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熱帶氣旋帶來風力及風暴潮以外的影響,天文台會在有需要時發出其他相應警告,提醒市民熱帶氣旋所帶來的其他方面影響,例如酷熱天氣警告、暴雨警告信號等。 同時,一年內有不少熱帶氣旋進入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天文台會考慮此等熱帶氣旋會否帶來風力威脅,才會決定是否發出一號信號,因此當熱帶氣旋集結在香港約800公里或以內,並不代表必需發出一號信號。 天文台展望,熱帶氣旋海葵會在明日進入台灣海峽,受其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廣東地區天氣酷熱,明日部分時間有陽光及酷熱。
不過自動分區天氣預報仍顯示,天文台總部下午或升至36度,而上水或高達39度,打鼓嶺及大埔或達38度,沙田、將軍澳、流浮山及坪洲或高達37度。 一號風球 一號風球 2017年,適逢數字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設立100週年,天文台特意開設專頁 一號風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介紹其歷史。 1943年10月20日至1945年8月底,當時的日佔政府因戰爭時期使氣象預報物資短缺[12],遂暫時以上述的「輔助信號」為藍本,把一號及五號至十號風球精簡,改為只有一號及二號風球。
一號風球: 颱風小犬︱將軍澳影業路水浸 渠務署派緊急應變隊伍清理
隨着電子傳媒和通信科技的急速發展和普及,「懸掛實物標誌」的做法已顯得過時,1970年代起漸漸淘汰,信號站陸續結束運作,至2001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信號站——長洲信號站結束運作,同時「晚間燈號標誌」系統亦廢除。 「懸掛/除下風球」在香港正式成為歷史,從此「懸掛風球」、「仍然懸掛」、「除下風球」分別改稱「發出信號」、「仍然生效/維持」、「取消信號」[17]。 雖然「懸掛/除下風球」、「掛波/扯波/落波」的等已成歷史詞彙,但由於已深入民心多年,故民間至今仍保留作為俗稱。 香港的媒體新聞報道亦常見「懸掛」、「除下」這些舊字眼與「發出」、「取消」這些新字眼共同使用[18]。
澳門氣象局稱,按目前路徑預測,「小犬」未來兩日將移近珠江口,雖然「小犬」環流細小,但預料其移動路徑較預期偏北,並將在澳門以南120公里範圍內掠過,與其相關的8級風圈有機會影響澳門,因此週日(8日)下午至晚間改發八號風球可能性提升至中等。 一號風球 天文台又指,受風暴潮影響,香港海水高度會於明晚接近午夜至星期六(9月2日)中午明顯上升,沿岸低窪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水浸。 一號風球 風暴潮的影響視乎蘇拉掠過本港時的強度及位置,若蘇拉按照現時預測於本港以南掠過,風暴潮引致的最高水位有機會與2018年山竹襲港時相若。
一號風球: 風力達到三號風球標準的個案
預料與尼格相關的外圍雨帶亦會在本周中期為廣東沿岸帶來狂風驟雨,提醒進行戶外工作、水上活動或行山的市民應留意天氣變化。 每當是一個颱風有機會數小時內正面吹襲香港時,天文台的預報中心便開始忙碌,天氣預報員、新聞發佈員與台長各自分工,不斷用科學方法分析、對外發佈和討論颱風形勢[49]。 根據天文台規定,發出任何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均須由天文台台長簽署作實。 因此台長負責審視颱風移動路徑及速度、本地風力、氣壓等變化、衛星數據、雷達數據、風暴潮的預計幅度、大範圍大氣條件對颱風的影響等等的因素[49],與及透過分析雷達同事的匯報,從而決定發出與否。 天文台在此情況下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令市民誤以為通常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生效時風勢微弱,市民紛紛外出,甚至在岸邊追風。
一號戒備信號現正生效,天文台表示有一熱帶氣旋,在香港約800公里內,可能影響本港。 按照現時預測路徑,該熱帶低氣壓會在今早與香港保持超過500公里距離,預料本港風力不會顯著增強,一號戒備信號會在今日中午前維持。 隨著該熱帶低氣壓逐漸靠近廣東西部沿岸,本港今日會受其外圍雨帶影響,狂風驟雨漸轉頻密及有雷暴,稍後離岸及高地吹強風。 此外如果熱帶氣旋來勢洶洶,或者在東北季候風共同影響,導致風力提早增強,天文台亦有可能在熱帶氣旋還沒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時提前發出一號信號,不過較為罕見,多數在秋季出現。 雖然在1987年颱風林茵(東南偏東約880公里)、1988年颱風露比(東南偏南約810公里)及1989年颱風戈登(東南約830公里)連續3年出現此情況,但是直至25年後,2014年颱風海鷗來襲時才再次發生(東南偏東約850公里)。 而2019年熱帶風暴劍魚則是首個離開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後,天文台仍然維持一號信號的熱帶氣旋,劍魚更一度遠離香港約1000公里,原因是當時劍魚與大陸反氣旋共同影響,香港離岸及高地仍吹強風及預測劍魚會以「回馬槍」再次影響香港。
一號風球: 內地料風暴7月3日前後帶來明顯風雨 天文台提醒天氣轉壞
例如在2015年颱風蓮花的案例中,由於預測蓮花以颱風強度正面襲港甚或橫過境內,構成嚴重威脅,而蓮花之急劇減弱實屬難料,結果在香港地下天文台的Facebook專頁上,不少網民均支持天文台發出八號信號之決定[42][43][44]。 2021年7月6日,天文台便同時為兩個熱帶低氣壓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並特別把定義改為「表示有兩個熱帶氣旋,在香港約800公里內,可能影響本港」,直至其中一個熱帶低氣壓減弱為低壓區後才改回慣用的「一熱帶氣旋」。 而在1979年熱帶風暴蘭茜遠離之際,天文台更緊接為強烈熱帶風暴麥克懸掛三號和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按照現時預測路徑,蘇拉會在今晚至明早最接近本港,在香港天文台以南約50公里內掠過。 天文台會視乎本地風力變化,考慮在下午六時至十時之間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同時,一年內有不少熱帶氣旋進入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天文台會考慮此等熱帶氣旋會否帶來風力威脅,才會決定是否發出一號信號,因此當熱帶氣旋集結在香港約800公里或以內,並不代表必需發出一號信號。
- 不過,在2019年熱帶風暴劍魚影響下,氣象局首次在熱帶氣旋離開澳門800公里範圍,仍維持一號風球。
- 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 本港周末期間有驟雨,雨勢有時頗大,吹偏北強風,離岸及高地風力尤其大,天氣較涼。
- 其中五號至八號信號,均為代表烈風吹襲,所代表的風力相同,只是方向不同,但民間經常誤會是代表不同強度的風力,故1973年1月1日起,五號至八號信號,分別改稱為八號西北、八號西南、八號東北、八號東南,一直沿用至今。
- 風暴潮的影響視乎蘇拉掠過本港時的強度及位置,若蘇拉按照現時預測於本港以南掠過,風暴潮引致的最高水位有機會與2018年山竹襲港時相若。
在他擔任台長的兩年間,天文台明顯較以往延遲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的時間。 一號風球2025 一號風球 一號風球2025 2009年強烈熱帶風暴蓮花及熱帶風暴浪卡吹襲香港期間,天文台在熱帶氣旋移至香港約400公里範圍時才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一改以往作風。 翌年超強颱風鮎魚襲港,天文台發出一號信號時,鮎魚已移至香港之東南偏南約570公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及批評。
一號風球: 發出最多不同信號的年份
隨後海葵會大致移向廣東東部至福建南部沿岸一帶,並在本周中至後期為廣東東部帶來驟雨,但其路徑存在變數。 一號風球2025 按照天文台最新的預測路徑圖,尼格在晚上10時已由向西移動,轉為向北移動,逐漸靠近華南沿岸,並進一步增強,周二晚上8時進入本港東南偏南400公里範圍,其時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110公里。 天文台表示,按照現時預測路徑,尼格會在未來數天移向南海北部,靠近華南沿岸;同時,東北季候風正影響華南。 一號風球 受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本港未來數天風勢頗大,高地風力可能達到烈風程度。
一號風球: 颱風小犬︱天文台形容「小犬」生命力頑強 半日已破逾百年10月最高日雨量紀錄
颱風蘇拉和小犬早前襲港,政府飛行服務派出挑戰者605號定翼機,按天文台指定座標位置及高度投放下投式探空儀,收集熱帶氣旋氣象數據,提高對颱風的監測及防颱能力。 土木工程拓展署中午公布,由於一號戒備信號生效,柴灣公眾填土躉船轉運站將於下午1時20分停止開放,直至另行通知。 一號風球2025 受風暴潮影響,過去兩小時西貢的水位曾達海圖基準面以上約4.5米。 大澳水位於星期六(9月2日)早上九時左右會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米多。
一號風球: 發出最多一號風球的年份
而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接近周末為南海中至北部帶來不穩定天氣。 此外,位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會在今明兩日橫過琉球群島以東海域並逐漸增強。 在上午6時,位於南海中部的熱帶低氣壓集結在香港以南約750公里,即在北緯15.6度,東經115.0度附近,預料向西北偏北移動,時速約12公里,大致移向廣東西部沿岸一帶。 自1992年的菲爾過後,在正面襲港的熱帶風暴中,只有1999年強烈熱帶風暴錦雯、2012年熱帶風暴杜蘇芮及2022年強烈熱帶風暴尼格正面吹襲香港時[45][46][47][48],才為香港海平面帶來短暫烈風。 而2017年熱帶風暴洛克橫過香港時,連強風也未能錄得。 天文台又指,由於小犬的環流相當緊密,其烈風區會與香港維持一段距離,本港今日普遍受到烈風影響的機會不大。
一號風球: 最高瀏覽
三名賊人專門針對獨行人士,趁對方在停車場泊車後,隨即亮刀威嚇或直接拳打腳踢,劫去事主的財物,甚至逼令對方交出提款卡及密碼。 警方經調查及翻查300小時閉路電視錄影,鎖定三名疑犯的身份,並於周三及周四(22及23日)拘捕三名內地男子,並起回數千元贓款。 一號風球 警方將正式落案起訴三人行劫罪,並將於今日(24日)下午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 運輸署表示,兩處路段受水管緊急維修影響,分別為大南西街近長義街的快線封閉;永康街(往美孚方向)近大南西街的部份行車線封閉。 另一天氣話題當然是極端天氣,梁榮武形容香港是給良好基建「縱壞」,但不會「成世咁好彩」,今年就遇到了世紀黑雨。
一號風球: 颱風小犬|10月7日消息
當水警總部懸掛以上警告信號時,蚊尾洲、橫瀾島、赤柱、香港仔、筲箕灣、西貢、沙頭角及大埔的信號站會懸掛「輔助信號」(),以通知本地及遠洋船隻警告生效,直到1931年廢止[8]。 宜蘭第二行政中心總經費約21億元,由於工程進度落後,縣府依契約未撥款約2.5億元,議員質疑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一號風球 今日(24日)上午10時44分,屯門友愛邨愛德樓發生火警,高層一個單位陷入火海,湧出大量濃煙,窗框燒至變形,有火球飛落街波及樓下單位的晾衫架,50名居民疏散落樓。
一號風球: 天氣交通|今日乾燥最高25度 漸受強風程度東北季候風影響
天文台表示,隨著熱帶低氣壓靠近廣東沿岸,明日至星期一(16至17日)本地風力將會逐漸增強,天氣逐步轉壞 一號風球2025 ,海面有大浪及湧浪。 至於會否發出更高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視乎該熱帶氣旋與珠江口的距離及會否顯著增強。 天文台指,熱帶氣旋尼格已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在晚上10時1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最少維持到明天早上5時。 天文台提醒市民,在計劃活動時考慮天氣轉變,並注意離岸海域可能有強風 。 若小犬維持現時強度,其颶風區預料會在今晚頗為接近香港南面海域,該區風力可能會再進一步增強。
一號風球: 一號風球之最
受小犬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明日本港風力會進一步增強,部分地區尤其南部可能吹烈風。 一號風球2025 天文台屆時會視乎小犬的強度、移動速度,以及與其相關烈風區與香港的距離,評估是否需要發出更高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一號風球2025 天文台會在今日中午12時至下午2時之間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天文台表示,雷伊移向南海北部並迅速減弱,一號戒備信號會在今日大部分時間維持。 超強颱風「蘇拉」上周襲港,原訂9月1日的開學日押後至明日(9月4日),天文台今日(3日)預測,熱帶氣旋海葵已進入本港800公里範圍,預料今日(9月3日)會橫過台灣南部。
一號風球: 風力最強的一號風球
同時,由於天氣及海面情況瞬息萬變,為乘客安全著想,新渡輪或需要在未改掛或於改掛八號風球後的短時間內全面暫停橫水渡航線。 新渡輪呼籲市民,尤其離島居民,請密切留意最新天氣消息及有關渡輪服務安排的傳媒報導,以免因渡輪停航而引致不便,而復航安排將會另行通知。 根據當時的系統,一號風球的信號球顏色改為紅色,而夜間信號燈顏色亦改為「紅藍」(由上至下)。 而一號風球的意思亦改為代表戒備或強風吹襲[7],意義與以往的一號風球、現在的一號及三號信號相同。 一號風球2025 一號風球 1943年10月20日至1945年8月底,當時的日佔政府因戰爭時期使氣象預報物資短缺[7],遂暫時把颱風警告信號系統精簡,改為只有一號及二號風球。
他表示,從事氣象專業的人已預期有極端天氣,「雖然我都好震撼,但唔會驚訝」,認為全球暖化引起氣候變化,令地球天氣不再跟從以往的規律。 本周五(8日)步入廿四節氣之中的「白露」,當日及周末(9日)稍降至吹南至東南風3至4級,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 下周日(10日)部分時間有陽光,有一兩陣驟雨;隨後兩天亦部份時間有陽光,下周三(13日)及下周四(14日)再現驟雨,並且會吹東風3至4級。 而綜合八號信號的一欄,數字均視發出八號信號至取消八號信號(不包括轉方向)為一整體的數目,括號內左為取代較低信號的數字,右為取代更高信號的數字,括號前的為該年總數目。 一至十號信號系統成立初期,當水警總部懸掛一號風球時,香港仔、長洲、蚊尾洲、屏山、赤柱、筲箕灣、西貢、沙頭角、荃灣、大澳及橫瀾島的信號站會懸掛「輔助信號」: (當水警總部懸掛一號風球)及 (當水警總部懸掛五號至十號風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