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科研學者發明的創新音樂律動互動智能程式,在表彰全球科技消費產品的CES 2024創新獎「無障礙與老齡科技」類別中榮獲獎項。 理大是香港唯一的教育機構獲此殊榮,治療性音樂干預這項獨特的發明對長者和照顧者有著深厚影響。 CES®創新獎是國際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的代表獎項,從評估產品的工程質量、美學和設計、實用價值、獨特性以及對生活質素的影響,選出年度的創新獎。 由理大護理學院副教授張詩琪博士帶領的研發項目「長者的音樂律動互動智能程式」獲創新獎,研究團隊綜合現有的治療性音樂活動系統與長者醫療研究和工程技術。 此嶄新方案提升音樂干預的效能,激發長者參與興趣和與他人互動,便利照顧者和從事長者護理的工作人員。
偏食的壞習慣使彩梨體重過輕,她前年10月的體重為33.2公斤,BMI只得13.9。 山景長者護理院2025 照顧團隊為彩梨訂立照顧計劃,介入一年後,彩梨每日的飲水量由800毫升增加至1400毫升,原本久坐不動的她建立起每日運動的習慣,體重亦增加了逾5公斤,同時毋須再到營養科覆診。 山景長者護理院2025 這一年多期間曾發生一段小插曲,彩梨一直靠飲營養奶補充營養,但飲奶一段日子後,體重卻毫無變化,這事令保健員Ada耿耿於懷。 及後Ada留意到彩梨服食的藥物與蛋白質相沖,她隨即告知照顧團隊,經諮詢醫生意見及調整飲食,彩梨的體重漸漸增加。 「初頭其實無感覺,每日見到舍員不覺得有何變化」,葵盛宿舍院長廖盈珊(Irene)翻看這一年來的照片和影片,驚覺彩梨的前後對比頗大,她與同事都很開心,有很大滿足感,「每日在做的事原來對舍員有正面影響」。
山景長者護理院: 「人本自立」—以人為本的院舍照顧文化 照顧院友的意願
未來,院舍亦會建立一個共議平台,讓同工、院友及其家人參與,令個人照護計劃更切合每位長者的需要。 2018年5月,「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在香港舉行了一個研討會,邀請了台灣自立支援學院執行長林金立先生分享「自立支援」長者照顧模式,提倡「三不」:不約束、不尿布、不臥床。 山景長者護理院的社工李淑萍(Joe)當時也有出席,這種新概念為她帶來不少衝擊和反思,心裡盤旋着從何開始。 山景長者護理院 隨即,機構於6月派代表到台北參加為期兩天的2018亞太長期照顧發展策略國際研討會,稍後更安排人員到台中相關的機構參觀和體驗。
然而照顧團隊沒有放棄,更嘗試釋除劉先生的疑慮,他們強調解除約束物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而且院舍有充足人手照顧婆婆,最終劉先生同意先在日間解除母親的約束物。 「自由些當然開心些」,劉先生透過視像通話見到母親明顯比之前開心和寬容,為母親的生活質素得到提升,並建立起自信感欣慰。 山景長者護理院 母親由全日臥床,到如今能用助行架走路,劉先生稱當初從未想過有這一天,直言「原來這個世界有奇蹟」。 為了讓住院長者享有自主和有尊嚴地生活,早於2018年,本機構發展「人本自立」—一種強調尊重被照顧者的意願,重視其選擇的照顧文化,長者服務向台灣考察及取經,後來更獲邀到海外出席研討會,與台灣及日本專家交流,更讓院舍團隊及家屬體驗到「人本自立」的好處,並將這種照顧文化推展至其他服務。 居於院舍的體弱長者,礙於身體機能退化,在安全的大前提下,一般院舍都會予以全面照顧,穿束衣、用尿片、限制活動空間等都頗常見。 自2018年開始,信義會屬下三間院舍陸續開展了一種起源於日本,於台灣盛行的「自立支援」文化,盡量減少這些「束縛」,其目的是讓住院長者能夠享有自主和有尊嚴的生活。
山景長者護理院: 服務質素
「當時院長也要被約束及穿尿片,感受被綁着四個小時的滋味。」院舍一般會每2至3個鐘解一解,檢查一下身體狀況。 山景長者護理院院長蘇小燕表示,實踐人本自立講求跨部門、跨專業的合作,並且是由小事做起,重視長者生活化的參與,而不是硬生生的訓練和護理。 山景長者護理院2025 蘇院長樂見同事團隊、服務使用者及家屬都能體驗人本自立的好處,她期望持續推展這種文化,累積更多經驗和照顧小點子。 山景長者護理院 近年,機構在三間長者院舍內陸續推行「人本自立」,改變近300名院友的住院體驗。
經過逾一年的介入,婆婆已經可以用輪子助行架,自行由房間步行到飯廳,每日她可在職員協助下到廁所如廁,日間亦可解除約束用品。 山景長者護理院 大多數院舍基於安全的大前提,都會全面照顧長者和復康人士,他們要穿束衣、倚賴尿片,活動空間及社交生活受限,生活大小事情均由照顧團隊決定,過着日復一日的日子。 初次嘗試人本自立便取得成效,但推動背後亦遇到不少困難,葵盛宿舍有20個職員,僅4個職員曾接受培訓,Irene表示:有前線同事交更時或會不清楚要做甚麼,大家未能上下一心執行個案照顧計劃。
山景長者護理院: 最新商戶
將經典音樂、動作感應技術和AR結合成一站式智能音樂律動介入方案,為首創的社會應用科技。 互動音樂律動干預能刺激長者的認知能力和社交聯繫能力,此治療方案的人性化設計將幫助長者緩解因社交孤立所引起的問題。 綜合最新的資訊和通訊技術,推動治療性音樂干預的實施策略,加強長者、照顧者、長者服務單位護理人員和醫護人員的有效溝通和協作。
- 「從前我們的觀念是,所有工作都應該由員工去做,但如果這是院友的一個家,長者為什麼不能過原有的生活?包括做一些能力可及的工作。」Joe解釋為何院舍會建議院友負責摘菜、掃地、派碗筷,以及擔任接待及其他一般家居任務,有家屬也非常贊同這安排。
- 「當時院長也要被約束及穿尿片,感受被綁着四個小時的滋味。」院舍一般會每2至3個鐘解一解,檢查一下身體狀況。
- 此嶄新方案提升音樂干預的效能,激發長者參與興趣和與他人互動,便利照顧者和從事長者護理的工作人員。
- 由理大護理學院副教授張詩琪博士帶領研發的項目「長者的音樂律動互動智能程式」於CES 2024創新獎「無障礙與老齡科技」類別中榮獲獎項。
-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 長者因能按自己的喜好和擅長在院舍作出貢獻,便會感到充實,也達致有尊嚴的生活。
(點擊此處了解更多張博士的此創新研究) 山景長者護理院 山景長者護理院 CES將於2024年1月9日至12日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理大代表團將展示多項創新研究,與業界交流和發展合作機會。 CES是全球最大的消費技術展覽會之一,匯聚世界各地的科研創新者、企業家和領導者,展示尖端技術和突破研究。 山景長者護理院2025 問到推行「自立支援」時遇到什麼困難,Joe表示雖然當中遇到不少實際問題,但「自立支援」是照顧模式的改變,重點還是要引入改變,是心的改變、觀念的改變。 機構於2018年8月開始舉行了大大小小的體驗班,讓同工體驗被人紥、穿尿片、被餵食等等,讓工作人員明白體弱院友的真切感受,從而思考如何協助他們達致有尊嚴、可自主的生活。
山景長者護理院: 護理安老宿位買位計劃(改善買位計劃)
人本自立文化在本機構的長者院舍推行兩、三年後,已取得明顯成效,隨之逐漸推展至康復服務、外展及家居上門服務等,惠及更多服務使用者。 山景長者護理院 黃秋香女士亦深深明白到長者服務以人為本重要性,所以對照顧團隊要求,培訓亦非常嚴謹,多年來累積的經驗,以及核心團隊,皆為集團日後發展磸下非常穩固的基礎。 有近50名智障人士的葵盛院舍,前年起挑選了兩個個案試行人本自立,其中一個個案是59歲的彩梨。
山景長者護理院: 香港信義會山景長者護理院
有見及此,Irene為同事安排培訓和分享,同時制定照顧的執行流程與分工,讓同事容易掌握。 Irene表示:另一困難在於舍員的參與度,人本自立強調被照顧者的意願,舍員卻未必能清晰地表達自己,因此需要依靠同事多留意舍員的喜好和情緒。 Irene以飲水為例,起初同事靠口頭鼓勵彩梨多飲水,惟作用不大,後來同事由彩梨的喜好出發,每當彩梨喝夠400毫升清水,便可得到她喜愛的巧克力奶或花茶,結果大大提高了彩梨飲水的意欲。
山景長者護理院: 長者資訊
樂活易作為社會企業,提供免費安老院轉介服務,由資深社工及專業團隊組成,將多年跟長者個案及配對安老服務的經驗, 結合電腦資訊科技,全面分析長者及其家人的護理及配套需求,並提供專業意見,協助長者及其家人尋求一個舒適之生活模式。 我們承諾盡力確保本網站符合萬維網聯盟(W3C)《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WCAG)2.0 AA級別標準。 由理大護理學院副教授張詩琪博士帶領研發的項目「長者的音樂律動互動智能程式」於CES 2024創新獎「無障礙與老齡科技」類別中榮獲獎項。 山景長者護理院2025 最初呂姑娘提出在日間解除林婆婆的約束物,令婆婆的兒子劉先生感到十分愕然和詫異。 他解釋道:母親曾在之前住的護老院內跌倒,令他對解除約束物缺乏信心,加上疫情期間院舍禁止探訪,也增加了劉先生的擔憂。
山景長者護理院: 最新商戶
90歲的林婆婆數年前因跌倒骨折,進行髖關節換骹手術後,需要全日臥床及使用約束物品,即使婆婆有意欲如廁,但下肢因長期約束而退化,只能倚賴尿片。 山景長者護理院2025 山景長者護理院社工呂泳彤說,院舍內每位老友記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林婆婆的意願是可以「落地行」,因此照顧計劃其中一個目標是加強婆婆的下肢肌力。 Ada強調,彩梨身體有改善是整個團隊的成果,而她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而為,在過程中,她體會到人本自立是要用心去認真了解舍員的一切。 山景長者護理院 Irene回想,以前覺得只要是對舍員好的事,例如多喝水,團隊就要他們照做,但如今Irene和整個團隊開始改變想法,原來舍員開心與否都很重要,因此無論是制定照顧計劃,抑或照顧舍員,他們都希望舍員能開心地生活,有動力地建立好習慣,而不是被逼着做。
山景長者護理院: 長者資訊
把經典的歌曲結合其他技術所成的互動音樂律動干預能刺激長者的認知能力,亦能提高其社交能力,從而改善因社交孤立所引起的問題。 陳先生的身體狀況很好,更經常參與院舍內的活動,擔任不同的崗位,經常在中心做接待、也是院友議會的代表,非常活躍。 「從前我們的觀念是,所有工作都應該由員工去做,但如果這是院友的一個家,長者為什麼不能過原有的生活?包括做一些能力可及的工作。」Joe解釋為何院舍會建議院友負責摘菜、掃地、派碗筷,以及擔任接待及其他一般家居任務,有家屬也非常贊同這安排。 長者因能按自己的喜好和擅長在院舍作出貢獻,便會感到充實,也達致有尊嚴的生活。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山景長者護理院-山頂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of Hong Kong Shan 山景長者護理院2025 King Care and 提供專對安老護老服務,富經驗海外護理專才,協助長者在家生活,尊重長者生活習慣,提供24小時照護住宿服務,舒緩家人壓力。 照顧團隊着重長者們日常生活的訓練,例如婆婆喜歡看窗外,團隊便善用這個動機,為婆婆進行站立訓練;亦曾將一個球綁在輪子助行架上,讓婆婆透過踢球強化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