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要精進,不屈不撓,但同時要善調飲食、睡眠、生活、起居、身體、情緒等,這樣才容易悟道證果。 二十億耳聽從佛陀教導,依方法修行,不鬆不緊、很快就證道。 要成功達到理想,需配合各方面因素,條件,加以奮勇努力。 精進是長期的努力,細水長流,不要以「一曝十寒」的方式。 佛陀弟子二十億耳,求道急欲證果,廢寢忘餐地修行,但不如願,便反悔要還俗,佛告訴他;修行之道,不要太著急,也不要鬆懈,必須恰到好處,方才容易悟道,就如琴弦,緊,會折斷,弦鬆,音色就不美一樣。 六度波羅蜜以「布施」為首,可見極受重視;佛法講慈悲,慈者與樂,悲者拔苦,而布施正是與人快樂,拔人痛苦的最有效方法。
- 世間人大致上所追求的,第一個是財富,其次是追求聰明智慧,第三個是健康長壽。
- 菩萨三聚净戒之其他二者,为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饶益有情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
- 六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六度」。
- 「解脫」有淺深,淺的是斷煩惱、開智慧;深的是了生死、出三界;再深的意思是破無明、證菩提,那是究竟解脫。
佛教导航-中国佛教综合信息门户,佛教新闻_佛教论坛_佛教音乐_佛教电影_佛教讲经,网络学佛,从佛教导航开始. 所以佛教講要“三輪體空”佈施,就是佈施時不著相,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物。 我佈施了就像沒佈施一樣,這才是佈施的最高境界,你如果處處想著自己的付出,別人的回報,那樣的福報“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 當你有佈施的心時,連走路都是一種佈施,為什麼?
六度波羅蜜: 布施(慷慨)
所以阿羅漢不是佛,但是佛也可以稱為阿羅漢,這就好比世間法中,大學生不能稱為博士,但是博士同時具有碩士與學士的資格,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四攝法,不是一個人待在家裡,也不是躲到深山裡隱居便能成就,而是要與眾生同事來成就,所以菩薩分布於社會各個階層,與各行各業的眾生同事,然後布施、愛語、利行,再以善巧方便將眾生引入佛法中。 所以 馬鳴菩薩說,或以四攝或以六度,就是以四攝法與六度波羅蜜作為修行的主要法門。
-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你想得這三種果報,一定要修三種因,你才會得到。
- 三福、六和、六度都是成就自己的。
- 更何況你也成就布施的功德,未來這個人,他連同本金利息一起奉還給你,有什麼不好的?
- 然而這樣的報身佛境界,乃是欲界最重貪,欲界尚且無法出離,更何況是已出離三界的佛地境界?
- 世間人尚且會這樣作,更何況是菩薩?
- 所以諸佛的法相那麼莊嚴,因為每一相都是以無量的福德來修集成就的。
菩薩三聚淨戒之其他二者,為攝善法戒與饒益有情戒,攝律儀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諸惡;攝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饒益有情戒是廣修一切善法以利益眾生。 六度波羅蜜2025 六度波羅蜜 十地滿心進入等覺位時,已經過完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仍然是大波羅蜜多,這時必須百劫修相好,以一百劫時間專修福德,修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以及無量無數的隨形好。 也就是說,前面那五十個階位中的種種布施都還不夠,還要再以整整一百劫的時間,專修內財與外財的布施,廣修福德來具足圓滿三十二大人相以及種種的隨形好。 所以諸佛的法相那麼莊嚴,因為每一相都是以無量的福德來修集成就的。 在二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二度持戒度,對於佛所說的戒律,譬如五戒與菩薩戒能受持不犯;當持戒功德發起之後再轉入三住位,在三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三度忍辱度。 忍就是接受,能接受就能安忍,不能接受就不能安忍,對於佛所說的戒律能安忍,那麼對世間法以及世出世間法也能安忍,一切難忍能忍、難行能行。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佈施對治慳貪
布施時,施與受雙方都得到快樂,是自利又利他的無上法門。 六度波羅蜜 六度(梵語:ṣaḍ-pāramitā)即六波羅密,為佛教術語,指六種菩薩修行所具有的品德特質,被認為行之可渡生死苦惱大海,到達涅槃安樂彼岸。 佛言:忍辱的功德勝過持戒、布施的功德,確實忍辱難以修持。 此「忍」字,在心的上面有一把刀,就好像在你的心中插一把刀,很痛! 六度波羅蜜2025 若不能忍,在家人則無法成就任何的事業;出家人或佛弟子則無法修行,成就任何道業。
第一個就是對人為的加害要能夠忍受,忍人家對你的侮辱、對你的陷害,能忍,決定有好處。 能忍,這心清淨,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也是最大的福報。 第二就是自然的變化,像寒暑的變化,冷暖能夠忍,飢餓、遇到天然的災害,也要能夠忍耐。 第三種是修行,佛法的修學也要忍耐,在沒有得到法喜之前,就是功夫沒有得力之前,修行是很苦的,這一段路是很苦的,這路子走過去之後就很樂了,為什麼?
六度波羅蜜: 菩薩六度波羅蜜
菩薩不是自了漢,菩薩生生世世不捨一切眾生,常行四攝法來攝受眾生。 佛陀指出,我們若要達成任何生活的正面目標,都需要這六種重要的心緒。 它們又被翻譯為六圓滿,因為我們若能如佛陀般完全圓滿它們,我們也可以獲得解脫跟證悟。 我比較喜歡按照梵文波羅蜜多的原意叫它們「六到彼岸」,因為它能帶領我們度過如海般的問題而到對岸。
三福、六和、六度都是成就自己的。 第四是「精進」,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永遠不會懈怠,那就是進;心一、念一、行一,那就是精;純一而不夾雜,這叫精進,精進生定慧。 由此可知,佛法不是保守的,更不是落伍的,佛法是天天都要求進步。 六度波羅蜜2025 最重要的是要精進,精是純而不雜。 無論世出世間法,世間法像西方許多大科學家,他們在一生當中有許多特殊的發明,你問他怎麼得來的,他就是專精,天天去研究,鍥而不捨,被他發現了。 佛法也是如此,佛法是無量法門,你必須是一門深入,你才能夠成就。
六度波羅蜜: 般若
比他聰明的人還很多,比他方法靈活的人也多,為什麼那些人不發財? 佛跟我們講的,財富得來是你前生種的因,種了什麼因? 「解脫」有淺深,淺的是斷煩惱、開智慧;深的是了生死、出三界;再深的意思是破無明、證菩提,那是究竟解脫。
六度波羅蜜: 智慧 (分別性意識)
”:包括“生忍”和“法忍”及“无生法忍”[5],其为菩萨能在“位高时不傲慢放纵”、“被侮辱时不屈/居于怨恨”以及“外界现象变化时不会痛苦烦扰”等不生瞋业[6][7]。 “波罗密”意译作“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1][2],简称“度”。 或音译作“波罗密多”、“播啰弭跢”、“播啰弭谛”。 按龙树《宝行王正论》,有六种波罗密统摄大乘义:布施、持戒为利他,忍辱、精进为自利,禅定、智慧为解脱[3]。 此六波罗密为戒、定、慧三无漏学所含摄,又统摄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俱称为六度万行。 絕對不是他很聰明、他的方法很多,他就能賺錢了。
六度波羅蜜: 精進 (堅持不懈)
如《賢愚經》開示,九十一劫以前,於 毘鉢尸佛滅度後,有一對貧窮夫婦,為了要供養眾僧,在家裡,裡裡外外找了一遍,才找到僅有的一文錢,然後將一文錢、一明鏡,放在水裡很恭敬地供養眾僧。 因為這樣布施供養的結果,九十一個大劫世世端正,身體金色,而且在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 釋迦牟尼佛時,成為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 由此可知,布施的功德很大;可是菩薩並不是為了求未來果報而作布施,所以不會要求眾生回報。 三明六通大阿羅漢迴小向大,轉入大乘法中修學,在還沒有證得第八識如來藏之前,仍然只是六住滿心位而已,雖然他的解脫證境可以相等於初地心或三地心,但是從佛菩提道來說,他的般若智慧只是在六住滿心位。
六度波羅蜜: 布施
成了佛道,這才有能力廣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這第一願才能夠實行、才能夠實現,否則的話,那一願叫空願,光是說,說了做不到的。 所以一定要成佛道,才能夠度九法界一切眾生,要真有這個願。 有這個願,慈悲的力量就發出來了,就能夠精進不懈。
六度波羅蜜: 精進
意思是說,已經比較靠近佛地的境界了,成佛已經比以前更近了,所以叫作近波羅蜜多,這是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接著八地主修願波羅蜜,九地主修力波羅蜜,乃至十地滿心位成就智波羅蜜;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稱為大波羅蜜多,因為即將完成佛道,所以叫作大波羅蜜多。 在四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四度精進度,對於佛所說的法,能精進不懈怠地修學,也能努力護持正法。 當精進度修習圓滿之後,再轉入五住位,在五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五度禪定度。 這裡的禪定,廣義來說是指經由大乘法的熏習與靜慮,終於心得決定不再猶豫,能專心熏習大乘法。 接著再轉入六住位修學般若,在六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六度般若度,主要是熏習般若中觀、第一義諦知見,使得自己的智慧增上,並且依真善知識的教導修四加行而斷我見,才能圓滿六住位而開始參禪。
六度波羅蜜: 智慧 (分別性意識)
此「諸法」乃指萬事萬物苦空無常的種種真相與道理。 現今每家佛寺,參加共修會、法會的人數,女眾皆比男眾多5倍。 可見男眾學佛者越來越少,將來多往生三惡道;反而,女眾學佛者越來越多,死後多能往生天堂和西方極樂世界。
六度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佈施對治慳貪
是故,男眾應當好好精進努力修道。 同樣地,每家佛寺出家眾男女比例也異常懸殊,100位出家人當中,只有1位是男眾,其餘99位都是女眾。 由此顯示,女眾出家者越來越多,比較精進修道;而男眾出家者越來越少,其懈怠不修道又好淫樂,故平均歲數較女眾少了近7歲(以台灣而言)。
第一種是常見外道,他們以生滅不已的意識心來代替真心,所以主張要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或者對境不分別,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般若是六度的眼目,其他五度離開般若,如人有足而無目,很難到達彼岸的。 勤修六度,生命將顯得更有意義,多姿多采,充滿光輝燦爛的人生。 六度波羅蜜 禪定能使人心力集中,定心一境,從而產生高度智慧,對治散亂之心。
六度波羅蜜: 布施(慷慨)
於布施時,不論被布施的人問或者不問布施的因果,直接布施給他,然後讚歎布施的果報。 因為菩薩知道,被布施者不好意思開口,乾脆問他需要多少錢? 然後布施給他,接著讚歎布施的功德與福德,他聽了以後,知道布施的果報,未來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也會學著去布施;菩薩藉著布施這件事,使被布施者轉變成為布施者,使得更多的眾生,因此而獲得利益。 所以菩薩布施時,不論被布施的人問或者不問布施的果報,都應該讚歎布施的果報。 前面已說供養三寶的真實內涵,接下來談菩薩的六度波羅蜜。 所謂的六度波羅蜜,就是菩薩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到彼岸。
那麼究竟要如何來修持十波羅蜜呢? 廣義而言,菩提即是斷絕世間煩惱,成就涅槃的智慧。 六度波羅蜜 此三種菩提當中,以佛的菩提最為無上究竟圓滿,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知」、「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六度波羅蜜: 菩薩六度波羅蜜
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的時程,是從佛法的實際取證來說,不是從時間上來說;時間上的三大阿僧祇劫,只是針對性障很重又鈍根的人而說的一種形容。 六度波羅蜜2025 也就是說,性障很重又鈍根的人,真的要依照世間的時間一一去計算,可是對於精進、利根、性障很少的菩薩來說,就可以像契經上說的:化長劫入短劫地超劫精進。 六度(梵語:ṣaḍ-pāramitā)即六波羅密,為佛教术语,指六種菩薩修行所具有的品德特質,被認為行之可渡生死苦惱大海,到達涅槃安樂彼岸。 本會努力成就一個屬於工作、生活與佛法,會務發展與社會長遠福祉高度配合的空間。
她見到佛陀知道這是偉大的智者,於是深深地叩首行禮,說偉大的佛陀,我為什麼如此貧窮,請教如何才能富有? 佛陀說你想富有很簡單,佈施就行了。 布施意爲普施,人都有慳吝不捨,貪求無度。 對於錢財物質,不但不肯施捨給人,而且貪得無厭,心不知足。 佈施,不是單純把錢財送給人家,那是財施。 如果以「六波羅蜜法」、「六波羅蜜經」或「大般若經」中所談的波羅蜜的宗旨來看,都以「佈施波羅蜜」為首。
六度波羅蜜: 精進
也許有人說,正覺所弘傳的法那麼勝妙,是屬於哪一個宗派的? 正覺所弘傳的法是全方位的佛法,並不是把佛法切割為某一宗或某一派,而是 世尊傳下來圓滿的成佛之道。 布施(檀波罗密、檀那波罗密):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
這六條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要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從你早上起來漱口刷牙,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所接觸的統統是六波羅蜜,這叫真正的修行。 六度裡頭有自行、有化他,自行擺在第一,化他是其次;自行決定就化他,要從這個地方出發,從這裡做起。 如果菩薩看見有人求你布施,心裡應該生起歡樂快樂心,或起、或迎、或坐、或禮拜,為什麼看見有人求你布施,菩薩應該生起歡喜心呢? 這是因為菩薩有機會,可以布施及種福田的緣故,生起了歡喜心,所以趕快起來歡迎他、禮拜他、或者請他坐下來。
這一生所修,如果修得很積極,他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就得果報,所以講現世就能得果報的。 一定要明白這個事實,我們才懂得果報是必須要靠修因的。 話說回頭,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生起般若智慧進入七住位,次第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迴向位滿心,都還在修習六度波羅蜜,稱為遠波羅蜜多。 意思是說,距離佛地還很遙遠,成佛須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只是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十迴向位滿心進入初地之後,開始修十度波羅蜜。 初地主修法布施波羅蜜,二地主修戒波羅蜜,三地主修忍波羅蜜,四地主修精進波羅蜜,五地主修禪定波羅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羅蜜,乃至七地滿心位成就方便波羅蜜;這是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稱為近波羅蜜多。
佛教的義理說明;眾生有生死輪迴,般若波羅蜜是解脫方法。 六度波羅蜜 「般若」智慧,不同一般所說的聰明智慧,是如實知見一切事物本性的真智妙慧。 就這樣以四攝法來利樂眾生,讓眾生心生歡喜,覺得菩薩人很好,真是菩薩心腸,眾生就願意接近菩薩,願意信受菩薩所說的話,也就願意跟著修學佛法了。
又譬如在路上看見有老者跌倒,在地上爬不起來,菩薩看到了趕快把老者扶起來,乃至叫救護車送醫治療,這就是無畏施。 如果處於饑饉時代,菩薩剛好有錢,看見有很多人逃荒,而沒有東西吃,菩薩應該布施食物,給逃荒、饑饉的人食用。 六度波羅蜜 在古代常常可以看見有錢人,煮粥給逃荒的人吃,讓他們得以活命。 世間人尚且會這樣作,更何況是菩薩? 又菩薩作這些布施,並不是為了未來世的果報,所以菩薩布施了,不冀求眾生回報,雖然菩薩知道布施,有很大的果報。
六度波羅蜜: 精進
家庭裡面,家庭有家庭的規矩,父子、夫婦、兄弟,這是倫常,決定不能夠顛倒。 六度波羅蜜 一顛倒,這家就亂了,父不父,子不子,就亂了。 六度波羅蜜2025 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我們要想在佛法上成就,必須要遵守佛教給我們修學的次第,先從發心,發大心,大心就是要度一切眾生的這一個願心,然後斷煩惱、斷習氣,再學法門,最後是圓成佛道。
六度波羅蜜: 般若
佛告訴我們,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都是果報。 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是真理,是永遠不會變的。 絕對不是他很聰明、他的方法很多,他就能賺錢了,說實在話,比他聰明的人多,比他方法靈活的人也多,為什麼那個人不發財,他發了財? 佛跟我們講的,財富之得來是你前生種的因,種的什麼因?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你想得這三種果報,一定要修三種因,你才會得到。 世間人得這果報的,大多數是前生所修的,少數人是這一生所修的。
六度波羅蜜: 精進 (堅持不懈)
般若度愚痴,精進度懈怠,禪定度散亂,忍辱度瞋恚,都是度自己,不是度別人。 自己修行做出修行的好榜樣,好的模範給別人看,讓別人看到之後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夠向你學習,那就叫度他。 這是第一步,然後才用言教,身表演而後才有說明。 六度波羅蜜2025 六度波羅蜜 所以經上佛常常講「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後面才有說明;為人演說,演在先,說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