。
尚品足料即飲湯包,加熱3分鐘即飲,無添加味精、防腐劑、人造色素! 天麻川芎白芷2025 採用日本「高溫高壓滅菌技術」可常溫保存,一次過滿足方便、好味又養生的食療即食湯包。 內地生產,廠房由香港人管理,嚴格監控製作過程,擁有ISO及HACCP證書,用料新鮮,食材通過檢疫,湯包經過121度高溫高壓消毒30分鐘,保證食得安心。 天麻川芎白芷2025 後人既誤出天麻一條,遂指赤箭別為一物;既無此物,不得已又取天麻苗為之,滋為不然。
清代名醫吳儀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風者忌用」。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劑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潛伏期是1~6小時。 天麻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天麻含香莢蘭醇、香莢蘭醛、維生素A 類物質、苷、結晶性中性物質、微量生物鹼、黏液質等。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魚頭湯
用天麻配天南星治疗痰厥头痛,是沿用至今的重要药对之一。 从历代天麻古方组成中可以看出,古方用天麻而不用川芎的极少,该药对几乎贯穿于所有天麻治疗头痛的复方中,下述其他药对例举的古方中均含有天麻配伍川芎。 若川芎为主则用于外感头痛,若天麻为主则可用于内伤头痛。 川芎散则有余而补则不足,升则有余而降则不足;得天麻潜降补益则相辅相成升降气机,清阳易升而痰火易降,气血易和而邪气易解。 魚頭一個開邊, 川芎四錢,白芷四錢,天麻四錢,紅棗十粒、薑二片、米酒/紹酒1/4。
凭借着技术优势,乌红天麻种植不仅引种简单,而且价值极高,重要的是其产品高、生产周期短,成为人们最热门的选择。 更多的使用价值,最好的投资渠道,乌红天麻种植的成品完全天然无污染,品质更高、效果更好。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
《本草圖經》:赤箭,今江湖間亦有之,然不中藥用。 《本經》但云三月、四月、八月采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並用根苗,各有收采時月,與《本經》參差不同,難以兼著,故但從今法。 天麻,今京東、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 初取得乘潤颳去皮,沸湯略煮過,暴干收之。
天麻川芎白芷: 天麻治疗头痛的药对配伍规律
川芎为血中气药,能化瘀滞,开血郁,上行头目下达血海;白芍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名医别录》谓其“缓中”,实即养育肝脾二脏之阴,收两脏之逆气。 川芎、白芍相配,一动一静,一散一收,辛酸相合既可补肝气,又可开肝郁。 白芍益阴力强以补天麻甘补之不足,天麻平肝力胜能助白芍酸收之不足,且川芎、天麻、白芍皆善止痛,川芎行气祛风止痛,白芍柔肝和肝止痛,三者配伍相得益彰,能用于血虚头痛、太阳头痛、肝郁头痛、肝火头痛、瘀血头痛。 天 麻 川 芎 魚 頭 湯 治 肝 風 痰 濕 頭 痛 天 麻 、 川 芎 、 白 芷 、 本 均 治 頭 痛 , 蜜 棗 健 脾 矯 味 , 生 薑 祛 風 健 胃 , 而 大 魚 頭 具 補 腦 醒 神 功 效 。 此 湯 能 治 肝 風 痰 濕 之 頭 痛 及 偏 頭 痛 。 體 質 燥 熱 人 士 不 宜 飲 用 。
《本草衍義》:天麻,用根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 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 天麻川芎白芷2025 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患面風,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風活絡藥,研末酒調,熱熨患部;光緒頭痛眩暈,也常用天麻配伍相關藥物煎水洗頭。 在現代,天麻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更為廣泛。
痰厥头痛、肝阳头痛可恃为要药,而头痛日久不愈,风火痰瘀相结,天麻配伍僵蚕尤为常用。 僵蚕善祛外风,散风热,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咽喉肿痛有捷效,天麻与之配伍为治疗外感头痛和风痰头痛的重要配伍之一。 半夏与天南星皆为治痰之要药,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开泄化痰以祛经络中之风痰,二药合用,祛风痰功力尤胜。 天麻配伍半夏、天南星是治疗痰厥头痛的重要药队,也是镇痛作用较好的药队。 藥膳湯包中藥材成份:天麻、川芎 (酒製)、白芷、北芪 (原汁黃芪)、黨參 (熟製)、淮山 (藥用等級正宗山藥)、枸杞子、圓肉,共八味。 功效:袪風通絡,補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