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的另一端是連接黃竹山的小道。 另外,黃竹山又號「石頭城」,因為此村房屋多由石頭築建。 黃竹山村也是一條客家村落,以鍾姓和沈姓居民為主,但今日已全部遷離。
這種境況,似乎要為一直所認知的難度重新定義。 眺望完石林,自high一番後,我們原路回去參觀鹿巢頂石林(位於鹿巢山東面山峰,即石壟仔石林上面的山峰),欣賞其他有趣奇石。 石壟仔石林 先迎接我們的是著名的「蜥蜴望海石」,之後還有「龍船石」及「鱷魚張口石」。 眼前的一個深隙,只能先猛力邁步上跨,再以手攀岩,才可提身而上。 石壟仔石林2025 我奮力上攀站定,但伴侶嘗試數次,卻仍未能跨過。
石壟仔石林: 石林
鹿巢石林是全港最大型的石林,一出石林,就被整個石林震懾了,真的非常壯觀! 我們在亂石堆中亂爬,不停拍照,準備了手套就方便一點。 石林大致有兩組,我們在飯後就過第二組山林,比第一組更難爬。 在山林上回望山谷中的梅子林村,十分優美。 成功過了兩組石林,回到山頂,找到了傳說中的獨木舟石。
先隨路徑略靠左移,及後右轉再上攀,走至鹿巢石林的入口。 石壟仔石林2025 攀上岩石,進入第一組岩群,大致往右上攀。 接小段林徑後,彎身在巨石下繞過,再接第二組岩群,大致往岩群中間上攀,最後接山徑上走至鹿巢山的山徑。
石壟仔石林: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事實上,有人更會選擇從西貢茅坪起步,或是更長途的路線如在西貢的水浪窩出發,經麥理浩徑第四段一直走,這個選擇雖然較為吃力,不過馬鞍山山脊近在咫尺,感覺相當震撼。 值得留意是鹿巢石林並沒有明確的退路,登山者必須一直往上爬,走畢第一巨石群,還有第二石群,必須預留足夠時間及具備體力作出挑戰。 成功通過石林後,便可返回「正軌」,登上石壟仔山頂,在此可飽覽馬鞍山的山峰,繼續前行的話,不消三十分鐘,便可到達昂平草原,休息片刻,即可繼續餘下行程。 石壟仔石林2025 石壟仔石林 今天由富安花園起步,經梅子林路往上山入口花約35分鐘,走石壟仔古道至吳氏宗祠約40分鐘,多走30分鐘至石林入口。 由山頂下降至山坳,於此踏石壟仔古道環山而走。 走至途中的開揚位置,可俯瞰山谷中的梅子林村,看看這一直被計劃發展的鄉郊地帶。
郊野公園之友會、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 東峰的山脊向西北伸延,在山脊與南峰之間為一鞍形低凹地帶,有一條東北向斷層一直向北切過馬鞍山礦場露天採礦區的東側,斷層分隔開東南面的火山岩及西北面的花崗岩。 直上昂坪捉地龍 石壟仔與茅坪相連,中間只隔着一段三十分鐘腳程的山道。
石壟仔石林: [三大石林之首] 石壟仔石林
這一段石林比之前的更難應付,石塊更大更難找到攀爬的著力點,可供站立的空間亦更小,就好像硬要把小編硬生生的拉下來一樣,腦海中的放棄念頭總是揮之不去。 在過程中與朋友互相勉勵一番,亦重新振作起來,有了第一輪攀爬的經驗,我們咬緊牙關一口氣爬出了第二段石林,總算逃出生天了吧。 石壟仔石林2025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詞中的「地龍」即蚯蚓;而昂坪、茅坪、黃竹山和梅子林則是位於石壟仔東、南和西南面的四條山村。
- 站在石林邊緣,沒有去路,唯有攀上左方石牆。
- 可是,因為村民陸續遷離,學校也荒廢拆卸了。
- 檢索日期:2021年11月11日 (2)「香港地質考察指引」。
-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 當中有部份較為平緩的石台,可以拿出手機拍攝,有多塊奇型怪狀的岩石,加點想像力會發現類似寳劍、犀牛、石塔……等等。
之後登山上走至山頂,遙看對面山坡的巨石林,這就是今天的目標 – 石壟仔石林。 由此觀看石林,可感受其規模之大,據說其形成是由被侵蝕的石崖坍塌倒下,造成巨石填塞於山溝中。
石壟仔石林: 石壟仔石林
鹿巢石林雖可經由鹿巢山或石壟仔的山徑前往,惟岩石間沒有路徑,困難重重,又具相當危險性,遊者須量力而為(詳見注意事項)。 凝灰岩屬火成岩,由含火山灰與岩屑的熔岩冷卻凝固而成。 由於岩石含大量火山角礫,而這些呈稜角形的礫石易受風化侵蝕[1] 石壟仔石林2025 [2],故其表面呈現許多深淺不一的沖蝕溝,形態奇特。 馬鞍山民康促進會 (網上資料2015年)。
石壟仔石林: 石林
只要不慌不急,看清路線才爬,其實沒想像中難走。 平日行山遇陡峭山路時,好友便說:「西狗牙你也去過,這些路怎難到你?」現在每遇到要手腳並用爬過大石時,便會聽到「石林你也去過,這算什麼?」哈哈。 今次的感覺有些像上次去西狗牙一樣,當然石林沒西狗牙般難走及需要體力。
石壟仔石林: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我心想,其他人拒絕提供協助亦無可厚非。 今次寄語他們汲取這次經歷,於下次出發前的準備上可以充足一點,才可以確保自身安全。 石壟仔石林2025 走出石壟仔石林,我們先向西面走,上登鹿巢山西面有三角測量站414米高的山峰,在山頂處遠眺攀爬過的亂石迷宮,此刻仍不敢相信自己突破了這個石林,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早上,乘車前往馬鞍山郊野公園,經馬鞍山村前往鹿巢山石林。
石壟仔石林: [三大石林之首] 石壟仔石林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石壟仔石林: 石壟仔石林
我們硬著頭皮,繼續上攀一段,身體已感疲累。 身於此處,我被周遭暗黑岩石所營造的一片氛圍籠罩,極感震撼之際,一種詭異的感覺襲來。 我赫然發現,這裡是岩石的地盤,是岩石的領地!
石壟仔石林: 石林
賞罷石景,下降至麥徑涼亭,由此踏馬鞍山郊遊徑輕鬆走回馬鞍山村,完成小環走。 打卡後繼續沿山徑落山,路徑變得乾涸,多是浮沙碎石路,小心而行很快便到達馬大石澗中游的水壩,從水壩旁邊入澗,澗道開掦,有多塊巨石,可以從巨石上走過,一直向上游進發。 我們由鹿巢山離開時有段小插曲,有兩名路過的年輕人,可能是準備不足,其中一位希望我們提供飲用水協助。 我們評估餘下的路程後,加上看他的面色不佳,便因應他的要求提供協助。 之後,他還有沿途問人借水,但卻被拒絕。
石壟仔石林: 石壟仔石林
石崖的岩石因構造運動(如火山作用及地殼變動等)及風化作用而倒塌,覆蓋了崖下近三十米深的山溝[1],形成今日的鹿巢石林。 最後要感謝阿天,今早起步時天陰,但爬石林時送我們大藍天,離開石林後才吹大風;另,當然要謝謝兩位好友的照顧,感激他倆對我充滿信心。 今天一隊人成功過關,特別感滿足和開心。 走石林時,預計有不少位置需要好友們協助。 雖然石林不乏大石隙、深坑及鋒利的巨石,但石上有凹位,石堆中也有略為平坦的位置可落腳。
石壟仔石林: [三大石林之首] 石壟仔石林
細看之下,每顆大石均具其獨特形狀,狀如犀牛角、利齒、印章等的都有,彷彿充滿著生命力。 它們的排列亂中有序,彷如一個迷宮佈局,心裡不禁驚喊:「這太壯觀了吧!」。 小編行山除了喜歡欣賞視野廣闊的風景外,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亦特別有一番鍾愛。 不久前已經到訪了香港多個石林,包括黃牛石城、禾秧石林及四方山石林等等。 石壟仔石林 這次便跟朋友斗膽挑戰這個別有洞天,截然不同的「鹿巢山石林」。 據說村後有甚多石洞(未知是否指石壟仔石林),曾是抗日游擊隊逃避日軍時的藏身之所,而當地人將之稱作「石壟」,故得其名。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我們踏石續往前走,腳下搖晃不穩的岩石,彷彿給我們發出了第一個警示:前路不好走。 石壟仔石林2025 站在石林邊緣,沒有去路,唯有攀上左方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