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以較常見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為例來進行說明。 人工關節是模擬人體原先的關節構造來設計,而隨著醫學及科技發展,人工關節的材料與設計也不斷獲得優化及改良,使現代的民眾能夠有更多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醫材可以選擇,以下分別以目前臨床上較常見的「人工膝關節」與「人工髖關節」來進行介紹。 老年人若發生移位性的股骨頭頸骨折,為了避免日後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是骨折癒合不良等併發症,也會建議可以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 根據統計,年齡在超過 60 歲後,平均每 2 至 3 人中就有 1 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經常會有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發出喀喀聲響等症狀,而這主要是因為關節內部的「軟骨」發生磨損破壞所導致,下圖以膝關節為例進行示意。
- 健保給付人工髖關節的材質主要為鈷鉻鉬合金(金屬)對聚乙烯(塑膠)關節面。
- 而根據統計,如果病患有正常使用人工關節,並且沒有發生人工關節鬆脫或感染,一般健保材質約有 90% 至 95% 的病患都可以使用十五年以上,其實已經是相當夠用了。
- 強化肌力也是避免膝關節退化的關鍵之一,醫師推薦容易進行的「坐姿抬腿」,只要坐在椅子上將小腿往上平舉,並把腳板勾起來,感受到大腿肌肉發力,維持5秒再放下來,每天建議兩隻腳輪流做100下,可有效訓練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
- 故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提醒醫師應詳細說明潛在之風險,不建議「金屬對金屬介面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使用於下列病人:
且其會釋放金屬離子,部分文獻報告此種關節植入物可能會造成胎兒或腎臟的傷害。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故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提醒醫師應詳細說明潛在之風險,不建議「金屬對金屬介面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使用於下列病人: (一)腎功能不佳、有洗腎風險者。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健保給付人工關節,有什麼申請標準或條件嗎?
療程次數視乎病人的年齡及活躍程度而定,年長的患者一般只需接受一次手術,但年輕且好動的患者隨著物料的損耗以及年紀增長而引致骨質疏鬆等情況下,或要再次接受超過一次的手術治療。 在香港,髖關節手術屬於政府資助的醫療項目之一,合資格的香港市民可以於公立醫院進行手術,費用會由政府全額或部分資助,然而各大聯網的輪候宗數平均超過2,500宗。 陳威明多年臨床經驗說明,需要重開人工膝關節術的案例,多數不是因墊片磨損,而是關節鬆動、人工關節周圍骨折或細菌感染所造成。 「就像搭飛機,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同樣都可以到達目的地,是否非得選用耐磨墊片,還是得回歸於病人的經濟狀況,」陳健煜說。 不過,如果病人關節嚴重疼痛及變形,對病人的生活、工作造成重大的影響,且沒有其他更好的方式處理,則不管幾歲,都可考慮施行人工關節手術。
近幾年,除非病人有特殊的狀況,大多請病人不要停藥,如果平時只服用阿斯匹靈,一樣可做半身麻醉;但如果服用保栓通或其他抗凝劑,則需採用全身麻醉。 近兩年,情況變得更嚴重,即使走平路,大約15分鐘後左膝關節便會疼痛難忍,坐下超過30分鐘再起來時亦有困難。 備註:上述為醫生診金,並謹供參考,實際費用須視乎病人實際情況及個別醫生而定。 其他費用如手術、藥費、化驗費等另計,歡迎向入院登記及繳費處查詢其他項目收費。 黃揆洲解釋,透過新引進的3D列印技術「全髖植入物手術導引系統」可以降低以上狀況,因該技術動態模擬最佳化植入角度,3D列印導板則將骨盆前傾角設定為0度,減少骨盆前傾角差異,精準度高,費用亦大幅降低。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退化性關節炎
(二)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符合現行健保給付人工股骨頭(MOOR)規定者,如自願選用上開「金屬對金屬介面人工髖關節」,依人工股骨頭支付價8,493元支付,超過部分由保險對象自行付擔。 (三) 對於須實施人工髖關節再置換者,由於髖臼骨本不足,如以金屬人工髖關節行再置換,人工髖臼無螺絲固定,容易造成人工髖臼鬆脫,所以不宜開放部分零件更換或重建型金屬人工髖關節。 一般當你不斷重複使用手指活動就有機會引致彈弓指,從而影響肌腱活動。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骨科醫師指出,置換人工關節,骨材、關節與關節交界處健保都有全額給付,不過,健保給付的人工關節比較容易磨損,而自費的材質磨損率較低。 以關節與關節交界處為例,健保給付的材質為聚乙烯,約十年就會完全磨損,需要開刀取出再次手術,而自費的材質是用陶瓷或金屬頭,約可使用20~30年。
- 感謝港怡醫院的醫生、護士及物理治療師在我住院四天期間的照顧,令我康復進度良好,很快便回復正常生活,還可以到離島遊玩。
- 坐於床緣或椅子,健側肢體放於手術腿足踝前方,向下施壓維持5秒,然後將手術腿抬起伸直,維持5秒,再緩緩放下,重複做10次,每次3-5回,幫助膝關節屈曲、伸直運動(圖五)。
- 就陳威明的經驗,骨科關節手術出血的風險,遠低於停藥後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的風險。
- (3) 特殊情況:符合現行健保給付人工股骨頭(MOOR)規定者,如自願選用上開陶瓷人工髖關節,依人工股骨頭支付價10,350元
- 近兩年,情況變得更嚴重,即使走平路,大約15分鐘後左膝關節便會疼痛難忍,坐下超過30分鐘再起來時亦有困難。
- 陶瓷材質可再區分第三代與第四代材質,第三代一次手術約需自費6~8萬元,第四代一次手術約需自費11~13萬元,相較於第三代,第四代較為耐撞,置換後還可以跑步,通常會建議65歲以下患者使用。
黃祥霖說,這樣一來,原本可以分開活動的兩節頸椎,變成要一起連動,如果後面有人叫你,原本可以轉頭就能看到對方,接受頸椎融合手術後,就要整個人轉身才能看到後面的人。 人工膝關節費用 除了不方便以外,也比較容易造成臨近節的椎間盤壓力集中,進一步造成臨近節的頸椎發生退化。 藝人李明依日前在臉書上表示自己必須「自費110萬動刀換頸椎人工椎間盤」,昔日她可是在舞台上大嗆「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青春偶像,現在卻已經頸椎老化,需要置換關節。 消息一出引起國人注意,後來卻衍生出「她手術前一天,健保署才公布12/1日起給付1個人工椎間盤」、有給付不早說的新聞,風波不斷。 過往傳統手術患者可能需要住院一星期左右,傷口還要有引流管,幾天下床都不方便,連坐馬桶時膝蓋都很痛,如今這些問題通通可以被解決。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人工膝關節費用: 民眾網
若關節在長期使用或承受重力、外傷等情況下,軟骨就會逐漸發生磨損,而失去一旦軟骨的保護,骨骼之間便容易直接相互摩擦,進而生成骨刺甚至是關節變形,這樣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保險醫事服務機構(以下簡稱醫事機構)提供保險對象應自付差額之特殊材料,除緊急情況外,應於手術或處置前二日,將相關說明書交付病患或其親屬,同時應向病患或其親屬詳細解說,並由病患或其親屬填寫自付差額之同意書一式兩份,一份由病患收執,一份併同病歷保存。 上開說明書應載明自付差額品項費用及其產品特性、使用原因、應注意之事項、副作用、與本保險給付品項之療效比較等。
根據統計,年齡在超過 60 歲後,平均每 2 至 3 人中就有 1 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經常會有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發出喀喀聲響等症狀,而這主要是因為關節內部的「軟骨」發生磨損破壞所導致,下圖以膝關節為例進行示意。 陶瓷與金屬頭的磨損率都是聚乙烯的1%以下,金屬頭僅部份醫師使用,一次手術約需自費9萬~12萬元。 陶瓷材質可再區分第三代與第四代材質,第三代一次手術約需自費6~8萬元,第四代一次手術約需自費11~13萬元,相較於第三代,第四代較為耐撞,置換後還可以跑步,通常會建議65歲以下患者使用。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有保險給付嗎?
由於現今手術的進步,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及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如為開刀單側,大約只需要住院四天三夜即可出院,而如果是雙側同時開刀,則約需五天四夜。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傳統人工髖關節的介面是鈷鉻鉬合金與高耐磨高分子聚乙烯,在正常使用下,磨損率已相當的低,每年約0.1mm~0.2mm;60歲左右的病人使用10年後人工關節壽命約在95%以上。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對於一般年紀大於65歲,活動性較低的病人,好好的使用,應有相當高的機會不必再次手術更換人工關節。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人工膝關節費用: 瓷人工髖關節、陶瓷人工髖關節( 健保部份給付 )
一般來說,髖關節退化容易發生在60歲以上長者,長期疼痛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心理狀態,要是發生跌倒而長期臥床,會有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併發症,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30%,讓此疾病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題。 其實就像買一輛車,有國產車,也有進口跑車,如果是長輩日常活動用,到公園散步、市場買菜的話,不一定要花大錢,健保給付零件就很夠用。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但有特殊需求如職業運動選手、活動度大者,可以考慮開進口車,自費更耐用的零件,讓人工髖關節用得更靈活、更長久。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健保部份給付項目-人工髖關節
陳威明說,一般而言,只要病人體重不要過重,而且正常使用,目前健保給付的材質已夠用。 全身麻醉較常應用在脊椎做過複雜手術,或嚴重僵直性脊椎炎,或長期使用較強力抗凝劑的患者。 陳威明特別強調:「膝關節手術不是把整個膝關節全部換掉,而是換掉磨壞的關節面。」他以治療蛀牙比喻,牙醫師是把蛀牙處理好,再戴上牙套,而非整顆拔除。 因此,有不少病人,在同時做完雙腿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隔天即可丟掉柺杖,直接下床走路。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尤其是骨架小、腳很纖細者,一旦體重爆增、加上喜歡蹲跪、經常穿避震力差的高跟鞋、不喜歡運動相對肌力較弱等,細小的膝關節需承擔更大的力量,就可能加速關節軟骨磨損。 人工關節置換術於國內其實是行之有年的骨科手術,因此已經相當成熟且危險性極低,而在臺北榮民總醫院關節重建科,每年約有多達 2,600 多例的人工關節置換術,為目前國內人工關節置換術個案最多的醫院。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醫療衛材收費公告
我們經常以車子來做比喻,軟骨就如同車子的輪胎與煞車皮,如果您開車的時間很長,或是經常開崎嶇山路,甚至是超載或時速開得非常快,那麼輪胎與煞車皮都會容易發生磨損而需要提早進廠維修做更換。 膝關節內窺鏡檢查一般都會有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服務,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從而開刀。 不過手術費同樣接近15萬港元,不過有不少病友都反映港安醫院質素好,病人很快就會活動自如。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治療方案
符合現行健保給付人工股骨頭規定者,如自願選用上開陶瓷人工髖關節,依人工股骨頭支付價 8,493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元支付,超過部分由保險對象自行付擔。 再次置換人工髖關節者,可能僅須置換部分組件如股骨頭或髖臼杯內襯;依「重建型人工髖關節組」之Head 最高支付價 4,696 元,Insert 最高支付價 4,336 元支付,超過部分由保險對象自行付擔。 然而根據治療經驗,每10位病患僅有3位可以獲得健保補助,約有7位需全額負擔塗藥支架費用。 以置換人工膝關節為例,關節與關節交界處選用陶瓷材質11萬加超耐磨聚乙烯4.4萬骨材,自費約需15.4萬元。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人工髖關節
④適度運動、訓練肌力:例如散步、快走、騎自行車、游泳、打高爾夫球等。 至於跑步,大多數病人還是沒問題的,但最好應用在緊急、發生危險的時刻。 詢問主刀醫師手術大約成功率及併發症機率、是否親自執刀,以及手術前必須經過麻醉醫師的完整評估,才能更確保病人的安全。 施信農提醒病人和家屬:「貨比三家,尋求第二意見(Second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Opinion),為自己尋求更好的醫療結果,」第二意見應詢問不同的醫療院所系統,他舉例,若從林口長庚問到台北長庚,意義就不大,醫師應來自不同的背景,也才有正確的比較基礎。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人工髖關節手術後多久可以下床?這些動作大NG!
術後恢復良好即可下床,但若出現傷口疼痛、頭暈,需告知護理人員,一般而言,住院天數約5-7天,需醫師評估。 一般而言,適度的伸展、彎曲可幫助下肢肌力訓練和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可以讓髖關節過度內轉,走路時要保持外八,不可以坐太矮的椅子、不可以蹲下、不可以翹腳、不可以做肢體前彎的動作。 術後追蹤手術後三個月需回診,可以漸漸恢復室外/內活動;術後半年以上追蹤,想要有更劇烈的活動、運動,可與醫師討論評估。 在此情況下,建議投保Bowtie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然後以每月HK$200加購 Bowtie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港怡醫院醫療健康組合,這樣做不但可享有全數賠償的保障,保費亦較 Bowtie Pink 低。 施信農則說,是否自費必須要衡量自己的經濟狀況,健保給付的人工關節品質也不錯,不一定非要選擇自費產品。 就陳威明的經驗,骨科關節手術出血的風險,遠低於停藥後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的風險。
對此,柯文哲回應,首屆市長任期他是政治素人,「磨合有問題」,第二任期後,首長就很少出現更換的狀況。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本文章內容由 林正宏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香港有很多骨科專科醫生可以施行髖關節手術,例如陳強醫生、張文康醫生、林文恩醫生、張熙澤醫生、何湛安醫生等。 有見及此,本港各大私家醫院包括寶血醫院及港安醫院等均有設立資助計劃,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龐大壓力以及使患者盡快得到治療。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退化性關節炎:老年人最常見的關節疾病
陳威明表示,人工關節用久了一定有磨損,現今科技還沒辦法做到完全零磨損,只能降到最低。 人工髖關節也是主要由四個不同的結構所組成,分別為髖臼處結構(又稱髖臼杯)、髖臼處墊片、股骨金屬球頭及股骨柄結構(如上圖),詳細內容如下表所示。 目前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以被應用於治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指間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處,但以全人工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最為普遍。 在順利移除掉這些結構後,醫師會修整周邊的關節面,接著把人工關節裝上去,並把這些關節組件與骨頭表面固定好,完成人工關節置換《延伸閱讀:什麼是人工關節置換術?是要把整個關節切掉嗎?》。 術後將可以大幅度的減輕甚至是完全解除關節疼痛,且只要於術後配合醫師正確復健,約於術後六週至三個月左右,關節功能則可漸漸回復正常。 一般退化性關節炎依嚴重程度可以被分為三個階段:輕度退化、中度退化以及重度退化,而根據不同分級,將會有不同的醫療建議與處置。
二、什麼是陶瓷人工髖關節 人工關髖節材料方面已研發出陶瓷材質股骨頭及髖臼內襯來做為磨損的介面,以新的技術將鈷鉻鉬合金之金屬股骨頭及高分子聚乙烯髖臼內襯以陶瓷來取代,可以降低磨損率,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 三、為什麼無法全額給付陶瓷人工髖關節 目前健保給付之人工髖關節之人工股骨頭為金屬之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髖臼內襯則為高耐磨之高分子聚乙烯,其磨損率已相當的低,好好的使用,應有相當高的機會不必再次手術更換人工關節。 而陶瓷材質股骨頭及髖臼內襯相當昂貴,在健保財源有限的情況下,難以列入健保給付;依現況,保險對象或其家屬如果希望使用,必須全數自費購用。 健保署為減輕保險對象的負擔以及考慮給付的公平性,故對該類品項給予自付差額。 以陶瓷人工髖關節為例,對於已符合傳統人工髖關節使用規範者,將可按傳統人工髖關節之價格給付,差額部分由保險對象負擔。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髖關節手術費用參考
除了退化性髖關節炎以外,因免疫機能障礙所引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外傷或股骨頭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都會造成髖關節受損。 以髋關節而言,髖關節是人體站立或行動時最重要的關節,主要支撐人的重量,並可以有多方向的活動如蹲、跑、跳、跪、外展、向前彎曲與向後伸展等的動作。 日積月累支撐及使用,使得髖關節成為一種容易退化的關節,髖關節的病變中以退化性關節炎最為常見,常發生5、60歲之後。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民眾篇(100.07.21第一次更新、103.01.13第二次更新)
而所謂的自費人工髖關節,與健保的差異主要在於『介面材質的耐磨程度』,常見的材質有陶瓷頭對上耐磨聚乙烯墊片、陶瓷頭對上陶瓷墊片、陶瓷頭對上維他命 E 墊片等,藉由增加界面材質的耐磨表現,有機會能夠延長人工髖關節使用的年限。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若是選擇使用這類型的自費墊片,病友所需負擔的手術費用則大約介於新臺幣 7 萬至 15 萬元之間,至於是否需要使用到自費醫材,建議您可從自身年齡、經濟狀況以及功能需求高低來做綜合的考量,並於門診時與您的主治醫師共同討論決定。 除非病情嚴重或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缺血性壞死等狀況,否則醫生通常不建議年輕病人換關節,因為年輕人的活動力旺盛,裝置人工關節磨損率更快,往後若要重新置換人工關節,不但骨本變差,關節使用壽命也會比第一次置換稍短一些。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關節置換中心
注意事項1.裝置人工髖關節後為避免關節脫臼,需防止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及避免患側腳之過度內外轉,同時雙腿中間夾梯形枕,拐杖使用至少六週。 2.雖然陶瓷人工髖關節可降低磨損機率,但仍有可能發生陶瓷碰撞而破裂(發生率不高、宜避免因外力或不良之活動導致)。 經由微創而精準的機器人手臂輔助膝關節置換手術,讓長輩們很快地回歸日常生活。 且豐榮醫院有專門的骨科微創手術中心,除了微創的骨折治療與關節鏡手術以外,還具備機器人手臂輔助關節置換的軟硬體,即使民眾不是在台北市也能獲得最先進的醫療服務。 關節重建科主任曾崇育表示,人工關節是非常成熟的手術,近幾年材質的耐磨損程度雖然有更進一步的進展,但是基本的手術功夫仍是影響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 人工膝關節術中切骨的位置與方向,過去依靠的是「老師傅的一雙眼」,而新式機器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利用光學定位與手臂輔助,讓醫師裁切精準的厚度與角度,將誤差降到最低。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老年疾病也隨之逐年增多,其中退化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口佔有相當高的罹患率。 患者不管做任何動作都會感受到疼痛、僵硬,甚至有明顯的關節外觀變形(如 O 型腿),此時通常保守性治療效果通常有限,建議可以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以改善生活品質。 人工膝關節費用 人工膝關節費用 若關節在長期使用或承受重力、外傷等情況下,軟骨就會逐漸發生磨損,而失去一旦軟骨的保護,骨骼之間便容易直接相互摩擦,進而生成骨刺甚至是關節變形,這樣的情況我們稱之為退化性膝關節炎。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負責我們的下肢活動,包含走路、跑步、跳躍、蹲下等。 退化性髖關節炎好發於50歲後停經婦女及60歲以上男性,其他像長期姿勢不良、運動傷害也會加速髖關節退化。 即使不幸患病需要進行相關檢查或治療,都可以利用公司醫保抵銷墊底費,餘下的費用則可以透過Bowtie Pink獲得全數賠償,保費亦會較沒有墊底費的計劃便宜。 ①避免感染:人工關節最怕的就是細菌感染,尤其是開完刀半年之內,儘量避免身上其他傷口的感染,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泌尿道感染。 若有拔牙或接受其他外科手術,應該告知醫師,如果牙齒問題已合併細菌感染,考慮服用預防性抗生素。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2025 而人工股骨頭與襯墊之間形成關節介面,股骨柄與髖臼杯則是嵌入骨頭之中,用來固定人工髖關節。
而針對年紀較輕、活動力較強或是體重較重的病患,則會比較容易增加人工關節零件的磨損,並有較高的機率發生人工關節鬆脫,因此我們一般會建議這類型的病患,如情況許可則盡量多等幾年再施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會比較好,才能減少未來還要再重新置換的機會。 一般健保給付的人工關節其實已經是相當不錯,而健保與自費人工關節最主要的差別是在於『耐磨度』,自費的人工關節通常相較於健保的將更加耐磨,但並非一定要選擇自費材質才是最好,建議可從自身的年齡層、經濟狀況以及功能需求高低來做綜合的考量。 人工膝關節主要由四個結構所組成,分別為髕骨處結構、股骨處結構、墊片及脛骨處結構(如上圖所示),每個結構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因此選用的材質也會有所差別,而有些磨損率較高的零件更有自費抗耐磨的材質能夠選擇,下列將以表格方式彙整每個零件的功能及常見的材質。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關節發炎疾病,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但若藥物已無法有效控制,為了避免持續惡化造成關節嚴重變形,也可以考慮盡早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然而,當我們的膝關節因為年歲增長致軟骨彈性變差、體重過重、罹患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或是因為嚴重的外傷等原因,讓關節軟骨磨損而造成關節退化,很多人會服用「葡萄糖胺」,希望能作為軟骨新生或修補的原料,但效果並不明顯。 一次機器人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自費約 50 萬,屬於全自費手術。 之前提過一個個案,客人的冠狀動脈嚴重閉塞,由於擔心情況突然惡化所以立即安排入私家醫院做通波仔手術。
例如痛風病人要控制尿酸、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壓制抗體活性,讓滑液囊正常製造潤滑液、體重過重的朋友,也要設法瘦身,以降低膝關節軟骨的磨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健保局的統計資料顯示,自98年至100年台灣平均每年約有2萬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每年約增加1千餘件。 100年健保給付在人工膝關節材料的費用約為11億元,如再加上手術費用,約為26億元。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並非永久性的,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病人的人工關節可以用上十多年。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A:一般認為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可達20-30年,保養得宜甚至可使用到40年但可能因病人的活動度、體重、是否選擇超耐磨墊片而有差異。
付差額人工髖關節費用: 選擇自費人工髖關節,手術大約需要多少費用?
以陶瓷人工髖關節為例,對於已符合傳統人工髖關節使用規範者,將可按傳統人工髖關節之價格52,560元給付,差額部分由保險對象負擔。 目前健保給付之人工髖關節之人工股骨頭為金屬之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髖臼內襯則為高耐磨之高分子聚乙烯,其磨損率已相當的低,好好的使用,應有相當高的機會不必再次手術更換人工關節(註)。 (三)特殊情況:符合現行健保給付人工股骨頭規定者,如自願選用上開陶瓷人工髖關節,依人工股骨頭支付價支付,超過部分由保險對象自行付擔。 (二)置換部分組件:再次置換人工髖關節者,可能僅須置換部分組件如股骨頭或髖臼杯內襯;依「重建型人工髖關節組」之Head及Insert最高支付價支付,超過部分由保險對象自行付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