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內膽,用上自家研發的Omni防水透氣技術,有效排走濕氣水份,香港露營遠足已經很足夠。 這些模型已經調整了剪裁,與第二層的輕質羊毛內層互相配合。 市面上聲稱有高耐水壓的雨衣產品,為什麼穿一整天下來,裡面的衣服還是濕的?
就這麼幸運地,這天陰晴交錯不過於曝曬,下了幾場陣雨都只有短短不到十分鐘,既可以把外套淋濕,又不會造成太大不便,真是一石多鳥。 本文章所有內容均由編輯挑選及撰寫,我們可以由閱覽者的點擊購買行為中獲得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導購佣金收入,特此聲明。
防水外套: Q1: 雨水滴到防水外套無法凝結成水珠,代表Gore-Tex失效了?
為減少縫線造成水份滲透,背部至肩袖用一整塊布裁成,提高防水效能。 報告結果顯示,以5分為最高,16款樣本總評分都3.5分至4.5分不等,售價最高的外套($4,880)獲4.5分,但售價最低的外套($599)亦獲得4分,有售價$4,500的樣本同樣得4分,反映價錢不等於實用性,市面也有價廉物美的選擇。 5、請勿甩干,衝鋒衣本身的防水面料襯布具有速乾性質,而且並不會吸水很多,懸掛晾乾也不費什麼功夫,就不要再用強大離心力來傷害它了。 1、需要將你的衝鋒衣拉好所有的拉鏈、扣好扣子、貼好魔術貼,還原舒展帽子上的風繩——否則會造成面料扭曲。 可以用中性的洗衣粉泡上二十分鐘作用,然後在用軟刷或海綿將較贓的地方擦一擦即可乾淨,再用清水沖洗,清洗後不用擰直接掛衣架涼干。
一般的羽絨外套在門市試穿這點上比較明顯會感受到悶熱不適,大家可以到各門市試穿羽絨外套與備有鋁點科技的羽絨外套去比較差異性。 Omni-Heat™在2010年首度推出,今年剛好滿十週年。 由於此項科技,讓Columbia不僅受到各國奧運滑雪界的青睞,也讓品牌被《富比士》雜誌譽為前100大最值得信賴的品牌。 表層覆蓋35%金屬圓點,有效反射體熱並「保存溫度」;65%空間則能有效調節過高的體熱與排出汗氣,保暖之餘也兼具排汗乾爽,讓身體維持最佳舒適狀態。 男裝長袖防風刷毛連帽外套極薄的防風膜可以防止寒風侵入,內部的刷毛同時保持溫暖,同時滿足防風性與柔軟度,高彈性材質方便好活動,相較於其他外套較薄的材質也可以搭配在大衣中層,算是一款實用派的必備外套。
防水外套: Alpha Industries 防水機能外套
所以當收到邀約時,我第一個問廠商的問題是:「它會很重嗎?」。 但當我拿到外套時,我卻感到驚艷,重量和以往類似款式及性能的防水外套及羽絨外套總合其實差不了多少,比我預期的更能被百岳行程接受! 雖然對重視輕量化的人而言仍稍嫌重但若行程從登山口出發時是天氣狀況穩定樂觀時,此套兩件式外套能一件式收納也是不錯的優勢。 防水外套2025 各位機車騎士們應該都一定聽過天德牌這個台灣本土品牌,因為如果要在台灣數到機車專用雨衣品牌的話,天德牌絕對是當中的佼佼者。 品牌的產品取得多項發明專利,細節設計處處貼近機車騎手的需要。
- 但這次為了測試外套的耐用,後面四次我都是穿著 Rab Downpour Plus。
- 唯一的缺點是它不能分開穿脫,體積也比較大,收納起來可能會比較不方便。
- 中文可能看上去霧沙沙,大部份店家也都會籠統的稱「防水」(就字面意義來說的確都可以說是防水啦),但其實這分別是三個不同程度的防水效果,在衣服的洗標或商標,以及網購的商品敘述中都會標明。
- 要在運動的過程中保持乾爽,有兩件事情非常重要,一是阻擋外界的水穿透衣著接觸身體,二則是避免自身排放的水氣累積凝結在體表。
- ▲ 一般防水透氣布料(左)與 OutDry™ Extreme(右)之比較,上方對應外層,黃色為防水透氣薄膜。
- 下面這兩張照片是另外一位友人穿去銀河洞淋瀑布,替我完成了我想把 OutDry™ 防水外套穿到瀑布下的願望。
外層防水外套與中層羽絨衣,在拆卸與併用的技術上採用三點式連扣系統(Zip-in and 3-point Interchange System),如下圖所示,將外層內部的排扣穿過中層的圓圈後扣上,使得整合與拆卸在穩固的狀態下富有更佳的彈性。 這次受廠商Columbia邀約為其評測2020年秋冬新款的三合一外套-防水保暖700羽絨兩件式外套 「Cascade Peak™ IV Interchange 防水外套 Jacket」。 Columbia為史上第一個發明可拆卸內裡設計、三合一穿法的品牌,分開單獨穿或搭配一起穿。
防水外套: CHOCOOLATE 防水機能外套
Water Proof 是 100% 的防水,但相當不透氣,如雨衣,不適合日常穿著;「防水外套」所指的防水,其實是說抗水 Water Repellent,根據不同的面料應用有不同的抗水程度,具備透氣功能,常見的Gore-Tex 防水外套便屬於這類。 「防水係數」數值用來量度其防水度,與它關係密不可分的還有「透氣係數」。 2.5 層的防水外套,比較常被討論的多是耐用性的方面,而 Pertex 的布料又相較其他防水外套來得柔軟、輕薄,我也對此比較有疑慮。 先前在爬淡蘭古道時,因為就知道整體路段比較濕滑,也常有需要在林木間鑽來鑽去的情況,就會選擇強度較強的防水外套。
上述因素讓我對Columbia外套的防水和保暖系列產生了興趣好奇,想知道如何因應美國步道的天氣狀況,做彈性的設計兼顧裝備的強度。 這類防水薄膜的表面並不具孔洞,所以雨水無法由外而內滲入底布,但它可以吸附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汗水,並透過薄膜慢慢「蒸發溼氣」,以達到調節衣內溼度的功能。 由於這類薄膜僅能透溼、無法排出身體產生的熱氣,所以較適合運用在低強度的休閒行程;若是在高強度的運動行程使用,它的透溼速度可能會趕不上你流汗的速度,造成「外頭下大雨、衣內下小雨」的窘境;再加上熱氣聚集在衣內無法散去,最後會感到外套悶熱反潮,穿著體感不適。 「風雨衣外套」顧名思義,就是既可以遮風又可以擋雨的兩用雨衣。 跟上面的雨衣比較,它穿著起來比較貼身,在設計上也比較重視防風機能,最適合進行戶外活動時穿著。
防水外套: 樣本總評分:
防水外套之所以能防水,是因為它在外套的表布跟底布之間貼合了一層防水薄膜,讓雨水無法滲入內裡,所以才具備隔水的功能。 而這層防水薄膜的製作技術又分為兩大類:具透溼功能的「親水無孔膜」與具透氣功能的「疏水多孔膜」,分別適用在不同的環境。 總結這次測試,在防水表現滿分的產品當中,使用Gore-Tex技術的3款(The North Face、Patagonia及Arc’teryx)透氣度最高;而透氣度比Gore-Tex更高的產品,沒有一款的防水能力比得上。 防水外套 防水外套2025 從這次測試見到,Gore-Tex在外套防水技術上仍然領先。
防水外套: 衣服標籤雲
編按:本機能紡織百科專欄由《健行筆記》與《明基材料Xpore》共同推出,專欄內將邀請各領域專家與大家分享最新織品科技。 「Patagonia」Triolet於磨擦25,000次後,面料已出現2條或以上紗線的破損,而布面料亦出現褪色,只得2.5點評分,其餘樣本的耐磨表現皆不俗,獲4點評分或以上。 防撕裂強度方面,除了「Houdini」Leeward 和 「The NorthFace」Apex Flex 防水外套 GTX 2.0外,其餘樣本的防撕裂強度都不足,只得1至2.5點評分。 日本品牌 mont-bell 的創辦人辰野勇從小就是個「山系男孩」,抱持著想要從事與登山相關工作的夢想,他於 1975 年跟兩個合夥人正式成立「mont-bell」。 由於辰野勇本來就是個熱愛登山與大自然的人,所以可以說是比誰都更能理解登山用品使用者的需要。
防水外套: 女 防水外套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Gore-tex所採用的方法,但是為什麼要在ePTFE加上PU層呢? 主要是為了抗油汙,因為油汙容易塞住孔洞,而影響到透氣效果,但也因為加入PU層,通常導致透氣性比不上event材質,價格偏貴。 不過PU塗層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用,可以提升防水外套的耐用度。 為了避免這樣的貶值, 正確的洗滌與保養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
防水外套: 防水外套 300 筆結果
16款樣本售價由$599 至$4,880,重量由182克至776克,8款的設計較重,另外8款則較輕便。 測試主要比較樣本的耐用表現、防水表現、透氣度、擋風能力及防縮水表現,及由評審員實測使用方便程度等。 面對不穩定的天氣,或突如其來的大雷雨,一件既擋風防雨又透氣舒適的功能外套確實必不可少。 消委會聯同多個歐洲消費者組織合作測試了16款功能外套,究竟哪款最透氣防水最高分呢?
防水外套: 防水外套推介|7.Aigle
要在運動的過程中保持乾爽,有兩件事情非常重要,一是阻擋外界的水穿透衣著接觸身體,二則是避免自身排放的水氣累積凝結在體表。 中文可能看上去霧沙沙,大部份店家也都會籠統的稱「防水」(就字面意義來說的確都可以說是防水啦),但其實這分別是三個不同程度的防水效果,在衣服的洗標或商標,以及網購的商品敘述中都會標明。 袖口採用魔鬼氈調節(Adjustable cuffs),這算是最常見的防水外套袖口的做法,除非長時間舉著手撥開游走在清晨露水的芒草海中,不然即便大雨也只有袖口容易有些微滲水。 下擺內層亦有可調整抽繩(Drawcord adjustable hem)讓外套下擺可收合成更貼近身體,達成更防水與防止風從底部灌入的可能。
防水外套: 羽絨外套
分別是北二段的閂山,測試其防水及保暖效果,以及西巒大山,測試其行走的透氣性。 在闡述自身實戰經驗與心得之前,我先簡單介紹幾項此款外套技術上的特點。 所以簡單來說,挑選防水外套的第一點,是先確認其應用環境。
防水外套: 防水外套 NH550 – 赭石色
戶外天候多變,防水外套要有應對極端氣候的能力,才能帶給你最好的防護。 一般來說,小雨的水壓約為 500-1,000mm,大雨約為5,000- 6,000mm,如果遇上超級豪大雨,水壓也有可能來到 8,000~10,000mm,這數值相當於站在瀑布下、或是被消防水柱噴灑的強度。 戶外活動使用的防水外套通常以 10,000mm 做為最基礎的「防水係數」標準,防水係數愈高、耐水壓程度也就愈強,而Xpore的織物則以 防水外套2025 15,000mm 做為低標。 另外,就算都是戶外運動,郊山健行和極地攀登所需要的布料強度也完全不同,所以除了貼合層數外,外套還需搭配對應的表布/底布,最後才能提供符合使用環境的最佳解。 針對這一點,各家戶外品牌都有自己的分類系統,要購買前請先研究它的應用層級。 沒錯,「防水外套」只是一個概括的名稱,其中有不同的防水程度。
防水外套: 防水外套推介|1. Columbia
2018 年改版,填充量增加,衣長加長,更保暖,750 蓬鬆度歐洲鵝絨填充,智能拼接,易濕處使用化纖,維持保暖度,使用較耐磨的面料,並經 DWR 防潑水處理。 Columbia 現正推出「OutDry™ 防水外套免費租借」活動,讓大家免費體驗 OutDry™ 萬元外套極限防水的魅力!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今(2020)年 12 月 31 日止,詳情請點此觀看。
防水外套: 防水外套是怎麼回事
其實我本來在思考,借了 OutDry™ 防水外套,到底該如何才能體驗它的性能呢? 最近的天氣每天都又乾又熱,唯一可以測試的場合就是午後雷陣雨,不過自從借到外套後連續三天都是熱高壓的天氣,看起來沒什麼希望,正當我心灰意冷打算隨便拿個水直接潑看看、或是找個瀑布進去沖一沖的時候,有一個颱風形成了。 這個颱風來得恰到好處,一方面不直撲台灣,造成災害的威脅性比較低,另一方面外圍環流又會帶來降雨,讓久旱的陸地得以稍稍止渴,我打算到北部交通方便又正好位於迎風面的草嶺古道去走走,如果還是不幸沒遇上下雨,至少望遠坑還有條溪可以玩水兼體驗。 這件外套我會定位自己穿著在一般的山屋百岳行程及出國必備(對台灣中級山過夜行程或紮營縱走可能相對不適合,考量海拔溫度及體積重量),因為它的配色相當好看、打包收納上也相對方便,兩件的拆解與併用也相當彈性。 最後,建議大家不論以何種方式購買登山服飾或裝備,務必到現場試穿其版型與諮詢相關專業問題,在評估自己的行程是否適宜。 防水外套設計腋下透氣開口拉鍊(Underarm 防水外套 venting)去做搭配,省去原先擔心防水外套的透氣性難以兼得的問題。
防水外套: 羽絨外套 SH500 XWarm – 粉色/紫色
同年秋冬,Columbia 率先以戶外服飾結合 OutDry 零滲透防水壓合科技,首度推出 OutDry 系列產品如登山鞋等。 到了 2016 年,Columbia 加碼推出進階版的 OutDry™ Extreme 零滲透抗水科技,運用在防水外套上,因而獲得當年《Backpacker》雜誌年度編輯大賞外,也再度榮膺《Outside》雜誌年度最佳裝備大獎,可說是風頭無兩。 趁著小霧雨的預報,規劃了上山實測此款外套的機能性:防水、保暖透氣度。 在緩上至閂山的過程,起了一點霧但還未到霧雨的狀態,穿著外套並不覺得悶熱,停下來休息時也感覺不到冷風。 以往大家會選擇在閂山的登山口卸下重裝,原路攻頂往返再推進25K工寮。
若外套的防撥水塗層日久失效,用戶可於戶外用品店購買適用的防水噴劑,依照指示使用,以加強防水效果;及留意製造物料,如面料/內面料質感較像塑膠,相互磨擦發出的聲音會較明顯。 整體而言,在防水度方面,防滲能力上除1款樣本於較低水壓測試時已出現滲漏,所有樣本的防滲能力理想,得3.5分或以上,其中5款在整體防水表現獲得最高的5分,包括Houdini、The 防水外套2025 NorthFace等。 防水外套 跣水表現上,1款樣本的表面被噴灑水後完全濕透,僅得1分,為中國製售2,499元的Bigpack;其餘15款樣本均獲3至4分。 而最便宜的Quechua外套,防水度、防縮水及擋風能力則獲5分最優勝,各項設計上則稍遜,只有4.5分,而耐用及透氣度只有3至3.5分,整體上仍獲4分,與其他9款屈居第二。 最近台灣的氣溫有所下降,不少電商和購物網站也應景的推出秋季閃促,方便大家購買新一季的單品!
防水外套: 外套 MH500 – 赭石色
近期 Columbia 正在推出「OutDry™ 防水外套免費租借」活動,所以我也親自去租了一件來體驗看看,否則以上都只是冷冰冰的資料,大家看了也不會有感覺。 說到防水透氣,大家第一個反應可能是 Gore-Tex®,不過其實這個領域可說是處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光我自己使用過且叫得出名稱的就有四種之多。 舉例來說,若一件外套其防水係數1000mm、透濕係數1000g,是指以1000mm壓力的水柱加壓布面,開始有滲水的狀態;而透氣係數是指一平方公尺的布料,在24小時可以透出1000g的水蒸氣。 除了登山健行,出國旅行帶上此款三合一外套,解決保暖與防水的需求,相當合適中層羽絨衣亦附有安全暗袋(Interior security pocket)可以置放證件、地圖、鑰匙錢包等隨身物品。 防水外套內只要有縫線的地方,通常都需要加工一條防水貼條來避免縫線滲水,但貼條用久了也可能老化脫落,所以縫線較少的防水外套能減少滲水的機會。
防水外套: 保暖再進化
我很在意「翻轉式自體收納」的拉鍊會不會卡布,使用了幾次都沒有卡布的狀況。 加拿大頂級戶外品牌 Arc’teryx,創立於 1989 年。 每一個獨特產品的概念與想法,皆源於溫哥華的始祖鳥設計中心,並在 ARC’ONE 工廠進行實際製作,設計師們穿著這些樣品到附近的海岸山脈進行實際測試,根據實際使用不斷調整,追求完美,製造出領先業界的頂尖產品。
市面上就有泡棉清洗劑,然後在外套髒的地方將泡沫均勻噴洒在衣服表面,等一會後,用棉布輕輕擦拭污漬表面即可。 因為防水外套比較耐髒,可以用洗潔精清洗,首先在水裡加上適量的洗潔精,放入防水外套泡上10分鐘後用手輕柔幾分鐘,最後漂洗2次就好了,最好不要放在大太陽下曬,在通風的陰涼處晾乾就可以了。 真正的防水面料長期處於潮濕的氣候環境中也能經得住滲水壓力,不滲水。 比如長時間地在風雨交加的戶外行走,跪或坐在潮濕的地面,都不會滲水。 我還是喜歡有「胸前拉鍊口袋」的款式,雖然 Rab Downpour Plus 左右兩個口袋容量很大,而且偏上(背負大背包時並不會卡到腰帶),但取物上還是沒有胸前口袋快速方便,建議與胸前袋一起使用,就解決這個問題了。 ARC’TERYX 始祖鳥為戶外界指標品牌,經常與GORE-TEX合作優先使用新的機能布料,所以該如何清洗GORE-TEX呢?
即為3L三層布,此內裡布不同於分開的網狀內裡,而是和表布以及薄膜緊密結合的,通常透氣度最差,但較為耐用。 即為2L兩層布,2L布有些會設計加上分開的網狀內裡布,主要就是要隔離薄膜和人體的接觸,通常透氣度最好。 吳寶珠最初先不收錢試著修修看,並告訴客人將修好的衣服拿回家後,可以盡量穿、盡量洗,全力「虐待」衣物都沒關係,因為對她來說,修衣服就是要100%修到最好。 從成立修補室開始,吳寶珠每天搭第一班捷運出門,每天工作到晚上9點後才回家,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客人的幫忙,讓她在短短半年間就研發出一套獨一無二的修補技術。 在Slashie 斜前開雨衣2.0的概念基礎上,版型設計做一些修改,提升日常休閒使用度。 健行筆記編按:本機能紡織百科專欄由《健行筆記》與《明基材料Xpore》共同推出,專欄內將邀請各領域專家與大家分享最新織品科技。
防水外套: 外套 NH500 PROTECT – 灰色
The North Face、Patagonia及Arc’teryx的測試產品,在透氣度同樣獲得4分,並列全部產品的第二高分,僅次獲得4.5分的Bigpack Volcano(大約售價2499元)。 Bigpack的測試產品聲稱使用WR-Vantage防水技術,儘管透氣度最高分,但防水表現只得3.5分,而在跣水能力更加只得1分包尾。 消委會以4部分包括耐用度、防水度、透氣度、擋風能力及防縮水表現評估16款功能外套,其中最貴的Klättermusen,在耐用表現獲4分最佳,防水表現則稍遜Quechua、The NorthFace、Houdini等,透氣度評分則較低,只有3分,而在設計上則全獲最高分。 選用台灣耐用尼龍布料+PU防水透氣膠膜,機能透氣不悶熱;獨家專利磁釦設計替代拉鍊,可免去積水滲水困擾,穿脫快速便利。 Shift Gore-Tex Jacket使用GORE-TEX® 技術,集防水、透氣、輕便功能於一身。 有內膽的風褸在香港不太冷的冬天可能得物無所用,Columbia這件Watertight II較適合香港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