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該地已沒有昔日的渡船,故該區的舊名渡船角亦開始被人所淡忘。 縱使附近仍有另一被淡忘舊稱「官涌」(如官涌市政大廈便沿用此名),渡船角和官涌已屬佐敦的一部分。 1960年代,佐敦道碼頭附近的油麻地小輪倉庫改建成俗稱八文樓的文華新村,由於該處交通方便,吸引了不少中產入住,自此文華新村及佐敦道碼頭一帶當時皆統稱為渡船角。 事實上,截至昨日(25日),八文樓在過去14天,已經有九名居民及一名到訪者確診,其中五人為本地無源頭個案,只有文苑樓、文華樓及文蔚樓沒有確診個案。 有住戶表示,當局已預告會有「進一步行動」,而近日的發現污水渠會傳出異味,已不時使用漂白水倒入污水渠中,期望減低感染風險。
- 1960年代,佐敦道碼頭附近的油麻地小輪倉庫改建成俗稱八文樓的文華新村,由於該處交通方便,吸引了不少中產入住,自此文華新村及佐敦道碼頭一帶當時皆統稱為渡船角。
- 當局續指,已於前年12月批准有關維修資助申請,並協助法團招標聘請工程顧問,法團去年底已此開標,並正安排揀選合適的顧問公司。
- 渡船角過去曾是已拆除的佐敦道碼頭及鄰近巴士總站所在地,因西九龍填海計劃被填平,現時該地除有文華新村外,亦有港鐵柯士甸站及以「柯士甸」命名的屋苑——The Austin及Grand Austin。
- 事實上,截至昨日(25日),八文樓在過去14天,已經有九名居民及一名到訪者確診,其中五人為本地無源頭個案,只有文苑樓、文華樓及文蔚樓沒有確診個案。
- 倪學仁續指,天花板鋼筋腐蝕情況嚴重,橫樑還是完好,穩定性則要視乎主筋的情況才能確定,相信沒即時危險。
-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早前,土地工務運輸局叫停渡船街一號樓宇清拆工程,遭質疑局方是否有行政失當。 為此,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賈利安稱,當時局方發出街道準線圖時,有按照文化局要求保留建築物的外牆,但業權人收到街線圖後,透過律師上訴。 而局方翻查有關法律時,發現該建築物並無列入文物保護清單,工務局在經過分析及知會文化局後,發出拆卸准照予業權人進行拆卸。 據了解,屋宇署去年7月已接獲有關八文樓單位的求助,惟期間只進行基本巡查,沒有發出修葺令等,至事件近日發酵後,屋宇署才為涉事單位加裝「工字架」加固;而市區重建局去年公布「油旺研究」後,油尖旺區內大廈法團及居民均憧憬收購重建,令大廈更日久失修。 經民聯該區地區主任陳少棠表示,去年7月已收到居民及法團求助,指外牆出現裂痕,憂慮會影響到樓宇結構安全,他隨即要求屋宇署跟進,惟該署僅派員到現場勘察外牆情況,卻無向外牆持份者發出修葺令,法團只能自行臨時加固,令危樓問題成為計時炸彈。 油尖旺區議會通過「洗衣街及旺角東站政府用地發展計劃」,將興建一高兩矮的建築物,中間的商廈將樓高75層、最高320米,提供辦公室、酒店、零售及娛樂等用途。
渡船街危樓: 業主放盤
鴻哥擔心樓宇結構及消防安全均未符合標準,唐樓隨時變成危樓。 渡船街6號位於佐敦渡船街6號(中原樓市片區:佐敦)。 該黨提出就事件提出五大建議,包括要求屋宇署加強主動巡查、市建局業未來重建區域加碼維修基金,令市民不會受制於經濟問題而漠視樓宇失修風險、善用科技探勘及預測有問題大廈、實施「聯廈聯管」,以及就大規模重建成立專責小組。 根據網上流傳的圖片,佐敦渡船街出現「危樓」,單位內滿布多條粗長的裂縫,石屎剝落情況嚴唔重,甚至出現鋼筋外露,安全情況成疑,暫未知相中單位是否外牆出現裂縫的單位。 佐敦道碼頭於1933年3月6日啟用,取代油麻地碼頭成為油麻地區的渡輪碼頭。 這個碼頭能夠容納客車兩用的雙層渡輪,因此同日起油麻地小輪開辦來往佐敦道碼頭至中環統一碼頭的客輪及汽車渡輪服務,並提供往灣仔的客輪服務。
)位於香港九龍西近油麻地渡船角一帶,是連接旺角、尖沙咀及紅磡的主幹道。 運輸署的研究顯示,旺角平均每日因上班、上學及其他原因而衍生的交通流量高達100萬。 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至2014年10月,文化局就此個案啟動文物評定程序,時任文化局局長吳衛鳴表示,將展開保護工程,並稱有條件為其進行修復。 但到了2016年5月,文化遺產委員會以13:3大比數,認為渡船街1號未達到文物標準。 經民聯又提到,市區重建局去年公布「油旺研究」後,油尖旺區內大廈法團及居民均憧憬收購重建,令大廈更日久失修,成為倒塌「計時炸彈」。
渡船街危樓: 香港樓宇目錄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被稱為「八文樓」的佐敦文華新村自60年代開始興建,每幢約400多户,當中不少為基層劏房户,樓宇內過往已多次出現過電力負荷不足、滲水和石屎剝落等問題。
他稱,三名業權人在2013年初以幾千萬元購入這幢建築物,其後申請拆卸獲批,2013年12月拆卸工程進行才幾天,突然被當局叫停。 局方續表示,前年12月已批准有關維修資助申請,並協助法團招標聘請工程顧問,法團去年底已此開標,並正安排揀選合適的顧問公司。 局方強調會與法團緊密溝通,為法團提供所需協助,又呼籲業主需要做好樓宇的維修保養,保障物業及公眾安全。 朱慧芳認為,市建局去年公布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中,將文苑樓所在的文華新村納入重建範圍後,都使部分居民猶豫應否繼續花費保養樓宇,即使市建局設有支援計劃,但發現資助額不足以覆蓋復修費用。 她指屋宇署早前先後兩次到場視察,都判斷無即時危險,而過去樓宇在強制驗樓結果中顯示,結構情況尚可接受。 不過她認為即使如此,由於文苑樓本身位於鬧市,有較多市民途經,當局應盡快跟進,包括發出命令要求業主遵循,以免危害途人安全。
渡船街危樓: 渡船角
另外,對方又指今日亦會公布「進一步的行動」,但沒有講解行動細節及內容。 黎小姐指,擔心大廈將要「圍封」,希望當局能夠盡快公布,讓市民有足夠時間購買糧食度過,又指無想過要離開家園。 有意見擔心在三月《文化遺產保護法》生效前,會有很多類似個案發生,賈利安重申,申請拆卸准照必須要提交新方案,而他亦提到,工務局屬下城市規劃廳會與其他有關部門去商討保護建築物事宜。 現時旺角(每人0.6平方米)及油麻地(每人1.5平方米)兩區的休憩用地,均遠低於目前香港的規劃標準(每人2.2平方米)。 《2030+》策略報告中,清楚表明城市發展必須朝著「宜居城市」的方向設計。
渡船街危樓: 消息:「八文樓」文輝樓污水樣本呈陽性將強制檢測 居民冀早通知
林宇滔稱,是以工務局可自行按城市建築法律法規,去規範相關建築物的建設發展或制定規劃條件圖。 劉秋林又指,業權人買入之前經律師樓查詢得知,渡船街1號屬於「白區」,即沒有文物保護等限制,亦不在文物保護區範圍,按照原本計劃,該建築拆卸後將重建成為六層高的商住樓宇,與三盞燈、渡船街一帶的樓宇發展歷史相類似。 三名業權人之一的劉秋林先生昨日接受本報訪問,說到工務局的規劃條件圖草案建議時,表現出一臉不解神情。
渡船街危樓: 渡船街一號拆卸風波 賈利安:將調查原因
經民聯促請政府在重建項目啟動前,加注市建局維修基金,鼓勵業主重建,並採用「聯廈聯管」方案,為區內「三無大廈」等,提供聯合基本管理,改善市民居住環境。 記者於文輝樓視察,大廈大堂及升降機未有貼上告示呼籲居民檢測,此外,大廈的水渠表面較為清潔,未見有任何植物或明顯污跡。 有居民表示,已得知大廈內有人確診,但未收到通知要進行強制檢測,又或將會有下一步行動。 巴士站鄰近寶時商業中心、俗稱「八文樓」的文華新村、文昌街公園、西九龍站巴士總站、西貢街遊樂場、油尖旺多元文化活動中心、玉器交易所廣場、偉晴軒酒店等。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渡船街危樓: 地產博客
近日其中一棟文苑樓的底層,一個單位外牆出現長約兩呎、闊約2厘米的大裂痕,被指有倒塌危機。 網上亦流傳圖片,佐敦渡船街有「危樓」單位內滿布粗的裂縫,石屎剝落情況嚴重,甚至出現鋼筋外露,安全情況成疑。 日前有50年樓齡的佐敦「八文樓」被發現外牆爆裂,危樓情況引起不少關注,其中有指屋宇署去年7月已接獲求助,卻遲遲無發出修葺令,跟進不足令危樓成為「倒塌計時炸彈」。 有區議員指出,樓宇在數日前獲署方進行緊急加固工程;今日(28日)亦有區議員指,已聯絡到肇事單位業主,而業主亦將為涉事單位作出修葺。 至於被問到為何拆卸准照能迅速地發出,賈利安稱進行拆卸工程時,發展商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方案交予局方,才能批出拆卸准照。
渡船街危樓: 碼頭拆卸,鐵路通車
但工務局建設廳廳長卻批准業權人進行拆卸,賈利安稱他不知道原因,故指示了副局長陳寶霞要作出深入調查,包括批准拆卸原因,以及程序上有沒有錯誤等。 油麻地旺角將會有多個大型工程等住上馬,包括旺角亞皆老街超級天橋、洗衣街水務署重建,除此之外,巿區重建局(簡稱巿建局)亦在去年5月份開始,進行一個為期兩年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簡稱油旺研究),準備為油旺地區來一個大翻新。 研究範圍為北起界限街、南至佐敦道、東起染布房街、西至深旺道、渡船街,共佔地212頃,涉及約3,300座樓宇。 工務局向渡船街1號發出的規劃條件圖建議需修復外牆和屋頂,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在是次事件中,文化局和工務局可謂「各有各說」,在法律上,工務局是有權對該建築的規劃條件圖作出要求,但當中也必須遵守文化局的強制意見。 渡船街1號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13年,當時工務局叫停這幢舊式樓房的拆卸工程,繼而又稱因為樓宇質量及結構問題再度動工拆卸,但後來該建築物被懷疑為歷史建築,因此工程再度暫停。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渡船街危樓: 九龍, 油尖旺, 佐敦, 渡船街 (Ferry Street)樓盤
具體措施包括在市區提供更多綠化及休憩用地,以提升舊區市民的生活質素。 若市建局未來透過修改規劃條例,放寬油旺發展限制,允許在舊區興建更多單位,不但令兩區的人均休憩空間變得更低,更有違2030+「宜居城市」的發展原則。 根據巿建局文件,油旺地區樓宇超過80%,即2,700多幢樓宇的樓齡為30年或以上。 整體樓宇中超過50%,即1,700多幢樓宇的樓齡更為50年以上,同時亦有一些具地區特色或歷史價值的建築,例如雀仔街(康樂街)、女人街和廟街等。 巿建局行政總裁韋志成表示,研究會依據三個方向來進行,其中一個方向是轉移地積比,「看一看(油旺)哪些地方可以將密度增加,提高地積比;哪些可以做改劃,又或者轉移地積比,透過不同的規劃手段提升重建潛力」。 對於有建築業界表示,雖然渡船街1號不屬於文物,但有藝術、歷史和旅遊方面的價值需要保留。
渡船街危樓: 渡船街6號 位置地圖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隨著澳門經濟飛速發展,對於舊建築物的保育或發展,似乎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
渡船街危樓: 渡船街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市區重建局「油旺研究」之一的重建範圍、俗稱「八文樓」的佐敦文華新村文苑樓底層一個單位外牆現裂痕,長約兩呎、闊約2厘米,被指有倒塌危機。 經民聯今日(24日)批評,屋宇署去年7月接獲求助後,只做基本巡查,卻無發出修葺令等,令危樓成為「倒塌計時炸彈」,至事件近日發酵後,屋宇署今午才承諾會為涉事單位加裝「工字架」加固。 渡船角過去曾是已拆除的佐敦道碼頭及鄰近巴士總站所在地,因西九龍填海計劃被填平,現時該地除有文華新村外,亦有港鐵柯士甸站及以「柯士甸」命名的屋苑——The 渡船街危樓2025 Austin及Grand 渡船街危樓2025 Austin。 金霞閣位於佐敦渡船街1-4號(中原樓市片區:佐敦)。
渡船街危樓: 屋宇署為涉事單位加裝「工字架」加固
本報記者昨午到文苑樓外視察,已見有警員圍封涉事地點調查,屋宇署亦有派人到場進行加固工程。 本報於今年一月下旬向屋宇署查詢上述唐樓的僭建問題,事隔近五個月始接獲回應,但發言人仍未言明有關僭建物是否存在即時危險,僅稱上址二字樓及三字樓外部及毗連公共走廊外部附建僭建物,承認已於○七年向業主發出「警告通知」,並送交土地註冊處「釘契」。 由於該大廈其後被列入「大規模清拆僭建物行動」目標樓宇,故於○八年再次向業主發出清拆令,惟因清拆令出現錯字,該署於今年四月再發出取代命令,最近再度視察時,確定僭建物仍然存在。 油尖旺區議員何富榮指,早前到大廈附近視察時見到現場有加固工程,在向屋宇署追問事件進度時,署方回覆表示已向業主發出勘察令,要求對方於一個月內完成及向署方提交相關報告。 何又指,已提醒屋宇署此事件有不少居民強烈關注,署方應催促業主盡快完勘查及維修,以免發生事故。 而渡船街天橋須穿過油麻地停車場大廈以接駁加士居道天橋,令該樽頸位無法擴闊,結果渡船街天橋的擠塞情況日益惡化,更成為交通黑點之一。
規劃署預計2020年開始動工,建成後將超越樓高255.1米、共60層的朗豪坊辦公大樓,成為九龍第二高建築物,僅次於有118層的環球貿易廣場。 署方續指,今年1月21日已要求單位業主委任認可人士勘測單位露台的結構及提交補救工程建議,並修葺單位內破損的混凝土結構構件。 渡船街危樓 該單位業主的代表曾回覆指將於短時間內委任專業人士跟進。 署方為確保樓宇安全,昨日已安排政府承建商為單位露台加裝臨時支撐,如業主未能於指定時間內遵辦有關命令,署方會考慮指示政府承建商進行有關工程,然後向業主收取相關費用。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渡船街危樓: 渡船街 (香港)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250,年齡中位數為 42.7歲。 倪學仁續指,天花板鋼筋腐蝕情況嚴重,橫樑還是完好,穩定性則要視乎主筋的情況才能確定,相信沒即時危險。 牆身跟樑之間的隙縫主要是由於後加牆身的手工出問題,加上懸臂式露台樓板變形而產生的,應該沒有構成結構性問題。 至於地面的支撐鐵架應屬臨時性質,需經結構性復修後才能拆走。 他相信,除非上層的結構也有問題,否則「骨牌式倒塌」的機會不大。 他提到,八文樓60年代開始興建,平均樓齡逾50年,每幢約400多户,基層劏房户不計其數,過往已出現過電力負荷不足、滲水和石屎剝落等問題,居民一直深受困擾,每星期均收到雙位數字的投訴。
渡船街危樓: 佐敦危樓|文苑樓外牆現裂縫 屋宇署昨派人加固
但該建築物的業權人並沒有提出新發展計劃的情況下,只提出拆卸申請,就獲廳長批准該拆卸准照。 屋宇署回覆本報指,前日(23日)經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轉介,已派員到文苑樓一樓23室視察,未能進入單位,惟從室外視察發現單位外牆有若干裂縫,情況與今年年初相若,不會對樓宇整體結構造成影響,亦沒有明顯危險。 記者觀察現場環境顯示,文苑樓一樓大廈外牆可見部分樑柱斷裂,牆身出現裂縫;從單位內的情況,可見牆身及天花位置明顯有石屎剝落,天花板現多條裂縫,暴露生銹鋼筋。 日前屋宇署派員到場視察,由於未能聯絡業主入內了解,故在門外張貼通告。 從網民上載的圖片可見,文苑樓一樓某單位內天花和地板出現剝落,鋼筋嚴重侵蝕並且外露,而外牆更出現大條裂縫,在大廈外部都清晰可見。
紅隧因收費較便宜,尤其是近年西隧多次加價,令更多車輛經過西九龍公路會左轉麗翔道,經渡船街改行紅隧前往香港島,因此渡船街天橋南行即使在非繁忙時間也會嚴重擠塞。 渡船街危樓2025 渡船街危樓 預計在中九龍幹線落成,分流九龍東西方向的交通後,情況有所改善。 渡船街危樓 1947年5月24日香港政府刊憲將佐敦道以北及與偉晴街平行而位于其西面道路命名為渡船街。
除了愛都酒店、舊法院大樓等知名建築外,一幢位於渡船街1號(亦即亞利鴉架街28號)的舊式建築,亦是當中之一。 油尖旺區的佐敦@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95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9,800人。 主要街道包括上海街(佐敦段)、佐敦道(佐敦段)、廟街(佐敦段)、彌敦道(佐敦段)、廣東道(佐敦段)、炮台街(佐敦段)、新填地街(佐敦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統一大廈,嘉文花園,富裕臺,百安大廈,康源閣。
渡船街危樓: 放寬入境 調低壓測 締造入市良機 中原地產「MIAMI QUAY I」首10名三房買家 可獲贈價值$3,880 旅遊禮券
同一時間,當年成立的九巴也在碼頭旁邊設立巴士總站,開設了兩條巴士路線分別往來佐敦道碼頭與深水埗及九龍城。 其後有更多來往九龍及新界的巴士路線開辦,使碼頭成為當時九龍最繁忙的碼頭,亦成為當時九龍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居於渡船街文輝樓的居民黎小姐表示,有衞生署人員向同住的媽媽表示,由於發現大廈的污水渠檢測呈陽性,短時間內將會為居民進行強制檢測。
渡船街危樓: 居民自嘲:會買定罐頭刀
但劉秋林表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立場,個別人士以「藝術家的心境」去看待問題不出奇,但他希望政府要作出平衡,不要「葉公好龍」地一味要保留,亦希望規劃條件圖在城規會討論時,各委員根據專業判斷,給出中肯意見。 如果按照工務局現時的規劃條件圖,現存的臨街兩層高建築需要修復保留,只有毗鄰旁邊大廈的小建築物部分可以重建,限高20.5米,劉秋林估計,業權人的投資將出現損失,「困擾足足五年,依家不知所措」。 該建築的三名業權人以為可以「鬆一口氣」,遂於2017年3月向工務局申請規劃條件圖,但工務局過了多月至上月才回覆,且建議需保留及按原來的外牆和屋頂,修復現有建築物,維持樓宇外的開敞空間及保留圍牆。 土木工程師倪學仁表示,該樓出現裂縫的位置本身應該是露台,後來或圍封變成「騎樓房」,當中柱子有可能是後來加建,要翻查結構圖則才能確定。 倪認為,該柱子原則上已經斷裂,或因懸臂式露台樓板變形而導致,需檢查樓板的結構情況。 渡船街有唐樓變身「僭建樂園」多年,原有走廊不但搭建成單位,鐵皮屋更凌空架於懸臂樑上,中空的屋底「愈睇愈牙煙」。
渡船街危樓: 公布納市建局「油旺研究」 居民憧憬收購更日久失修
自1970年代海底隧道及地鐵通車後,佐敦道碼頭的作用日漸減低,汽車渡輪業務於1994年1月6日首先停航。 再加上西九龍的開發,碼頭需要被徵用作填海工程用地,碼頭於1996年2月1日停用,客輪航線改為在九龍政府船塢旁的臨時碼頭上落客。 最後,渡輪業務於1998年2月2日正式取消,只餘下巴士總站部份。 現時佐敦道碼頭舊址已建成佐敦道的西半段、港鐵柯士甸站及The Austin。 渡船街(Ferry Street)巴士站,位於九龍油尖旺區渡船角渡船街2B號文華新村(「八文樓」)文英樓對開,近文苑街口,乃一對設於南、北行綫的中途站;南行站設於渡船街28號寶時商業中心外;北行站則位於文華新村文英樓外。
渡船街危樓: 裂縫長約兩呎 1至2厘米闊
現時渡船街部份路段都有自加士居道天橋延伸的高架道路(稱為渡船街天橋),並在窩打老道至登打士街之間的地面路段匯合,連接西九龍走廊西前往荔枝角道、或繼續沿渡船街前往大角咀、旺角以至更北的深水埗。 反方向則可由西九龍走廊經渡船街天橋接駁加士居道天橋,前往紅磡或經紅磡海底隧道往香港島,亦可沿地面前往尖沙咀,或經油麻地交匯處接駁西區海底隧道往港島西。 上述地面路段及天橋為香港5號幹線的一部份,亦令渡船街成為全港唯一一條以「街」命名的幹線道路。 賈利安指出,在翻查有關資料時,發現該建築物曾被納入危樓檔案,但他指,經過深入調查後,該建築物並無即時危險,可作簡單的保護及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