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直腸或乙狀結腸鏡檢查時,應注意這些彎曲,緩慢推進,以免損傷腸壁。 直腸壺腹內面的粘膜,形成2~3條半月狀的直腸橫襞,其中位於前右側壁的一條,大而恆定,距肛門約7cm,相當於腹膜返折的水平。 在通過乙狀腸鏡檢查確定直腸腫瘤與腹膜腔的位置關係時,常以此橫襞作為標誌。
該手術創傷小,適用於不能耐受開腹手術的直腸脫垂病人。 術中先經腹腔鏡游離乙狀結腸和部分直腸,暴露骶骨,將一鈦制的4cm×10cm長方形篩網用雙尖釘固定於骶骨前、直腸後,最後把篩網兩側固定於直腸外膜上。 在手術前安排放射治療再搭配化學治療一段時間,目的是縮小腫瘤範圍,待腫瘤縮小後再予以手術切除,可增加腫瘤廓清及切除後的安全距離,除了提高直腸癌患者成功保留肛門的機率,更大幅降低局部腫瘤再犯或轉移的風險。
直腸上部: 直腸鏡
痔環和肛柱的深面有豐富的靜脈叢,此叢如淤血擴張則易形成痔,在齒狀線以上者稱為內痔,以下者稱為外痔。 髂內靜脈internal iliac vein始於坐骨大也上部,在髂內動脈後內方上行,收集同名動脈供應區的靜脈血,在骶髂關節前方上部與髂外靜脈形成髂總靜脈(圖9-7)。 (四)卵巢動脈oval artery發自腹主動脈,先後跨過輸尿管和髂外血管入盆,經卵巢懸韌帶和卵巢系膜進入卵巢,有側支與子宮動脈的分支吻合。 熱愛外科與手術的鍾醫師,喜歡無影燈下專注做著精巧縫合的每個時刻,十多年外科經驗讓她有「痔瘡達人」之稱。 常受邀各大健康節目,如《別讓身體不開心》《健康兩點零》《57健康同學會》及訪談節目《SS小燕之夜》《媽媽好神》等,現為《醫師好辣》固定班底,更是台灣媒體提到痔瘡手術的第一諮詢醫師。
- 交感神经来自T11-12、L1-3,在形成上腹下丛后,分成二支腹下神经沿髂内血管下行,在盆腔形成盆神经丛,另一部分来自腰交感干的延续,于髂血管后方汇入盆神经丛。
- 直腸兩側的上部為腹膜形成的直腸旁窩,兩側的下部與盆叢,直腸上動、靜脈的分支,直腸側韌帶及肛提肌等鄰貼。
- 一般的下消化腸管是指由迴盲瓣到肛門的範圍。
- 但是如果病人仍然對預備性操作有懷疑,那麼可能會發生第三次微觀主義。
- 該手術創傷小,適用於不能耐受開腹手術的直腸脫垂病人。
- 這常是腸道的腫瘤引起狹窄,或有不正常的分泌。
- 有時行前切除後,可將直腸後壁固定於骶前筋膜,稱切除固定術或Goldberg手術。
- 現在存在的爭議是,這3 條靜脈是否存在側支吻合。
雖然這個人工肛門只是暫時性,並非永久存在,但有些患者仍介意隨身有糞便蒐集袋,這時另個選擇是先放人工支架(目前健保不給付),讓腸子通暢,再做清腸工作、準備手術。 腹部腫瘤:少數的大腸直腸癌以腹部腫瘤表現,有些是腫瘤本身太大,或轉移至其他臟器的表現,有些是因腸阻塞,大便堆積於腸內,腹部可觸診到腫瘤狀的病灶。 體重減輕:大腸直腸癌在早期體重減輕情形,一般說來並不明顯,但可因腫瘤阻塞,腹痛,導致營養攝取不良,或腫瘤轉移而引起而使體重逐漸下降。 空腸動脈與迴腸動脈行於腸繫膜內,有13~18支,反覆分支並吻合形成2~5級動脈弓,從最後一級動脈弓發出直行小支進入腸壁,分佈於空腸和迴腸。 還應該注意的是,在管在直腸內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向其中輸入少量空氣。 為了確保直腸鏡穿入腸道的輕鬆和無痛,這是必要的。
直腸上部: 直肠植物神经支配
預防要點:術前充分腸道準備,海綿薄片內放置抗生素粉劑,術中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止血徹底,術中如不慎弄破結腸,則不宜植入。 Marti收集文獻報道688例Well手術,感染率2.3%,手術死亡率1.2%,復發率3.3%。 檢查項目括:大腸鏡檢查、胸部X光攝影或電腦斷層檢查、腹部電腦斷層檢查、骨盆腔核子造影。 直腸是腸道的最末端,長度只有十二至十五公分,離肛門很近,主要作用是貯存糞便。 但因為其生理構造與大腸不同,腫瘤局部復發的機率高,所以治療時要兼顧肛門功能的保留及降低局部復發的機率,因此直腸癌的治療複雜許多。
- 除了上述通常較為固定的疼痛位置,腹部的疼痛也有可能會出現移動式的疼痛,例如吃壞肚子,若飲食不潔食物可能在胃部就開始對身體造成不良反應,接下來幾乎遍布腹部的腸道就都有可能各處陸續出現問題。
- 直腸前面的毗鄰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在男性,直腸上部隔直腸膀聯陷凹與膀胱底上部和精囊相鄰,如直腸膀胱陷凹中有炎性液體,常用直腸指檢以幫助診斷,有時可穿刺或切開直腸前壁進行引流。
- 然後,在空氣膨脹直腸腔後,設備斷開供電,並且目鏡(或腔室)連接到直腸鏡以供目視檢查。
- 現在醫學的可能性使我們能夠治療這種可怕的疾病,但只是在早期階段。
- 在整個檢查過程中,專科醫師會評估上皮的顏色,濕度,光澤度,緩解和彈性,其折疊,血管的模式,腸道的色調和運動功能。
跟結腸癌相同,當腫瘤擴散至淋巴結,手術後便應接受化療,以減低整體復發機會。 Canessa 等 直腸上部2025 [87] 利用 16 具屍體標本,對骨盆側方淋巴結的數量和分佈進行了系統研究 [19]。 根據盆壁淋巴結的外科分組來劃分解剖區域,分別是骶前淋巴結組、閉孔淋巴結組和腹下淋巴結組。 一共發現 458 個淋巴結,平均每個骨盆28。 閉孔組(單側)的淋巴結數目最多) 平均 7 個,範圍 2~18 個)。
直腸上部: 結腸鏡檢查和直腸鏡檢查
局部注射法:用5%~10%酚甘油經肛門注射於直腸黏膜下,使黏膜與肌層粘連,或經肛周作直腸周圍注射,使直腸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 直腸上部 小兒骶尾骨彎度小,直腸較垂直,腹內壓增高時,直腸缺乏支持而易於脫垂,直腸前陷凹腹膜反折過低,腹內壓增高和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導致脫垂,老年人肌肉鬆弛,生育過多或分娩時會陰撕裂亦可使直腸發生脫垂。 在腫瘤切除後,切下來的組織會送至病理科做完整的顯微分析,然後會有最終的病理報告。 無論病理報告判定為任一何期別,都必須再施以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
直腸上部: 直腸特徵
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由盲腸、結腸(可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所組成,主要功能是將食物殘渣中的水分重新吸收、讓糞便成形,也是糞便儲存的地方。 大腸(盲腸及結腸)發生的癌症一般統稱大腸癌,其實腫瘤長在大腸的部位不同,治療方式和預後也有所不同,在醫師眼中,大腸癌和直腸癌,甚至可說是不同的癌症。 在直腸鏡檢查過程中,使用稱為直腸鏡(或直腸鏡)的設備對這些腸道部位進行視覺檢查。 直腸上部2025 該裝置通過患者的肛門插入直腸,可以檢查距離肛門三十至三十五厘米距離的直腸和乙狀結腸的區域。 直腸的神經受植物神經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肛管區主要受脊神經支配。 交感神經來自T11-12、L1-3,在形成上腹下叢後,分成二支腹下神經沿髂內血管下行,在盆腔形成盆神經叢,另一部分來自腰交感幹的延續,于髂血管後方匯入盆神經叢。
直腸上部: 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一樣嗎?醫師帶你一次搞懂腸癌
患者因直腸癌手術而需要把糞便「斬件式」排出,稱為前切除綜合症(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切除的直腸愈多,排便的次數便愈頻密。 不過,身體有能夠適應逆境的本能,取代直腸的結腸會慢慢增加彈性,令排便頻密的情況逐漸得到改善。 1經會陰直腸乙狀結腸部分切除術:即經會陰脫垂腸管一期切除吻合術(Altemeir手術)。 此手術適用於老年人不宜行經腹手術者,脫垂時間長,不能復位或腸管發生壞死者。
直腸上部: 直腸的植物神經支配
忍便忍久了,等同是在訓練直腸忽略糞便到來的指令,久而久之,便失去正常排便的反射,到時就算直腸裡真的累積了糞便,也會因為缺乏便意而排不出來。 不過如果腫瘤擴散到周邊器官,為了要完整移除病灶,必須合併「多重器官切除及重建」,目前的醫界的共識是不適合用微創手術(包含傳統腹腔鏡及達文西手術),而建議接受傳統開腹手術。 一般腹腔鏡手術則改善了傳統手術看不到的缺點,因為使用內視鏡,所以細微的地方也能看得比較清楚,而且器械也變小了,可以到達更深處的地方。 但阿斯匹林或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Advil,Motrin IB等)可能會惡化您的直腸炎,服用之前請先諮詢醫師。
直腸上部: 手術療法
直腸有兩個彎曲:上段凸向後,與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骶曲;下段向後下繞過尾骨尖,形成凸向前的會陰曲。 直腸上部2025 坐骨直腸窩(ischiorectal fossa),位於肛管兩側,呈楔形。 在坐骨直腸窩內,有大量脂肪組織和纖維隔,稱坐骨肛門窩脂體,具有彈性緩衝作用。 直腸上部2025 窩內脂肪的血供較差,感染時易形成膿腫或瘻管。
直腸上部: 直腸脫垂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在作直腸或乙狀結腸鏡檢查時,應註意這些彎曲,緩慢推進,以免損傷腸壁。 直腸壺腹內面的粘膜,形成2~3條半月狀的直腸橫襞,其中位于前右側壁的一條,大而恆定,距肛門約7cm,相當于腹膜返折的水準。 直腸上部 直腸上部2025 在通過乙狀腸鏡檢查確定直腸腫瘤與腹膜腔的位置關系時,常以此橫襞作為標志。
直腸上部: 直腸炎有多常見
另一些細菌的代謝產物包括氣體(俗稱「腸胃脹氣」或者「屁」),這種氣體主要是氮氣與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還包括少量的氫氣、甲烷以及硫化氫,這些氣體是由於未消化的多糖類物質發酵產生的。 還有一些細菌對於某些組織例如盲腸和淋巴系統的形成與成長至關重要。 大腸內的細菌還會產生大量的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K和生物素(一種維生素B)為主,這些物質也會被吸收進入血液。 雖然大腸中產生的這些維生素含量只占每日人體總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是當通過飲食維生素攝入不足時,這部分由腸道產生的維生素就變得非常重要。
直腸上部: 健康小工具
如果發現疾病不能進行診斷,則檢查推遲到急症狀態停止的時刻。 直腸上部2025 直腸的概念在國際國內一直是統一的:直腸是自肛緣起向上15cm的一段大腸。 直腸周圍多脂肪、無縱帶,位於膀胱和XX器官的背側。 但近年有一些學者和腫瘤組織,如ASCO(2001結直腸外科的臨床指導)、NIH、NCI提出了直腸的新概念。
在陰部管內分出肛神經、會陰神經及陰莖背神經,與同名動脈伴行。 由於陰部神經在形程中繞坐骨棘,故在會陰手術時,在坐骨結節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刺向坐骨棘下方,進行陰部神經阻滯麻醉。 據信這種診斷檢查是安全的,因為之前提到的嚴重並發症非常罕見。 但在這些情況下,直腸鏡檢查應僅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進行,並應非常小心。
直腸上部: 乙狀結腸鏡或直腸鏡
不少病人前來求診時往往急於解決痔瘡,事實上,如果排便習慣不良、容易發生便祕,先解決便祕才是一切根本。 否則,只搞定痔瘡卻還是便祕,手術後也會很快復發。 直腸炎指的是肛門(開口)和直腸內膜(即腸道遠端接近肛門的部分)發炎的現象。 直腸連接著結腸末端,是一條肌肉管狀通道,讓大便通過直腸排泄到體外。
方法:經腹游離並提高直腸,將乙狀結腸下段向上牽起,在直腸上端和乙狀結腸下端前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做數層橫形折疊縫合,每層用絲線間斷縫合5~6針。 每折疊一層可縮短直腸前壁2~3cm,腸壁折疊長度一般為脫垂的2倍,折疊凹陷向下,縫針只穿過漿肌層,不穿透腸腔。 由於折疊直腸前壁,使直腸縮短、變硬並與骶骨固定,有時將直腸側壁固定於骶前筋膜,既解決了直腸本身病變,也加固了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的固定點,符合治療腸套疊的原則。 4恥骨上直腸懸吊術(Nigro手術):Nigro認為,由於恥骨直腸肌鬆弛無力,不能將直腸拉向前方,肛管直腸角消失,使直腸呈垂直位以至脫出。 因此,他主張再建直腸吊帶,重建肛管直腸角。 術中用Teflon網帶與直腸下端的側方及後方縫合固定,最後將Teflon帶縫在恥骨上,達到懸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