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地鐵站出口 而兩鐵合併亦讓觀塘綫延綫項目獲得通過,興建何文田站的時候亦同步興建屯馬綫月台。 原有九廣東鐵九龍塘車站重覆的出口編號已被重整,但月台編號則維持現狀,未有更改。 九龍城地鐵站出口 港鐵把東鐵綫月台下方兩個大堂分別名為「南面大堂(東鐵綫)」及「北面大堂(東鐵綫)」;為求行文通順流暢,本條目分別稱之為「東鐵綫南面大堂」及「東鐵綫北面大堂」,並稱觀塘綫月台上之大堂稱為「觀塘綫大堂」。 此外,九龍站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恒生銀行及中國銀行(香港)嘅自動櫃員機、自動販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及雅翔道巴士站,分別可用及,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九鐵新方案提出不久,政府即研究兩鐵合併之可行性,並要求兩間鐵路公司提出沙中綫合併方案。
其中機場快綫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主要為乘客提供預先辦領登機證及付運行李,不過乘客是必須預繳車資方可使用此服務[6]。 九龍城地鐵圖2025 而大堂設有航班顯示屏、行李寄存服務及車站商店,並與圓方相連[7],乘客可在此得知航班資訊,亦可購物及進膳。 而於2014年,港鐵將九龍站大堂原先設有的大型航班顯示屏改裝為商業廣告牌,卻引起部分市民及旅客不滿[8]。
九龍城地鐵圖: 港鐵現時路綫圖
同時,港人還可通過羊城通「乘車碼」搭乘佛山市的地鐵和公交,便捷遊覽大灣區景色與打卡美食熱門地。 在此次與羊城通的合作基礎上,微信香港錢包將陸續支持更多城市的公共交通小程序與APP綁定,廣州地鐵APP、廣州地鐵公共交通碼微信小程序也將於近期陸續支持。 微信香港錢包WeChat 九龍城地鐵圖 Pay HK近期攜手羊城通提升港人北上出行體驗,支持香港市民在羊城通微信小程序和APP開通「廣州公共交通乘車碼」時,選擇綁定微信香港錢包以港幣便捷支付,無需再費時排隊買車票及找續。 據悉,微信香港錢包成為首個支持廣州地鐵簽約免密支付的跨境電子錢包。 另一邊廂,港府在九龍寨城以南開闢整齊劃一的街道,多採用附近村落名字,如石鼓壟道、沙浦道、打鼓嶺道、衙前圍道、衙前塱道、55福佬村道]]。 清康熙年間,清政府約於1662至1669年厲厲行遷海令,強迫沿海居民遷徙內陸。
- 九龍站在興建時早已規劃為一個綜合的車站建築群,在整個Union Square地面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當中設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綫往返港九各區。
- 西鐵綫延伸段(九龍南綫)柯士甸站位處九龍站東面,該站通車後雖然乘搭市區綫於兩站之間徒步轉綫不會享有優惠,但於九龍站乘坐機場快綫的乘客,在兩站均可享用免費港鐵接駁服務。
- 至同年11月27日,港鐵舉行九龍城段車站平頂典禮,運輸及房屋局同時正式宣布修改此站站名為「宋皇臺站」,以回應地區人士對站名彰顯宋季古蹟特色的訴求;而「土瓜灣站」一名則改用於原有之馬頭圍站[1]。
- 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在場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綫圖將此站顯示為「宋皇臺」。
- 因應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預計此站將會成為體育場館的重要交通配套。
- 自2009年閘區合併後,觀塘綫大堂大部分空間劃為收費區通道,而非收費區分割成B、C出口與A、E出口兩部分,兩組出口之間不設非收費區通道,行人必須沿站外之沙福道往返兩處。
因應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預計此站將會成為體育場館的重要交通配套。 港鐵於2016年在九龍站L2層設置「港鐵展廊」,參觀者可在不同的展區內了解及回顧港鐵的發展。 展區包括一比一模擬列車車卡、多部列車模型、車票回憶牆、影片觀賞區及多媒體互動遊戲區等。 九龍城地鐵圖 「港鐵展廊」於2017年2月4日正式開放,但只接受網上預約參觀,並只限星期六、日才開放。 九龍城地鐵圖2025 而每日參觀時間分為4節,分別為上午11時、中午12時30分、下午2時及下午3時30分,每節60分鐘,而每節的參觀人數最高亦只限40人。 然而「港鐵展廊」於2020年因應新型肺炎疫情影響而暫時關閉至今[23]。
九龍城地鐵圖: 被告曾把雨傘擲向3名警員
由於車站附近宋元遺蹟需要原址保留,導致整條行人隧道的走綫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另覓替代路綫,故未有隨同車站一併興建,暫時以臨時地面通道代替。 通車初期,宋皇臺站設三大出入口,其中一個出入口(B出口)用行人隧道連接世運花園一帶,再細分為三個分支出口,方便太子道西、亞皆老街及真善美村一帶居民使用。 九龍城地鐵圖 2014年4月21日,明報報道有工人在此站近宋皇臺公園位置發現南宋時期方形石井,包括6個古井及幾千件文物,當中有陶瓷器碎片、錢幣及鐵塊等。
九龍站在興建時早已規劃為一個綜合的車站建築群,在整個Union Square地面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當中設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往返港九各區。 2019年10月7日,因應荃灣綫列車服務受同月6日的事故而暫停,觀塘綫列車以石硤尾站為終點站,並不前往太子站至黃埔站沿途各站。 2016年10月31日,2號月台(觀塘綫往黃埔)其中一部連接轉車大堂的上行扶手電梯的梯級在運作期間受損,幸好無人受傷。
九龍城地鐵圖: 九龍寨城
例如,可能會出現應用程式或在線平台,使人們可以即時查詢列車信息、計劃行程和接收個性化的旅遊建議。 港鐵路綫圖上的每個車站都有自己的標誌,通常是一個簡化的車站名稱或代碼。 要查找特定路綫或車站,只需在路綫圖上找到相應的顏色,然後追蹤該路綫或車站的位置。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利用的士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乘客可直達車站B1層下車,而打算乘搭的士離開車站的旅客可到B2層的士站候車。 香港西九龍站位處鬧市中心,有完善交通配套,設有專營巴士、專綫小巴、私家車、的士及非專營巴士上落客設施。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270A及270P線延長路線及更改總站〉[新聞稿],2012年6月7日。
- 屬於九龍南綫工程項目,毗鄰九龍站的柯士甸站已於2009年8月16日通車[20]。
- 九龍站雖然不像鑽石山和上環兩個站可以容易讓人們看見那些「神秘地點」,但仍可以從一些細微之處中看出。
- [1]民政事務總處將九龍城區分爲五個分區,分別為紅磡、土瓜灣、龍塘(即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 要查找特定路綫或車站,只需在路綫圖上找到相應的顏色,然後追蹤該路綫或車站的位置。
- 後來隨着鐵路興建優先次序及定綫改變,加上九龍站東南的九龍角填海計劃擱置,柯士甸站亦取代了此預留月台的地位,位於車站東側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西九龍站阻擋,故該預留樓層可以使用的可能性極低。
- 九龍城區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沙浦道、太子道東與黃大仙區為界,東南面以啟福道與觀塘區為界,南向維多利亞港,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與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為界,北面以獅子山與沙田區爲界。
此外,案發日不少暴徒在太子站聚集,部分全副武裝,導致警方執行職務和推進有難度;被告投擲雨傘的行為會增加警員執法難度,可能引起在場的人仿效,令現場情況升溫,社服令不足以反映罪行嚴重性。 遂以9星期監禁作量刑起點,考慮所有求情因素及認罪扣減後,判囚5星期。 1842年,香港島成為英國殖民地,清政府於1847年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 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半島與新界成為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員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朝駐軍管轄;英國在1899年5月入侵寨城,趕走城內清朝官員,其後寨城一度荒廢,幾乎無人居住。 19世紀初,九龍城有一條繁盛街道,人稱「九龍大街」,由九龍寨城東面的東頭村伸延至龍津碼頭,是當地人由水路進出九龍城的必經之路。 街道以花崗石鋪砌,兩旁商店林立,方圓一帶村民都前來購物,甚至港島、沙田、西貢和廣東沿岸村民也來趁墟,熱鬧景況相當於今天的旺角。
九龍城地鐵圖: 香港文匯網
在古蹟辦安排重置古井前,該預留位置的假天花貼有示意圖,方便乘客辨識。 九龍城地鐵圖2025 另外,由車站啟用當日(2021年6月27日)至翌年1月1日期間,於宋皇臺站使用八達通出入閘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幣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長者、殘疾人士及學生)的車費扣減。 而在九龍站的周邊,設有西區海底隧道巴士站,有各條過海巴士路綫前往香港島。 另外,東涌綫月台層之下建有密閉空間,原擬作為1993年《鐵路發展研究》中提出的東部走廊「東九龍綫」之月台,故在九龍站興建時已作預留。
九龍城地鐵圖: 月台
2017年6月,港鐵提交宋皇臺站最新設計方案,並且在古物諮詢委員會討論。 在車站大堂的部分假天花範圍改為透明玻璃,讓公眾仰視觀賞,而大堂內亦會設置展櫃供展示文物[20]。 不過有不少委員認為港鐵無心設計,認為不能表達昔日歷史,欠缺特色[21]。 不過,時任港鐵沙中綫土木工程師胡偉麟強調,豎井放在其他地方,時間上未必可行。
九龍城地鐵圖: 通車前慶祝典禮
事實上,港鐵內部不遲於2009年7月,已將「土瓜灣站」與「馬頭圍站」分別改稱「宋皇臺站」和「樂民站」[19],但向外發佈多份沙中綫文件時,皆刻意遮掩圖則上的內部車站新名稱。 不過港鐵與承建商或商業伙伴之溝通中,卻使用新名稱[20],多份技術文件及招標文件皆如是[21][22]。 九龍城地鐵圖2025 然而港鐵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有關資料是港鐵內部用作協調及預備工作時作為參考用途,並未作實。 爲免影響考古工作,當時港鐵公司停止了考古範圍內工程,只進行配合考古發掘的工序,導致土瓜灣站和相關隧道工程進度滯後。
九龍城地鐵圖: 車站構造
首先,確定您的起點和目的地,然後追蹤相應的路綫,找到兩個站點之間的最佳路線。 九龍城區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沙浦道、太子道東與黃大仙區為界,東南面以啟福道與觀塘區為界,南向維多利亞港,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與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為界,北面以獅子山與沙田區爲界。 九龍城地鐵圖 九龍城區雖經多年發展而主要為平地,但仍有不少高度不多於公引的小山丘,例如十二號山(又稱紅磡山)、採石山(又稱紅燈山或水塘山)、加多利山(又稱嘉道理山)、格仔山等。 案情指,當晚警方進入太子站制服一名男暴徒時,有其他暴徒拉走該暴徒,其間被告將雨傘掟向追捕的警員方向,被告其後被認出及被捕。
九龍城地鐵圖: 車站命名
何文田站附近的佛光街、仁風街一帶有不少私人住宅,另外因為B1出口對外橫跨漆咸道北的行人天橋與蕪湖街僅約200米之遙,因此車站的服務對象也涵蓋紅磡居民、附近上班人士、鄰近學校學生以及香港理工大學宿舍學生。 九龍城地鐵站出口 2018年9月,廣深港高速鐵路的香港西九龍站啓用,乘客可以由九龍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轉乘高速鐵路,前往中國內地。 九龍站在興建時稱為西九龍站,以反映服務西九龍區,後來才縮短作九龍站。 九龍城地鐵圖 此外,因東九龍線曾被建議使用該站作為終點站,因此九龍站在興建時有預留樓層。 連接兩鐵九龍塘站的新轉乘通道於2004年4月15日啟用的同時,該通道亦裝上了一幅名為「八乘八」的巨型壁畫,由12塊玻璃搪瓷板組成,乃本地土生土長的著名藝術家李秉罡先生以電腦繪畫設計,成為九龍塘站車站藝術品。
九龍城地鐵圖: 港鐵東涌綫及迪士尼綫
2007年發表的合併方案將馬頭角站分拆,重設土瓜灣和馬頭圍站兩站,當時沙中綫仍是擬沿土瓜灣道地底興建。 九龍城地鐵圖2025 九龍城地鐵圖 合併方案中的土瓜灣站預期使用量仍屬偏低,但因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故有關方面仍然希望於土瓜灣一帶分設兩站。 然而土瓜灣站的設立有可能影響到體育場館的人流管制安排,因此,土瓜灣站興建細節仍會受該計劃影響。
九龍城地鐵圖: 列車服務
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在場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綫圖將此站顯示為「宋皇臺」。 港鐵指承建商已採取了不同措施及安排,包括盡量維持行人道開放以保持人流、在可行情況下使用半透明圍板以及隔音設備等,讓行人和駕駛人士得知商戶位置。 港鐵指倘商戶認為鐵路工程對其生意造成影響,可根據《鐵路條例》提出申索。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8]九鐵方案中,此站會和原計劃中的土瓜灣站合併(當時分別稱為「土瓜灣站」及「馬頭圍站」),並命名為馬頭角站。 九龍城地鐵圖2025 九龍城地鐵圖 但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採用原來方案,分別興建此站(當時稱為土瓜灣站)及土瓜灣站(當時稱為馬頭圍站)。
九龍城地鐵圖: 港鐵路綫圖的常見特徵
自此以後,香港警察以至香港政府都無權進入,九龍寨城成為罪惡溫床的貧民區,亦成為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的「三不管」地帶。 九龍城地鐵圖2025 九龍城地鐵圖2025 香港島於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清政府於1847年擴建九龍汛為九龍寨。 至清初,九龍城的村落計有九龍仔、馬頭圍、衙前塱、珓杯石、馬頭涌、靠背壟、馬頭角、土瓜灣、二王殿村、鶴園、新圍、老龍坑村。
屯馬綫通車慶祝典禮於2021年6月26日上午在宋皇臺站內大堂舉行,同日大堂預留兩個文物展櫃亦正式揭幕,由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港鐵非執行主席歐陽伯權負責主持。 港鐵指車站開放日吸引超過3,000名市民到場參觀,當中包括約400名應港鐵邀請來自地區及非政府組織團體人士。 除了體驗車站新設施外,參觀人士透過站內的介紹,觀賞及認識更多關於宋皇臺地區的歷史及車站藝術-《大地陶詞》的故事。 開放日分為六個參觀時段,每個時段有兩百張入場券,每張券可供四位市民入場。 首輪參觀時間為早上10時15分,入場人士須使用「安心出行」或填寫個人資料。
宋皇臺站設置島式月台,以四組樓梯與扶手電梯以及一台升降機與大堂層連接。 屯馬綫由此站至烏溪沙一段採用右上左落行車安排(承繼自原馬鞍山綫),有別於屯馬綫其餘路段與港鐵其他行車綫普遍採用的左上右落。 車站以其西南面不遠處的宋王臺石碑命名[註 2],冀能反映有關該宋朝古蹟的特色[1][2]。 施工期間,車站地盤曾掘出大量來自宋元時期及清代的文物,以及保存完整的方井、建築物結構等[3][4],引起社會關注。 而於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所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上,此站獲標示為宋皇臺站[11],唯港鐵回覆查詢指出有關資料僅是港鐵用作內部參考用途,未能作實[12]。
九龍城地鐵圖: 工程期間相片
而其餘出入口則設於啟德新發展區,連接未來商住大廈及多用途體育場館等基礎建設,現時因該區發展仍在起步階段,車站一帶仍一片荒蕪,須以臨時行人通道接駁附近街道。 九龍城地鐵圖2025 宋皇臺站內裝以黃色作為主要色調,源於「皇」字與「黃」同音[5];輔以紫藍色於月台兩端及大堂部份牆身使用。 通車前夕,港鐵在月台紫藍色柱身亦裝上與黃色部份一致的黑色浮雕站名,因顏色對比不大導致辨識度較差,被網民譏為「色盲(色弱)測試」[6][7],而在開放日當天,亦有市民認為難以看清楚站名。
展區包括一比一模擬列車車廂、多部列車模型、車票回憶牆、影片觀賞區及多媒體互動遊戲區等。 例如,它可能標示出出口位置、公共設施或轉乘通道,這些都是乘客在旅途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兩鐵於2007年正式合併後,港鐵在2009年5月21日宣布經修訂的沙中綫九龍城段走線,由早期建議的土瓜灣道「下路」方案,改為經馬頭涌道和馬頭圍道的「上路」定綫。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九鐵慮及即使在啟德發展後,土瓜灣站使用量仍會偏低,故提出將土瓜灣及馬頭圍站合而為一,成為馬頭角站。 後來啟德機場落實搬遷,因應當局提出的東南九龍發展計劃,1994年提出之《鐵路發展策略》將東九龍綫外移以服務九龍灣填海區,建議在填海區設置兩站,當中「九龍灣填海區南」站可視為土瓜灣站之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