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該處附近樹林棲息, 繁衍的猴子, 多屬長尾獼猴, 戰前已在該區出沒, 這些獼猴並非本土野生動物, 牠們棲身該區的歷史並不很久。 金山家樂徑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位於郊野公園內並由漁護署設立的郊遊徑[1],都設有標距柱,標距柱以字母C為首(C代表Country Trail,即郊遊徑),配以四位數字組成。 各郊遊徑擁有不同的首兩位數字,其中首一位數字以郊野公園地區劃分 (如香港島為4字頭),尾兩位則從01順次增加。 例如船灣淡水湖郊遊徑的首兩位數字是26,標距柱序號由C2601順次增至C2630。
- 雌猴每年可產一隻小猴,經母親悉心照料,小猴在三歲左右便有繁殖能力。
- 路旁的花木, 經晨運客適心培植, 青葱可人。
- 沿著右方的金山路下走,在支路繼續左走一小段後,需留意右方的衛奕信徑紀念碑。
- 郊遊徑處於風景優美的郊區,長度較長途遠足徑短,惟部分郊遊徑的長度超過10公里,比長途遠足徑的分段更長,難度則按所在地點而異。
- 雀 鳥 亦 品 種 繁 多 , 包 括 常 見 的 黑 鳶 ( 麻 鷹 ) 、 貓 頭 鷹 、 普 通 翠 鳥 、 火 尾 縫 葉 鶯 、 褐 翅 鴉 鵑 ( 毛 雞 ) 、 小 白 腰 雨 燕 及 棕 背 伯 勞 等 。
- 自1977年6月24日起該區被正式劃為城門郊野公園。
衛奕信徑是香港唯一不連貫的長途遠足徑(第2、3段之間相隔維多利亞港),如要算港鐵太古站至藍田站部分的話,長度另加4.5公里。 沿著右方的金山路下走,在支路繼續左走一小段後,需留意右方的衛奕信徑紀念碑。 走到孖指徑附近放目,視野障礙盡除,教人心情開朗:左起大帽山、右方針山,二峰以下則見城門水塘。 九龍水塘建於1910年[1],是本港第四個水塘。 水塘的數個構建物,如主壩、主壩水掣房和記錄儀器房等,已被列為法定古蹟[2]。
金山家樂徑: 新界東部及北部(沙田區、大埔區、北區)
於河背水塘家樂徑的中段有個小竹林,種在河背水塘家樂徑兩邊的竹子形成一條竹林隧道。 於早上較少人時到達,配合陽光照射下來反映在竹葉上,真的很美。 金山家樂徑2025 金山家樂徑 於不能旅遊的日子,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到了河背水塘迷你版嵐山竹林,影相打卡,止一下旅行癮。
走 私 坳 一 帶 是 由 新 界 進 入 南 九 龍 的 要 道 , 故 孖 指 徑 的 堡 壘 便 成 為 這 道 防 線 的 要 塞 。 大 部 分 堡 壘 在 戰 時 已 被 炸 毀 , 僅 存 的 亦 彈 痕 纍 纍 , 可 見 當 時 戰 況 激 烈 。 現 時 金 山 一 帶 的 戰 時 遺 跡 較 難 接 近 , 城 門 碉 堡 陣 地 則 大 致 上 仍 保 存 良 好 。 金山家樂徑位於新界中部的金山郊野公園內,沿九龍水塘北面的金山路便可到達起點,終點也在金山路,接近孖指徑的南端。 起步不久會遇上分岔路,遊人應沿石階上行,否則只會回到大埔路。
金山家樂徑: 衛奕信徑第4段 東洋山
故城門堡壘便成為這道防線的要塞。 離開儍人樂園後, 便向金山郊野公園以北的孖指徑山進發, 孖指徑山又名走私嶺, 北麓現存有一軍事陣地, 包括有戰壕和碉堡多處, 其間還有地道互通, 名為孖指徑防禦陣線。
- 也是喜愛遠足者的好去處。
- 圍繞河背水塘走一圈只需1小時路程,而且環塘的路況平坦,十分適合一家大細郊遊。
- 沿旁邊的石階上走便可達。
- 古道之名稱多為近代遠足人士以其連接之兩地或途經地點取名而成,故同一古道可能有多於一個稱呼。
1941年12月日軍侵港前, 金山家樂徑 駐守孖指徑防禦陣線的蘇格蘭皇室軍團, 由於虐疾流行, 金山家樂徑 軍力大為削弱。 日軍進攻香港時, 雖英軍以重兵於走私嶺一帶守衛, 無奈防線計劃早被日軍謀報人員偵破。
金山家樂徑: 香港島
麥 理 浩 徑 第 六 段 由 大 埔 公 路 開 始 , 經 過 九 龍 水 塘 , 沿 金 山 路 蜿 蜒 曲 折 地 攀 越 數 個 山 丘, 走 過 戰 時 遺 下 的 防 線 , 至 城 門 水 塘 為 終 站 。 沿 途 既 可 觀 賞 各 具 風 格 的 山 勢 , 亦 可 想 像 當 年 戰 況 。 孖 指 徑 的 南 部 為 侵 蝕 而 成 的 劣 地 , 碎 石 摻 雜 的 土 壤 中 長 有 矮 矮 的 松 樹 。 身 處 光 禿 渾 圓 的 山 頭 上 , 可 清 晰 遠 望 幽 深 的 城 門 峽 谷 及 附 近 一 帶 的 山 巒 。
部 分 建 於 1930 年 代 金山家樂徑2025 中 期 的 遺 跡 仍 金山家樂徑 保 持 完 整 。 由此拐個急彎,經過走私坳,再下降一段梯級後,路徑又轉趨平緩。 循徑而走,景色略顯平淡,路徑也識趣,沒有甚麼起伏。 最後踏上數步石級走至燒烤場,再往前走便可抵達城門水塘主壩,完成衛奕信徑第六段的行程。 城門郊野公園是本港最早期三個郊野公園其中之一, 是最先發展而設備亦最完善, 甚受廣大市民歡迎, 不但是郊遊野餐勝地,
金山家樂徑: 石馬脊 獅子山
在此聚居的獼猴有數種,其中以原產於香港及華南一帶的恆河猴居多。 其他則是由多年來放生、源自各地的獼猴雜交而成,如原產東南亞的長尾獼猴及中國西部的藏酋猴。 雌猴每年可產一隻小猴,經母親悉心照料,小猴在三歲左右便有繁殖能力。 現時,一般相信這些原始野生獼猴因為香港市區的發展,而在港島的林區中慢慢的消失[3]。
金山家樂徑: D3 獼猴碉堡摘菠蘿
也是喜愛遠足者的好去處。 走過孖指徑後, 便到達城門郊野公園, 城門郊野公園位於大帽山東南及針山、草山之西的一片山麓谷地, 群山環抱, 風景秀麗。 其範圍北起鉛礦㘭, 南至城門道; 西面由大帽山起, 東至草山及針山, 面積達1400公頃。 自1977年6月24日起該區被正式劃為城門郊野公園。 金山郊野公園內地勢以金山為最高, 高達369公尺, 故這個郊野公園亦以金山為名。
金山家樂徑: 衛奕信徑第六段 (大埔道 – 城門水塘)
二 次 大 戰 時 , 為 抵 禦 日 軍 佔 領 , 英 軍 挖 防 空 洞 及 修 築 戰 壕 堡 壘 以 備 戰 。 由 荃 灣 以 南 、 葵 涌 海 岸 的 醉 酒 灣 至 城 門 河 谷 , 是 一 條 18 公 里 長 的 防 線 , 名 為 醉 酒 灣 防 線 。 碉 堡 之 間 以 地 道 互 通 , 而 地 道 則 以 倫 敦 著 名 的 街 道 命 名 。
金山家樂徑: 衛奕信徑第六段
其中最具防禦力量的是一座名為城門的堡壘, 在今日針山之下, 草壩側對上, 仍可看到這座堡壘的殘存部份, 堡壘居高臨下, 對於防守孖指徑及城門谷一帶佔盡地利。 地道高約2公尺, 寬約1公尺, 每隔若干距離, 上方便有通光透氣的方孔。 每條地道各有英文名字, 如OXFORD ST、REGENT ST、CHARING CROSS、HAY MARKET等。 從大埔公路轉入金山道, 經過九龍水塘堤壩沿路前行約25分鐘, 路右有一斜路上引, 路口有郊遊地點的指示牌,
金山家樂徑: 城門水塘行山路線3:城門水塘-大埔道
面對怡人的景色, 燒烤作樂, 倍添情趣。 金山郊野公園位於九龍西北, 佔地337公頃, 此郊野公園面積雖小, 更無崇山峻嶺, 幽瀑名澗可言, 但風景極為美麗, 且接近市區, 交通方便, 每天到該處晨運及假日前往郊遊漫步的遊人眾多。
金山家樂徑: 衛奕信徑
昂坪360救援徑為香港唯一設有標距柱但不設兩位郊遊徑編號的郊遊徑。 由於此郊遊徑由私人機構(昂坪360)興建及維護,雖然設有以字母C為首的標距柱,但不設郊遊徑編號,標距柱序號由C01順次增至C30。 河背水塘是香港面積最細的灌溉水塘,亦是香港少有的 S形堤壩水塘。 圍繞河背水塘走一圈只需1小時路程,而且環塘的路況平坦,十分適合一家大細郊遊。 金 山 又 被 市 民 稱 為 「 馬 騮 山 」 , 園 內 數 量 最 多 的 哺 乳 類 動 物 當 然 是 猴 子 , 牠 們 的 種 類 主 要 為 恆 河 猴 及 長 尾 獼 猴 。 雀 鳥 亦 品 種 繁 多 , 包 括 常 見 的 黑 鳶 ( 麻 鷹 ) 、 貓 頭 鷹 、 普 通 翠 鳥 、 火 尾 縫 葉 鶯 、 褐 翅 鴉 鵑 ( 毛 雞 ) 、 小 白 腰 雨 燕 及 棕 背 伯 勞 等 。
金山家樂徑: 樹木研習徑
12月9日, 日軍上校DOI TEI-HICHI率領二二八聯隊, 揮軍直指走私嶺。 當晚11時, 日軍進攻城門堡壘, 經過連番劇戰, 英兵終於失守, 其後雙方又在垃圾灣激戰, 11日, 垃圾灣防守線終被日軍攻破, 九龍半島亦失守。 九龍水塘與新塘之間的堤壩這設計獨特, 呈一弧形, 可將壓力轉移至壩之兩端。
金山家樂徑: 金山
自從1938年日軍在大亞灣登陸, 廣州、深圳相繼淪陷之後, 香港政府亦開始備戰, 挖防空洞, 進行燈火管制演習, 修築戰壕堡壘等。 同時由荃灣以南、葵涌海岸的垃圾灣(又名醉酒灣)起至城門河谷, 築起一條11哩長的防線, 稱垃垃灣防線, 又名醉酒灣防線。 走私嶺一帶是從新界進入南九龍的要道,
金山家樂徑: 獅子山 三叉徑
金山頂上建有電台發射站和山火瞭望站, 登臨峯頂, 視野寬廣, 近處荃灣、葵涌, 遠至港島西部一帶景色均飽覽無遺。 港島徑橫跨香港島,由爐峰峽起點至大浪灣終點全長50公里,共分8段,標距柱以字母H為首(H代表Hong Kong Trail,即港島徑),序號由H001順次增至H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