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 後來因為要興建粉嶺公路, 及發展上水。 再加上和合石墳場早已滿額, 根本無辦法再運屍體入去, 於是和合石支線就停辦了。 而現在大家可以坐火車, 往羅湖方向的左面, 會見到一個紅色閘門, 那裡就是原本和合石支線的分支了。 現在整個和合石支線的路軌及車站已完全拆卸, 而車站位置就在今日華明村的附近位置。 已停辦的新界特別巴士路線70R,由九巴營辦,來往粉嶺火車站及和合石,只在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提供服務,於1997年10月起改稱76S。
其後在1911年4月,港英政府同意有關建議及落實興建。 該線建造的目的,是因為香港在二戰的日治時期中有不少人死亡,戰後為了運送大量遺體安葬,九廣鐵路局便建造了前往和合石的支線。 和合石支線遺跡 我們上回說到戰後的和合石支線並沒有太多遺跡留了下來,但年代更久遠的沙頭角支線卻有不少東西留了下來。 當中兩部蒸氣火車頭在支線結束後賣到菲律賓的甘蔗園,後來1995年時九鐵把它們購回並復修,其中一部放在香港鐵路博物館展出。 後來,九鐵改善了票務安排和把車卡加上帆布,又把鐵路用作運貨,沙頭角支線的使用量才有所改善。 可是在1927年的時候,政府建成了沙頭角公路,搶了不少乘客。
和合石支線遺跡: 路線全長
犧牲者家屬可向民政事務署主動提出申請安葬於園內。 和合石支線遺跡2025 與浩園相同,獲英勇勳章者無須「執骨」,可永久安葬。 和合石支線遺跡 金塔段屬永久墓地,最早期的金塔段 (由1957年開始) 座落於浩園對面的整座山頭。 和合石支線遺跡2025 雖然康文署認為和興遊樂場可以彌補一鳴路公園的使用需求,兩者不用同時24小時開放,然而一鳴路公園有和興遊樂場所缺乏的健身設施和寵物公園,此舉令上述兩項設施的使用者局限於朝7晚11使用一鳴路公園。
- 電氣化後,東鐵線全線以圍欄封閉(所以冇得好似以前咁橫過路軌),和合石線由於冇電氣化,所以響分岔位做咗橙色鐵閘,方便拉啲車卡入去和合石站劏。
- 鐵路測量工作遂由一組英國工程人員負責、經研究後堤出兩條可行之路線來連接九龍和邊界。
- 當時九廣鐵路為該線配置了專門運送靈柩的密斗車廂(即「棺鬥」),每卡可載八至十副棺木,每天早上八時開出,把棺木由九龍公眾殮房運抵和合石墳場安葬。
- 發生「坦克撞火車」的位置是平交道,連接上九龍坑山的路,今天平交道已經變成行人天橋,以前有塊碑記錄此意外,但經過雙軌化、鋪馬路、起天橋等工程,現在不知存在與否,我過幾天去看看。
- 2008年清河邨第一及第二期正式入伙,九巴在同年12月7日起,將70K的路線作出修改,在百和路後先繞經清河邨巴士總站,才再沿寶石湖路往上水。
- 和合石站的位置,約為現時銘賢路巴士總站(只於清明重陽節時使用)。
但原來在戰後的香港有一條九廣鐵路的支線,主要服務對象不止你和我,還有一眾先人……它就是和合石支線。 初期訂購電氣化火車時該支線尚在營運,故設有和合石的路線牌。 但實際上從未有駛入過,因為這支線未有鋪設電纜,而且月台太低,無法上落客。
和合石支線遺跡: 和合石支綫
和合石墳場依山而建,位於北大刀屻山腰,東有龍山及九龍坑山,西有雞公嶺,北有畫眉山、華山、粉領聯和墟及上水石湖墟,墳場南方連接着林村效野公園。 雖然和合石支線已全面拆卸,但在東鐵線往羅湖站/落馬洲站方向的左面,近馬會道天橋旁,會見到一道維修用紅色鐵閘,上面寫有「九廣鐵路公司」字烏姜樣,那裡就是昔日和合石支線的起點。 幾年後,偶然獲贈一張和合石站旁邊、嘅三等火車櫈,加上做沙頭角支線時認識一班村民,間接得到一啲和合石支線及和合石嘅軼事,於是,事隔 9 年,又寫多次和合石支線,今次做埋影片,及做深入啲。 因應上水屠房於2008年建成,東鐵路段已不再見活豬車卡,而東鐵貨運服務亦一直維持至2010年,因貨量下跌而停用。 直至今年,政府因應疫情為保香港物資供應,重啟鐵路運貨,但貨物只運到羅湖編組站起卸。
- 學員有責任給予本公司的任何登記資料均是準確、正確和最新的。
- 1989年10月(重陽節):粉嶺火車站總站由車站前庭(即今粉嶺車站路)遷往百和路;同時來回程改經百和路及華明路。
- 四年後(1990年),粉嶺南首個公共屋邨華明邨落成入伙。
- 八十年代,為配合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粉嶺新市鎮發展及和合石村南移,和合石支線於1983年清明節後停辦,本站亦於其後拆卸。
- 右邊小山崗是箕勒仔,今天是粉嶺著名行山徑「蝴蝶山徑」。
九鐵將其中一輛機車復修回1920年代的原貌後,1997年放置於香港鐵路博物館作靜態保存。 另一輛則存放在東鐵何東樓車廠,現時九鐵計劃翻新大埔墟站後,將該機車移至該處展出。 火車離開波口,在華心邨小小遊樂場開始緩緩右轉 — 一位前九鐵工程師指出,支線半徑二百九十米,離開車站不足一公里就接入主線,因此車速應當是時速二十至三十五公里,足以讓電影《漩渦》的演員安全地在車頂上拳來拳往。 和合石支線遺跡2025 對於會員所登錄或留存之個人資料,會員同意本公司及本公司之合作顆伴,得於法律許可之範圍內蒐集、處理、保存、傳遞及使用該等資料,以提供會員其他資訊或服務、或作成會員統計資料、或進行關於網路行為之調查或研究。 1997年10月10日:和合石墳場掃墓特別路線70R更改路線編號為76S,同時粉嶺火車站總站由百和路遷往粉嶺車站路。
和合石支線遺跡: 【城市傳聞】靈氣逼人 和合石最猛?
港鐵鐵路貨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各處屍橫遍野,港府為了解決環境衛生問題,興建了和合石支線,方便把屍體運送到和合石墳場火化處理,接下來,貨運服務越做越大。 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時期 國共內戰後,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內地與香港分… 和合石墳場 港片中提到的「和合石」其實就是和合石墳場。 位置 歷史 隨著中國香港人口持續增長,死亡人數亦相繼增加,位於市區的政府墳場已不敷套用,當局遂於1940年計畫在粉嶺和合石一帶興建墳場及鐵路支線,及於1941年1月1日起停止於各政府墳場接收… 這個改動,令聯和墟往返上水的行車時間縮短,亦令一向未有全日巴士往來的美景新邨,提供首項全日巴士服務。
和合石支線遺跡: 和合石支線
一九八三年廢和合石支線,但和合石墳場就不斷擴大。 70K自改為循環線後,雖然有70X及73A提供粉嶺南前往祥華、聯和墟的服務,但始終區內居民認為巴士班次經常失準,因此要求開辦粉嶺南至聯和墟的區內交通服務以補充不足,這個任務便交由專線小巴負責。 通車初期每日只有4班列車,配合九廣鐵路的時間表行駛。 因為設備和線型比較低規格關係,走畢全程需要55分鐘。 沙頭角支線(1912年—1928年)是九廣鐵路於香港新界北區的一條已經廢止的鐵路線,由今日的粉嶺站通往沙頭角。 支線於1912年開通,直至因沿線興建了公路而客量大跌,終於在1928年廢止,營運了僅十六年。
和合石支線遺跡: 香港健美及運動體適能錦標賽
由於使用量不足,沙頭角鐵路最後在1928年正式完結它的使命。 儘管如此,鐵路還是如期建造,只是為了「慳得就慳」,九廣鐵路用盡頭腦。 他們先把九鐵主線更換路軌工程後本來要棄置的兩英吋窄軌當作支線的路軌,而且只能單軌行車。
和合石支線遺跡: 新界東機槍堡及戰壕探險
此處變成了粉嶺南部的華明邨、華心邨等公共屋村,以及碧湖花園、牽晴間等私人屋苑。 這條支線叫作和合石支線,是九廣鐵路的一條支線。 支線設於粉嶺站以南,即現在東鐵線北行近馬會道和百和路交界的天橋旁邊。 和合石支線遺跡 在那見到紅色大閘的維修入口就是當時這條支線的起點。 與該等網站並無任何關係,因使用或誤用該等網站導致的損失,我們概不負責。
和合石支線遺跡: 和合石地理
問題是1982年的粉嶺和今天的有很大差別,要找到一直存在的事物來對照座標並不容易。 極少數可用的地點,有祥華邨旁的藏霞精舍,自1950年代存在至今,圖片中清晰可見。 此外,祥華邨本身在圖片中已是建築工地,祥豐樓的位置也可用作定位。 和合石支線遺跡 如是者,我找了十數個可以確定位置的地方,把圖片準確定位。 湊巧地,鐵路博物館內,一列東鐵線列車在我們身前的鐵絲網外掠過,嚇我一跳,我想當年的棺斗,也都發出着同樣的聲音。 細過去拜山,真係會有機會坐到和合石火車,果陣仲可以行落路軌,路軌上成日見到D人專登擺D毫子落去,比車壓過就會蝕佐落條路軌度…
和合石支線遺跡: 和合石著名地點
回想40年前,她說,當時每一小時只有一班火車,乘客主要是農民,一個個擔挑有雞、鵝、菜,送到市區售賣。 她指,由於農民乘客幾乎全部都說客家話,「遇着啲客要買飛問嘢,我就真係搞佢唔掂」,只能跟上司努力學習客家話,不懂說起碼要聽得懂。 在內地有龐大市場的宇通客車,繼競爭對手青年汽車成功打入香港市場後,於2013年亦以試探性形式向香港推介單層空調巴士。 最初,宇通客車在2013年製造了一輛配上海柴油機引擎的ZK6128HG1樣辦巴士,車廂設計與富豪B7RLE相若。 該車原先打算給予九巴試用,故在出廠時已跟隨九巴規格,例如鴻隆電子牌、香檳金色車身等,但九巴拒絕採用內地製引擎,拒絕接收該車,該車後來被運往澳門,曾經於已結業的「維澳蓮運」試行一段時間,編號為3088。
和合石支線遺跡: 資料 – 九廣鐵路上的蒸汽機車
當時香港政府為運送大量遺體,九廣鐵路當局興建了和合石支線接連和合… 其後,九廣鐵路局也借出和合石支線給剛通車的煉妹院香港地下鐵路為訓練列車車長之用。 第一條是1912年的沙頭角支線,從粉嶺出發前往沙頭角,此路線於1928年被沙頭角公路取代;另一條是1949年的和合石支線:二戰過後,香港政府興建和合石墳場處理遺體,並興建和合石支線運送。 該線建造的目的,是當時政府已收回西貢坳(茶寮坳)七號墳場的土地,需把該墳場的骸骨遷往和合石墳場安葬,另外香港在二戰的日治時期中有不少人死亡,戰後為了運送大量遺體安葬,九廣鐵路局便建造了前往和合石的支線。 其後,九廣鐵路局也借出和合石支線給剛通車的香港地下鐵路為訓練列車車長之用。
和合石支線遺跡: 服務時間及班次
當時粉嶺南屬發展初期,區內人口不多,單單一條70K便可應付區內交通需求,因此當時班次亦不過只是15分鐘一班。 和合石支線遺跡2025 九廣鐵路除了羅湖到九龍的主線及2007年增建的落馬洲支線外,曾經出現過和合石支線及沙頭角支線。 和合石支線全長不足1公里,於上世紀40年代興建,火車經粉嶺站直達和合石,方便掃墓及下葬,直至1983年才停用拆卸,無緣參與電氣化,而沙頭角支線的壽命則更短,只在1912年至1928年間短暫營運。 該線同樣由粉嶺出發,沿途經洪嶺、禾坑、石涌凹及沙頭角4個站,當中的洪嶺站遺迹至今仍然幸存,成為3級歷史建築。
由於時代久遠,因此沙頭角支線的遺蹟大都已經不可考。 不過沿沙頭角公路不時會見到一些鐵軌,最長的一段可於塘肚村的農田和民居間找到,是一條長約數十米的小型坑道。 發生「坦克撞火車」的位置是平交道,連接上九龍坑山的路,今天平交道已經變成行人天橋,以前有塊碑記錄此意外,但經過雙軌化、鋪馬路、起天橋等工程,現在不知存在與否,我過幾天去看看。 不久,和合石站和大部分路軌被清拆,主線波口位後約幾十米路軌卻保留下來,同時,高速公路的護土牆火速築起,形成有趣又詭異的情景:從主線分岔一條路軌,經過橙色鐵閘,轉入護土牆裏! 當年很多人不諳原委,就炒起乜乜地獄之路、陰間鐵路等等之說。
和合石支線遺跡: 遊廢棄鐵路 + 公路 — 舊京廣鐵路、梅樂公路、桂坑尾瑤寨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開辦76S清明特別線方便市民掃墓〉[新聞稿],2020年3月20日。 2022年服務日期重陽節期間10月1日、2、4日。 路線班次資料最後於2022年10月更新,請參考下方連結中的官方路線資料。 當九廣鐵路華段於一九一一年十月五日通車後,連接香港九龍至廣州大沙頭的港穗直通車亦於同年十月十五日投入服務。 香港現代的鐵路網四通八達,主線有東鐵線、觀塘線、港島線等等;而且都有不少支線:迪士尼線、機場快線……差不多區區都有鐵路。
和合石支線遺跡: 和合石
當時香港政府為運送大量遺體,九廣鐵路當局興建了和合石支線接連和合石墳場與當時的粉嶺站。 隨著運載棺木逐漸由靈車取代,九廣鐵路於1968年底停止靈柩運送服務,該線便改為每年清明節和重陽節期間接載掃墓人士。 七十年代,和合石墳場爆滿,政府停止運輸靈柩,並考慮停辦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支線遺跡: 通車日期
不過,70K在成為循環線後的數年,不斷有居民投訴由上水往粉嶺南的行車路線相當長,加上嘉福邨及附近私人樓宇入伙,百和路僅設置一條區內巴士線已呈不勝負荷之勢,故增闢新的區內線變得越來越迫切。 在這個情況下,九巴於1997年7月增闢 273A 號線,來回程取道百和路往來粉嶺南至上水,舒緩了70K的壓力。 由於該項改動,為免對前往聯和墟的粉嶺南居民不便,繞經粉嶺南的70X(已取消)及73A線亦增設由和合石至上水的單向分段收費。 70K號線是配合和合石附近與建的田心臨時房屋區(即今日的景盛苑及碧湖花園一帶)入伙,提供臨屋區居民通勤市內及接駁九廣東鐵(今港鐵東鐵線)的服務。
橙圈鐵路橋變成渠口,而藍圈鐵路橋和流過兩條鐵路橋下的小河至今仍在。 和合石支線遺跡2025 河道已整治,橙圈鐵路橋 / 渠口另一端是牽晴間的後園。 和興體育館仍是月台範圍,路軌筆直,正正駛進體育館的後門。 火車從和興體育館過馬路後,從小遊樂場進入華心邨,經過多層停車場,又過馬路,往牽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