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C成績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每個級別均有甲、乙兩等,根據應試人在測試中所獲得的分數確定等級。 語音方面,報告指出有考生把不必翹舌音節會讀成翹舌音,例如「嘴」、「早」、「詞」、「思」、「據」、「翹」、「想」等。 李卉博士認為,這是北方的口語,一般也看得懂,但標準的說法是「他這個人特別好」,「人」是主語要放在前面,「好」是謂語,「特別」這個修飾詞放在謂語前,這樣就比較標準了。 需要銀行轉賬或交現金,請等待5月17日中午12時公布測試名單,有安排名額才轉賬或到中心交現金。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2025 提交網上報名表後,辦公時間內將有電郵通知申請編號(非即時),請留意電郵會否落在收垃圾郵件箱。
- 本期測試仍有少量剩餘名額,而閣下報名時沒有選擇該測試時段,因作棄權論。
- 雖然本學院會力求在有關網頁上刊載的資訊正確和合時,但本學院卻不能為這些資訊作出任何明確或隱含的保證。
- 目的:測查應試人在無文字憑藉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彙語法規範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
- 普通話水平測試(簡稱PSC)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於1994年10月發佈的一項語言考試制度。
- 李卉博士認為,這是北方的口語,一般也看得懂,但標準的說法是「他這個人特別好」,「人」是主語要放在前面,「好」是謂語,「特別」這個修飾詞放在謂語前,這樣就比較標準了。
至於英文評核方面,有1,128人應考,其閱讀、寫作以及課堂語言運用的達標率,分別為83.9%、42.4%以及91.9%,分別較去年下跌0.2、0.6以及3.7個百分點。 3月18日晚上7點30分至8點30分,樹仁大學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將舉行一場講座介紹普通話水平測試。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2025 某些提供普通話水平測試的院校均有提供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相關課程供考生報讀。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朗讀短文
考生在這一題的表現相當不錯,達83.3%的考生答對了。 A項是「看新聞了沒?」,雖然句子結構有點像粵語,實際上它也是普通話中一個常見的句型,例如,老舍的《眼鏡》,其中一句就是「看見沒?」,意思就是看見了沒有。 B項的重點詞語是「得空」,一般的用法是帶兒化,即「得空兒」,意思是有空閒時間。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2025 C項的「沒法兒」就是「沒辦法」,D的「沒得好講」不符合普通話說法。
至於新冠疫情後首度恢復、只供現職教師應考的課堂語言運用評核,整體表現微升,但仍有部分教師在課堂期間,對學生說出「準備抽人」、「打開嘴巴」等不當用語,或英粵夾雜,更有考生說出「給兩分鐘大家先」等不規範話句。 俗稱「基準試」的香港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報告昨日公布,僅四成半教師達標,其中達標率最低的普通話聆聽卷中,考生將「猶豫」聽錯為「魷魚」,「便箋」誤以為「變尖」,「緋聞」誤拼成「飛蚊」,鬧出不少笑話。 早前跟大家提過普通話基準試,卷一聆聽理解的出題模式。 我們提過丙部考的是理解,考生聆聽一男一女的對話,判斷某個詞語的意思,或透過對話的內容推測對話的重點。 今天我們集中說說丁部,丁部的對話滲入了非普通話成份,考生須在不同的選項中,找出不符合普通話說法的句子。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重點訓練
約50,000名考生於7月19日接獲文憑試成績通知書。 有關2023年文憑試整體成績,請參閱新聞稿及相關統計資料。 在卷二拼音卷的根據拼音寫漢字,考生把將「深邃」(shēn suì)誤寫為「神髓」(shén suĭ);又把「瓦解」(wă jiě)寫成「挖掘」(wā jué)、「虛實」(xū shí)和「舒適」(shū shì)等。 李卉博士指,這個語法是對的,雖是口語,但書面可通用。 她指,「對付對付嘛」在廣東話就是「是但啦」的意思,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 有時候,為了考試而不斷強迫自己背東西,其實是挺辛苦的,而且有沒趣。
- 電子證件相片用以製作測試證書(尺寸約為2.5cm x 3.5cm 或 3.5cm x 5.1cm證件相)。
- 輕聲和兒化詞不包括在第一部份,所以讀了的話會被扣分。
- 以卷一為例,共分4個部分,其中甲部聽辨音節,乙部聽辨詞語,丙部聆聽理解,丁部聆聽辨誤,所有題目均須通過聆聽內容作答。
- 取得二級乙等或以上成績者,可豁免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普通話)的口試部分。
- 根據考評局的考試報告,這一題考生的表現中上,有69.4%的考生答對,我們來了解一下每個選項的內容:先說A項:「淨」在普通話怎麼用?
- 該項主要測試考生在沒有文字憑藉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能力和所能達到的規範程度,重點測查語音的標準程度、詞彙語法規範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限時3分鐘,共30分。
本校學生宜定期留意電郵有關普通話水平測試最新資訊。 全體華語導師均已獲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認證,確保導師質素及發音標準。 另外,導師們同時亦需至少通過下列一項認證,而下列認證絕大多數為全球漢語教學總會(IATCSOL)所授予,具世界權威。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2025 測試考生普通話量詞和名詞搭配的規範程度。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普通話水平測試以甚麼形式進行?
從2008年開始,教師語文能力評核的評核形式稍作修改。 未能考獲基準的考生可以來年補考,直至達標為止。 本期測試仍有少量剩餘名額,而閣下報名時沒有選擇該測試時段,因作棄權論。 如有興趣補上,請於2023年5月23日(二)或之前主動聯絡本中心職員。 早前報名時已遞交支票而沒有分配到名額的,中心不會徵收費用,支票於8月測試後統一銷毀。
有助學員熟悉考試題型、了解應試方法、強化語音和口語基礎。 據了解,評核共分四卷,分別為卷一“聆聽與認辨”,卷二“拼音”,卷三“口語”及卷四“課堂語言運用”。 以卷一為例,共分4個部分,其中甲部聽辨音節,乙部聽辨詞語,丙部聆聽理解,丁部聆聽辨誤,所有題目均須通過聆聽內容作答。 教師語文能力評核(簡稱LPAT,是英語Language Proficiency Assessment for Teachers的縮寫),又稱為基準試,是香港語文科老師入職前的評核考試。 根據規定,新入職的英語老師及普通話老師入職前考試成績要達到基準,即所有科目的平均等級不能低於第3級,而當中只容許有一張卷的等級最低為2.5級。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聆聽理解該怎麼做?拆解普通話基準試難點
此題答案是D:對話中的「增強體質」與選項D中的「健康」呼應。 香港新聞網8月1日電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2023年香港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報告昨日(7月31日)出爐。 結果顯示,對於香港教師而言,普通話聽寫及英文寫作是最困難的方面。 首屆基準試於2001年3月3日舉行,當時每年舉辦兩次評核,以便所有英文科及普通話科的新入職教師都能在入職兩年內考獲資格,否則就不可以再執教這兩科;而現役語文教師則可選擇考試,或修讀認可的課程代替。 2006年2月25日至26日是所有現役教師考取資格的最後機會。 之後所有未合資格的老師都不可以任教有關科目。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基準試考生水平
自2001年起,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與教育局合辦教師語文能力評核,以評核他們是否具備任教英語和普通話的語文能力。 普通話方面,評核包括口試、筆試以及只供教師報考的課堂語言運用。 考生在所有卷別均達到三等或以上的等級,即被視為符合在學校任教有關科目的語文能力要求。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普通話水平測試
電測參加者須於8月測試前提交電子相片檔案,約在7月初會再有電郵通知繳交。 電子證件相片用以製作測試證書(尺寸約為2.5cm x 3.5cm 或 3.5cm x 5.1cm證件相)。 相片背景為白色,請勿使用任何美顏應用程式修飾相片。 (二)讀多音節詞語(限時2分30秒,佔20%)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試卷長度
目的:測查應試人在無文字憑藉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彙語法規範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 綜合大公、文匯報導,本屆參加普通話評核者共1810人,評核分聆聽與認辨、拼音、口語、課堂語言運用,達標人數百分比44.5%、57.3%、80.5%、90.2%。 (五)按題說話(時間不少於3分鐘,佔30%) 目的:測查應試人在無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匯、語法規範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 樹仁大學是香港最早成立的3個測試中心之一,至今已舉辦23屆。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第57屆「普通話水平測試」(2023年8月份)
中文大學一般於4月、8 月及12月舉辦測試,12月只辦電測。 有意參加2023年12月測試,請於8月下旬留意網頁公布,或到中心網頁(首頁)提交電郵地址,接收最新消息。 中大專業進修學院(SCS)學生也可於上述日期內優先報名。 申請人請把專用報名表格親身遞交或郵寄(以郵戳為準)至本中心。 (一)讀單音節字詞100個音節(限時3分30秒,佔10%) 目的:測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讀音的標準程度。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普通話水平測試在哪裡舉行?
據悉,今年考生的常見錯誤,包括將“猶豫”誤聽為“魷魚”,將“便箋”的拼音寫成“變尖”。 也有一些考生混淆了普通話讀音與粵語讀音。 有考生在普通話卷一聽辨詞語部分,將「嫡子」(dí zĭ) 誤作「笛子」(dí zi),又把「籌措」(chóu cuò)聽成了「躊躇」(chóu chú)。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語言 中文
李卉博士提醒,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如果語音能靠近北京口音,考試應該沒有甚問題。 此外,亦有考生未能識別不符合普通話規範的說法,如「差天共地」、「夠時間」、「主力」等,亦有將普通話用語誤以為不符規範,如「吐苦水」、「我無所謂,班機可不等人哪」等。 報告指,參加評核者需提高普通話的敏感度,例如「針炙」的「炙」字在生活中雖然較常用,但評核中能分辨者偏少;聽辨詞語時,「立項」亦被誤聽成「逆向」或「里巷」。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測試地點
因整個考核到以口試的形式進行,所以考生一定知道考口試的技巧,不要失了不必要的分數。 音準固然是評分的首要條件,但有一些細節位亦不能忽視。 首先,口試期間,好讓監考的人或系統聽清楚,考生須讀得清晰,注意音量不能小、音速不要過急或太慢、説話時要保持自信。
事實上被受困阻的是以廣東話為母語的本地中文老師。 今天全港小學中文已被誤導至普教中可提升語文水準,實質對本地生做成多一重學習障礙。 目前本港半數小學中文老師為南來北人新住民,多半為非本科卻熟習普通話及拼音技巧者。 其中語文成績較佳的學生並能以普通話發言外出代表學校者,多半為南來北人新住民後代。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課程簡介
今年共有1,749人參加普通話評核,按評核報告當中聆聽與認辨達標率為62.5%;拼音達標率為58.3%;口語卷別的達標率為77.2%;而課堂語言與運用達標率為88.8%。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然而,除課堂語言運用達標率上升1.1個百分點外,其餘均較去年下降,分別下降15.6、10.6以及6.1個百分點。 備試精修班(30課時): 「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普通話)」分為四部分。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報名方法
這項考試的目的在於考查以漢語方言為母語的人掌握和使用普通話所達到的標準程度。 語言知識、漢語拼音和書面語言能力不在測試範圍。 測試採用口試方式進行,形式包括朗讀字詞與短文、判斷和說話。 普通話水平測試(PSC)是國家三部委(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於1994年10月發布的一項語言考試制度。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是主管全國PSC的政府隸屬機構,港澳地區的測試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授權該中心實施,該中心和香港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同意協助及支援本校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工作。 本校歡迎各界人士報名接受測試,並歡迎報讀本校開辦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準備課程。
從今年(第24屆)開始,樹仁大學面向社會,開放“普通話水平測試”。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凡參加我校開辦的試前應試技巧班的校外人士,均可到我校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因受合約所限,不參加我校應試班者,不能在我校應考)。 為準備參加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學員提供考試前的重點溫習。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英文科
考生需在4分鐘內朗讀1篇短文,主要測試考生使用普通話朗讀書面作品的能力。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在測查讀音準確性的同時,重點測查連續音變、停頓、連讀及流暢程度,共30分。 取得二級乙等或以上成績者,可豁免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普通話)的口試部分。 PSC是有聲語言規範程度的測試,應試人應根據測試大綱做好試前準備,以熟悉這項測試的內容和形式;應試人宜接受試前輔導,以掌握這項測試的技術要求。 此外,1810人參與普通話評核,當中卷一“聆聽與認辨”的1257名考生,僅44.5%考生達標,即近700名考生不合格,合格率比去年大減13%。
普通話基準試聆聽: 考生須知
應試人在本中心所考取的面測成績,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承認。 疫後首度恢復只供教師應考的英文及普通話科課堂語言運用評核,分別高達93.8%及90.2%考生達標,分別較疫前的2019年91.9%及88.8%,微升1.9及1.4個百分點。 不過,在普通話卷中,部分考生說話時夾雜英語或粵語,包括說出「Okay」、「嘩」、「喔」及「啦」等方言語氣詞或口頭禪,並一字一頓。 更有考生說出「給兩分鐘大家先」等不規範話句,以及「準備抽人」、「把書蓋上」、「打開嘴巴」等用詞被批不當。 俗稱「基準試」的教師語文基準試評核報告今日(31日)公布,達標率最低的普通話聆聽卷中,有17%考生將「猶豫」聽錯為「魷魚」;另有部分考生將「便箋」拼音誤以為是「變尖」,以及「緋聞」誤寫成「飛蚊」。
情況一如英殖時代,只是擠壓效應更深化至基層生活。 另外,供準教師應考的英文科4份卷,寫作卷合格率最低,只有46%。 報告揭示能力弱的考生搬字過紙,僅抄襲文本,亦有考生書寫致校長的電郵時,語氣不恰當,過於學術及非正式,同時欠說服力,考評局冀考生以專業及禮貌方式寫作。 PSC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每個級別再分為甲乙兩等,根據應試人在測試中所獲得的分值,確定等級。 等級證書是持有人普通話語言能力的憑證,也是各類管理機構或單位衡量其從業人員普通話水平的客觀依據。 內容豐富,包括測試大綱、語音分析、普通話詞語表、常用詞彙、朗讀文章等,對備試十分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