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君子上達,小人下達。」這種人不願意向上升,而願意向下墮,真是無可救藥。 所謂「起惑、造業、受報」,這是因果的定律。 一開始就疑惑,起惑之後,就去造業。 造了業就要受果報,這是自然的法則。 這種果報是不可思議的,眾生所造的業,也是不可思議的。
- 用花來供佛,那更好了。
- 怎麼叫無所住心呢?
- 甚麼叫到彼岸呢?
- 那麼眾生所以和佛是一樣的,是平等平等的。
- 這才是真正原因。
因為這種緣故,所以稱各位為大善知識。 上人剛到美國時,從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可以算是一段沉潛的潛伏期。 上人曾形容自己那時,就像他所取的名號“墓中僧”。 那時因緣時機都還沒有成熟,但是上人常説:“我們到一個國家、到一個地方,就要幫助那個國家、幫助那個地方。 有一天,我對母親説:“我想出家修行,不知媽媽願不願意? 宣化上人爭議 ”母親説:“出家是好事,我不能攔阻你。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懺悔就是改過自新
那個鷹,要吃一個鳥仔。 宣化上人爭議2025 這個雀,就跑到釋迦牟尼佛懷裏去,叫釋加牟尼佛救牠--釋迦牟尼佛那是在前生,不是在今生--說是,牠這個鷹要吃我,你快救一救我。 釋迦牟尼佛說,怎麼樣救你?
須菩提問他,說,我說甚麼來著? 梵天說是,尊者無所說。 宣化上人爭議2025 那麼須菩提問,那麼你聽的甚麼? 他說,我也無所聽。 須菩提說,這是真般若。
宣化上人爭議: 什麼叫福德
修道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要準備與肉體分離時,我怎麼來的能知道,怎麼去的也能知道。 要不被這臭皮囊所控制,來去自由—是為著這個而修行。 假如想要成功成道,就要常常收攝身心,循規蹈矩,不被六根的門頭境界所轉。 那時你就有定力了。
- 修行,由凡夫到佛地,這是到彼岸了。
- 「無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要有一定了,有一定就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有了障礙;有了障礙就有煩惱。
- 你一有這種的毛病,那也就快沒有天眼了,也快沒有了。
- 兩名員工將裝有微型晶片的膠囊植入自己的體內,從而引起人們對晶片植入術的爭議。
- 因為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他左右二協士,這是西方三聖。
- 在夏天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所以要講經說法。
- 在這個時候,「得成於忍」:成甚麼忍呢?
就因為男女有一種愛情。 這愛情和合起來了,哦! 這叫「胎因情有」。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貪瞋癡感召三災
菩薩,度眾生而不著眾生之相;不是不著眾生之相,而不著菩薩自己這個相。 菩薩自己也就是眾生之相,所以不著住到自己,也就是不著到眾生。 那麼現在也沒有一個能莊嚴,也沒有一個所莊嚴,就是,做過去,做了就是做了,不需要存一種有功德的心。 我才說一切宗教都是佛教,它沒有超出到佛教的外邊去,因為佛教是包羅萬象的。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爭議
想不到,就睡不著覺;求不得,就吃不下飯。 宣化上人爭議2025 誰能保證自己沒有苦? 沒有這個苦,還有那個苦,總而言之,苦不離身。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早期修行阶段
有情世間就是我們所有一切的眾生,凡有血氣的,這都叫有情;沒有氣血的,那是無情。 甚麼叫器世間呢? 器世間就是,房廊屋舍、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這都叫器世間。 那麼有情世間又叫正報;器世間又叫依報。 正報,為甚麼要有這個世間哪?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忍受無理的攻擊
喝湯,要喝三調羹。 這三調羹,第一調羹,這要說:願斷一切惡。 這叫發願,把一切的惡事都斷了它,甚麼惡念也不起;不單做去,就連這個惡念也要斷了它。 第二呢,是願修一切善。 願意、發願做一切的好事;不是發這個願就算完了,要真去做去。 我真要斷一切惡,我真要修一切善。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沩仰-宗
宣化上人生前遗愿就是荼毗后将舍利分散给世界各地信徒。 让佛法在世界各地得以传播。 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
宣化上人爭議: 沒有福報,如何才能發財
不錯,這是一定的,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地獄的法律。 【編按】:宣公上人極力主張《楞嚴經》是千真萬確的諸佛心印。 所以上人來到美國之後,就講《楞嚴經》。 因為佛法傳到美國,擬將末法變成正法。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長老西來記 馮馮居士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單這個不著相,而且也不住這個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對六塵的這個相,你都要空了。 你要是著色布施也有所執著,你著聲香味觸法布施也有所執著。 有所執著,這個功德就是有限度的。 你要無所執著呢,這個功德是無限度的,沒有限量的。 說是甚麼原因呢?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四無量心
我們修道的人,首先要斷欲去愛,這是基本法則。 不然的話,修到八萬大劫,也不會有所成就。 少打點妄想,比吃什麼補藥都有用處。 若是不相信這個道理,那就愚癡到極點。 這種真正的道理,不能不信,不信就沒有智慧。
如果執著境界,真的也會變成假的。 若是不執著,假的也會變成真的,這是什麼道理? 好像冰本來是水,水可不是冰,這種物理人人皆曉得。 所謂「煩惱即菩提,菩提不是煩惱。」煩惱是冰,菩提是水,無明是冷度。 宣化上人爭議2025 有無明,水結冰;無無明,冰化水。
這都是教你那個心念專一,注目凝神的。 你在聽經,這也就是坐禪了;你在那兒坐禪,不打妄想,這也就是聽經了。 所以,這都是一個道理的,你會得,一切法都是佛法了;會不得,是不是佛法? 會不得也是佛法;會不得也不是…說是就不是佛法了。 會得會不得都是佛法,所以,這個「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我們修行要修大行,修大行就要能忍,能讓,能捨。 我前次講那個七大不講那個六度,就要修六度,六度就要布施。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大法西传
什麼時候找到「誰」,什麼時候就開悟。 宣化上人爭議2025 若找不到,不要心灰意冷,要再接再厲去找。 找到「誰」的時候,內不知有身心,外不知有世界,都空到極點。 為什麼會打妄想?
不要學烏龜,把頭縮回去,那就不是坐禪的修行人。 參禪打坐,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便有一種金剛的定力,不會被五欲的境界所轉。 這時,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不貪食、不貪睡。 就是在夢中,也沒有這種貪欲之念。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曾经说星云和慧律是台湾的魔头 慧律法师也回应过他
這是人生一種迷,誰也打不破這種迷。 好像螞蟻在大船上,不知道是船。 船在大海飄盪,經過很多的地方,可是螞蟻不知這隻船是什麼? 究竟到什麼地方去? 宣化上人爭議 因為船身太大,牠的身太小的緣故。 我們在地藏菩薩法身中生存著,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所以呢,就很多出家人,當時都學這種功夫。 那麼在釋迦牟尼佛因地,不知道多久的時間了,有這麼一生。 他很年輕的就到山上去修行。
宣化上人爭議: 圓寂高僧宣化上人爭產案 弟子稱物業資金由信徒捐贈
規勸弟子們天天要坐禪,天天要念佛,天天要研究經典。 三管齊下,才收事半功倍之效。 19歲,母親逝世,結廬於母親墓旁,期間禮請三緣寺上常下智老和尚為剃度師,法名安慈,遂披緇守於母墓旁。 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拜華嚴、禮淨懺、修禪定、習教觀、日一食、夜不卧,功夫日純,得鄉里人民之愛戴禮敬。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三大和尚”,“全球第一高僧”?
為甚麼《金剛經》教你不要想這個佛若坐若臥,若來若去呢? 就是教你把這個分別心,沒有,不要生出一種分別心。 你沒有分別心,你的智慧就會現前了,你般若就現出來了。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被集体抵制的原因分析
所以,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一定要正大光明,否則,只增加天地的戾氣。 宇宙充滿毒素,全世界的眾生,便會中毒而死亡。 今天是春節,六十甲子的壬戍年,屬於狗年。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呼籲世人警惕瘟疫劫
他講中文,我也不懂,要翻譯;我好像要睡著覺了似的。 這要睡著覺,並不是,說事前要去入定去睡覺啦,這是,覺得太疲倦了! I’m very tired。 喔,我又做工,然後又要聽經;聽經聽得也沒有甚麼意思,所以就沉沉欲睡。 我以前沒有講嗎?
宣化上人爭議: 宣化上人十八大願
「爾時」:就當爾之時。 為甚麼這樣說呢? 因為以身命來布施,也祗能救其他的人的生命,而不能使他返本還原,恢復他的本來面目、本有的法身。 你要給他說法,令他由此背塵合覺乃至成佛,那麼這是救度眾生的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