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事主遭斬傷手腳,其中郭男雙手及腳中4刀傷勢較重,胡男則左大腿中刀傷勢較輕,姓莊(50歲)的士司機報案,兩事主獲送院治理。 今(15日)早上近8時,的士司機報案指,他接載2名男乘客駛至尖沙咀漆咸道南近漆咸圍,遭一部私家車撞向右邊乘客位車門,私家車隨即跳出3名大漢,持刀狂斬車內兩名男乘客1分鐘,兩人手腳中刀,其中一人手腳中4刀較重傷。 兩事主清醒送院治理,警方列傷人案,油尖警區反黑組接手調查事件。 政府亦要求電動可移動工具最高時速只能達到25公里,並需設有有效的剎車或停車系統等,至於行駛道路,電動單車只能在單車徑上行駛。 英國接管新界後推行新的土地政策,1923年要求有意建屋的業權人補地價。
- 在數十年前已經批准女性族人參加秋祭,現在連儀式亦受到簡化。
- 告別小貓咪們,我們繞到圍村的後頭,看到了圍村的護城河。
- 天水圍體育館位於天水圍天柏路1號,於1994年8月1日啟用。
- 明記腸粉其實都是上水街坊名物之一,三式套餐(腸粉、陳皮魚蛋及豬皮)更不少街坊「由細食到大」的抵食套餐。
- 以上資料僅屬常規服務細節,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出入,並以營辦商決定為準。
我家附近的上水鄉廖氏最近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新丁點燈儀式,逢其盛會,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上水鄉的古代歷史。 長實早於1982年開展圍村的收購行動,1993年土地發展公司(市區重建局前身)宣布將該村納入重建項目,2006年1月與村民達成保留古蹟的協議[2]。 時至今日,吉慶圍仍被18英尺厚的城牆包圍,但隨著城市發展,已大為失色。 公祠的設計是清朝傳統的兩進三開間一天井,其捲棚頂禮亭卻是傳統中式建築中罕見的,而正脊及青磚牆身飾帶的灰塑,以瑞獸、花卉、幾何圖案及中國民間故事等的木構件和祖龕作裝飾,造工精巧細緻。
上水圍: 香港志
紅色計程車可行走香港大部分地區,除了大嶼山島上的東涌道及南部。 上水圍 十五分鐘之後,我們進入上水的中心區,也就是車站附近。 上水圍 而秋祭的目的,在於維繫族人與先人的關係,強化族人慎終追遠的傳統孝行及透過祭祀來加強族人之間的凝聚力及身份認同。
看似中國傳統青磚古宅的大夫第,其實蘊含西洋風,如洛可可浮雕和彩色琉璃等,是香港中西合璧建築的瑰寶。 康熙七年正月(1668年2-3月),廣東巡撫王來任先後向清廷上《展界復鄉疏》和《展界復鄉遺疏》,陳述遷界弊病,並請求復界,不果。 同年十月 (1668年11-12月) ,兩廣總督周有德勘復邊界,奏請清廷准許居民返回原居地生活,但不得出海。 直至康熙八年正月 (1669年2-3月),清廷接受周王二人建議,敕准復界,惟海禁令持續。
上水圍: 古蹟
乃根据风水学说追寻“龙脉”,选定龙口地形像凤之处,合力凿池(即护城河)筑城,建成“围内村”(今上水乡老围);号召廖氏三房子孙尽徙围内居住。 由于围内村立于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称其为“上水乡”,渐渐“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带地方的名称。 上水圍 以上資料僅屬常規服務細節,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出入,並以營辦商決定為準。 要追溯再上一次的廖氏打醮,則是二次大戰後的1946年。 1946年的打醮紀錄原本是有保存的,但八十年代的一次水災,毀壞了不少資料,加上上一屆籌委會的成員全部也過身,所以前人所留下來的資料是相當有限。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美國國防部表示,美軍當地時間周日(12日)派出戰機,於接近加拿大邊境附近的休倫湖(Lake Huron)上空擊落了一個八角形物體。 這是隨着疑似中國間諜氣球飛入美國領空事件發生後,北美安全部隊對空中威脅保持高度警惕以來最新射擊事件,也是最近一個星期多的時間內,美國導彈在北美上空擊落的第四個不明飛行物體。 上水圍2025 《路透》報導引述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指,該物體的結構似乎是八角形,有繩索懸垂,但沒有可供辨別的載荷。 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發言人、准將萊德(Patrick Ryder)表示,受美國總統拜登之命,一架美國F-16戰機於當地時間下午2時42分在美加邊境的休倫湖上空以一枚響尾蛇飛彈擊落了該不明飛行物體。
上水圍: 交通
早前有上水街坊見到有外賣員在行人路上駕駛電動單車,形容車速頗快,而路上有大量行人包括兒童及長者。 上水圍 街坊指外賣員飛馳期間險撞到1名老婦,覺得造成危險,因而報警求助。 網民批評在行人路駕駛電動單車的行為「罔顧安全,無人執法」、「根本無人捉,當正合法咗咁,全港成街都係,有時喺行人路行,仲XX你阻住佢」。 隨著內地放寬免檢疫入境安排,蓮塘口岸今日起(6日)開放予跨境旅客使用,經此口岸往來中港兩地, 可以更快到達廣東東部(如汕頭、汕尾、潮州等)及鄰近省份(如福建、江西等)。
參加者的心態出現了轉變,除了是較以往減少了拜祭的熱情外,還有是因為以往比較窮,一餐盆菜對於村民而言是十分吸引,所以都會參加秋祭。 但現今生活較富裕,一餐盆菜對於村民的吸引力下降,所以參加的意欲較以往為低。 由於廖氏年青一代遷居海外或市區的情況較以往普遍,而他們又較不願意參加秋祭[9]。 此外,近年廖氏子弟就讀鳳溪公立中、小學的人數減少,鳳溪公立中、小學規定校內廖氏子弟的學生必須參加秋祭,以上水鳳溪中學為例,六十年代創校時七成學生都是廖氏,但到了2004年,鳳溪中學只剩兩成是廖氏學生[10]。 上水圍2025 所以廖氏子弟就讀的人數減少,參加秋祭的人數自然減少。 在秋祭正日,由各鳳溪中、小學所組成的學生省墓隊會先在鄉公所唱歌歌頌廖氏祖先,然後會合上水廖氏的族長、二族、房長、父老(即六十歲以上的男性族人)、鄉紳及其他各房各斗或在已移居海外的宗族成員,均會回港參加秋祭。
上水圍: 香港巴士大典
今日(15日)上午7時56分,50歲姓莊的士司機報案,指他載着乘客駛至漆咸道南與漆咸圍交界時,被一架私家車撞右後門截停,車上跳下數名刀手,不由分說斬傷其車上兩名乘客,然後登上一輛私家車向何文田方向逃去。 救護員到場替傷者包紮,二人清醒被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 據悉,其中一人被斬4刀,分別雙手和腳;警方將案件列傷人,交由油尖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跟進。 案發在今日(15日)上午7時56分,50歲姓莊的士司機報案,指他載着乘客駛至漆咸道南與漆咸圍交界時,被一架私家車撞右後門截停,車上跳下數名刀手,不由分說斬傷其車上兩名乘客,然後登上一輛私家車向何文田方向逃去。 上水圍2025 警方經調查後將案列作傷人,交由油尖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跟進,正追緝涉案銀色私家車及3名刀匪,相信3人均年約20至30歲。 尖沙咀今早(15日)發生斬人案,兩名均為19歲的男子在夜場消遣後,乘的士離去途中,遭人駕私家車撞停的士後持刀圍斬,兩名事主受傷送院救治。
上水圍: 香港圍村
Let it Be 店主 Dannis 是上水街坊,他希望以咖啡店連繫區內人情味,所以於小小的咖啡店內,除了會售賣咖啡及輕食之外,也會不時舉辦一些社區展覽,是適合大家來輕鬆行逛的上水好去處之一。 他們由即日起至6月30日舉辦《上水的_》社區互動展覽,讓大家分享一件喜歡上水的人事物。 透過小小的展覽,你會赫然發現,上水除了「水貨客」外,還有更多的社區面貌等着你來發掘。 屹立上水超過70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上水圍2025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絕對是上水一日遊不能錯過的當區名物。
上水圍: 上水圍中心村: 星期六:13:00-19: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雖然該物體沒有構成軍事威脅,但它位於20,000呎(6,100米)的高空飛行時,可能會干擾國內的空中交通,而且它可能具備偵察能力。 五角大樓表示,認為該物體跟最近在蒙大拿州敏感軍事地點附近發現、曾促使美國短暫關閉領空的物體相同。 石湖墟街市熟食中心在石湖墟市政大廈的二樓,整層都是熟食中心,是食貨們不能錯過的上水好去處。 熟食中心座位非常多,隨便挑一張枱便可以點勻所有檔口的美食,伙計會千叮萬囑你要將不同小店的碗碟各自歸還,以免他們的碗碟流失。 雖然座位多,但早上10時至下午1時是他們最繁忙的時段,經常座無虛席。 人氣小店包括因豬扒麵聞名的明記美食及主打東莞傳統粥品的東莞佬粥店。
上水圍: 上水
是時我族子孫散居上水週邊,至七世祖南沙公,因精通堪輿之術,倡言必須聚族而居方可子孫昌盛。 及後南沙公與侄君濊(潤宇祖)商議共覓村址,旋於群山環抱之間覓得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如鳯之處合建上水圍,即現今圍內村,並於明末六十年前完成。 自玉公生如圭(長房),如璋(二房)及如璧(三房)及如興 (遷往樟木頭, 後移居烏溪沙) 四子。 長房如圭祖生應文應武,二房如璋祖生應龍應鳯,三房如璧生應綱應紀。 後仲傑公㩗應武返閩,應紀亦早夭無嗣,自是三房四斗因而形成。 離開了圍村,走到外頭的道路,疾駛而過的大貨車,飛揚的塵土,馬上把我們拉回現代社會。
上水圍: 上水鄉簡介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000,年齡中位數為 44.7歲。 訂閱電子通訊前,請先細閱我們的「私隱政策聲明」 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上水圍: 吉慶圍
匿藏於上水圍村內嘅咖啡店,由村屋改建,以上居下舖形式自居,地下連花園為咖啡店同市集,上層則為半開放式空間,不時作為工作坊或放映會嘅共享空間,拍拖去歎杯咖啡幾Chill,有遠離繁囂避世之感。 上水圍 成蟲一般能活上30天,一旦離開人體後,會在兩天內死亡。 治理方法應按醫生處方,使用藥性塗劑或洗頭水以殺滅頭蝨,並使用密齒梳子清除頭蝨及蟲卵。
上水圍: 歷史
您可以隨時聯絡我們的資料保障主任,免費取消訂閱並要求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詳情見 「私隱政策聲明」 中的「直接促銷」一節)。 訂閱電子通訊 您只須填妥姓名及電郵,便可取得香港地方志中心有限公司(「香港地方志中心」)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康熙元年三月(1662年4-5月),清廷實施沿海遷界30至50里,並派遣總鎮曹志領兵驅散沿海居民遷往內陸,沿海地區大多夷為平地,無人居住,是為初遷。 康熙三年三月(1664年3-4月)清廷執行再遷,下令民眾向內陸地區遷移30里,並在界外拆毀民居、築墩豎柵、重兵嚴守,不准居住、耕種、捕魚,凡越界者立斬。 上水圍2025 廖氏舉族棄村内遷,「我鳳水亦與其中,以致流離失所,不勝其悲」。
我想也是在保護居民,避免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河裡去吧。 上水圍2025 不過還好圍村裡不是只有老舊的建築或是悲慘的故事,我們也巧遇許多可愛的訪客。 我們在這裡每走幾步就會遇到貓咪,好像來到貓村了一樣。 上水老圍的尺度比粉嶺正圍寬敞,巷弄有二至三米寬,可以順暢地騎腳踏車。 為紀念周王二人復界有功的恩德,上水廖氏、龍躍頭鄧氏、河上鄉侯氏、泰坑文氏四個宗族在康熙二十年左右(約1681年)於今日的石湖墟建周王二公書院,又稱報德祠,可惜該書院毀於1955年的石湖墟大火中,原址今已不存。
遠溯我鄉族譜,系出西晉子璋公,公元二七六年,因迭著武功,晉封為衞鎮國大將軍。 降及元末,其聚居於福建汀州之旁支中,有仲傑公者,原名仲達,因避祖先諱而改名為仲傑。 上水圍 初到屯門(青山)一帶,旋遷深圳河北之福田,後約於公元一三五零年,始於現今之上水立村。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尾,香港政府夾佢同粉嶺,發展成粉嶺上水新市鎮。 鄉內的廖萬石堂建於1751年,是香港保存最好及最具規模的客家宗祠之一,建造講究,陳列大量珍貴文物,1985年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上水,香港最北的新市鎮,與深圳、落馬洲僅一河之隔,曾淪為水貨雜散地,隨着藥房、金舖於疫情期間倒閉,上水石湖墟美食、隱世低調的文青小店、人氣的上水打卡點,以至上水單車徑等上水郊遊路線等社區面貌都重見天日。 我們的上水好去處推介,透過上水一日遊,讓大家細味水洩不通的大街背後,上水原有的真實面貌。 前往香園圍口岸的新界專線小巴59S線即日起開始提供服務,全程車費$9.1,是目前直達香園圍管制站收費較便宜的交通路線。 上水圍2025 不過小巴存放行李位置有限,攜帶大型行李箱的朋友需自行留意。
上水圍: 上水圍
在數十年前已經批准女性族人參加秋祭,現在連儀式亦受到簡化。 首先儀式的時間由以往的約四十五分鐘縮減至現在約十五分鐘,以往長老要跪拜數十次,現在為了減輕長者身體的負擔,以站立吶喊祭祀代替。 而以往的所謂「食山頭」,是在拜祭後當地,八人為一組就地而坐,分享盆菜。 以往的秋祭是整支拜祭隊伍由上水圍出發,步行公路至上水金錢村鰲地及粉嶺和合石的的虎地兩墓地,人數多達數千人,一路走一路燒炮竹,當中更要警方協助開路,參加人數比現今的秋祭多很多。 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政府在上水建設石湖墟,截斷了路程中的公路,不能再步行至墓地。
曾氏建宅的起源有二:一、曾氏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了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把漁穫交予他保管,他在漁穫下面發現大量銀幣,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按1995年5月的《香港圍村調查報告》(蕭國健、沈思、葉慶芳著),香港新界等地調查的131條村莊中,有「圍」名者共71,可考之有圍門者凡84,有圍牆者凡57,其圍牆四角建有更樓者凡21。 「本地圍」所居住的是本地人(即圍頭人),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屋,四周建有高牆環繞。 至於在儀式方面,近年秋祭的儀式已經出現變化或簡化。
上水圍: 私家車攔截的士 2男乘客遭刀手狂斬1分鐘 其中1人中4刀重創
為此一班鄉紳領袖成立「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成員包括黃建常(又名黃熾南)和黃建文兄弟。 上水圍2025 該會於1926年易名「新界鄉議局」,局方成員除了向港府提供意見,還處理普通民事案件,職權比現在大。 黃氏兄弟自此參與地區事務,黃建文的兒子黃炳英更於1952年當選新界鄉議局主席。 上水圍2025 蓮塘口岸3條路線之中,其中城巴B7、B8線更提供「即日來回優惠」以及「三日來回證」優惠車票。 大家即日以同一張八達通卡或城巴接受的電子支付工具,乘搭上述2條路線返回市區,回程車資會有所寬減。 與剛剛在粉嶺圍 (請按此) 所看到的圍村比起來,這個圍村的尺度比較人性化,較像以前見到的大宅院,由圍牆把幾間房子圍塑起來,像個小型社區。
曾大屋的建築充滿官家氣派,將防禦和抗敵的因素集於一身,與新界的其他圍村迥然不同。 時至今日,吉慶圍仍被18英尺厚的城牆包圍,但隨着城市發展,已大為失色。 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圍頭圍村,位於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地方為雙魚河同梧桐河匯聚之地,出深圳河,有大塊沖積平原,故此地勢平坦,然而亦會夾雜山嶺。 上水圍中心村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尾,香港政府夾佢同粉嶺,發展成粉嶺上水新市鎮。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28日)在記者會上宣布,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將於下周二(9月1日)展開,為期不多於14日。 上水圍中心村 衞生署及機電署已在全港各區物色141個社區檢測中心。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上水圍2025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上水圍: 上水圍中心村: 服務時間及班次
消息稱,兩名分別姓胡和姓郭的男事主,同為尖沙咀一間夜場的職員。 今日凌晨時分,該夜場已無客人,只餘下職員在場內飲酒消遣。 上水圍 胡、郭其後離場,電召的士在天文臺道上車,擬往上水清河邨,惟的士開行約20米至漆咸道南與漆咸圍交界時,一輛私家車突駛至並撞停的士,3名戴口罩及手套的持刀大漢落車圖拉開的士車門。 事主拉住車門阻止,惟因的士打開車窗,刀手伸入車廂亂斬兩事主約1分鐘,得手後跳回私家車往觀塘方向逃去。 不少「步兵」外賣員為增加送餐效率會選擇踏單車,有人甚至違法駕駛電動單車,貪圖節省氣力。
圍內一邊有兩排青磚房屋,另一邊是寬闊禾塘(曬穀場)。 中央一間是祠堂,名為「錫宗黃公祠」,紀念黃建常五兄弟的父親黃錫宗,中央的神龕擺放了黃錫宗及繼室劉氏的肖像畫。 南端有一間較大的建築物曾用作書室,黃氏子弟在此接受教育。 告別小貓咪們,我們繞到圍村的後頭,看到了圍村的護城河。
上水圍: 主要交通幹道
村內不少古建築仍保留原來風貌,可說是香港現在保存最好的客家圍村。 由於松柏塱建村時已是雜姓村落,其內部也分爲不同姓氏的聚居群落,當中最著名的便是客家圍(Hak Ka Wai),通稱松柏塱客家圍(Tsung Pak Long Hak Ka Wai)。 深入百年圍村 導賞活動的全名是「We-Cycle2(改變輪舍)單車導賞員及義工訓練計劃」,既有導賞員訓練的部分,亦設有3條導賞路線給公眾參加。
2019年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公祠列為法定古蹟,藉有形之公祠世世代代承傳下去。 味峰侯公祠這個兩進式設計的祠堂,建於清朝乾隆53年間,數數手指已有超過200歷史。 當時由舉人侯倬雲,為了紀念別號「侯味峰」的國學生侯聚裴而興建,現時主要用作祭祀祖先的家祠,是一級古蹟之一。 雖然文青咖啡店於香港越發盛行,類似的咖啡店於上水區內卻相當少見。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我細細個就聽過呢個名,既然單車徑路過,不如走進担竿洲路看看。 雖然米埔的象徵 — 斯科特野外研習中心正重修到2022年才開放,自然保護區範圍內又要申請才能進入,不過有不少遊人在禁區前打卡影相,況且沿路都是滿滿的漁塘濕地,也看到很多侯鳥,不讓塱原專美。
上水圍: 上水 住宅 最新租屋樓盤搜尋結果
這九條村都載於《新界原有鄉村名冊》之內[3],即是在1898年4月16日前已居住在上述九條村被認可的廖氏族人及其後代,都是新界原居民。 在建圍初期,廖氏人口約有五百多人,到了1955年,已增加到三千六百多人,而在一九六零年代,再增加到四千四百一十人,其中二千零二十六人為男丁[4]。 這條圍村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在香港實屬罕見。 上水圍 客家圍現由黃氏祖堂擁有,房屋不賣也不租,故沒有外姓人遷入。 古蹟辦已將此圍的房屋、更樓、圍牆、圍門、祠堂和書室合併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意謂具有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