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目前已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可大幅改善過去藥物帶來的不適感,副作用低且緩解疼痛效果明顯,進而提高患者生活品質,持續用藥的成果,讓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若有懷孕需求的女性,於停藥兩個月內即可恢復排卵功能。 李中遠醫師說明,如果子宮一陣一陣收縮疼痛甚至出血,則應盡快就醫,很可能並非生理性的子宮充血。 懷孕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夠成功,即使是子宮內懷孕,也有流產的可能。 流產的症狀為陰道出血、腹痛(大多為出血合併腹痛,比月經出血量大),若懷孕胚胎不健康,懷孕初期母體有自動的流產機制將不健康的胚胎排出體外,並不會使母親有生命危險;若經過確診胚胎不健康,有時須仰賴人工流產手術中止妊娠。
- 腹股溝上方,單側或雙側皆有可能有被拉扯一下的抽痛感,這是因為子宮變大造成圓韌帶拉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太擔心,觀察即可。
- 一些,另一些,准媽媽一定要區分開,並及早發現危險:一、正常的腹痛懷孕初期,子宮因懷孕而變大,其韌帶受拉扯會導致腹痛,此外,懷孕時,下腹器官會受到壓迫,這也會造成下腹隱隱作痛,甚至抽痛。
- 並於接近排卵期時,適度泡澡、按摩下腹部,來放鬆緊繃肌肉與神經外;日常飲食避開生冷、寒涼的生食冰飲等食物,就是有效避免血瘀、維持血液循環順暢的好方法。
- 一定要記得及時去醫院查看,避免對胎兒造成危害以及對媽媽自身造成影響。
- 醫生會跟據患者的狀況,或會使用超聲波、子宮內窺鏡等檢查子宮內有沒有長有息肉、內膜有否增厚,或有否癌前病變的情況出現。
「若是恥骨之間距離大於 1 公分,且有恥骨疼痛的症狀即可診斷」,除了恥骨部位感到疼痛不適,但也可能延伸到骨盆兩側,亦即大腿與屁股連接的髖關節,造成髖關節外展困難。 另外,還有卵巢腫瘤若扭轉或破裂,造成下腹持續的劇烈疼痛,賴禹儒醫師表示,「醫師會視狀況處理,若於懷孕中發生卵巢扭轉,會半身麻醉以腹式手術切除卵巢,依然可安心繼續懷孕到足月生產」。 王有利強調,如果下腹出現持續性疼痛,且沒有緩解,同時合併發燒、冒冷汗、噁心嘔吐、腰痠、分泌物增加等症狀,最好盡快就醫,否則可能出現敗血性休克等問題。 有些女士在性行為後會有下體出血的情況出現,並且會感到疼痛。 再者,如果我們如廁後從後面方向抹向前方,因為衛生問題也有可能引致發炎。 「下腹痛」是婦女就醫經常聽到的主訴,也是婦產科門診和急診中常見的病兆,它不但造成許多女性的困擾,對婦產科醫師來說,在診斷時也是一項挑戰。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懷孕後期腰痠背痛怎麼辦?4招幫助媽咪紓解腰痠背痛
因應乳房會持續變大,「提醒孕媽咪應適時更換適合尺寸的內衣,避免乳房受到壓迫、變形,而增加不適感」。 她建議,可進行簡單的伸展操,擴胸操,再藉由深呼吸來舒緩身體緊繃的僵硬感。 因這些腹痛疾病往往來得很急,她說,「孕媽咪若急性腹痛就醫可掛急診,急診室會先請婦產科醫師診治,再視狀況轉給一般外科、肝膽腸胃科或泌尿科醫師治療」。 一開始會胃口不好,味覺、嗅覺變得敏感,還有可能會開始挑食/口味改變,接著在某一天,你會終於忍不住噁心、反胃的感覺,衝到廁所把胃裡的東西通通吐乾淨。 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包含解尿時下腹或尿道口疼痛、頻尿甚至血尿;嚴重的感染可能造成腎臟發炎,兩側後背疼痛。 孕期應多喝水、不憋尿、如廁後由前往後擦拭、作息規律。
一般來說,排卵期造成的下腹痛大多是數小時到一天,嚴重者也有持續2~3天左右。 且因正值排卵期,除了疼痛不適外,正常會出現半透明如蛋清的排卵性分泌物,有的女性在此時容易合併陰道感染,出現感染性的白帶增多。 至於症狀表現部位,則有可能是兩側卵巢左右交替出現疼痛,也可能每次都集中於特定一側,其確切成因尚不明確。 若發現有葡萄胎的孕媽咪,則可以選擇使用真空吸引刮除術或藥物引產治療,若未來無計畫懷孕者,則可以考慮子宮切除術。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發現非經期下體出血時,我們需要去求醫嗎?
婦產科門診與急診常見求診婦女「下腹痛」,這症狀不僅讓女性相當困擾,對醫師而言,也是診斷的一大挑戰。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對此,馬偕醫院一般婦產科主任王有利在YouTube頻道「健康2.0」影片《名醫觀點》提醒,下腹痛可能是婦科疾病發作,要多加留意,千萬別輕忽或忍耐。 舉例來說,上腹痛可能是腸胃問題較多,或少數情況可能是膽囊或胰臟等器官的問題;下腹痛則是腸胃、子宮、卵巢問題等皆有可能。 醫生會跟據患者的狀況,或會使用超聲波、子宮內窺鏡等檢查子宮內有沒有長有息肉、內膜有否增厚,或有否癌前病變的情況出現。 正常狀況女性排卵期後體溫會上升,稱為高溫期,而中醫理論認為,這樣體溫由低升高的時期,又可視為人體陰陽轉換的階段。 一旦氣血不暢、轉化過程中出現異常,便容易導致疼痛上身。
- 大約從妊娠中期開始,胎兒增長速度增快,子宮體積也隨之增大並不斷往上移,會頂到內臟和肋骨,讓肌肉受到拉扯,而導致孕媽咪感到肋骨疼痛,有時連呼吸也變得困難。
- 生理性的腹部疼痛對準媽媽以及胎兒影響不大,病理性的下腹部疼痛對準媽媽及胎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 林襄穎醫師針對子宮腺肌症患者提出呼籲,子宮腺肌症對女性生理健康危害極深,除了經痛下腹痛之外,還可能造成骨盆發炎、子宮纖維化甚至不孕。
- 她補充,「有時,肌肉累積乳酸,影響了血液的滲透壓,也會覺得痛。這就不純然是缺鈣的問題,而是鈉鉀鈣鎂離子的濃度不平衡,進而對血液的滲透壓造成影響都可能抽筋」。
- 在准媽媽進行這些調整,是會有效緩解到自身的疼痛情況。
- 治療三個月後,小美經痛與下腹痛大幅改善,不再請生理假,平日期間也可正常上班,睽違已久的全勤獎金終於又進了她口袋,小美十分高興,同時也對中藥效果刮目相看。
- 所以在孕期的時候,准媽媽也是要注意的,如果出現比較疼痛比較難忍的並且出現了其他不良症狀,如陰道流血,發熱,嘔吐等的症狀,那麼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看,避免發生什麼不良意外。
4.卵巢囊腫破裂:功能性卵巢囊腫(如濾泡、黃體囊腫)是最常發生破裂的卵巢囊腫。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2025 排卵時濾泡破裂出血會造成婦女輕微腹痛,而黃體期腫大的黃體囊腫常因外力(如性行為)或自發性破裂導致內腹內出血,而造成類似子宮外孕破裂的腹痛症狀。 骨盆疼痛:如果有陰道分泌物,多半是骨盆腔發炎,但如果沒有分泌物,疼痛位置又偏一側,可能是尿路結石、卵巢或輸卵管的扭轉,可查看是否有發燒或是低血壓的症狀,建議掛婦產科。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會有伸手、踢腿的動作,這些動作衝擊子宮壁就變成了胎動。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腹部保暖
葉濡端中醫師指出,首要關鍵就在於保持氣血循環暢通。 除了平時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適度旅遊,從事喜愛的休閒活動來舒緩情緒壓力、放慢生活步調。 並於接近排卵期時,適度泡澡、按摩下腹部,來放鬆緊繃肌肉與神經外;日常飲食避開生冷、寒涼的生食冰飲等食物,就是有效避免血瘀、維持血液循環順暢的好方法。 我們都知道在生理期,女性朋友不能吃生冷刺激性食物,而在排卵期,涼性的水果和蔬菜適當的吃一些,但是冷飲請避免不要喝,不僅對腸胃不好,並且也會導致排卵期腹痛加重。 有過排卵期腹痛現象的女性,在排卵期那幾天,要盡量減少劇烈活動,半個小時以上的跑步也有可能導致腹痛,因此想運動散散步就可以了。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生活與休閒
收治該名病例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生殖內分泌不孕症主治醫師黃貞瑜表示,女性若一等親中有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比起一般女性會大幅提高,應定期檢查。 她建議,為避免加重水分滯留的程度,飲食應保持清淡口味,不要吃太鹹;下肢不適可在白天穿著彈性襪,晚上睡覺時把腳抬高;手部則可適時熱敷,以改善不適的狀況。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2025 賴禹儒醫師表示,懷孕中或產後懷疑有乳房腫塊,仍應至乳房外科就診,接受必要之乳房檢查,以避免憾事發生。 懷孕後因為賀爾蒙跟雌激素開始分泌,你的乳腺會開始長大,導致乳房會有脹脹的感覺,有時會伴隨酸痛、沈重或是敏感。 發生胎盤剝離是很急性且嚴重的狀況,有高風險的產婦應該提高警覺提早就醫。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懷孕初期下腹抽痛不要慌,自我緩解有3種方法
多數的「卵巢囊腫」是良性的,大多沒有症狀,有的囊腫太大,液體聚積太多也可能會牽扯卵巢組織造成疼痛。 排卵痛主要是因為卵巢擠壓成熟的濾泡、卵子彈出所引發的疼痛。 另外,卵巢組織會因為排卵而有些損傷,造成少量的出血,而這樣的情況也會令人感到疼痛。 排卵痛除了下腹部有脹痛感,伴隨的其他症狀則是因人而異,也有可能會頭痛、噁心、肩頸僵硬或下體分泌物異常,為了和排卵痛和平共處,可以從生活習慣及飲食著手。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孕婦穿搭
在心理方面也有不良影響,病患長期處於疼痛狀態致使焦慮、憂鬱、躁鬱、暴怒等等負面情緒,因此,患者應儘早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在治療方面,西藥屬於症狀緩解,效果雖快,但比較著重治標;而中藥效果較慢但可以治本,使用「行氣活血」中藥使身體氣血通暢,達到「通則不痛」、「不必止痛而痛自減」的成效。 王有利醫師指出,婦女出現急性下腹痛的原因,可分為發炎性、出血性及缺血性。 發炎性的急性下腹痛像是:骨盆腔炎;出血性的話有:子宮外孕、卵巢黃體囊腫破裂;缺血性的急性下腹痛可能是卵巢囊腫扭轉。 還有另外一種以為是腸道不適,容易誤判為腸胃病的「卵巢癌」。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大姨媽沒來卻下腹痛?「排卵痛」纏身與2體質有關
大約從妊娠中期開始,胎兒增長速度增快,子宮體積也隨之增大並不斷往上移,會頂到內臟和肋骨,讓肌肉受到拉扯,而導致孕媽咪感到肋骨疼痛,有時連呼吸也變得困難。 愈到後期,疼痛感愈明顯,但生產後,不適感多自動消失。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雖然月經來前,很多人也有疲勞的症狀,但懷孕初期也會使人感到疲憊。 這是因為你的身體正全力改造,打造一個適合胎兒成長的體質(笑),而且心跳動也會變快,以便輸送更多的血液(氧氣)到子宮,讓胎兒更順利的成長。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孕期的各種「肚子疼」,懷孕的寶媽要注意了!
1.骨盆腔發炎:它是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受到細菌感染造成的,患者除了急性骨盆腔疼痛外,也會出現發燒、陰道膿樣性分泌物增加,有些患者甚至會出現噁心、嘔吐的情形。 孕媽咪懷孕滿12週之後,原本在排卵後由卵巢分泌的黃體素(Progesterone)會改由胎盤接手分泌。 黃體素又叫做「助孕激素」,作用是增厚並穩定子宮內膜,為受精卵的著床與胎兒的成長環境做準備。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子宮內膜異位跑到膀胱 27歲女5年揪元凶
而孕期的媽咪特別擔心腹部出現的疼痛,確實,孕期的腹痛是常見不適,需要認真對待,不能因為大意而惹上麻煩。 如同上段所述,黃體素分泌,以及子宮擠壓到腸胃,都會導致腸胃不適、脹痛、便秘都屬於正常現象。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2025 因此要如何判斷懷孕後期下腹痛像經痛是否屬於產兆呢?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流產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所採用的藥物終止早期懷孕方法是「兩藥齊下」,讓病人先口服二百毫克米非司酮,然後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後,在舌下含服四百微克米索前列醇片。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2025 若病人在四小時後,未對此劑量產生反應,會再於舌下含服第二劑米索前列醇片,引導胎盤組織流出。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此藥相關輕微副作用包括腹瀉、發燒、腹痛和藥物過敏,至今未出現大量出血、嚴重過敏反應、敗血症甚至死亡。
在妊娠時期,孕媽媽身體出現任何異常的問題都應該謹慎,如孕婦出現肚子痛的時候要了解是怎麼一回事,有的是生理性的腹痛,因為它還在長大,子宮也會逐漸被撐大,但是如果說肚子痛還伴有陰道出血的話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有時,孕媽咪並無法明確說出哪個部位痛,但就是有一種「這裡也痛、那裡也痛」的感覺,建議適時休息,看是否可緩解疼痛。 畢竟孕期的體力不比平常時候,孕媽咪覺得疲累就不要硬撐,該休息就要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可讓肌肉徹底放鬆,減少痠痛的不適感。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2025 如果休息後,疼痛依然持續的話,請留意是否還有其他不適症狀,必要時,就醫確認是否有其他狀況。 若是足月的話,則會考慮先剖腹取出胎兒再進行切除手術。
她補充,「有時,肌肉累積乳酸,影響了血液的滲透壓,也會覺得痛。這就不純然是缺鈣的問題,而是鈉鉀鈣鎂離子的濃度不平衡,進而對血液的滲透壓造成影響都可能抽筋」。 她建議,不穿高跟鞋、不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適時熱敷與休息,並從事適度的運動以增加肌肉的耐力,有助改善腰痠背痛的程度。 但也有個比較浪漫的說法:「為了讓要視力不好的嬰兒看到自己的食物在哪,乳頭顏色要變得更顯眼一點。」會白回來嗎?
本港自九十年代開始展開有關藥物終止懷孕的研究工作,直至二○一一年,才引入藥物終止早期懷孕(懷孕六十三日)服務。 繼有助子宮頸放軟、子官收縮的米索前列醇片(misoprostol)被引進後,本港去年四月,再引入第二隻俗稱「墮胎藥」的米非司酮(mifepristone),已獲註冊在港銷售。 這藥於一九八八年在法國及中國初次註冊,其後在一三年全球六十個國家獲註冊。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藥物
排卵痛的位置,大致可分為下腹中央、恥骨上及腹部兩側,其中又以腹部兩側最為常見,但左右兩側皆有可能,也可能每月輪流不同邊,症狀因人而異。 每個初當準媽媽的女性,都非常興奮,因為自己肚子裡孕育著一個小生命。 非經期下腹痛懷孕 在興奮的同時,准媽媽得注意這四種情況,一旦發生很可能是寶寶在向你求助。 本文盤點了 10 種疼痛,請孕媽咪看看在這場考驗中,承受了幾種疼痛,以後可以好好跟孩子說說「當媽媽的不容易」。 恥骨上方的下腹處有像月經快要來的一點悶痛感,應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如果愈來愈痛甚至出血,可能是流產先兆,要就醫。
如果是子宮內流出的血,便有些像我們月經時的血色,很少情況是以鮮血流出。 如果是深啡色,只是代表血藏在體內時間較長,所以流出時會呈較深顏色。 無明顯偏向的腹部痛:可能是婦科疾病、或是膀胱發炎的疼痛,如果合併低血壓就有出血的可能,可以先判斷是否是子宮外孕、黃體破裂等,如果劇烈疼痛建議先掛急診,否則掛婦產科。 在下腹痛的時候,第一步先判斷疼痛的位置,再來看看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還有疼痛發生前幾天是不是有性行為等,基本上診斷可以準確許多。 所以在疼痛時,除了趕快就醫之外,也要記下各種不同的症狀,找對科別、同時協助醫師做判斷,避免錯過黃金救治期。 孕期出現腹痛是很多媽媽都會遇到的情況,但是腹痛的原因卻有所不同,有的是正常現象,有的卻是流產先兆,所以准媽媽對於孕期腹痛的原因一定要了解,這不僅有利於緩解孕媽擔憂的情緒,還能更好的對孕期腹痛進行預防。
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男性大部分的精子會被女性排出體外,只有一小部分會到達輸卵管與卵子結合,這個過程大概需要 1~2 天。 結合後的受精卵從輸卵管到子宮腔,尋找合適的落腳點,到真正著床完畢需要大概需要 4~6 天的時間。 例子包括:未滿 16 歲的孕婦,或是在 3 個月內曾向警方報案,發生亂倫、強姦、迫姦、誘姦或迷姦而懷孕受害者,由註冊醫生推定繼續懷孕對她的身體或精神健康可能產生的危險比終止懷孕大。 「我現在孕35周了,每天晚上下腹都會疼一陣子,像痛經的那種痛,但是早上起來就什麼事都沒有了。」這是來自孕媽媽微信群里的一個孕媽媽的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