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6年1月底,在寶田邨的8 736 個單位中,3 907 個為公屋租戶,2 394 個則是以暫准租用證入住的中轉租戶,入住率為72%。 (二)寶田邨的單位設備齊全,邨內設施與一般公共屋邨相若,包括球場、兒童遊樂場、青年中心、健身場地、幼稚園、商場及街市等。 寶田邨現有的兒童及康樂設施符合規劃標準,因此房屋委員會沒有計劃增添此類設施。
- 然而,與一般公屋比較,這些單位面積較細小,廁所也較狹窄。
- 基於對該中轉房屋的需求下跌,房屋委員會二○○四年起將寶田邨部分單位改裝為標準公屋單位編配給輪候冊申請者,形成現時該屋邨結合中轉屋與公屋單位。
- 警方接報到場,該名69歲的男事主現場被證實死亡。
- 房屋署建議縮減客廳或廚房的面積,以擴大一呎洗手間的面積。
- 與組件中轉屋比較,多層中轉屋樓層較多(樓高28層)及提供較多單位(每層單位36個,寶田邨第9座除外),外型亦由長形改為十字形。
- 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是指住戶內除外籍家庭傭工外至少有一名其他成員從事經濟活動。
-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當中所能引發的潛在問題,更可隨時一觸即發,為社區帶來永無止息的惡性循環。 眾多生活問題困擾多年前我們曾於寶田邨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結果反映居民在眾多生活問題困擾中,受訪者的就業率只有30.8%,失業及經濟問題極為嚴重。 經濟拮据帶來生活壓力,容易引起與家人衝突、管教子女問題、精神困擾等。 在陌生的社區環境下,他們面對逆境卻苦無援手,令到情況雪上加霜,情緒處於崩潰的邊緣,當中不乏精神及情緒病患者,部分受訪者更表示曾經作出自殺行動或有自殺傾向。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寶田邨一人單位: 香港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至於用地以南殘存的未命名道路,現時已改為連接此邨至連德道的行人路。 2014年1月14日,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蒞臨寶田邨實地視察,並聽取房委會擴大廁所方案研究結果簡介[19]。 房屋署建議縮減客廳或廚房的面積,以擴大一呎洗手間的面積。 當局估計每個洗手間擴建費用約港幣25,000元,約十五至二十天可完成,全邨完成約港幣6,000至8,000萬元[20]。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2013年4月底,寶田邨8,736個單位之中,1,916個為中轉房屋單位,6,820個則為租住單位,整體入住率達百分之95[3]。
【本報訊】屯門寶田邨共九幢樓宇以中轉房屋用途設計,於二○○○年入伙,安置清拆重建、天災、家庭問題等而未獲編配租住公屋單位的人士暫住,單位面積只介乎八十七至三百零二平方呎。 基於對該中轉房屋的需求下跌,房屋委員會二○○四年起將寶田邨部分單位改裝為標準公屋單位編配給輪候冊申請者,形成現時該屋邨結合中轉屋與公屋單位。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寶田邨一人單位: 廁所狹窄
今(6日)早9時許,警方接獲屯門寶田邨第四座一名保安員報案,指發現一名男子倒臥上址對開,懷疑他從高處墮下。 寶田邨一人單位2025 警方接報到場,該名69歲的男事主現場被證實死亡。 警方於現場沒有檢獲遺書,事主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
[15]這造成不少當區居民出入廁所時轉身困難,甚至撞傷,引起當區居民要求房屋署改善廁所空間不足的問題[16]。 同時房屋署要求租戶簽署聲明書,不得因廁所太細小為由調遷。 [17] 2013年6月3日,約40名寶田邨居民到立法會外請願,要求房屋署擴大廁所,並向時任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栢志高提交請願信。 房委會網頁顯示,截至今年三月底,寶田邨單位數目有五千二百伙,比起最初建成時有一萬二千個單位為少,現約八千人居住。
寶田邨一人單位: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屋邨所在地段為「新九龍內地段第6470號」,原址前身部分為1980年代短暫存在的安達臣道臨時房屋區;另一部分為車身廠及水泥廠,由連接安達臣道及秀茂坪道的一段舊寶琳路連接[4];於1986年後,該段寶琳路被鄰近較平直的新建路段取代,但未即時停用。 寶田邨一人單位 至1995年,上述用地及舊寶琳路被政府收回[5],並於上址進行一連串的爆破工程,以提供用地興建此邨。 寶田邨一人單位2025 寶田邨一人單位 整項爆破工程於1997年尾完成[6],隨後用地交付房委會建屋。
寶田邨改作公屋單位後的編配標準,是以既定的公屋編配標準(即每人最少7平方米室內樓面面積)為依據。 礙於設計所限,寶田邨單位的廁所較為狹窄,然而,若要進行擴濶改裝工程,便須更改樓宇的建築結構,但此舉並不合乎成本效益,亦不切實際。 寶田邨一人單位2025 寶田邨一人單位 (三)鑑於單位內廁所較為窄小,一些住戶可能感到不便,所以公屋申請人如拒絕接受寶田邨的單位,不會被視作無理拒絕。 寶田邨一人單位2025 房屋署仍會按一般做法,繼續向申請人作出另外最多三次的配屋建議。
寶田邨一人單位: 問題
寶達邨[註 1](英語:Po Tat Estate)位於香港九龍觀塘秀茂坪,項目編號為KL16NR[1][2]及KL16NH[1][2](前曉琳苑樓宇),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 寶田邨是房委會僅餘三個中轉屋邨之一,另兩個為下朗邊及石籬邨。 隨中轉屋需求下跌,房委會去年一月已清拆元朗朗邊中轉房屋興建公營房屋。 石籬中轉房屋空置率更高達六成,加上日久失修,房委會最快一九年初收回地皮重建為公屋,當石籬中轉房屋清拆後,只剩下寶田邨中轉房屋。
寶田邨一人單位: 屯門區
及後,當局興建組件中轉屋(例如朗邊中轉屋)來安置受清拆影響的居民,特點是樓層較少(樓高6層)及使用預製組件。 社區形象有待改善大部分市民是從傳媒報導認識寶田邨。 不少因欠租而被房屋署採取收樓行動,或屋邨清潔扣分制度下被扣滿要遷出單位的居民,往往會被安排暫時入住寶田中轉屋。 再者,平日區內林林總總的負面新聞,間接標籤了寶田邨的居民,成為他們融入社區的障礙。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346]。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347],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348]。
寶田邨一人單位: 單位設計差 廁所面積細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雖然寶田邨前身為中轉房屋,但單位內配有獨立廁所、廚房、水電、煤氣供應及公共天線系統等設備。 不過其廁所面積較一般公共屋邨為小,僅有0.672平方米。
寶田邨一人單位: 樓宇
雖然寶田邨部分單位已改裝並編配給合資格公屋申請人,但由於該邨位處偏遠,加上單位原設計較一般公屋差劣,曾有不少居民投訴單位廁所面積不足一平方米,部分公屋申請人更不選擇入住該邨,令不少單位仍用作中轉房屋用途。 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將屯門良田村的一大片農地平整發展公共房屋,其中寶田邨的原址被用作臨屋區。 寶田邨一人單位2025 1995年,鑑於中轉房屋需求增加,香港政府決定於屯門第29區興田臨屋區興建新型中轉房屋[4]。
寶田邨一人單位: 單位設計差 廁所面積細
在2016年業主購入後,收回並重新裝修,舖位減少至39個,當中包括食肆用途。 2017年有報導指普遍加租逾兩成,呎租最高達200元,較商場舖位高逾七成,導致不少租客拒絕續租而遷出。 寶達商場在2002年落成,樓高3層,商場上蓋為單方向設計出租公屋大廈 – 達祥樓。 商場地下設有街市,並於2017年翻新成M.C.BOX寶達市場[12]。 另有各式店舖、百佳超級市場[13]、OK便利店[14]、麥當勞[15]、大家樂[16]和其他食肆等。 寶達邨位於寶琳路2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與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前曉琳苑大廈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自行設計。
寶田邨一人單位: 屯門區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有關人士入住臨時居所,須遵守一般守則,如在入住期間須離港,必須預先通知我們。
寶田邨一人單位: 香港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這些新型中轉房屋具備獨立廁所、廚房及水電供應,並有足夠社區設施及公共交通配套。 房委會曾經將興建此地一系列房屋的目標稱為「寶琳路房屋發展計劃」;該計劃包括寶達邨的7座公屋及6座本名「曉琳苑」的居屋。 因為香港特區政府停售居屋的決定,曉琳苑居屋並無發售,而是併入寶達邨作為出租公屋,並在2003年6月起入伙[3],部份單位按「自選單位計劃」分配予秀茂坪邨最後一期重建的受影響居民。 寶田邨一人單位 房屋署為受災害、緊急事故或政府清拆行動影響而無家可歸的人士提供臨時居所,包括位於屯門的寶田臨時收容中心及大澳的龍田臨時收容中心。 寶田邨(英語:Po 寶田邨一人單位2025 Tin Estate),原為寶田中轉房屋(英語:Po Tin Interim Housing),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西北部,第29區鳴琴路99號,毗鄰良景邨及田景邨。 全邨共有9座樓宇,合共8,736個單位,於2000年6月開始入伙[4]。
寶田邨一人單位: 廁所狹窄
為反映單位的設計,寶田邨公屋的租金維持於中轉房屋的暫准證費水平,月租由最低330元(室內樓面面積8.19平方米的一人單位)至最高1,130元(室內樓面面積28.28平方米的二至三人單位),是屯門及元朗區新建公屋的租金的95%。 此外,寶田邨的新租戶除獲得一般的十四天免租裝修期外,還可額外獲得一個月免租期的租金優惠,藉以吸引租戶。 後來,為配合政府規劃政策,將市區居民向外分散,當局興建規模較大的新式多層中轉屋(例如屯門的寶田中轉屋,即今寶田邨),並在樓宇的地下單位設立臨時收容中心,為受清拆、天災影響或聲稱無家可歸而正待核實入住公營房屋資格的人士免費提供基本的棲身之所。 與組件中轉屋比較,多層中轉屋樓層較多(樓高28層)及提供較多單位(每層單位36個,寶田邨第9座除外),外型亦由長形改為十字形。 然而,與一般公屋比較,這些單位面積較細小,廁所也較狹窄。
城市睦福團契自2002年起,在屯門寶田邨開展中轉屋及收容中心的服侍。 寶田邨設有9座、合共8,736個居住單位,能容納16,570位居民入住,集中轉屋、公共房屋及臨時收容中心於一身。 隨著社會不斷變遷,政府於1997年宣佈徹底清拆全港臨時房屋區。 為了在市區安置有關人士,當局將部份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大廈改裝成中轉屋(例如石籬中轉屋)。
鄰里關係疏離與市區相距約三十公里的寶田邨,雖然租金較為便宜,但位置偏遠、居住環境狹窄簡陋,單位又屬臨時安置性質,居民往往只是遷入一兩年、甚至只有數個月便會遷出,流動性甚高。 他們來自港九新界各區,原本居於寮屋、徙置區、天台屋、板間房、公屋或私人屋苑等不同住屋類型,各有不同的鄰里關係文化,在普遍抱著「短暫寄居」的心態下,他們多不願意與鄰舍建立穩定的關係或投入任何社區活動。 寶田邨一人單位 寶田邨一人單位 久而久之,區內鄰舍關係變得疏離冷漠,居民對社區亦欠缺歸屬感。
本屋邨現屬於屯門區議會寶田選區[11],此選區於2003年設立,現任區議員為新民黨黨員蘇嘉雯[10]。 而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本邨則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