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3月,九巴向房委會提出在巴士總站設置站長休息室,不過房委會以需得到業權人領展批准為由,一直進展緩慢。 到2017年6月,樂華南邨管理諮詢委員會通過增設站長室建議,但仍需經領展的同意。 到2017年8月,領展同意增建站長室,不過房署於8月10日貼出告示,指休息室屬公眾地方,要求九巴於兩日內移走,事件令部份車長相當不滿。 1985年3月3日起投入服務,初時來往樂華←→尖沙咀(力寶太陽廣場旁)。 尖沙咀商業區和旅遊區的帶動下,總站一再更改,可幸的是,支持它的,從來沒變,跨越銀禧後,前景續明朗。 現時途經牛頭角淘大花園、九龍灣啟祥道/啟業邨、新蒲崗工業區、九龍城宋皇臺、馬頭角偉恆昌新邨、土瓜灣高山劇場、紅磡香港理工大學、尖沙咀東部商業區、尖沙咀天星碼頭等地。
1985年3月3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樂華邨落成,尖沙咀總站初時設於現力寶太陽廣場,1985年9月28日起遷往中間道,1987年10月19日起遷往漢口道的半島酒店對面。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2007年8月26日起配合港鐵九龍南綫工程,需用漢口道部份路面以興建行人隧道,同時配合位於尖東站上蓋發展計劃。 牛頭角站大堂設有兩個出入口,而B出口前方則為行人隧道,貫通牛頭角商貿區和花園大廈一帶住宅區,港鐵亦為行人隧道各出入口分別編上「B1-B6」的出入口編號。 此行人隧道由港鐵管理,但該六個隧道出入口並不屬於車站範圍,因此就算在車站服務時間以外,行人隧道也會無間斷開放予公眾使用。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1975年12月17日起投入服務,原路線編號為121,初時來往彩虹←→中環(急庇利街)。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2025 三十多年來一直與好拍檔N122並肩作戰,不斷延長路線,爭取乘客支持。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牛頭角巴士總站
樂雅苑(英語:Lok Nga Court)是居者有其屋計劃下所出售之屋苑,位於樂華邨北面,全苑共有六座樓宇,在1984年落成。 2014年,此路線全面低地台化,使用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已調離)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已調離)行走。 23M線在八十至九十年代主要使用利蘭奧林比安9.6米(BL)、丹尼士喝采(N)行走。
- 樂華邨於1985年開幕,開幕牌匾位於商場地下的噴水池後方之護土牆之上。
- 現時牛頭角站所有月台已完成裝上月台閘門,並已投入運作。
- 樂華邨巴士總站(Lok Wah Estate Bus Terminus)[1],位於九龍觀塘區牛頭角樂華(北)邨寧華樓與秉華樓之間,樂華(南)邨停車場對面,屬新九龍內地段第6460號範圍,乃一採用平行式月台配置的露天巴士總站。
- 牛頭角站是觀塘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
- 樂華商場大堂外的巨型頂蓋下,曾有六級水池,後來改為花槽,並裝上欄杆。
- 第一期為A及B座的舊長型、聖公會基樂學校、樂華巴士總站及樂華街市、第二期為樂雅苑及振華道體育館、第三期為樂華商場及H型大廈、第四期為Y1型大廈、樂善堂楊仲明學校、熟食亭及樂華社區中心。
2008年1月7日,港鐵公司一併宣布將於此站、太子站及鰂魚涌站三個在附近200米範圍內不設公廁的車站增建洗手間,以及在八個屬於前地鐵網絡而未設置月台安全門的車站加裝月台閘門。 8個出口當中只有兩個(A、B)直接連接大堂,而其餘六個(B1至B6)實際上為車站B出口外公眾行人隧道(由政府管理)的出入口,乘客從車站大堂前往該等「出口」,須先經B出口離站,踏足牛頭角道行人路後再進入行人隧道前往。 由於牛頭角與九龍灣兩站間之架空路軌有一段與啟褔道天橋並排而行,為防止逃票客由天橋經軌道進入車站範圍,故月台不設樓梯通往路軌,職員須途經車站機房進出路軌,與啟褔道天橋及軌道之間所設的帶刀片鐵絲網相配合。 附近有街市、商場和住宅群,居民往返可取道巴士總站;路線四通八達,亦能吸引附近居民到此乘車,故此人流暢旺。 牛頭角站由協興建築承建,車站工程包括一條長達一千米的架空路軌,建於筋混凝土支柱之上[2]。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2025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車站大堂所處之位置原為加油站,隨地鐵動工而停用拆卸。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月台閘門
由於牛頭角站接近觀塘道及啟褔道往紅磡、土瓜灣和尖沙咀方向的行車天橋,故此月台不設有樓梯通往路軌,而需要途徑車站機房進出路軌,因此架空橋和行車天橋之間平行的一段設有鐵網和鐵絲網(刀片刺網),以防止逃票的乘客由行車天橋進入車站月台。 由於牛頭角站周邊約200米範圍內並無設置公眾洗手間,故此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在該站近觀塘道橋底的地面興建洗手間。 洗手間已於2011年1月完成工程並隨即開放予乘客使用。
- 1975年,「修正早期系統」動工,1979年落成啟用,當時牛頭角站的承建商為協興建築。
- 漢華小型巴士商會有限公司旗下45座線、16層線、觀塘至牛頭角線、觀塘站至觀塘IVE線、秀旺線共用車隊,部分用車間中需要行駛秀佐線或潮聯小巴旗下路線。
- 牛頭角站近東端位置設有預留空間予方便日後加設多一條扶手電梯連接大堂及月台,但自1979年10月1日車站啟用至今仍未有任何扶手電梯加裝工程。
- 8個出口當中只有兩個(A、B)直接連接大堂,而其餘六個(B1至B6)實際上為車站B出口外公眾行人隧道(由政府管理)的出入口,乘客從車站大堂前往該等「出口」,須先經B出口離站,踏足牛頭角道行人路後再進入行人隧道前往。
- 月台兩端牆壁及支柱換上淺綠色焗漆板之工序已先後完成,月台內牆壁之翻新工程已於2014年完成。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和22A線共需使用19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8輛為19座位小巴。 樂華邨小巴總站極為繁忙,惟附近一帶不設上蓋為候車居民遮風擋雨。 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早於2012年提出在小巴總站建造候車亭,但由於涉及公共地方,房委會須先取得只有約一成業權的領展同意;領展關注工程開支及日後維修責任,加上候車亭無助增加商場人流,拒絕分攤費用。 牛頭角站(英語:Ngau Tau Kok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觀塘道與牛頭角道之間,鄰近觀塘商貿區並上跨雅麗道,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於1979年10月1日啟用。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交通意外
踏入廿一世紀改派丹尼士巨龍11米(S3N)三軸巴士。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2年10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2025 有關內容只供參考,並會因應車務調動而更新(查看更新表)。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服務樂華邨居民近卅載的28A線於2013年3月28日停辦,原有來往觀塘碼頭的服務由九龍專綫小巴22A線取代;至於上課日途經功樂道的特別班次則改為28S線,維持以樂華為終點。 樂華邨巴士總站(Lok Wah Estate Bus Terminus)[1],位於九龍觀塘區牛頭角樂華(北)邨寧華樓與秉華樓之間,樂華(南)邨停車場對面,屬新九龍內地段第6460號範圍,乃一採用平行式月台配置的露天巴士總站。 2013年3月28日投入服務,取代已停辦的九龍巴士28A線之原有功樂道特別班次,與其不同之處在於並非由觀塘碼頭開出,而且於觀塘功樂官立中學不設分站。 牛頭角站近東端位置設有預留空間予方便日後加設多一條扶手電梯連接大堂及月台,但自1979年10月1日車站啟用至今仍未有任何扶手電梯加裝工程。 根據1970年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彩虹↔觀塘為第4期工程,並為「早期系統」中優先發展的首4期工程之一,故此車站當年曾被考慮興建。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該站是一天中最多不載客列車經過的車站,因為除了平日繁忙時間後大量西行列車經此站2號月台返回九龍灣車廠外,還有清晨及深夜時段部分西行班次會於觀塘站開始或停止服務。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另一件大事發生在2006年4月11日下午,位於巴士總站出口對面、佐敦谷北道和牛頭角道交界的偉景樓發生煤氣洩漏引致爆炸,導致兩人死亡及八人受傷。 事發前,在佐敦谷北道傳來陣陣煤氣味,消防、警方和煤氣公司職員到場了解,深怕會構成危險,封閉了佐敦谷北道和牛頭角巴士總站,經查證確定沒有危險性後,把現場解封。 各部門欲收隊離開之際,現場三處地方幾乎同一時間發生爆炸,波及偉景樓住客以及牛頭角道和佐敦谷北道的行人,其中兩名偉景樓住客不幸因此喪生。 牛頭角巴士總站(英語:Ngau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Tau Kok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九龍佐敦谷的巴士總站,亦是三條巴士路線的巴士總站,位於佐敦谷北道旁。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八達通轉乘優惠
總站旁的振華道地底則是水務管道藏身之處,喉管老化導致爆裂的情況,在千禧年後時有出現,亦引致振華道和牛頭角道交界的水務工程不絕,間中影響到巴士總站運作。 若要數新總站啟用以來,附近發生過的重大事故,非在2003年肆虐香港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2006年一樁鬧出人命的氣體爆炸案及2016年導致兩名消防員殉職的迷你倉大火莫屬。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洗手間原定在站外觀塘道之天橋底增設,後來改在車站大堂已付費區內加建;並已在2011年1月竣工,開放予乘客使用。 至於月台閘門安裝工程,由2011年6月起每晚深夜收車後進行,至2011年8月完成安裝,隨後投入運作。 牛頭角站(Ngau Tau Kok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其中一個車站,位於九龍觀塘區觀塘市中心西部,觀塘花園大廈以南,處於觀塘道、牛頭角道及雅麗道之交界處。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九龍巴士28線
現時主要租戶以小商店為主,包括茶餐廳、鞋店、電器店、麵包店、麥當勞、日本城、大家樂、百佳超級市場、大昌食品市場、Smart零食店及759阿信屋等。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樂華商場大堂外的巨型頂蓋下,曾有六級水池,後來改為花槽,並裝上欄杆。 運輸署服務詳情表顯示此路線為循環線,但在任何情況下,用車抵達裕民坊後所有乘客必須落車,故屬假循環線。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路線數目
現時途經九龍灣啟業邨、彩虹邨、新蒲崗彩虹道、黃大仙東頭邨、九龍城宋皇臺、土瓜灣高山劇場、紅磡海底隧道、灣仔修頓球場、金鐘太古廣場、中環置地廣場等地。 牛頭角巴士總站最初位於牛頭角徙置區中央,即介乎牛頭角道、安德道與安華街交界,於1953年10月19日啟用,屬觀塘區大型巴士總站之一。 根據1982年通用出版的《香港街道地方指南》顯示,當時以此為總站的巴士路線包括2A、6D、14B和209。 牛頭角站啟用初期,除了為鄰近住宅區的乘客提供服務外,鄰近工廠林立的工業區亦是乘客一大來源。 而基於1990年代香港工業式微,牛頭角站的客流量曾有一段時間偏低。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2025 直至觀塘商貿區的創紀之城建成後,周邊亦興建更多商業樓宇,導致人流大幅增長,然而由於車站大堂面積較小,而且沒有空間擴建,導致車站在繁忙時段經常出現嚴重擠迫的情況。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九龍區專線小巴22M線
二十多年來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為東、南九龍的市民帶來快捷的交通服務。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現時途經秀茂坪邨、觀塘樂華邨、牛頭角淘大花園、九龍灣麗晶花園、紅磡漆咸道北、佐敦道、尖沙咀栢麗大道、香港科學館等地。 根據1985年3月第九零八號政府憲示,新總站範圍被劃為禁區,專利巴士外的車輛一律禁止駛進新總站,以為總站啟用作準備。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另外,在前運輸局要求下,新總站還附設一條連接振華道至佐敦谷北道的單程行車通道,以及一條駁通牛頭角下邨和當時新落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安基苑的行人天橋,方便居民使用。 1980年代初期,為配合佐敦谷邨旁將會興建新住宅大廈,附近的社區設施需要重新配置,當中包括位於安華街的巴士總站。 2A及23M線分別於1984年2月20日及11月22日延長至樂華,28線亦於1985年3月3日開辦,以配合樂華(北)邨入伙。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九龍塘
早在2013年3月,九巴向房委會提出在樂華巴士總站設置站長休息室,不過房委會以需得到業權人領展批准為由,一直進展緩慢。 2013年3月28日開辦,取代已停辦的九龍巴士28A線服務,與其不同之處在於途經觀塘商貿區及港鐵牛頭角站。 樂華巴士總站(英語:Lok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2025 Wah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2025 Bus Terminus)是香港觀塘區北面最大型的巴士總站,現有4條巴士路線以本站為總站,附近亦有2條小巴路線,位於樂華邨通道附近,鄰近樂華商場和樂華邨奐華樓。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觀塘
現時途經安達邨、秀茂坪邨、牛頭角淘大花園、香港科學館、尖沙咀栢麗大道等地。 1984年8月5日開辦,途經曾大屋、車公廟、黃大仙祠、荷里活廣場、德福廣場等多個大型消閒娛樂場所,同時為沙角邨、博康邨、乙明邨、秦石邨、新翠邨、橫頭磡邨、黃大仙及彩虹邨等多個公共屋邨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巴士服務。 本路線於觀塘區的總站位置曾作出多次調動,於2022年9月13日調遷到此總站。 在1984年分拆為樂華南邨、樂華北邨及樂雅苑方便管理,從1985年起,兩邨一苑各有各自的房屋署辦事處管理。 而原本設於展華樓地下的房屋署樂華邨辦事處亦於1985年起分拆,並把樂華北邨及樂雅苑辦事處一併遷到秉華樓地下,而樂華南邨辦事處則遷往奐華樓地下,繼續為居民服務。
香港政府事後成立跨部門小組調查事件起因,表示煤氣從地下破損了的喉管洩漏出來,再擴散至偉景樓地下大堂,積聚了一定濃度後發生爆炸釀成意外。 本站設有9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月台原有設計以灰黑色為主要色調,牆身和柱身採用灰黑色馬賽克配白色字樣。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 2012年翻新後輔以淺綠色為主要色調,月台兩端牆壁及支柱均換上淺綠色焗漆板。
1979年12月5日配合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即將通往尖沙咀而投入服務,開辦時已是循環線,往來觀塘地鐵站至順利,當時在四順區的行車路線是與23號線相同的。 本線初時行走順時針方向途經順利邨及順安邨,但令居民在順利邨道下車後,需要橫過馬路才能抵達屋邨,因此為方便居民上落,1980年9月28日起,改為逆時針方向,先經順安才經順利。 牛頭角地鐵站去樂華邨2025 1984年11月22日起延長至樂華邨,並改經順天邨及牛頭角道,不再經觀塘地鐵站及翠屏道,取代28A線於牛頭角的服務,2001年9月2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2007年9月15日轉為全線空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