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富善邨南方貼近明雅苑,西北面鄰接怡雅苑,西面為新興花園、大埔廣場和大埔中心。 南面的廣福邨、北面的富亨邨和西北面的大元邨距離富善邨都是約15分鐘步行路程。
房屋署現時未有為公屋的聾人或弱聽住戶加裝火警閃燈,有住戶主動申請亦被拒絕[30],工黨及一群聾人於2017年12月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房屋署違反《殘疾歧視條例》[31]。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32]。 聾人機構「龍耳」創辦人邵日贊估計,至少一千戶的公屋有聾人,過往曾經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加裝火警閃燈裝置,但當局推說沒有這政策,他認為房屋署現在才研究,進度太慢[33][34]。 善群樓2025 2003年1月,深水埗富昌邨及黃大仙竹園南邨發生電閘磁石鎖鬆脫,擊傷居民的意外後,房署完成全港4,831扇屋邨電閘檢查,發現251扇電閘需要進行維修,佔總數百分之五[29]。 因社交平台Instagram熱潮,令不少外國遊客都會專程到屋邨拍照。
善群樓: 社會房屋
天橋主體結構為鋼結構,整體設計滲入該區昔日為採礦場的特色,飾面以花崗石紋的玻璃為主[79]。 2011年5月27日,位於CN3地段第一區的公共房屋工程舉行動工儀式。 善群樓 其中第一區建造工程是整個石排灣公共房屋的首階段項目,佔地面積約7,800平方米,可建住宅單位892個。 經開標和評審後,第一區工程由三友建築置業有限公司以澳門幣 3億8千多萬元承建,工期為548天。 居雅大廈由八座樓宇組成,分別為水仙苑、木棉苑、松苑、柏苑、梅苑、蘭苑、菊苑及竹苑[39]。
- 2010年3月21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加快落實路環石排灣都市化計劃中的公屋項目,工務部門由2009年12月對有關公屋地段進行了土地平整前的圍網工作。
- 2011年3月23日至5月12日,政府對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地段進行公開招標。
- 三個總共提供8000多個住宅單位的公屋項目規模龐大,佔地共53000多平方米,經過一年多時間緊密施工,目前多幢大廈已經全部平頂,正進行內部裝修[22]。
-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
- 2012年10月12日,對該大廈社會設施裝修工程進行公開開標,工程不設底價,共有13間公司遞交標書文件。
- 2013年8月3日,首階段配套設施正在陸續投入服務,包括社會設施及商舖,部份已判給的商舖已投入服務,另有2間食肆已進入最後驗收階段,其他亦在加快進行裝修。
經開標程序後,全部公司的標書獲接納,但其中1間公司需要在限期內補交文件。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187,077,074.00至223,000,000.00,工期至2012年12月31日。 其中第三區建造工程佔地面積約2,867平方米,提供466個住宅單位。 第三區工程緊接著第二區工程而展開,項目由2座單棟樓宇組成裙樓,分別提供一房一廳(T1)、二房一廳(T2)及三房一廳(T3)共 466個單位。 裙樓2至26樓為住宅樓層,地下、1樓為平台花園,並設有社會設施[37]。
善群樓: 服務對象
居雅大廈(Edifício Koi Nga)是澳門房屋局轄下的一個經濟房屋項目,位於澳門路環石排灣CN3地段,佔地約14,195平方米,以分區方式進行招標及建造。 第一區工程於2011年2月中進行公開開標,同年5月27日起陸續動工,合共提供1,824個單位,於2012年底建成,2013年初陸續入伙[32]。 2012年12月26日,前身為「爛尾樓」位於CN7地段的經濟房屋,正式命名為安順大廈,當時進行內部裝修及外牆飾面工程,政府昨公布定價,平均呎價為一1056元,將於2013年下旬開始揀樓。
- 項目由4座單棟樓宇組成群樓,提供一房一廳(T1)192個、二房一廳(T2)564個及三房一廳(T3)136個;群樓3至26樓為住宅樓層,1、2樓為平台花園,並設有公共停車場,提供不少於600個私家車及電單車車位[34]。
- 其後大廈設計於1983年加以改良[6],樓宇的四分之三單位屬中型單位(又稱B型單位[7]),編配給4-6人家庭;只有佔四分一的翼尾單位是供7人或以上家庭的大型單位(又稱C型單位[7]),為房屋署首次引入「一屋多房」設計概念的標準設計大廈。
- 2010年6月13日,兩位土地佔地人配合自行搬離,政府先於同年5月分別將石排灣公屋編製施工計劃,以及石排灣公屋地段內的石礦場之平整工程落實判給,當中的平整工程可望7月動工。
- 而家庭入息超過指定的入息限額的住戶,便須按情況繳交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 同時,房屋局於4月15日起按序安排石排灣社屋-樂群樓之租戶辦理入住社屋之相關手續,並特別安排首批租戶在房屋局領取鎖匙後,往石排灣公屋項目及樂群樓現場進行參觀。
- 地庫一層全層、地面層局部及1樓局部為停車場,可提供輕型汽車位約75個,電單車位約98個。
而在屋宇設備標準方面,每座Y型大廈均設6台升降機,並以每2部升降機為一組,每隔3層設立層站;而升降機機房設於上層天台(而緩衝區則設於天台層),使升降機可直接服務最頂層。 而從1990年中起落成、採用新款設計的Y型大廈,均會增設緊急發電機房。 與舊式公屋一樣,Y型大廈曾大量採用俗稱「三支香」的插筒式晾衣裝置,後來才改用與和諧式大廈設計相容的不鏽鋼晾衣架。 Y2型大廈最高的一層原本設有空中花園供住客享用;譬如祥華邨祥德樓35樓就設有一個,為當時香港公共房屋之中最高的花園,花園內除了種植植物外,更設置康樂設施予住戶使用,例如氹氹轉、乒乓球檯等[4]。 不過大部份屋邨因保安問題而封閉,最後不作開放而導致花園荒廢;而在後來落成的Y3及Y4型大廈,天台更不再設計空中花園於頂層供住戶使用。 2012年7月12日,「路環石排灣都市化第一期──行人天橋B建造工程」公開開標,共有十四份標書參與競投,預計行人天橋B工程亦將於下半年動工。
善群樓: 香港公共屋邨
2014年6月14日,公屋群住戶陸續遷入,首階段已投入服務之社會設施包括路環石排灣臨時衛生站,長者日間中心、職業訓練中心、社區服務站,及職工服務站等;商業配套方面,銀行、購物中心、西醫診所、五金店、麵包店、兩間便利店以及多間食肆已開業營運。 社會房屋已入住租戶有2,820多戶,已入住經濟房屋住戶則有800多戶,另外,有490多戶正進行經屋單位裝修[70]。 善群樓2025 2012年2月28日,政府公佈石排灣都市化規劃下石礦場土地的資料,指政府2009年編製了石排灣都市化規劃,有關用地配合規劃改為住宅用地;2011年5月,「豐怡建築材料製品有限公司」向政府遞交的一份土地利用初研方案,獲政府批准。
此外,2014年起,公共屋邨將會陸續廣泛採用LED燈,以減少耗電量[7]。 到1980年代起,隨着社會進步,房委會於公共屋邨設有主題式花園和提供多項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供居民作休憩之用;著名的例子包括彩雲(一)邨、美林邨、蝴蝶邨、新翠邨及樂華(北)邨等。 由1987年開始,凡在公屋住滿10年的住戶,如家庭總收入超逾資助入息限額,須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善群樓: 路環石礦場換地事件
香港很早已有為低收入居民設置出租房屋,初期多由志願團體提供,例如於1948年成立的香港房屋協會及於1950年成立的香港模範屋宇會,香港政府只是提供土地。 1973年,為了配合十年建屋計劃,房委會成立並且取代屋建會,徙置事務處及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科則重組成為房屋署。 香港房屋委員會接收了所有徙置大廈、10個屋建會廉租屋邨和17個政府廉租屋邨,合稱為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統一負責管理及規劃。 2018年4月,民眾建澳聯盟與公匡群居民進行座談,聆聽及收集居民對區內設施的意見,並與多名居民實地了解區內情況,發現仍存在不少問題,促請當局盡快改善,回應居民訴求。 善群樓 2014年5月下旬,自石排灣公屋群陸續有居民入伙,惟區內交通、醫療等生活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不足一直被受居民詬病,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促請政府重視情況,盡快讓區內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和到位。
善群樓: 澳門資訊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1,438,000,000.00至1,718,581,519.00,工期至2012年12月31日。 善群樓2025 該地段為公屋群內最大的地段,佔地面積約22000平方米,分別提供一房一廳(T1)、二房一廳(T2)及三房一廳(T3)共4672個。 此項目將建成6棟26層高之住宅樓及社會設施,樓宇之間將開闢為綠化區[28]。
善群樓: 富善邨 善群樓1座 Fu Shin Estate Block 1 Shin Kwan House
公眾停車場提供約900多個輕型汽車及電單車泊車位;社會設施有社區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社區青少年工作隊。 項目於2011年中旬動工,2012底至2013年初建成,2013年5月8日陸續入伙。 安順大廈(葡萄牙語:Edifício Cheng Chong)是澳門房屋局轄下的一個經濟房屋項目,位於澳門路環石排灣CN7地段,是以房屋發展合同形式興建,佔地面積2689平方米,建築面積26173平方米。 據2010年的規劃,由1層地庫、4層裙樓及兩座分別為23層高及15層高的塔樓組成,合共提供366個住宅單位,包括T1一房單位18個、T2二房單位300個以及T3三房單位48個。 地庫一層全層、地面層局部及1樓局部為停車場,可提供輕型汽車位約75個,電單車位約98個。 安順大廈地面層設有商舖,住宅和寫字樓之出入口以及各種設備用房,1樓局部及2樓為寫字樓,3樓為花園平台[50]。
善群樓: 大埔市中心 @中原樓市片區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房屋委員會為了推動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於2012年4月斥資逾2億6千萬港元,逐步更換較為節省電力的電子鎮流器,耗電量將會大減3成,預計每年可以節省3千3百萬港元的電力耗資費用,減少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植百萬棵樹木。 而位於商場地下的街市在2016年翻新前有110個檔位,但由於領展不租出檔位,結果只有50-60個有營運。
善群樓: 項目編號
2012年12月14日,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地段社會設施裝修工程進行公開開標,工程不設底價,共有9間公司遞交標書文件。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18,990,000.00至26,242,493.00,工期由235天至240天。 該項工程是按照原有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地面層建築設計的佈局,把面積約3,157平方米的社會設施空間將根據各相關部門的要求,分為社區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隊合共兩個單位的社會設施。 社區及家庭綜會服務中心主要建成為後勤用房、綜合活動室、教育學習室及辦公室等等。
善群樓: 公共巴士
區內配套設施方面,位於石排灣社會房屋-樂群樓之路環石排灣臨時衛生站,及位於業興大廈之長者日間中心已於4月投入服務;同樣位於業興大廈之職業訓練中心亦於4月15日投入服務;另設於同廈的家庭服務中心將於5月下旬投入服務。 2012年1月,為配合路環石排灣都市化規劃,政府計劃在新建石排灣社區主要道路交滙處興建四組行人天橋,天橋並設有電動手扶梯及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行人過路條件。 其中,行人天橋A建造工程昨日在土地工務運輸局會議室公開開標,共十七份標書標書參與競投,工程可望今年上半年展開。 競投「路環石排灣都市化第一期──行人天橋A建造工程」的十七份標書全獲局方接納,標書建議工程造價介乎三千八百多萬澳門元至六千萬澳門元不等,最長施工期四百八十天,四個落腳點分別毗鄰CN2A、CN2B、CN4、CN5地段項目。 天橋最大跨度約為三十米、淨寬二點五米,橋底與馬路面淨空最少為五點六米。
善群樓: 相關連結
Y2型大廈標準樓高35層,每座標準Y2型大廈設有816個單位分佈於3隻翼之上,而每個標準翼設有8伙,每個標準樓層共24伙。 其後大廈設計於1983年加以改良[6],樓宇的四分之三單位屬中型單位(又稱B型單位[7]),編配給4-6人家庭;只有佔四分一的翼尾單位是供7人或以上家庭的大型單位(又稱C型單位[7]),為房屋署首次引入「一屋多房」設計概念的標準設計大廈。 Y1型大廈樓高35層,標準單位設計劃一為編配給2-3人家庭的小型單位,間隔與舊長型23平方米單位相似,但整體單位面積、露台及廁所面積均有加大。 另外,由於1980年代居屋需求殷切,令為數不少Y2型、Y3型及Y4型原出租公屋大廈在居屋供應不足(即每年供應未滿10,000伙)時改裝作居屋出售。
善群樓: 公共停車場
2014年6月24日,位於石排灣的四組行人天橋正式啟用,主要通達石排灣公屋群安順大廈、居雅大廈、樂群樓和業興大廈,為了方便居民出行,天橋設有多個落腳點。 四組天橋的設計大致相若,以鋼結構為主體結構,設計風格滲入該區昔日為採礦場特色,飾面以花崗石紋玻璃為主[81]。 2010年,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表示,計劃在路環石排灣都市區增設衛生中心,完善社區醫療網,滿足民眾服務需要[67]。 2013年5月4日,房屋局舉辦石排灣業興大廈經濟房屋樓宇管理講解會,講解大廈運作及配套各方面安排。 截至同年4月底,已預配的石排灣業興大廈經濟房屋單位560多個,其中,440多個業興大廈預約買受人已辦理預約買賣合同[60]。 2013年1月23日,房屋局按序安排首批安順大廈獲甄選家團往房屋局揀選經濟房屋單位,首批四十八個獲甄選選擇三房經濟房屋單位之家團中,有四十二個家團報到,已揀選三十四個經濟房屋單位。
善群樓: 社會設施發展過程
相比起Y3型,除1990年及以後建成的同款大廈設有緊急發電機房外,Y4型大廈機電配置改變不大。 除長亨邨以及天耀邨因同邨設有和諧式大廈而沒有出售外,其他屋邨的Y3型大廈皆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跟Y2型一樣,出售比率較高。 善群樓 另外,4座Y3型大廈不作出售當中,只有1座Y3型大廈是早期型設計,其餘3座Y3型大廈是後期型設計。
租住公屋的住戶(包括中轉房屋住戶)住滿十年或以上,便需要每兩年向房委會申報家庭入息。 而家庭入息超過指定的入息限額的住戶,便須按情況繳交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為了加強節約能源,並且減少耗電量及碳排放量,運輸及房屋局引入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引進兩級光度照明控制、LED燈凸面照明器及太陽能光伏板等,相關大廈因而每年節省24萬度電力,加上配合其他措施,總節省的公用設施耗電量達53%[9]。 善群樓2025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