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形是自然界中的完美形態之一,因這種方式可以在特定空間排放最多的均等的物件,如蜂巢的構造、龜背外殼甚至是松果的鱗片。 六角形岩柱2025 六角形岩柱 萬宜地質步道大部份為石屎路,有公廁、涼亭、資料介紹牌等,設施完整。 六角形岩柱2025 然而西貢東壩沒有樹蔭,帶備足夠糧水及做好防曬準備才出發,出發前要考慮天氣,避開炎熱和天氣不穩日子。 然而,「八面體」這個幾何術語,主要是指正八面體,其中有8個三角形面。
- 果洲群島由南果洲、北果洲、東果洲,以及多個小島和石排組成。
- 据介绍,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名录旨在认可全球具有高度国际科学意义的地质遗产地,以推广其保育、教育和地质旅游。
- 此外,橋咀洲的流紋岩亦值得一看,那是高矽質的淺色火山岩,內含非常細小的礦物顆粒,那些熔岩流動的紋理,正正就是當年火山噴發、岩漿流動的證據。
- 專家認為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岩,火山最終崩塌形成直徑約20公里的破火山口。
- 當年那位最年輕的全職生態導賞員,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已經是不少同行的前輩。
此外,位於西貢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內亦有展區介紹西貢地質園區的地理特徵。 六角形岩柱 由於設立地質公園的目的是教育,提高普羅大眾對於地質的認知,中心都設於比較容易到達的地點。 六角形岩柱 但現有位於北潭涌的遊客中心將於2010年初翻新以介紹西貢區火山形成的歷史及區內的六方柱石群,而蕉坑的遊客中心亦將會在2010年初完成擴建為以介紹香港地質公園為主[12]。 赤門景區包括赤門北岸一帶、西南岸的馬屎洲及南岸的荔枝莊。
六角形岩柱: 六角柱石群
赤門北岸的大部分地方和黃竹角咀同樣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這些沉積岩是在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時形成。 馬屎洲展現了在約2億80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岩,它們是園區內第二古老的岩石;至於荔枝莊則展示了在約1億4600萬年前形成的多種火山岩和沉積岩; 同時,兩個地方都展現了獨特的地質特色,包括斷層、褶曲等。 六角形岩柱 六角形岩柱2025 雖然馬屎洲及荔枝莊的地質較為複雜,但卻是地質愛好者的樂園。
- 冷卻後,這種深灰色的侵入岩漿也隨之固定在岩柱之間,地質學上稱為「侵入岩脈」,而這些侵入岩脈,比四周的岩柱略為「年輕」4000萬歲。
- 据地质学家研究,西贡火山岩柱群源自约1.4亿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
- 这里被列入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范围,拥有一系列于1.4亿年前超级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地质奇观,于国际地质学上具有重大价值。
- 粮船湾组入选首百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代表其国际重要性获得认可。
要注意的是,六角形柱岩壁周遭只設矮石壆,沒有設置大型欄杆,可讓遊人近距離觀賞,但因岩石風化已久,存有落石風險,故不宜走得太近。 六角柱石群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的主要景點之一,其他景點還包括:海蝕洞、破邊洲等。 徒步走到萬宜水庫水平面,可以邊走邊欣賞上帝鬼斧神工的天然巨作六角岩柱陣。 漁護署指,據地質學家研究,西貢火山岩柱群源自約一億四千萬年前該地區的火山活動,當時劇烈的地殼活動導致香港東南面形成一個大型火山。 專家認為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岩,火山最終崩塌形成直徑約20公里的破火山口。 大量火山物質在破火山口內堆積並緩緩冷卻收縮,形成六角形火山岩柱。
六角形岩柱: 香港地质公园早白垩世流纹质岩柱群入选为首百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
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昨日(22日)宣布位于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香港地质公园)的早白垩世流纹质岩柱群(即六角形火山岩柱)入选为首百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展現了5億2,000萬年至2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期間,通過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環境的一段地質歷史,極具典型性和稀有性。 此外,海岸作用在此形成了多種侵蝕和沉積地貌,其中的化石對於瞭解古老的古生代環境、地理、氣候及生物進化提供了線索。 据地质学家研究,西贡火山岩柱群源自约1.4亿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
世界各地的岩柱大多由含硅質較低的深灰色玄武岩構成,但萬宜地質步道岩柱卻是富含硅質的淺色流紋質凝灰岩;若再考慮其岩柱大小和幅員範圍,更是顯得珍貴無比。 相比起英國北愛爾蘭著名的「巨人堤道」,其六角形岩柱的直徑只有 0.5 米左右,西貢六角形岩柱的平均直徑則達 1.2 米,最大的更達至 3 米。 盡管韓國濟州島、台灣澎湖與日本山陰亦有六角形岩柱群,惟其覆蓋面積卻有限,至於西貢的六角柱石群的覆蓋範圍則達至 100 平方公里,由萬宜地質步道伸展至糧船灣和果洲群島一帶,因而被統稱為「糧船灣組」,氣勢磅礡。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地质公园(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的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岩柱群,还入选了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的最终名录[14]。 首百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名录于西班牙时间10月25日至28日在西班牙苏玛伊阿镇(位于巴斯克海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宣布。
六角形岩柱: 西贡万宜地质步道:
黄竹角咀拥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在约4亿年前由聚积在河口三角洲的沉积物所形成;这里的岩层原本呈水平状,后来因为受到挤压而变成近乎直立的形态,加上海浪的侵蚀,最后塑造出著名的地标—“鬼手岩”。 赤洲的三分之二面积是由红色的沉积岩构成,岩石以砾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是形成于约1亿年前的晚白垩纪;由于沉积物沉积时的气候炎热干燥,沉积物里的铁质发生氧化,所以使岩石变成赤红色。 六角形岩柱2025 西貢東壩以至破邊洲一帶,擁有奇異六角柱狀凝灰岩圍繞,外型排列整齊,就好似人工製作一樣,但其實是一億多年前火山大噴發後熔融物質自然形成的,在風和海水侵蝕下會慢慢散落。 黃竹角咀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在約4億年前由聚積在河口三角洲的沉積物所形成;這裡的岩層原本呈水平狀,後來因為受到擠壓而變成近乎直立的形態,加上海浪的侵蝕,最後塑造出著名的地標—「鬼手岩」。
但此時的石柱依然處於半塑性狀態,遇到一定的擠壓力會小幅度彎曲,從而形成彎曲石柱。 六角形岩柱 此处从前为一狭窄水道,贯通粮船湾洲和西贡半岛,后来因兴建水坝而被分隔。 六角形岩柱 受地壳变动的剧烈摩擦,断层附近的岩石被压成碎块,形成断层角砾带。 这里的断层角砾带出现在六角形岩柱之间,由于四周岩柱众多,很容易便会错过。
六角形岩柱: 西貢火山岩園區
全长约1公里的标尖角段为万宜地质步道的延伸部分,带领你前往标尖角观景台。 六角形岩柱 登上观景台后,可以360度全景观赏整个水库,远眺破边洲的海岸奇景,瓮缸群岛、果洲群岛,及俯瞰水清沙幼的浪茄湾。 魚在水中慢游,輔以海蝕洞的回音,令人不知不覺放鬆下來,功效顯著。 於此完結萬宜地質步道,意猶未盡的可經花山一看破邊洲全相,來回約1.5小時,又可前往浪茄、檢豬灣、等地方,否則便可乘的士回家。
六角形岩柱: 香港地質公園六角火山岩柱群 入選百大地質遺產地 與大峽谷齊名
赤洲的三分之二面積是由紅色的沉積岩構成,岩石以礫岩、砂岩和粉砂岩為主,是形成於約1億年前的晚白堊紀;由於沉積物沉積時的氣候炎熱乾燥,沉積物裡的鐵質發生氧化,所以使岩石變成赤紅色。 最著名的当属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的巨人堤道。 残留在火山颈部的熔岩,或是溢出到地表的熔岩流,在近地表快速冷凝,垂直岩浆冷却面方向上容易形成节理面,常构成一根根密集排列的六棱柱。
六角形岩柱: 六角岩柱 地動山移的證據
由於甕缸群島位於核心保護區內,加上風浪較大及地勢險要,因此只適合在風平浪靜的夏季,乘船在近岸遊覽。 目前香港絕少機會發生地震,但原來在約 1 億 4000 多萬年前,曾經歷火山爆發和地震。 这种神奇的景观在世界上并非罕见,比如还有美国怀俄明州的恶魔塔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魔鬼岩柱堆、以色列/叙利亚戈兰高地的六角池、苏格兰斯塔法岛的芬格尔洞、冰岛斯卡夫塔费德国家公园的黑色瀑布等。
六角形岩柱: 六角柱
破边洲原为花山的一部分,后被海蚀作用分离,形成海蚀柱,独自竖立在海上,非常壮观。 桥咀洲位于西贡市中心东南约2公里,游客可从西贡码头乘坐街渡前往,船程约十五分钟。 桥咀洲拥有多种火成岩,包括火山角砾岩、流纹岩、凝灰岩和石英二长岩,是欣赏和学习火成岩的好地方。 连接桥咀洲与桥头是一条由砾石构成的连岛沙洲,每当退潮时,便会露出水面,游客可沿著连岛沙洲步行前往桥头,一览清水湾半岛与西贡牛尾海的美景。 在涨潮时,连岛沙洲会被海水浸没,因此出发前请先查阅天文台的潮汐资料。 成立香港地质公园的计划,初期由民间组织如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3][4]等等推动。
六角形岩柱: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在漲潮時,連島沙洲會被海水浸沒,因此出發前請先查閱天文台的潮汐資料。 六角形岩柱 成立香港地質公園的計劃,初期由民間組織如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3][4]等等推動。 直至2008年,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接納建議,宣布考慮設立地質公園,以發展香港的特殊地貌及岩石群,成為可供觀賞的自然景點[5]。
六角形岩柱: 地質教育中心
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岩,火山最终崩塌形成直径约20公里的破火山口。 六角形岩柱2025 大量火山物质在破火山口内堆积并缓缓冷却收缩,形成六角形火山岩柱。 专家认为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火山灰及熔岩,火山最终崩塌形成直径约20公里的破火山口。
六角形岩柱: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甕缸群島景區由橫洲、火石洲、沙塘口山及吊鐘洲的金鐘岩組成。 六角形岩柱 六角形岩柱 由於海岸長期受到猛烈的風浪衝擊,在海岸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外觀,沿岸遍布懸崖峭壁及許多海蝕穴、海蝕拱。 沙塘口山東南沿岸的陡崖是全港最高的海崖,高度達140米。 火石洲高45米的杬挽角洞、橫洲高30米的橫洲角洞、沙塘口山高24米的沙塘口洞及吊鐘洲的吊鐘拱門,合稱香港四大海蝕拱。
六角形岩柱: 西贡火山岩园区
这里的六角形岩柱尚未完全冷却凝固前,受到地壳运动影响而扭曲成S形。 若干年后,岩柱较脆弱的弯曲部分,在下陷作用下裂开,地下岩浆则沿着岩石的裂隙,往上灌入石柱中,冷却后形成现时的独特形态。 六角形岩柱 香港政府亦以现有《郊野公园条例》及《海岸公园条例》的机制下设立香港地质公园,将这些地方列入特别地区以作保护。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儲水水庫,由兩道大壩組成,分為 東壩 及西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