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白田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全面管理,白田新區改稱「白田下邨」,白田政府新邨則改稱「白田上邨」。 第1至3座及第9至13座則於1975年至1979年間落成,被納入白田上邨。 該批樓宇預計於2013年至2021年分階段拆卸重建。
- 在入伙前夕,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全球疫情擴散,加上現有的隔離營不敷應用,以及原定作隔離營的暉明邨在較早時的警民衝突被破壞,政府於2020年2月7日表示需要徵用此邨單位,用作隔離設施之用。
- 當所有商場落成後,將提供約7,300平方米的出租樓面。
- 同年5月,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白田邨維修成本高昂,並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故全面最後考慮拆卸重建。
- 白田邨麗田樓(Lai Tin House Pak Tin Estate)巴士站,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偉倫街東行白田邨麗田樓對出,白田購物中心暨白玉樓及田豐樓對面,過偉智街交界處後,乃一路邊中途站。
- 而第21座及第24座的一樓(G/F)設有分別有兩間幼稚園及一間自修室,其餘是地下層單位,這些單位可不經大堂直接從側門按密碼進入到達。
- 街市由光亮實業有限公司投得經營權,重新裝修後在2021年1月12日開幕,名為「鮮薈市場.駿洋」,設食品超級市場、鮮魚、新鮮蔬菜(有菜檔及沙律菜檔) 、肉類(牛/豬) 、凍肉、水餃荳品、涼茶素食鋪、手撕雞鋪和茶餐廳等。
-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美盛樓與前第25座一樣設有地舖,1樓為幼稚園,2樓為第2期及第5期管理公司辦公室及保安室。 據房屋署網頁資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數字為正式命名樓名,以中文名為副。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計劃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 邨內設有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安老院舍、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兒童之家、幼稚園及特殊幼兒中心;另有屋邨管理處。
白田邨太田樓: 大廈資料:白田邨安田樓
此後,平房區土地曾一度長期用作臨時停車場及政府廢車場,直到2010年才連同巴士廠用地改劃作興建公屋之用。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建築物。 最低兩層部份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改建成青年旅舍,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營運。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舊長型大廈設計的第42座美山樓、第43座美虹樓及第44座美彩樓,建於原來徙廈第7至10座位置,於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戶。
2018年6月,當區區議員甄啟榮連同過百名居民,因反對封閉白田商場(白田商場設有升降機,提供便捷途徑來往第9-11座、潤田樓一帶及白田街)而發起包圍白田邨房署辦事處行動。 白田邨太田樓2025 事後甄啟榮被控一項刑事毁壞、兩項普通襲擊及兩項強行進入罪。 新的白田商場首期將在原商場以西重建,並設有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街市及停車場,而斜對面的白田邨第十一期基座亦設有兩層(地面及地庫)商場,前者已於2021年8月啟用,後者已於2021年12月啟用。 第七、八期商場樓高4層(LG1到LG4),出租面積約40,000平方呎,租戶包括麥當勞快餐店、百份百餐廳、便利店、西醫、屈臣氏、爐具店、文具店、及裝修公司,其中LG2層設有佔地近一萬平方呎的惠康超級市場。
白田邨太田樓: 白田邨太田樓評論
駿洋邨屬於沙田區議會的穗禾選區,由前公民黨成員麥梓健擔任當區前任區議員。 而在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當中,則屬於新界東北選區。 街市由光亮實業有限公司投得經營權,重新裝修後在2021年1月12日開幕,名為「鮮薈市場.駿洋」,設食品超級市場、鮮魚、新鮮蔬菜(有菜檔及沙律菜檔) 白田邨太田樓 、肉類(牛/豬) 、凍肉、水餃荳品、涼茶素食鋪、手撕雞鋪和茶餐廳等。
- 2022年1月23日,白田(白雲街)巴士總站啟用,由新總站開出繼續停靠此站。
-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 而在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當中,則屬於新界東北選區。
- 兩座建於石硤尾商場(街市)之上,外型相連成L型。
- 而白田邨第13座現址及毗連的前白田天主教小學空置校舍,原預留作興建小學用途,局方一直與相關部門商討,以訂定合適的工程範圍。
-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公司更發出9,000份問卷,最終只成功收回約100份,當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藝術中心,但聲稱計劃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 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 2013年2月,因應9、10、11及13座居民強烈要求加快重新興建工程及原邨安置,房屋署將會提早兩年清拆12座,並且將其連同公共運輸交匯處一併發展,騰空的土地可以供予興建兩幢大廈,於2018年至2019年提供約1,050個單位。 1986年,白田邨部份樓宇被發現出現結構問題,原因是承建商偷工減料,於興建時混入了鹹水和英泥成分不足,此批樓宇於1989年年中被拆卸重建,成為今天的翠田樓及裕田樓。 第4至6座則於1999年3月16日永久封閉,並於2000年初拆卸。 白田邨太田樓2025 這些新建樓宇部份是用來接收附近石硤尾邨第10、11、37、39、40及41座重建工程影響的居民(尤其是2000年3月落成啟用的昌田樓、盛田樓、瑞田樓及2004年4月20日落成啟用的太田樓、麗田樓和運田樓)。
白田邨太田樓: 白田邨太田樓附近學校
兩座建於石硤尾商場(街市)之上,外型相連成L型。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第20座因地盤大小問題只有半座,但設獨立升降機服務及大堂,與同為半座的24座有所差別。
白田邨太田樓: 香港樓宇目錄
「深水埗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前身是「白田家務助理服務中心」及「石硤尾家務助理服務中心」,兩中心分別於1976年開始在白田邨及1986年開始在石硤尾邨提供家務助理服務。 2003年,配合社會福利署重整長者社區支援服務,兩中心遂合併並易名為「深水埗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進一步提升對區內有需要人士提供的社區照顧服務。 興建中的第十期基座為商場二期及街市的其中一部份,並設有行人隧道連接第十一期商場,預計將於2023年啟用。 當所有商場落成後,將提供約7,300平方米的出租樓面。
白田邨太田樓: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咨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導,第三、七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六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料於2019年分段落成。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白田邨太田樓: 公共交通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因應白田邨重建工程,原有之白田公共交通總站於2015年9月22日起停用,過海隧巴104線及新巴702B線的白田邨總站須暫時遷往白雲街下山方向之路旁,直至替代原有總站的永久公共運輸交匯處落成為止。 因此,該兩線離開白田方向須改行白雲街下段及偉倫街返回南昌街原有路線,並取消「黃棣珊紀念中學」分站,並以此站作補償。 2022年1月23日,白田(白雲街)巴士總站啟用,由新總站開出繼續停靠此站。 其後落成的第7、8及14至17座分別於1971年8月至1972年7月落成,這批大廈主要用來接收受到石硤尾徙置區重建影響的居民,稱為白田政府新邨。
白田邨太田樓: 大廈資料:白田邨麗田樓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白田邨太田樓: 設計資訊
第42座及第44座樓宇設有平台層(P/F)出入口及升降機大堂,升降機亦會停於此層。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咨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道,第6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3、7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於2019年分段落成。 而窩仔街西面的位置,前石硤尾邨25-34座位置,則為第五期重建工地,為保留窩仔街與白田街交界的大樹,房署會在該邨重建第5期中,只興建4幢「T字形」式樓宇,中間位置會成為中央廣場。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伙,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
白田邨太田樓: 重建期間的工程圖片
於2016年將會拆卸白田商場(由於居民反對而延至2019年拆卸),至2021年拆卸餘下的9、10、11及13座,合共有3,500個單位。 屆時,居民可以選擇搬遷到新落成的石硤尾邨二期及五期單位,或牛頭角下邨一期單位。 同年5月,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白田邨維修成本高昂,並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故全面最後考慮拆卸重建。 前者分別設於兩個不同的地台上,後者則設於另一地台上。 由於石硤尾健康院的位置並不方便,深水埗區議會在2010年1月通過了一項動議,促請政府抓緊石硤尾邨第6期重建的機遇,進行重置石硤尾健康院計劃。
白田邨太田樓: 服務範圍
第三期和第七期在美荷樓旁興建,分別包括1幢12層公屋和1幢13層公屋,並分別名爲美葵樓及美菖樓。 這兩幢公屋以白色為底色,再襯上深紅色,共提供487公屋單位,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樓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擁有三睡房(3B)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公屋大廈,於2019年3月入伙。 白田邨太田樓2025 兩期面向白田街的一邊均設有街舖,而美葵樓一樓亦設有商舖。 白田邨太田樓2025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台,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白田邨太田樓: 社區設施
政府今日(31)宣布,深水埗白田邨澤田樓、沙田博康邨博逸樓、美孚新邨第七期萬事達廣場1-3號、薄扶林華富(二)邨華景樓須封區檢測,因上述大廈排放的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查呈陽性,懷疑在大廈內有隱形患者。 經多方施壓後,駿洋邨隔離中心最後於2020年9月24日正式關閉 ,第1-3座單位於2020年10月下旬翻修後在同年12月起陸續入伙 。 在入伙前夕,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全球疫情擴散,加上現有的隔離營不敷應用,以及原定作隔離營的暉明邨在較早時的警民衝突被破壞,政府於2020年2月7日表示需要徵用此邨單位,用作隔離設施之用。 隨著疫情一度受控,此邨原訂於同年7月全數歸還,但由於同期疫情出現反彈,只有第4-5座可如期交還,而另外三座的交還日期更兩次順延至同年12月。 屋邨所在地前身為巴士廠,以及火炭平房區,當中後者於2000年清拆,所有居民遷往馬鞍山頌安邨。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 104, 702A 白田總站遷移〉[乘客通告],2015年9月16日。 北行站則分別位於白田邨瑞田樓對開,已封閉的白田街路口交界前、白田邨運田樓旁,鄰近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 白田邨太田樓2025 麗田樓、澤田樓、健田樓以及康田樓的樓宇名稱反讀與田灣邨四座大廈同名;當中健田樓與康田樓於2016年10月動工。 2021年9月10日,該邨第13座12樓一個單位凌晨2時許發生火警,造成1死12傷。
另外,該處亦將興建福利設施,包括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隊、體弱長者家居照顧服務隊、日間社區康復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分處,或其他合適的福利設施。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基座設商場和停車場,其中商場設有12個商鋪和街市。 2樓設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 而休憩設施位於3樓平台,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 2012年4月,房屋委員會宣佈於2013年起將會分三期清拆及重新興建白田邨(第七型徙置大廈部份,為香港首個七型徙置大廈重建項目),重新興建後可以提供5,650個單位。
白田邨太田樓: 白田邨太田樓附近醫院
房屋署已在2018年4月收回所有商舖,並於2019年2月拆卸。 商場內的港鐵特惠站亦因此搬到瑞田樓4樓平台(港鐵特惠站現已重新搬到新的白田商場)。 白田邨第9座下亦設有街舖及診所,現時已陸續收回舖位,以配合大樓重建工程,其中便利店已於2021年12月遷到十一期的地舖。 白田邨太田樓 直至2021年1月26日,房委會才為9-11座居民揀樓的次序進行攪珠,並預計於2月尾起進行揀樓,但揀樓日期最後略為延遲至3月1日才開始。 除了同邨新廈及現有和諧式單位外,居民亦可選擇同區或少量新界各屋邨的翻新單位。
其中特殊幼兒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將會由救世軍營運,並設於駿逸樓地下;兒童之家設於駿爾樓1至4樓各層部份單位;屋邨辦事處(保安室及管理處)設於駿時樓1樓;合約護養院舍與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設於駿湖樓1樓。 隨著政府於2018年宣佈綠表置居計劃常規化,當時仍未命名的駿洋邨曾獲列為綠表置居計劃第二期出售屋苑。 由於屋苑內的單位數目較多,房委會否決上述提議,並以影響公屋供應為由而取消其提議,最後改以長沙灣麗翠苑一期代替。 其後,此屋邨單位已於2019年11月進行預派程序(當中第1-3座共310伙單位優先編配予基層公務員),並擬定於翌年2月入伙。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第42-44座樓宇的基座為停車場、酒樓、商舖、社區會堂,平台層設有屋邨辦事處、居民協會、非牟利機構辦公室、酒樓2樓後門入口、貨倉、平台花園、3座天橋連接19座平台及第五期。
白田邨太田樓: 興建
而警方也預先大力加強佈防,防止再出現暉明邨衝突造成的縱火破壞。 到2月18日,特首林鄭月娥表明駿洋邨是檢疫中心的唯一選擇,沒有後備方案,將用以接收滯留於日本橫濱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無確診COVID-19的港人,並強制隔離檢疫14日。 同時,駿洋邨已準備就緒,有警方駐守及設置大型水馬,出入人士和車輛都需登記。 到同年6月,有居民認為政府提供的6000元特惠津貼過份涼薄及不切實際,期望政府為影響的住戶作出補償,免租一年。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別為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及美盛樓,於2012年中入伙。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興建白田邨的主要目的是當年為了重建石硤尾、大坑東及李鄭屋這三個最舊的徙置區而興建的,於1969年落成的第4至6座由徙置事務處管理,稱為白田徙置區,俗稱「白田新區」。 政府在今日下午4時起,限制深水埗白田邨澤田樓、沙田博康邨博逸樓的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受檢人士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而相關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其處所,目標在明日下午約1時完成行動。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白田邨太田樓 改建的18幢徙置大廈當中,有10幢H型第一型徙置大廈拆除中間廁樓,令兩翼成為獨立的樓宇,涉及徙廈第1、2、14、16至22座,改建後的20座樓宇重新編號由15至18座及25至40座。
白田邨太田樓: 白田邨太田樓 Tai Tin House, Pak Tin Estate
與此同時,第7-8期四幢樓宇的部份中層單位,亦撥入了紓緩擠迫調遷計劃,於同期進行揀樓。 至於剩餘的頂層及低層單位,則派予公屋輪候冊申請人。 由於先前的驗收曾經不及格,需要進行執漏工程,康田樓、健田樓、詠田樓以及心田樓,最終延至同年8月11日正式入伙。 白田邨第5期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7,8,10、11及13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