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區內建有多項文娛康體設施,包括高山劇場、九龍中央圖書館、九龍仔公園及泳池、何文田康樂中心等,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休憩及活動場地。 根據市建局的重建發展計劃,透過地積比轉移,未來「龍城」地面綠化空間佔地面積將增加37,000平方呎,比現時相關面積大增五成。 日後行人由啟德行人隧道,步行至相接連的地下廣場前往「龍城」不同地方,一出地面便可看到大片的綠化休憩空間。 除了透過規劃令「龍城」與啟德的連接更方便,自政府於2021年《施政報告》宣布接納市建局在油旺研究提出的新規劃工具後,市建局進一步研究如何以新規劃工具配合規劃主導模式,令市區更新項目能創造更大規劃裨益。 在宣布「啟德道/沙浦道項目」(KC-015)的兩年後,市建局再啟動「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首次應用地積比轉移規劃工具,將DURF希望達到的規劃效益提升。 至於鄰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
-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5月27日)啟動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的法定規劃程序。
- 九龍城名稱起源於19世紀清政府駐軍的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龍牆城」之意)。
- 本網址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擁有的版權保障。
-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九龍城道(位於土瓜灣)、九龍城碼頭與巴士總站(位於馬頭角)、九龍城(盛德街)巴士總站(位於馬頭圍)、九龍城法院大樓與九龍城裁判法院(位於馬頭圍)及九龍城政府合署(位於紅磡鶴園)均以九龍城為名,但實際上以服務全九龍城區而命名,並不在九龍城的範圍。
對於各方美食愛好者來說,九龍城是著名的美食天堂;對於另一些人而言,九龍城則代表了畢生難忘的回憶。 九龍城區有 九龍城區範圍 200 多所大、中、小學和幼稚園,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在此度過人生中最堪回味的黃金歲月,與此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對於廣大的香港市民來說,隨着時光流逝,九龍城區的面貌經歷幾番更替,但宋王臺遺跡、九龍城寨和舊啟德機場將永留市民的集體回憶之中。 展望未來,啟德重建計劃的落實及沙中線的興建,將令九龍城這個既富歷史色彩又充滿發展機遇的地區,經歷另一次蛻變。 九龍城區範圍 回看《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所提出的願景正在逐步實踐,時任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主席黃澤恩接受訪問時說,市建局以「規劃主導」的模式推展九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正好針對該區困擾多年的樓宇和地區設施雙老化問題,提出了可行的應對方案。
九龍城區範圍: 文化活動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透過網上視頻平台直播公眾簡報會(包括泰裔人士),講解規劃審批程序、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市建局亦會因應場地租借或供應情況,疫情發展等因素,考慮在適當時候舉辦實體公眾簡報會。 市建局估計KC-017計劃涉及影響泰裔及其他少數族裔居民,故此在進行調查期間,會提供適當的支援措施,包括傳譯服務和派發由八種少數族裔語言編印成的資料單張等,協助講解補償方案及安置安排。 此外,東面地盤擬建一幢低座商業建築,支援廣場的商業活動,並應用轉移地積比,將其准許的發展樓面轉移至主地盤,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項目涉及約560個業權,估計重建範圍內居住了約830戶家庭及有約90間地舖。
至於地區保育工作,市建局已就項目內的數幢尚未獲歷史建築評級的唐樓建築物作初步評估,在項目獲規劃批准後會進一步進行技術評估,以保育建築物的建築特色為元素,進一步強化具地區特色及街舖林立的街道氛圍。 主地盤在改劃作綠化行人步道後,其兩旁將提供臨街的商舖,提升街道活力。 市建局亦以彰顯地區特色的規劃方向,期望項目內的特色店舖和食肆能夠繼續在原區經營。 市建局在完成擬備第二階段的社會評估影響報告時,將整理所收集的資料,再與商戶安排約見,深入了解他們的意願及需要,並參照所收集的資料,釐定合適的過渡經營安排及回遷方案,盡力照顧經營者的需要,並協助他們在重建後回歸社區繼續經營。 區內的九龍城寨是本港早期發展的地區,於一九九三年拆卸後重建為寨城公園,園內保存了不少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九龍城區範圍: 區議會
市建局以往在處理地區特色店舖遷置和提供回遷安排的工作上,已累積不了經驗,他認為若市建局將來能兼任「小街飲食文化區」商舖的管理角色,店舖只租不賣,作為業主,便可以確保街道主題的落實,以租務優惠吸引切合主題的商戶租用,保留地區原有的老店,令更新後的面貌真正承載地區特色。 KC-016項目將提供土地空間,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及連接至屯馬線土瓜灣港鐵站,加強小區對外的連接。 另外,KC-016項目會進一步優化市建局建議將環安街延伸至銀漢街的道路設計。
新地(0016)九龍站天璽,今日(21日)以招標形式售出1伙四房單位,標售單位為 九龍城區範圍 「皇鑽璽」81樓B單位,實用面積1,545平方呎,連763平方呎天台,成交金額1.56888億元,成交呎價為101,546元;繼3月「天鑽璽」的成交後再創項目呎價新高。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在新聞簡報會上說:「面對更新『龍城』區的挑戰,如果單用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方式,不可能達到地區一直期望的願景。 在此情況下,市建局以「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應用「融合策略」,整體檢視該區的土地資源和用途佈局,並作整全的規劃;亦利用新規劃工具,包括轉移地積比,善用土地資源,克服規劃上的挑戰。
九龍城區範圍: 九龍城區相關網站
該平台將大部分地區持份者的意見,歸納成九龍城市區更新的規劃願景,在2014年向政府提交《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 有關計劃書按《市區重建策略》的四大業務策略,即舊區重建、樓宇復修、舊區活化和文物保育,擬訂區內適合推行不同更新策略的範圍,並就各項初步規劃建議,向政府提供意見。 至於部分未有寫入報告的居民提議,平台成員亦有向居民清楚解釋政策上的不可行性或規劃困難。 九龍城區範圍2025 九龍城區範圍2025 市建局透過規劃主導策略更新九龍城區的舊建築物及社區設施,不過,一個地區是否可持續發展,取決於地區文化特色如何延續保存。
市建局職員今天起在項目範圍內的樓宇進行凍結人口調查,以確定受影響居民的數目和了解樓宇的使用狀況。 九龍城區範圍2025 此外,九龍城區地道特色食肆雲集,當中泰國菜和潮州菜尤為興旺,不乏名店、老店,為九龍城區帶來「食城」的美譽。 根據《九龍城區風物志》描述,秦漢時九龍城區已盛產海鹽,不過較可靠的歷史記載是從南宋末代皇帝趙昺開始,現有宋皇臺和上帝古廟遺址。 九龍城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九龍城區的事務,共有25名議員,現屆九龍城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12名議員當中只有1名為民主派議員,有11名為建制派議員。
九龍城區範圍: 分類:九龍城區
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 上述資料亦會在城規會安排的日子同時刊載於市建局網頁()、存放於市建局總辦事處及市建局九龍城地區辦事處,供公眾查閱,直至城規會審批有關發展計劃圖。 如城規會經考慮後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認為發展計劃圖的草圖適宜公布,城規會將展示予公眾查閱,為期兩個月。
九龍城區範圍: 九龍城區活動預告
DURF報告原先建議將沙浦道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並在地面出入口位置預留適當的空間設置入口廣場,以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地面出口。 九龍城區範圍 參考DURF的市區更新方向,市建局進一步優化土地規劃,在2019年啟動「啟德道/沙浦道項目」(KC-015),將沙浦道部分路面亦納入規劃範圍,透過重新規劃道路走線,騰出毗鄰太子道東行人路的土地,興建一個分層地下廣場,作為新、舊區的連接點。 分層地下廣場的設計可直接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的地下入口,相對DURF建議的地面廣場,更方便市民穿梭新舊社區。 「門戶廣場」連接啟德與「龍城」,同樣與啟德相連的還有土瓜灣「五街」。
九龍城區範圍: 九龍城區委員會
據拍賣行資料顯示,上述推出的銀主盤為啟德龍譽1A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約245平方呎,屬開放式間隔。 黃澤恩稱,市建局的整體規劃設計可以達至無縫交接,對居民及商販的影響大大減低,解決了暫停街市和其他公共設施運作的難題,也節省了興建臨時街市的開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法。 免責聲明: 本網址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擁有的版權保障。 政府沒有就該等資料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或在任何特定情況下使用的合適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亦無須對與該等地圖資料或本網站有關的任何原故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上責任。
九龍城區範圍: 設施
他續指,市建局提出的更新計劃建議,符合DURF期望,而街坊對有關規劃建議,普遍表示非常支持,反應相當正面。 九龍城區範圍2025 原本DURF報告建議,將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面積劃得較大,透過較大範圍的單一佈局設計,將建築物集中騰出空地,構成「門戶廣場」。 現時新發展計劃運用地積比轉移,將土地重整規劃由「二維」變成「三維」,減少位於衙前圍道/沙浦道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的重建面積,降低擬建的商業建築物高度,該位置未用盡的地積比,會轉移至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主地盤位置,以善用土地發展潛力,達致地盡其用。
九龍城區範圍: 區議會選區數目
區內建築以住宅樓宇為主,由馬頭角十三街樓齡超過半世紀的老舊唐樓到加多利山和九龍塘一帶的獨立屋豪宅都可在本區找到。 九龍城、九龍塘、馬頭圍、馬頭角一帶昔日因位處啟德機場法定的機場障礙物高度管制範圍內,區內儘管是1980年代或1990年代興建的建築物也受到高度限制影響,最高的樓宇甚少超過16層,在市區而言,區內的大廈平均高度明顯較其他市區區域低矮。 然而隨着啟德機場在1998年停止運作和之後的市區重建,紅磡、土瓜灣及九龍城一帶亦陸續興建了不少高於16層的單棟式住宅,但當中不少被批評為「牙籤樓」(即樓宇地盤面積細小但建築高度不乎比例地高,狀如牙籤而得名)。 九龍城區範圍2025 九龍城區是九龍最早發展的地區,區內有超過2,600幢樓齡逾50年的樓宇,不少已經老舊失修。 九龍城區範圍2025 儘管私人發展商在過去20、30年,在區內推行不少重建項目,改善了原來居住在舊樓居民的居住環境,但這類單幢式的重建一般欠缺整全完善的土地規劃,對提升社區設施、優化道路網絡幫助不大,有關項目落成後,亦會增加日後重新規劃舊區土地的難度。 同樣為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成員、現任九龍城區議會主席的何顯明亦認為,「五街」對出位置發展成優美海濱,可增加區內休憩空間,改善現有殘舊市容、讓居民享受臨海環境,海濱日後有望將土瓜灣及啟德新區連貫,整體對城市及社區規劃有很大的幫助。
九龍城區範圍: 九龍城區
1984年,中英兩國談判及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英國完全讓步,對九龍城寨的主動權轉為中國手中。 九龍城區範圍2025 據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19年4月中558萬元買入單位,於2021年將單位二按至財務機構並貸款約120萬元,連同最初買入時向本地大型銀行上會的按揭貸款計,單位於2019年至2021年的兩年間,僅先後將單位抵押2次後便淪為銀主盤。 至於新地(0016)屯門御海灣II今日亦招標沽一伙分層特色戶,成交價為2,100萬元,呎價逼近2.9萬元,創全盤及今年至區內一手分層單位新高。 九龍城區範圍2025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表示,若 KC-017計劃最終獲得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的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在網上視頻平台以互動形式舉行視像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及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市建局會視乎疫情,適時安排實體簡報會,向未能參與網上簡報會的居民講解相關內容。
九龍城區範圍: 區議會資料
在加強歷史文化特色方面,市建局考慮到「龍城」區是一個街舖林立、蘊藏豐富餐飲及潮泰文化的小區,有不少具地區特色的店舖和食肆。 有居住九龍城的泰國人表示,九龍城在1980年代至90年代因來港當家庭傭工,在人生路不熟情況之下,加上鄰近舊啟德機場,為互相關照,開始有泰國人定居。 九龍城區雖經多年發展而主要為平地,但仍有不少高度不多於公引的小山丘,例如十二號山(又稱紅磡山)、採石山(又稱紅燈山或水塘山)、加多利山(又稱嘉道理山)、格仔山等。 九龍城區雖經多年發展而主要為平地,但仍有不少高度不多於百米的小山丘,例如十二號山(又稱紅磡山)、採石山(又稱紅燈山或水塘山)、加多利山(又稱嘉道理山)、格仔山等。 九龍城(英語: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九龍城區的中心部份區域,廣義上橫跨九龍城區及黃大仙區。
門戶廣場將整合活化後的打鼓嶺道公園、KC-015項目的地下廣場及毗鄰的一列巴士站,擴大該門戶對接啟德發展區的空間感,並為該處的巴士站提供更多乘客上落車空間,改善候車環境。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5月27日)啟動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的法定規劃程序。 九龍城區範圍2025 市建局貫徹「先規劃、後項目」的市區更新模式,開展KC-017計劃,並將毗鄰市建局的市區更新工作,以融合重建、復修、保育和活化的市區更新策略(「融合策略」),達致多項小區規劃的願景。 根據九龍城區選區分界圖,九龍城主要部分屬於龍城選區,小部分沙浦道列入黃大仙區東頭選區。 九龍城區範圍2025 九龍城區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宋皇臺道、馬頭涌道、亞皆老街、露明道、界限街、聯合道、東頭村道、東正道、沙浦道(包括富豪東方酒店)、原啟德機場(包括原客運大樓至啟德明渠的跑道範圍,即現時啟德發展區)為範圍。
九龍城區範圍: 九龍城
九龍城區在192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一個漁農和開採石礦的社會,這與當時香港整體經濟型態相符,並無不同之處。 根據1841年5月《轅門報》(即後來的《香港政府憲報》)所載,香港島與一水之隔的九龍半島上的居民可分為三大類,即漁民、農民和打石工人,此三大分類自然亦無分別,稍有不同的是香港島的城市化步伐較快,起步較早,而九龍要到1920年代之後才稍具規模。 相傳南宋最後兩位皇帝,曾於九龍城附近居住以逃避元朝蒙古軍隊追捕。 到清代中葉尚存,位置約在現今九龍城寨公園之南,啟德機場舊址的西北方。 而二零一四年在興建屯馬綫宋皇臺站( 宋皇臺公園旁)時,出土大量兩宋時期文物,或可旁證宋帝昺和宋帝昰曾在此處避難。 九龍城一帶於北宋時期為官富場,香港歷史上的食鹽,除很短的一段時期外,都是由香港政府專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