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團隊根據「融合策略」模式,日前宣布啟動首個以該策略推動的市區更新項目—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項目)。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中表示,因應「龍城」區市區更新計劃的規模和工作範疇遠超一般重建項目,市建局將預留超過150億元,在未來10年推行這項計劃,又提到市區更新與發展重建有根本性分別。 恒基再入市舊樓,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九龍城南角道18至22號舊樓1樓B室於本月6日以1100萬售出,以面積551方呎計,呎價19964元,買家為星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包括馮李煥琼、李家誠、李鏡禹及郭炳濠等人,為恒基高層及相關人士。 南角道 原業主於2016年以458.8萬購入,持貨3年,帳面獲利641.2萬,期間升值約1.4倍。 南角道25-27號位於九龍城南角道25-27號(中原樓市片區:九龍城)。
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在場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綫圖將此站顯示為「宋皇臺」。 然而港鐵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有關資料是港鐵內部用作協調及預備工作時作為參考用途,並未作實。 港鐵指承建商已採取了不同措施及安排,包括盡量維持行人道開放以保持人流、在可行情況下使用半透明圍板以及隔音設備等,讓行人和駕駛人士得知商戶位置。 港鐵指倘商戶認為鐵路工程對其生意造成影響,可根據《鐵路條例》提出申索。 此站及土瓜灣站項目合約由「三星—新昌合營」取得,由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建造,負責興建全長1.6公里的鐵路隧道和兩個鐵路車站,其中此站本擬名為土瓜灣站。 九鐵新方案提出不久,政府即研究兩鐵合併之可行性,並要求兩間鐵路公司提出沙中綫合併方案。
南角道: 第 1 站 九龍塘 熱帶叢林天橋
他又指,市建局將地盤整合,以拓展具規模的地下空間,興建地下停車場。 兩個項目共提供約660個公眾泊車位,相當於現時小區路邊泊車位總數約2倍,亦額外提供超過1,200個供住宅、商舖及社區設施使用的附屬泊車位。 新增的泊車位將解決現時舊樓和商業設施因欠缺停泊車位,以致居民、訪客及臨街商舖要爭用小區路邊公眾泊車位,導致雙行、甚至三行泊車的問題。 南角道2025 資深投資者盧華家族,專透過收購市區舊樓再發展單幢住宅盤,其「AVA系列」以納米單位見稱,面積僅百餘呎,多次創全港最細住宅紀錄。 盧華家族近日就九龍城南角道一幢樓齡達69年的舊樓,向土地審裁署申請強拍,物業市值約1億元。
- 港鐵公司2009年7月15日於九龍城區議會席上之沙田至中環綫九龍城段簡報投影片,部份圖則顯示「Sung Wong Toi Station」及「Lok Man Station」。
- 持有二維碼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 沙田交通關注組,〈宋皇臺站現提供色盲測試,不合格者可經B出口前往眼科醫院求醫。
是次申請強拍的九龍城南角道43及45號地盤,為一幢建於1952年的舊樓,樓齡達69年,地下為舖位,一樓至三樓為住宅。 該地盤面積2,286平方呎,預計重建後樓面面積只有約2萬平方呎。 一群九龍城南角道商戶指沙中綫工程封路嚴重影響商戶生意,南角道地盤由2013年開始施工至今,該路段一條行車線被封,另一邊亦改劃為雙黃線。
南角道: 九龍城重建│屯馬線通車宋皇臺站將啟用 南角道食肆有喜又有愁
根據市建局進行的樓宇狀況初步調查,研究範圍內約有40幢私人樓宇,超過一半的樓齡已屆40歲,需要進行驗樓和維修。 局方會為有關樓宇業主提供適度的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協助業主為樓宇公用部分進行檢驗及修葺工程,更會為業主提供外牆設計,鼓勵業主為外牆飾面進行更新。 單位的實用面積介乎約3,053至約5,515平方呎,樓底高度由3.15至4.5米,間隔則包括4房(3套房)2廳、4房(4套房)2廳、5房(5套房)3廳三種。 項目是由威華發展的洋房樓盤,位於港島赤柱舂坎角環角道 20, 22, 26A-26F號,於2010年3月入伙。 連接 沙中綫 南角道2025 宋皇臺站的南角道,其行車路面復修工程已於2018年10月完成,並於該路段永久重置11個收費錶泊車位供公眾使用。 過去有份負責各「AVA系列」納米盤的項目經理蔡仁輝表示,目前該公司首先希望統一上述項目的業權,第二步才會向地政總署磋商補地價金額。
- 合資格學生如使用單程票或二維碼乘搭港鐵,需支付成人車費。
- 相關文件顯示,該地盤佔地約2,286方呎,現為5層高商住舊樓,包括地舖及閣樓,以及3層住宅層,物業落成於1952年。
- 因應古蹟辦要求,考古工作進一步擴大至整個土瓜灣站建造範圍,最終2014年9月完成。
- 自港鐵於2009年5月摒棄沿土瓜灣道興建沙中綫的「下路方案」,將土瓜灣站改設於鄰近宋王臺的位置起,已有居民認為此站應改名為「宋王臺站」。
- 但如今也不代表居民如願以償:「只滿足到部分訴求,有些人問為何出口不拉到九龍城廣場,但太長都不合效益。」他亦認為在舊區建地面出口的話,設計可配合該區景觀。
在重置地區設施方面,市建局建議改劃賈炳達道公園部份用地作社區設施用途,以「一地多用」的模式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讓受影響的公共服務日後無縫過渡至新大樓。 新大樓的規模是現時社區設施的3倍,將提升設備和擴大檔位面積。 南角道2025 本店由經驗泰籍男女專業按摩師為客人提供多項泰式按摩服務,令閣下在繁忙的都市裏得到 ”身心” 治療。 南角道(Nam Kok Road),位於九龍半島九龍城區九龍城,北起賈炳達道近賈炳達道公園,經過衙前圍道路口,南接太子道西 宋皇臺站B2出入口。 上址現為1幢樓高5層(包括閣樓)商住舊樓,地下為2個商鋪,樓上為住宅樓層,涉及6個住宅單位;早於1952年落成入伙,至今樓齡約69年。 自港鐵於2009年5月摒棄沿土瓜灣道興建沙中綫的「下路方案」,將土瓜灣站改設於鄰近宋王臺的位置起,已有居民認為此站應改名為「宋王臺站」。
南角道: 車站佈置
資料顯示,恒基去年7月已就南角道8至16A及18至22號兩幢舊樓,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制拍賣以統一業權,當時項目估值逾4.5億;上址地盤地盤面積約7360方呎,劃為住宅(甲類)用途。 他又指出,九龍城南角道項目預計將會延續集團的「AVA系列」,不過項目會否推出面積較細的納米單位,則暫時未有定案,會視乎市場需求設計合適單位。 翻查資料,盧華家族在早年已收購九龍城南角道43至51號、合共5個相連地段,並獲屋宇署批准重建為一幢26層高商住大廈,但卻不獲地政總署批准,更掀起訴訟。 不獲批的原因主要由於相關地段的地契,有每個均有不可建多於一所房屋(One House)的限制。 港鐵公司2009年7月15日於九龍城區議會席上之沙田至中環綫九龍城段簡報投影片,部份圖則顯示「Sung Wong Toi Station」及「Lok Man Station」。
南角道: 南角道25-27號
但如今也不代表居民如願以償:「只滿足到部分訴求,有些人問為何出口不拉到九龍城廣場,但太長都不合效益。」他亦認為在舊區建地面出口的話,設計可配合該區景觀。 「沒想過地鐵一出來就是我以前的家和舖頭,覺得有點神奇。」鄭淮楠(阿B)自小就住在南角道22號,即現時正對宋皇臺站B3出口的位置。 他的外婆是九龍城赫赫有名的隆姐,於1980年代從泰國來到香港餐廳打工,生活穩定後便把子女接過來。 之後外婆與人合股經營多間餐廳,「最高峰帶了200個泰國人來,把泰國菜熱潮帶來香港」。 阿B記得小時候時常看着外婆巡舖罵人,南角道從前的兩大泰菜老字號「泰農」和「隆姐」都是外婆創立或合資,她又於1988年租下22號舖位作泰隆雜貨,交給阿B母親打理,不光為同鄉提供日用品,也向餐廳批發鮮貨,替同鄉匯錢。
南角道: 個人架生
車站以其西南面不遠處的宋王臺石碑命名[註 2],冀能反映有關該宋朝古蹟的特色。 施工期間,車站地盤曾掘出大量來自宋元時期及清代的文物,以及保存完整的方井、建築物結構等,引起社會關注。 「南角」由兩位自小相識,同樣在九龍城長大的Calvin和Sam開辦。 他們本來分別從事室內建築和餐飲業,合作起來很有火花。
南角道: 南角道49號附近醫院
市建局藉機一併重整公園佈局,增設綠化行人走廊以加強新綜合政府大樓與美東邨的連接,亦改善「龍城」區通往寨城公園的暢達性,包括探討在寨城公園南門前方的休憩用地增設廣場設施。 賈炳達道公園的活化計劃,配合重建項目內各項綠化及擴闊行人路等措施,將連成一個由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步行空間。 韋志成表示,將整合KC-017和鄰近市建局的啟德道/沙浦道(KC-015)兩個項目,對舊區土地進行更具高效益的規劃重整,並協助政府興建新的社區和基建設施,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和已建設環境。 因應「龍城」區市區更新計劃的規模和工作範疇遠超一般重建項目,市建局將預留超過150億元,在未來10年推行這項計劃。 南角道 南角道2025 持有八達通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該兩站轉綫,將被視作一程車程。
南角道: 地盤選秀:南角道 港鐵出口 改寫最旺的街 老店四散 難享人流紅利
局方將衙前塱道和南角道這兩段街道納入主地盤的範圍,連同搬遷社區設施後騰出的土地,進行大範圍的土地重整和重新規劃。 主地盤將適度放寛地盤的高度限制,增加建築設計上的彈性及建築物的間距,以騰出寬闊的地面空間,將衙前塱道及南角道改劃成綠化行人步道和市集廣場等。 行人步道兩旁將提供臨街商舖,重塑特色商店和食肆林立的街道氛圍,而廣場及綠化步道可用作舉辦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的活動。 【本報訊】樓齡不足30年的舊樓亦獲重建,恒地(00012)九龍城南角道項目擴大地盤,加入新地(00016)旗下29年樓齡的景輝閣一併重建,擴大地盤至1.3萬平方呎。 方面,項目並不設住客會所,不過區內有香港高爾夫球會、深灣遊艇會等會員制會所;另有舂磡角泳灘、赤柱馬坑公園等社區設施可供公眾使用。
南角道: 出口數目
2000年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首次提出沙田至 中環綫的概念,九龍灣填海區南的車站正式命名為土瓜灣站。 使用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轉乘優惠。 • 編輯專綫小巴使用任何八達通於此站出閘並轉乘任何專綫小巴路綫可享至少$0.3轉乘優惠,反之亦然。
南角道: 南角道5A號
「返飛機貨,一落機就可以即刻賣。我公公帶貨,坐飛機多過我哋坐巴士,即日來回。」阿B住在閣樓,有夜機的話,會跟母親在舖面等貨,之後才一起落閘搬貨。 【明報專訊】屯馬線開通後,饕客去到九龍城通常心情忐忑:先在慣常光顧的老店門口摸門釘,心知不妙,轉個頭在另一條街見到熟悉的招牌,便鬆一口氣,慶幸它只是搬遷。 街坊說南角道曾齊集「九龍城最勁嘅舖頭」,但港鐵於2013年在行車道開展工程,生意就一落千丈。 當人們雀躍地坐港鐵來到九龍城,從B出口走到地面,第一眼便看見空空如也的地盤。
南角道: 車站位置
展櫃題為「聖山遺粹: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其中一個展出約400件在興建車站期間出土的宋元時期文物,以陶瓷器皿為主,亦有陶骰、藥王像、青瓷香爐、宋元通寶銅錢等。 另一個展櫃則以文字和車站一帶的舊照片,使參觀者認識宋皇臺站周邊地方的歷史變遷和生活情況。 宋皇臺站內裝以黃色作為主要色調,源於「皇」字與「黃」同音;輔以紫藍色於月台兩端及大堂部份牆身使用。 通車前夕,港鐵在月台紫藍色柱身亦裝上與黃色部份一致的黑色浮雕站名,因顏色對比不大導致辨識度較差,被網民譏為「色盲(色弱)測試」,而在開放日當天,亦有市民認為難以看清楚站名。
鐵路施工4年以來不少商戶生意暴跌20%至40%,最少8間商舖結業。 南角道 南角道超過50間商戶於2017年11月27日傍晚6時聯合熄燈一小時抗議,要求港鐵賠償。 兩鐵於2007年正式合併後,港鐵在2009年5月21日宣布經修訂的沙中綫九龍城段走線,由早期建議的土瓜灣道「下路」方案,改為經馬頭涌道和馬頭圍道的「上路」定綫。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九鐵慮及即使在啟德發展後,土瓜灣站使用量仍會偏低,故提出將土瓜灣及馬頭圍站合而為一,成為馬頭角站。 後來啟德機場落實搬遷,因應當局提出的東南九龍發展計劃,1994年提出之《鐵路發展策略》將東九龍綫外移以服務九龍灣填海區,建議在填海區設置兩站,當中「九龍灣填海區南」站可視為土瓜灣站之雛形。
背景:原為一排唐樓建築,火鍋、泰菜、中菜及日菜等食肆林立。 港鐵在2013年3月開始於旁邊興建宋皇臺站出入口接駁行人隧道,影響行車線,並將路旁泊車位移走。 恒地於2018年完成收購,據當時報道指,收購舖位一般不容易,但該批舊樓的地舖悉數完成收購。 這條星空海豚樓梯位於新山道與九龍城道的交叉點,因為附近的工程所以平時比較少人留意到。 仔細一看,迷幻星空配上生動活潑的一對海豚,讓人仿佛置身奇幻星際之中。 於九龍城海底隧道欣賞完「巨型鯨鯊」,可以回到剛剛的落車處再乘坐2號小巴到土瓜灣馬頭角道下車,沿馬頭角道直行,直行到尾轉右便到達第三站,約5分鐘的路程。
南角道: 出口
宋皇臺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建議於北帝街興建的馬頭圍站,是沙田綫的其中一站。 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則將擬議之馬頭圍地鐵站改設於譚公道現時欣榮花園至傲雲峰間的地底,是東九龍綫的中途站。 持有二維碼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須先於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出閘時掃瞄二維碼支付轉綫前車費,然後在另一車站(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再掃瞄二維碼入閘繼續餘下車程,並於目的地出閘時支付這第二程的車費。
舊樓離不開收購、清拆、重建三部曲,工程漫長,有時水盡鵝飛,長草餵蚊;有時噪音轟隆、地殼震動,在圍板外呆望,難免一邊好奇一邊緬懷。 南角道 最後來一個選秀大賽,由各方組成評審團,選出最美的地盤想像。 Louis則想傳承九龍城往日的風光和城寨歷史:「以前有寨門牌坊、大炮。反而日本人研究九龍城寨歷史更多。想帶年輕人了解以前的文化。」他發想建一個像廟街、唐人街的牌坊,讓人一步進來就感受到九龍城的時空。 至於地盤現址旁邊的地鐵出口,Louis覺得有特色,「突咗兩舊嘢喺度,都幾多人打卡」。 南角道2025 Kay則說:「視覺上怪怪地,完全格格不入。」並解釋九龍城的街道較窄,現在像「空降」兩個出口和電梯,更顯逼仄,如能融合社區特色會更理想。
至2014年,雜貨店生意不如從前,母親萌生去意,但阿B不捨,改成泰國菜餐館,保留了雜貨店的紙皮石地板和橫樑,名字是「昭拍耶」(湄南河之意),「用番阿婆90年代在九龍城開、當時全港最大間嘅泰國餐廳個名」。 裝修時業主早提醒他們舖位已經有人賣下,租約完結後,他便要直接與田生地產逐個月續租,待至清拆前才離開。 幸好,這條街的食店像昭拍耶、隆姐、小曼谷等早站穩陣腳,本身都有分店或能夠另覓新址,繼續經營,不至於令專程到訪的食客失望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