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支付帳單,用戶亦應留意每四個月一次的結算週期內的用水量和收費,是否出現明顯變化及切合用水模式,例如若用戶及其家人外遊了一段較長時間,用水量理應相應減少,如發現結算週期的水費不變,有可能存在漏水問題,用戶該從速安排檢查內部供水設備。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是香港的搵樓平台/租屋網,齊集香港樓盤及樓市資訊,網羅業主及各大中小型地產代理的樓盤,助用戶找到心水香港樓盤,網上搵樓買樓更輕鬆。 這份小冊子詳列升降機操作及保養的注意事項,例如法例要求、日常運作須知、緊急情況處理、合約及保養事項等。
然而,時間飛逝,當樓宇到達10年及30年這些關口時,正是強制性檢查,甚至真正需要維修的時候,特別是大廈維修涉及金額由數萬至數十萬不等,作為業主必須有心理及金錢上的準備。 透過此網頁,你可以了解有關大廈的財政預算、帳目管理、招標程序包括供應品、貨品及服務採購工作守則及第三者風險保險等。 為保障氣體供應安全,氣體上給供氣分喉及用戶喉須定期檢查及維修,此網頁為公眾及氣體業界人士提供相關資料。 在1987年前建成的綜合用途建築物及住用建築物,業主或佔用人須改善或提升樓宇的消防裝置,以符合現代標準。 申請人最高可獲資助消防安全改善工程和顧問費用的六成,或該類樓宇的相應資助上限(見下表),以較低者為準。 如申請人曾申請房協轄下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申請人仍可向市建局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惟兩津貼下可獲的津貼總額不會超出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的津貼上限 、即80,000港元。
樓宇維修保養: 申請資格
如果是個別單位內出現漏水問題,可以做到的就是家居的維修和保養,你需要找個專業的師傅到家中進行檢查,找出牆身或地板滲水的主因,再對症下藥,進行維修。 千萬不要自行研究和處理,修補牆身裂縫或是塗沒防水層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萬一做得不好或做錯一個小步驟,都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樓宇結構所引起的滲漏問題比較棘手,需要整棟大廈檢查或維修,工程十分龐大,所需要的費用亦會較高,通常都是由大廈業主立案發團開會處理。 持牌水喉匠是根據水務設施條例發出的牌照持有人,可進行住宅和工商業樓宇及其他處所有關供水的各項水管裝置工程,但須在展開工程之前向水務監督申請許可。 樓宇維修保養2025 用戶可以透過書面或水務署網頁的電子服務,申請供水或進行水管更換工程。 供水申請程序如下:用戶應把正確地址和位置圖連同供水的要求一同提交申請。
基於同樣理由,租客負有隱含的法律責任,須以合乎租客身分的方式使用出租物業,並不可對其作出損毁。 面對有關維修保養的問題時,業主及租客須倚賴租賃文件所述,以釐定其個別責任。 一般的做法是,業主負責有關外部及結構性的維修,租客則負責內部及非結構性的部分。 所謂內部、外部、結構性、非結構性等這些詞語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因此,妥善草擬的租賃文件會包括所有可能引起爭端的範圍,並就此清晰釐定雙方的責任。 由律師草擬的租賃文件可能長達數十頁,而坊間所見的標準租約則只需一至兩頁,也正是這個原因。
樓宇維修保養: 資助款項
香港首個律師搜尋及配對平台,讓您足不出户都能隨時隨地比較律師的個人檔案、評分及價錢,找到最適合您的律師! 至於「內部及非結構性的部分」,常見的租約條文則會列明由租客負責。 然而,由於在香港以一至兩年的短期租約為多,冷氣機故障等非結構性損耗,有機會影響現任租客是否考慮繼續承租。 故此一般業主出於善意及長遠與租客的關係,都會同意支付全部或部分此類保修費用。 對於一些即將要維修的舊樓,買家態度呈兩極,有見近年頻頻出現「天價」圍標事件,有些人不想買樓後,還要夾一大筆錢維修,所以對這類單位避之則吉。
- 所以如果大廈欠缺定期的維修保養,亦無為維修工作預留充足資金,一旦樓宇老化才一次過做大型維修工程,業主往往難以一次過斥大筆資金支付維修費用,令工程舉步維艱,樓宇失修問題亦會進一步拖延和惡化,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期待重建解決問題。
- 此宣傳配套是由房屋委員會、行業專家和從業人員攜手合作的成果,旨在透過良好範例宣傳及促進天秤吊運操作的安全意識。
- 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強拍個案的爭拗點在於賠償金額,以及各方對法例下賠償金額的計算方式存有誤解。
- 作為香港鄰居的澳門,其民法典訂明,分層建築物必須設立「共同儲備基金」,以承擔公共地方的維修開支,法例更訂明業主對基金的每月供款額,最少為每月繳付管理費的十分之一。
-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9項住屋資助津貼計劃:樓宇復修、租金援助等,業主、租客、公屋戶及輪候公屋都有份,每單位最高更可獲批80,000元!
筆者知悉,深水埗區一個大型屋苑的法團,每年籌備屋苑管理帳目預算時,會將部份帳目盈餘,調撥到為非經常性維修工程而設的儲備金,待日後業主通過進行大型維修工程,便可動用基金款項,而無須一次性徵收大筆維修款項。 另一個沙田區的大型屋苑,在2015年開始亦設立大型工程儲備基金,由業主以每月供款形式連管理費一併繳付,為期七年,目標為基金籌集資金,應付日後進行的大型維修項目,有關做法值得其他業主借鏡。 市區重建局的「4R」業務策略(即重建、復修、保育及活化)之中,樓宇復修和在本欄過去兩篇文章探討的重建工作一樣,都是市建局的核心業務。 隨著香港的樓宇急促老化,到2046年,估計全港大約有一半樓宇樓齡超過50年。 假如政府部門發出法定命令(或修葺令),作為物業擁有人的業主當然要負上責任。
樓宇維修保養: 長者家庭 (可獲減一半租金)
事實上,若買家眼光準繩,投資於具潛力的待維修舊樓,可能會取得豐厚回報。 曾經有買家以低水價,向一名不想處理維修事宜的業主,購入一間樓齡逾30年的港島區舊樓。 不過,若不想涉及維修開支問題,最簡單當然是與賣家議價時,商討能否於樓價中包含維修費,雖然最終成交價或「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至少可無需親自支付相關開支。 不少網民直言,伊利莎伯大廈50萬元的維修費實在太昂貴,大罵維修顧問「搶錢」,又有人指港大的估價雖然未必精準,但顧問索價幾十萬價實在「離譜」。 但亦有網民稱,該大廈的住戶絕對有經濟能力支付區區數十萬元維修費。
樓宇維修保養: 業主組織類別及申請代表
未經核准或由非持牌承建商進行的任何工程均屬違法,業主須將有關工程部分拆除或復原。 屋宇署會就所有違例建築工程發出清拆令,要求業主於指定期限內拆除;不遵守此類法定命令屬刑事罪行,屋宇署亦會安排政府承建商代為清拆,並向業主追討工程費用。 樓宇維修保養 聯合辦事處接到投訴後會作出調查;若證實滲水構成衞生妨擾並找到滲水源頭,可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 章)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要求有關負責人士解決問題。
樓宇維修保養: 課程名稱
通常大廈維修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因此必須及早準備相關費用。 樓宇維修保養 年年驗身令你放心,樓亦一樣需要適時檢驗保養,才能住得安心。 一些新手業主,可能覺得買得心頭好後,便可一勞永逸享受安樂窩。
樓宇維修保養: 業主與租客
(四)如樓宇有即時倒塌危險或嚴重危害公共衛生或人身安全,基於公眾安全考慮,無須經過上述預先檢驗程序,局方可即時要求業權人局部或全部清拆樓宇,若由政府清拆,業權人也須承擔相關費用。 樓宇維修保養2025 執行處助理處長莊家樂表示,涉及的合約金額總值超過5億元,個別賄款超過100萬元,形容是廉署歷來有關樓宇管理及大廈維修最大型的執法行動,出動超過300名調查人員,搜查逾100個地方。 他指,被拘捕的49人,包括43男6女,年齡介乎25至73歲,包括主腦及多名骨幹成員,不排除有更多搜查及拘捕行動。 不要以為樓宇結構問題只會出現在樓齡高或舊式樓宇,一些新建的樓宇也可能因為施工不良而出現滲漏情況。
樓宇維修保養: 工作地點
當管委會的主席職位出現空缺時,我們鼓勵法團盡快透過《條例》附表2第6(4)段訂明的機制填補空缺,以便法團能夠如常運作。 雖然我們不能控制氣候問題,但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春夏天或潮濕的日子開抽濕機,把室內多餘水份抽走,以防止水份積聚。 而且要確保室內空氣流通,令室內環境通爽,更要打開窗簾,讓陽光曬入客廳和房間,蒸發水份並且殺菌,改善潮濕的問題。 每位合資格申請人及其合法配偶(如已婚)可共獲批最高80,000港元的津貼。 社會創新區域論壇2020為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轄下活動之一,將探討復修老化樓宇的嚴峻挑戰,並召集歐亞專家集思廣益,思考應對方案,為可持續城市及其居民帶來更美好的將來。 本地和海外有不少的案例,例如香港太古坊一座、美國紐約帝國大廈、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The Edge 大樓等,以推動智能綠色建築、改進新建築和現有建築的性能。
樓宇維修保養: 工作要求
若業主有意購入即將維修的大廈單位,宜先瞭解各份維修標書,比較不同承辦商的出價及工程內容,大約計出要支付的維修費範圍。 樓宇維修保養2025 個案三則牽涉九龍區樓齡逾60年的單幢樓,大廈沒有聘管理公司,但日常事務有10人組成的法團負責。 樓宇維修保養 貪污集團為取得約2000萬元大維修工程合約,在招標期間涉嫌行賄法團正副主席及兩名成員,並計畫推高工程費用,將差價用作賄款,免收法團的主席維修費,並以200萬元攤分予副主席及兩名成員。 有意見提議修訂《條例》附表3第1(2)段,令到即使管委會主席一職出現空缺,由不少於5%業主提出要求的業主大會仍可如常召開。
樓宇維修保養: 房屋及社會服務
(二)土地工務局如收到投訴或在巡查中發現樓宇有缺乏維修保養跡象,可主動要求業權人於期限內提交“樓宇狀況報告”,相關報告須列出須進行的工作、措施或工程等內容。 樓宇維修保養 政府於較早時間成立了「《建築物管理條例》檢討委員會」,研究如何藉修訂《條例》解決或紓減常見的大廈管理問題。 我們正跟進檢討委員會的建議,目標是在今年稍後時間提出初步的法例修訂建議,諮詢持份者和公眾的意見。
樓宇維修保養: 法律法規
根據勞工處的意外調查結果,沒有證據顯示這些致命意外的涉事大廈的外牆設計並不適合架設棚架進行施工。 勞工處並沒有備存涉及外牆裝修及維修工程的非致命意外的數字。 筆者自小學開始在美孚居住,數十年來經常在舊樓林立的深水埗區遊走,見證不少舊樓因為缺乏保養,居民生活在惡劣的居住環境中。
「雙老化」——人口老化和樓宇老化,雖已廣受關注,但往往被視為兩個獨立議題,而兩者的複合效應,卻構成世界各地,包括香港現時面對的難題。 JCDISI 提出採取以人爲本的「雙智慧」方針,利用「智慧樂齡」及「智慧城市」,增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宜居度和社會韌力,應對「雙老化」的嚴峻挑戰。 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之社會創新區域論壇2020將會邀請以上幾位講者分享,並由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空間項目經理 I空間項目小組主管陸永康博士帶領討論環節,一同探索創新數碼技術如何改變建築。 市區重建局執行董事(營運)呂守信先生指出,殘破的樓宇不但影響居民的生活質素,更構成潛在的公眾安全風險。 然而,樓宇的拆卸及重建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及資源,市區亦缺乏足夠的土地資源為受影響的居民調遷,因此,推動樓宇復修才是處理樓宇老化問題的關鍵。 「為了不讓這個惡夢變成事實,我們要及早行動,應對樓宇急促老化的問題,延長樓宇的使用壽命,恰當地更新改造樓宇,滿足在人口老化趨勢下長者居民的需要。」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 總監凌嘉勤先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