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民國77年)起,鎮瀾宮取消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將往年從北港的「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北港進香」改為往新港的「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至今,自此北港進香中斷。 開基媽、湄洲媽2000年7月16日至7月22日大甲鎮瀾宮《千禧祈福 世界盛典》湄洲謁祖進香大甲鎮瀾宮駕前團隊、各香頭及媽祖信徒組團前往湄洲謁祖進香。 大莊媽 2020年11月7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下午前往台中梧棲民和路一段及臺灣大道八段路口與梧棲大莊浩天宮相會,接駕大莊媽前往北港徒步進香回鑾贊境賜福。 2006年(民國95年)9月,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全體董監事會與所屬團隊分批由台中港出發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等7天6夜謁祖(刈火)進香,以小三通模式往返,再按照古代儀式進行。 1960年(民國49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天后宮、新增停駕彰化縣溪州鄉三千宮、新增停駕彰化縣溪州鄉後天宮用餐(免費素食餐點),另外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晚上駐駕新增雲林縣西螺鎮西螺福興宮為去程與回程。 2022年4月23日至4月24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各團隊接駕新北三重台北聖鳳宮(大甲媽祖分靈)-大甲媽祖聯誼會暨團隊前往祖廟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取消謁祖進香與回鑾三重市區遶境活動。
-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正值高山賞楓季節,梨山地區福壽山農場公告,農場住宿區之一的宋莊將於明年3月1日至年底,進行內部整修,暫不開放。
- 祈福典禮:凌晨四點在奉天宮大殿舉行「祈福」典禮,為所有參加光明燈、拜斗安太歲的信徒舉行,祈求媽祖消災解厄。
- 2015年11月15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與各香頭上午贊境新港奉天宮百年大醮,下午再到虎尾福安宮遶境會香。
- 因應大甲媽祖每年進香時龐大的徒步隊伍和信徒,成立台灣第一個宗教性服務醫療團隊「大甲鎮瀾宮醫療團」。
民國85年(1996年)媽祖領旨重啟遶境周圍地區一天(社口、新社、魚寮、七座等地);民國88年(1999年)擴大遶境西螺地區三天;民國89年(2002)年重啟往祖廟嘉義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目前模式是起駕後搭車前往北港大橋下車,於六腳、朴子地區徒步遶巡沿路村莊。 由於媽祖姓氏為林姓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等,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4]、中部「二十四莊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大莊媽 台中浩天宮,是位於臺灣臺中市梧棲區大村里的媽祖廟,該廟建築與進香分別被列為臺中市文化資產的歷史建築、無形文化資產,其媽祖被稱為「大庄媽」、「潛水媽」 早期大庄媽隨著拓墾者來到大庄一地,由庇祐渡海平安的海神信仰形象轉化而為開疆闢地的拓墾者之保護神,在大肚中堡一帶形成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大莊媽: 臺灣媽祖廟分布
【大甲媽祖遶境2021】時間、路線、禁忌、線上直播懶人包 大莊媽 大莊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大甲媽祖遶境2021。 2006年9月,大甲鎮瀾宮聯合台灣媽祖聯誼會的會員宮廟代表,首次循小三通方式由台中港前往金門與中國福建省廈門市的東渡碼頭後,再前往媽祖升天-湄洲媽祖祖廟、媽祖誕生地-賢良港天后祖祠、泉州天后宮、文峰天后宮等地謁祖進香,按照古代儀式進行,回程到金門天后宮遶境巡安,最後一天回鑾大甲鎮瀾宮安座。 觀音佛祖即一般俗稱的「觀音媽」、「觀世音普薩」或「妙善夫人」,「佛祖」是台灣民間對佛的尊稱。 在台灣媽祖廟的後殿幾乎皆為奉祀觀音佛祖的觀音殿(或稱佛祖殿),而大庄浩天宮在佛祖殿未增建前,原本觀音佛祖係供奉在北側廂房,一直到民國五十三年佛祖殿建構完成後,始將觀音佛祖迎至佛祖殿供奉,此尊神像後來被信徒偷偷請走,現在供奉在佛祖殿的觀音佛祖神像則是為後來重新雕塑之金身。 欲探究兩者名稱何者較為正當,可從台中旱溪樂成宮先前發行的宮誌中「迎神賽會篇」的文句,以及林美容教授《彰化媽祖的信仰圈》論文等相關論述,可以推斷出旱溪媽祖最早應是被十八庄特別迎請前去參與繞境的媽祖,而非主動舉辦繞境十八庄活動。 大莊媽2025 清朝時期,這些地方位在貓羅堡與藍興堡,大致分布於烏溪流域東邊,因此也稱為東堡十八庄。
在農曆3/20過後,也將由頭庄將迎請來的媽祖一一送回各宮廟中安座。 廟方進香民俗表演的千里眼順風耳公隊及儀隊也頗享盛名,1994年起連續3年獲得台灣省民藝華會特優獎,並曾獲邀在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就職典禮中演出[22]。 除千里眼順風耳公隊外,廟方組織還有北管團、七十二執士隊、獻花隊、神符組、四紅哨角隊、轎前鼓、神轎組等[23]。 大莊媽 此進香活動被以「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跑大轎」之名列為臺中市無形文化資產,其餘也被列入的臺中地區宗教活動,尚有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梧棲走大轎、新社九庄媽遊庄等[24]。 2018年9月29日至2018年10月9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五十三莊遶境,前往大甲、大安、外埔、后里等地。
大莊媽: 廟宇導覽
其特色在於隊伍最前面會有一為特殊扮相的婦人,有時頭戴抹額、打扮亮麗,手持菸斗或絲巾,造型酷似古時候的媒人婆,有時也會以傳統「公揹婆」的方式呈現,並於行進間扭腰擺臀,動作十分滑稽有趣,但此人也是整個擔花隊的指揮及領導人,以哨音令下,可使隊伍變換多種陣形進行表演與拜廟,可謂隊伍中的靈魂人物。 除此之外,仁化振坤宮擔花隊也會於行進中不定時向擺設香案的住家拋灑、發送媽祖加持過的「平安糖」,因此廣受民眾、小孩喜愛,極具特色。 也更可以證明「東堡十八庄迎媽祖」活動是「會同彰化媽、臺中媽、旱溪媽、內新媽、大里媽、番仔寮媽等媽祖」的遶境活動,並非由單一宮廟或庄頭的媽祖單獨主導所舉辦繞境十八庄的活動。 早期移民多自華南渡海,心驚膽顫,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海神媽祖婆成臺灣人重要精神託付。 臺灣有媽祖廟510座以上,有廟史可考者40座,建於明代3座,清代37座[1]。 媽祖最初名「湄洲林氏女」[註 1] ,清代以降據天妃顯聖錄所記林默一名,而慣稱「林默娘」。
信徒們也普遍相信,層級較高的媽祖廟,其神力靈感也較為強大(這個情況在其他地區則較不明顯)。 世界三鐵冠軍明星伊登(Iden)旋風訪彰化2天,除了到埔鹽順澤宮還願,在彰化縣長王惠美帶領下,暢遊鹿港天后宮、芳苑王功燈塔、海空步道、伸港白色海豚屋等彰化景點及打卡熱點。 上轎典禮:在遶境出發前的時間(起駕日的下午)為17:00舉行,祈安典禮後恭請正爐媽、湄洲媽及副爐媽等三尊媽祖與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一同登上鑾轎內。 祈安典禮:在遶境出發前的時間(起駕日的下午)為15:00舉行,向媽祖稟明遶境事宜,並祈求媽祖庇佑全體參加人員,平安順利。 我愛大甲媽 媽祖遶境活動的主題為2014「薪傳」、2015「世代傳承」、2016「誠心願行」、2017「mazu walker(媽祖跟隨者)」、2018「付出」、2019「作伙付出」、2020「人情味」等。 本團是由2021年四月初創立,是一個在LINE社群的繞境社群團體,社群分享者繞境者(香燈腳)的每一段與媽祖的故事並且介紹大甲媽祖遶境之美。
大莊媽: 北港三媽
不少學生及校友雖對宿舍的拆除感到不捨,但也期盼捷運站的落成,能帶給政大學生與周邊居民更便利的生活。 從此之後,萬和宮的「二媽」每3年都會回到「大魚池庄」的娘家,而廖姓子孫也組成「丹慶季會」,負責承辦「二媽」回鑾事宜,200年來始終不曾間斷,回鑾路程都以步行,先由西屯廖姓子孫扛著神轎來到萬和宮,上萬名信徒以步行方式跟隨著鑾轎,迎接媽祖回到西屯故鄉「大魚池」,路程經過區內的30多個里,每個里的土地公廟都會演戲,慶祝3年一度的「老二媽」回娘家。 關聖帝君即為一般所稱的「關公」、「關帝爺」或「武聖」,姓關,名羽,字雲長,為三國時代蜀國人,與劉備,張飛結為異姓兄弟,忠肝義膽,協助劉備形成三國鼎立之局勢。 不論是在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或民間戲曲的故事裡,諸如「千里尋兄」、「關公保二嫂」、「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關公的大智、大仁、大勇的「仁、義、禮、智、信」形象,流傳萬古,致使世人尊稱為「武聖」。
浩天宮廟體歷經天災與自然老化,這座五十三庄的精神堡壘,正開始進行整建修復,面對龐大的重建工程費用,誠摯邀約大家,一起來”起家”,延續前人的腳步,有您的參與,老廟展新華。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正值高山賞楓季節,梨山地區福壽山農場公告,農場住宿區之一的宋莊將於明年3月1日至年底,進行內部整修,暫不開放。 代表農場明年3月將會減少約3成的房間,不過今年國民賓館加入營運,有大幅增加住宿房間,請遊客多加留意。 大莊媽2025 莊競程登上「皮卡」宣傳戰車,以亮眼的紅色做為主視覺,側邊有和賴清德的合照,邀請大家加入「TEAM TAIWAN」一起挺台灣、「信賴台灣、守護下一代」,車隊從北區元保宮集結出發,遊行北區、北屯區主要街道,沿途獲得許多支持者比讚回應,還有駕駛搖下車窗揮手,讓競選團隊士氣大振。 未來捷運南環段全線通車後,由政大校園生活圈前往公館商圈,搭車時長可從35分鐘縮短為19分鐘,從政大前往板橋站也從原先的50分鐘,縮減至30分鐘。
大莊媽: 我愛大甲媽: 大甲媽祖遶境 – 駐駕路線與日期
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的爭論歷史更早,據說清朝時北港溪改道,沖毀古笨港街,也沖毀了當時的廟宇,因此在笨港街原址河道北岸重建的北港朝天宮,堅持自己為笨港媽正統。 大莊媽2025 而原本在南岸聚集的人們,後遷至現新港之處建立的新港奉天宮,則宣稱洪水將原廟宇的4尊媽祖(開台媽、大媽、二媽、三媽)神像沖至南岸,並被其保有。 除此之外,尚有爭論兩廟持有之媽祖分別是原天后宮媽祖中的哪一尊,此一順位之爭。
大莊媽: 各地名廟概述
此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中華民國國軍進駐為顯陽剛去掉女字旁改稱為馬祖島,遂沿用至今。 另外,彰化南瑤宮係源自雍正年間窯工楊謙自笨港攜去之香火,而後南瑤宮為感念其之功勞,往笨港(水災後改為新港、北港)謁祖進香時期媽祖必訪楊家,楊家不堪此大禮因而自南瑤宮再分靈媽祖一尊供奉於家,以將「神對人」之屈尊謁拜改為「神對神」之同格進香。 之後楊家媽祖先改奉於新港水仙宮,直到2002年起於水仙宮旁新建一天后宮,承襲古名命名為笨港天后宮,並將古笨港天后宮之廟史納入其自身廟史。 在臺灣,大凡歷史較為悠久的媽祖廟,都會成為鄰近地區媽祖廟和信徒自宅供奉媽祖的祖廟,層層分靈傳布出去後,形成一個蛛網密佈的信仰系統,並且透過熱鬧的進香、刈火儀式,強化信仰的深度。
大莊媽: 十八庄形成因素
廟方說清治時有一次度過濁水溪朝香時,被竹筏業者抬價,信眾忙著籌措經費時,媽祖突然抓生乩降旨,要求屬龍及屬虎的信眾各一名自行貼符渡河,溪水隨即消退,從此該廟媽祖除「大庄媽」之外就增加「潛水媽」[d][e]之稱[20]。 大甲地區大甲鎮瀾宮則是每年農曆三月份的南下遶境活動頗具盛名,參加活動的人次更是逐年攀升,近年更已達500萬人次之譜參與遶境盛會。 另外大甲媽亦有「見轎不跪,討皮痛」之語,因為清代時鎮瀾宮神轎出宮,除了老病殘弱者,信徒必定跪地迎送,否則會遭到隊伍帶頭者以「鶴旗」猛打。 第一類為民間廣泛流傳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媽祖的誕辰。
大莊媽: 進香
2010年起擴大舉辦為九天八夜徒步遶境進香,分別駐駕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最後回駕大甲鎮瀾宮。 在農曆三月一日前,屬於頭庄的烏日東女慈聖宮便會到彰化南瑤宮、芬園寶藏寺、台中萬春宮、大里杙福興宮、仁化振坤宮、霧峰南天宮、丁台新登宮、喀哩新南宮等廟宇迎請媽祖,只有內新庄新興宮的媽祖(八媽),需在農曆3/1當天請頭庄吃完點心擔後,才能讓頭庄將媽祖請到頭庄繞境。 在迎請諸位十八庄媽祖回到東女慈聖宮後,當天晚上置天台稟告上蒼,祈求十八庄媽祖巡視十八庄都能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大莊媽: 我愛大甲媽: 大甲鎮瀾宮
天月宮主祀天上聖母,據傳其鎮殿二媽神尊已逾百年,原先乃供奉於現址附近的宋江館,民國70年(1981)天月宮興建完成後,才將媽祖神尊迎請入宮奉祀,成為鎮殿神尊,後再另雕大媽、二媽、三媽等神尊供奉,而成為大莊的信仰中心。 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由次年輪值庄頭民眾,以擲筊決定次年奉祀媽祖的爐主,並以爐主的家宅為駐蹕地點,通常會在爐主家附近掛上「新社九庄媽」招牌,引導前往拜拜的民眾。 而極富地方特色的「新春遊庄遶境」,活動日期通常是農曆正月初三至初七之間,而在遊庄的前一天,會先到石岡鄉龍興村的龍興宮恭請食水嵙媽祖至新社一起繞境遊庄。 鎮瀾宮之法脈由第一代住持若清湛禪師起共傳了七代,僧侶法脈中止後,豐原慈濟宮出身之淇滿嚴禪師(臨濟正宗法脈)接任住持,淇滿圓寂後其徒覺定禪師接任住持,直至大正13年(1924年),覺定往唐山鑽研佛學,卻一去不復返。 每年釋迦牟尼佛誕日,仍保持舉行浴佛法會,浴佛用的悉達多太子像,為第一代僧侶若清湛禪師自大陸迎請。
大莊媽: 神像
早期的進香活動,皆由信眾發起,再經擲筊請示媽祖後成行,但並非每年都前往,有時三年、有時五年不等,但最長不超過11年,因為根據民間說法:如果超過十二年沒去進香就不能再前往(回娘家)。 1990年,浩天宮進香活動已改為固定的每兩年一次;2009年起,改以一年赴北港進香,隔年舉行大肚中堡地區五十三莊遶境會香的模式。 因應大甲媽祖每年進香時龐大的徒步隊伍和信徒,成立台灣第一個宗教性服務醫療團隊「大甲鎮瀾宮醫療團」。 2014年6月,暌違六年後,大甲鎮瀾宮聯合台灣媽祖聯誼會的會員宮廟代表,並邀請其他台灣宮廟代表一同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同時,也舉辦「萬眾齊拜」活動,按照古代儀式進行的只有新港奉天宮與大甲鎮瀾宮兩廟,並成立「香擔組」負責扛香擔與工具。 2001年,由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在鎮瀾文化大樓成立「台灣媽祖聯誼會」,號召有加入的全台各地媽祖宮廟會員代表一同前往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並擔任台灣媽祖聯誼會會長。 自清治時期開始,梧棲浩天宮信徒會組團到北港朝天宮進香,早期信徒必須徒步涉水,沿著彰化大村(燕霧大庄)、員林、溪州、西螺、北港等舊時道路,原先為不定期舉辦,後人數不斷增加,改為每三年一次,1990年代起再改為隔年一次[2]。
大莊媽: 清朝時期
十八庄迎媽祖於每年農曆三月開始舉行,大屯十八庄會以大旗為憑依序迎請媽祖神轎前來自己的境內巡庄。 雖然十八庄合稱為十八庄,但每個庄頭在舉辦迎媽祖時可視為單一個體,活動辦理並不隸屬於單一廟宇或宗教團體。 大莊媽 十八庄迎媽祖是由當地頭人、地方仕紳與民眾發起與執行,其中祭祀儀式、戲團聘請與否/多寡、繞境路線增修等事項,各庄都可自行決定,他庄也無權阻礙、干涉,也因此十八庄各庄至今仍保有自己迎媽祖的信仰方式與特色。 大莊媽2025 2015年11月15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與各香頭上午贊境新港奉天宮百年大醮,下午再到虎尾福安宮遶境會香。
大莊媽: 十八庄媽祖
廟宇形式保有古風,窗櫺、麒麟堵、龍虎堵分別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雕飾[10]。 2001年秋,臺中縣文化局舉辦歷史建築票選活動,入選為十景之一[11]。 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神像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莊繞境的神像。 位於新港鄉板頭村之笨港長天宮,傳說由顏思齊自湄洲至此,並於笨港溪邊興建天妃宮。 該廟雖亦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 因為這樣的層級觀念,臺灣許多媽祖廟對於自身在層級中的地位錙銖必較,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以後,臺灣的各大媽祖廟之間開始有誰才是「開台媽」的爭論。
2009年(民國98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彰化縣埤頭鄉明道大學,特別要求大甲鎮瀾宮大甲媽祖進香隊伍進入校園,並與彰化縣埤頭鄉埤頭合興宮接駕隨行,是遶境唯一學校。 1913年(日大正二年),當時因日本政府嚴禁與大安港廢港,大甲鎮瀾宮停頓湄洲謁祖進香;經北港牛墟的牛販買賣活動下,開始南下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之後逐漸有了「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往北港進香」活動。 我愛大甲媽 2021年5月1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五大神偶團及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哨角隊上午接駕基隆聖安宮(大甲媽祖分靈)暨團隊前往祖廟大甲鎮瀾宮謁祖進香。 十八庄的聯繫與發展逐漸成熟穩定,加上歷史與地理環境變遷,漢原衝突與海寇的威脅逐漸減少,但十八庄之間的聯繫往來、互助合作仍然不間斷,原本為了防止平埔族騷擾與海寇侵襲而組織民間「巡庄」的方式,也逐漸發展為十八庄宗教活動。
大莊媽: 三月瘋媽祖!(下)
每年農曆三月,來自各地的百萬信徒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隊伍,以大甲鎮瀾宮為出發點,在九天八夜中徒步至南部來回,堪稱是台灣地表最大規模遷徙活動。 大莊媽2025 1988年因媒體報導稱爲「大甲媽祖回娘家」而引發爭議,此後改往新港奉天宮繞境迄今[23] 。 由於媽祖在世時為虔誠的佛教徒,民間還相傳其為觀音菩薩化身,在閩南,禪門僧侶往往是天后宮的住持,亦持真言,施餓鬼、如伽藍,作佛誕、拜寶懺,顯現出三教合流的趨勢。
大莊媽: 彰化公托娃娃車放學遇車禍!遭轎車攔腰撞上 車內10童、4大人全送醫
民國45年由北港士紳蔡培東先生私人刻贈,於每次前往北港進香時,蓬萊媽皆會隨團回北港省親,並於當晚恭請蓬萊媽聖駕回蔡培東先生家作客。 又稱鎮殿媽,是浩天宮內最大型的一尊媽祖神像,坐鎮於宮內正殿的神龕內,故稱為鎮殿媽,為泥塑金身,造型頭帶鳳冠,手持奏版,面部表情溫柔而不失莊嚴,雙眼下望,有俯視大地、德被萬眾的意涵。 丁口錢又可稱做「丁錢」,是早年十八庄迎媽祖時,當地的頭人或里長等會挨家挨戶去酌收丁口錢,以家中人數計算(早期有些地方只算男丁),並酌收費用,一般一人大約五十到一百元不等。
目前馬祖馬港的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
大莊媽: 媽祖傳說
由此可以確定旱溪媽祖之所以繞境十八庄,是因為受到東堡十八庄的迎請,而非主動舉辦繞境十八庄。 也更可以證明「東堡十八庄迎媽祖」活動是「會同彰化媽、臺中媽、旱溪媽、內新媽、大里媽、番仔寮媽等媽祖」的遶境活動,並非由單一宮廟或莊頭的媽祖單獨主導所舉辦繞境十八庄的活動。 大里仁化振坤宮擔花隊 大里仁化振坤宮擔花隊是由仁化、仁德里及其他當地社區居民、義工媽媽等組成的志願性團體,以整齊的隊伍加上肩膀上擔著香花籃,於振坤宮媽祖進香或十八庄繞境期間,在媽祖神轎駕前,優美地為媽祖擔花開路。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舉行「筊筶典禮」擲筊決定遶境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 [24]遶境進香中包含了重要的十大典禮,包括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及安座,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大莊媽2025 大莊媽2025 大屯十八庄的形成與霧峰林家有很大的關係,在霧峰南天宮內供奉著一尊復刻版的「文察公」神像,也就是當年促成十八庄鄉勇軍巡庄的「太子少保振威將軍林文察」。 當十八庄媽祖遶境到霧峰(阿罩霧)時可以看到文察公神像端坐於轎上,從南天宮出發前往迎接十八庄媽祖到霧峰林家宮保第中做客,極具特色之餘也與大屯十八庄發展的歷史相互輝映。 早期中部地區平埔族主要分拍瀑拉族、巴宰族兩族散居其間,據聞平埔族有獵人頭祭神習俗,因此漢人至屯區開墾,常引發漢原衝突。
大莊媽: 十八庄各庄特色藝陣
雲林北港朝天宮自日治時代以來為全台巨剎[21],被稱為「全台媽祖的總本山」[22]。 全臺各地因不同起建年代、地域、背景,而有富饒地方采風、傳說的媽祖廟,早期有「南笨港、北干豆」一說,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 隨著媽祖信仰的影響力提升,各重要媽祖廟舉辦的宗教活動,往往成為強力的社會動員,乃至於沾染上政治色彩。 大莊媽 附帶一提,亦有承襲笨港媽祖正統的廟宇,尚有位於新港鄉溪北村之溪北六興宮。 該廟傳說源於笨港水災後,約道光17年(1837年)北港與新港正統之爭之初,為試圖平息這場爭端,由新港當地出身之福建水師提督銜太子少保的王得祿將軍出面協調,最後決定一尊留新港、一尊返北港,第三尊之正三媽(尚有一尊無提及)則由王得祿請回自家村里奉於提督公館,王死後即改為溪北六興宮。
大莊媽: 大甲鎮瀾宮
早期浩天宮的媽祖乩童,通常濟世救人都由浩天宮二媽降駕辦事,使得浩天宮媽祖的神威更加顯赫。 十八庄媽祖所到之處,居民通常為了表示誠心,都會在媽祖生當天,由各庄頭人代表聘請戲團演出,這些戲團通常會在廟口前面演出,在演出時也可看到舞台下有許多觀眾,十分熱鬧,在這一天,人神共歡,娱神也娛人,是一份純樸的風景。 「大屯十八庄迎媽祖」(又稱東堡十八庄迎媽祖)與「旱溪媽祖繞境十八庄」同為媽祖繞境十八庄的說法,兩者活動遶境範圍、天數甚至傳說故事等,相似重疊比例極高,也各有支持者,但再細究與探源,其實可以發現兩者名稱存在著「主體性」的差異,前者的主體性在於「十八庄」,而後者更傾向於「旱溪媽祖」,名稱上也因此產生爭議。
大莊媽: 媽祖青年會團體
該廟相傳為乾隆三年(1738年)[a]由陳姓人士所建[1],其主神天上聖母是經由廣東粵籍人士分靈奉請至當地[2]。 原位在今梧棲區褔德里的陳厝庄,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陳厝庄之陳德春和大庄尤阿斗發起改建,咸豐六年(1856年)總理蔡仁芳等仕紳決議擴大遷建到現址,光緒二十年(1894年)修建三川殿[1]。 大莊媽 昭和三年(1928年)再度重修[3],昭和十一年(1936年)完工奠定現今結構[1]。 傳說美軍空襲曾投下數百顆的炸彈,但僅少數幾顆命中爆炸,其餘的都投進鹿港海邊沙灘上,成為變成未爆炸的的啞彈,乃拜受媽祖顯靈所賜。 據傳一名參與行動的美軍老空軍人見聞,其人於戰後初年曾到鹿港觀光,到天后宮瞻仰媽祖聖像,發現與當時他在機上見一飛天白衣神女飄行天空,以長裙承接炸彈、將之拋移至海灘軟地。 故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10]。
2018年9月22日至2018年9月23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暨團隊(鎮瀾宮轎前吹、鎮瀾宮娘傘組、鎮瀾宮莊儀團、鎮瀾宮神轎班等)受臺灣農村經濟學會邀請,搭車北上到台北市希望廣場的臨時行宮安座,與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一同參與「雙媽相會 農景再現」in希望廣場活動。 然後是鎮瀾宮龍鳳繡旗團、鎮瀾宮哨角隊、鎮瀾宮三十六執士團、鎮瀾宮轎前吹、鎮瀾宮娘傘組、鎮瀾宮神轎班團、鎮瀾宮隨駕特組自行車團。 2020年2月1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與今年的遶境進香各香頭(頭香、貳香、叄香、贊香)舉辦「歲次庚子年消禳瘟疫(2019冠狀病毒病)祈福法會」,並且聘請台中廣安壇道長與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誦經團百人誦經祈福等,於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廟內舉行。 大莊媽 我愛大甲媽 2017年10月6日,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各團隊下午接駕湄洲媽祖祖廟的「2017年湄洲媽祖巡遊台灣」駐蹕大甲鎮瀾宮,遶境大甲市區後,晚上駐駕大甲鎮瀾宮安座。 駐駕典禮:遶境進香的第三天,媽祖鑾轎傍晚進入新港奉天宮,由鎮瀾宮董監事率領信徒誦經讀疏,感謝媽祖保佑信徒平安抵達新港。
大莊媽: 媽祖說潦溪就潦溪!大莊浩天宮潛水媽神威顯赫
這些錢多使用在迎媽祖所需的祭祀典禮、請戲團、請客等花費上,在收丁口錢的同時,也是早期頭人或鄰里長關心當地里民的機會,藉由收丁口錢也可以關心地方人口、經濟變化等問題。 根據廟方的記載,浩天宮創建於乾隆三年,但在建廟之前有一段時間是以神明會的形式存在。 乾隆三年建立的廟宇位在今梧棲區褔德里的陳厝莊,直到鹹豐六年(1856)才遷建到大莊現址。 大莊媽祖在此護佑眾生,即使政權幾經更迭,也無法撼動大莊媽在信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位於臺中梧棲大莊裏的浩天宮主祀天上聖母,自清乾隆三年(1738)建廟至今已有兩百八十多年的歷史了,而這位受萬民敬仰的大莊媽祖又有著潛水媽的聖號,原來背後有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如2017年繞境鹿寮忠天宮、護安宮、犁份崇寧宮、竹林保安宮、紅毛井紫雲宮、晉江保安宮、龍井新庄永順宮、南寮福建宮、大肚慶順宮,晚上在瑞井瑞安宮駐駕,次日回鑾經北勢青山宮、蔴園福興宮、過洋仔朝洋宮、六路朝順宮、埔仔慶安宮、三角仔南斗宮、三塊厝仔保安宮、南勢坑慶安宮、坑仔底龍安宮、鹿仔港寮永天宮等廟宇,晚間回駕浩天宮[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