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一切在蘇軾看來都是如清風明月般的隨意與自然。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
- 這是蘇軾一生最大的轉折點,他含冤下獄一百多天,險遭殺身之禍。
- 這看來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實這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種了悟宇宙、人生之後的大超越。
- “一蓑”,一本作“一莎”,意猶“一襲蓑衣”。
- 其實蘇軾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在遇到坎坷的時候,他也害怕過。
- 我很喜歡這首詞,在這裡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希望從這首詞中能夠學到一些知識,能夠讓我們的思想得到淨化,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的純淨。
他在政治上不斷地受到打擊,一貶再貶,晚年最後流放到了蠻荒之地海南島。 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終沒有被打敗,始終保持一顆鮮活靈動的心。 當他被貶到海南島,仍能夠寫出“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心靈純淨的句子。 對於“一蓑煙雨”這樣的意象,蘇軾是非常喜愛的。 接下來的“竹杖芒鞋輕勝馬”也不太合常理。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定風坡】賞讀
兩者都從“行”字引出,因而具有可比性。 其中道理,用一個“輕”點明,耐人咀嚼。 竹杖芒鞋誠然是輕的,輕巧,輕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帶水的,比起騎馬的便捷來又差遠了。 那麼,這“輕”字必然另有含義,分明是有“無官一身輕”的意思。 暴風雨后,小草更嫩綠,花兒更美麗,陽光更燦爛,彩虹更迷人。
- 人生要經歷千百種滋味,最後才能學會坦然面對。
- 雨具先去,同行街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 蘇軾連用三典,告訴我們人生短促,為了蠅頭微利,費盡精神,在這如夢一般短暫的人生裡,實在是可笑。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感嘆時光流逝)。
- 起碼讓人們可以在日常的忙碌中抽出身來,有空來照看下自己的生命和靈魂。
- 壞好迷悟都會過去,你什麼也留不住,明白了這一點,便是覺悟的開始。
其實世界萬物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我們有了分別心才有了世界萬象。 也無風雨也無晴2025 如果我們內心進入到了無差別的境界,世界萬物哪有什麼分別呢? 因此佛教勸人“無執”,一切都不要執著,不要被外物所系縛。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五)
貶居黃州期間,是蘇軾文學生涯最重要的時期。 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蘇軾在黃州,曾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片坡地,貼補生計。 東坡於此領悟到面對逆境的態度:經過一番風雨的洗禮,更應有一份自信的坦然,縱使一生都在煙雨的困頓中又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因為烏臺詩案,朝廷的人來抓他的時候,蘇軾和妻子進行告別,蘇軾安慰他妻子,說別怕。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 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 也無風雨也無晴2025 也無風雨也無晴2025 也無風雨也無晴 也無風雨也無晴 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
也無風雨也無晴: 【詩詞賞析】 回首向來蕭瑟處 也無風雨也無晴
◎料峭的春風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頭腦清醒了,夢也結束了,作者又回到現實之中。 這「冷」既是實寫酒醒後身體感到涼冷,也是寫夢醒後內心的澄澈冷靜,也可視為作者想到自己遭遇而產生的心灰意冷。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 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爲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也無風雨也無晴: 也無風雨也無晴(傳記)
手拄竹杖,腳穿草鞋,比騎馬還要輕快便捷,誰還怕這點風雨? 即使披著簑衣,任憑風雨吹打、湖海煙雨,也能度過一生。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二句,就如同貶官過一輩子平凡生活,安貧樂道,我怎會懼怕呢? 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可以從容度過我的一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什麼意思?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遇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 也無風雨也無晴2025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 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 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 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也無風雨也無晴: 記述 詩詞研讀的心得 遊山玩水的蹤跡 以文會友 自娛娛人
隨心、隨性,把一切坎坷挫折都當成“小打小鬧”,就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看到這裡,忽然想到了范仲淹說過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衝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鬆、喜悅和豪邁之情。 也無風雨也無晴2025 ◎「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也無風雨也無晴: 也無風雨也無晴,無畏榮辱的蘇軾,《定風波》賞析
縱觀這首《定風波》,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了蘇軾的豁達人生理念,也展現了蘇軾的積極精神追求。 而這些無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在心得,可謂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也無風雨也無晴2025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因此,它實際上也為詞的最後三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感慨作了鋪墊。 即回過頭再看之前雨驟風狂的情景,它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不如就這樣過去,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也無風雨也無晴: 也無風雨也無晴作品原文
賞析: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這首詞的下闋繼續抒發蘇軾的真實感想,進而讓大家看到他的真實狀態。 “微冷”、“蕭瑟”、“歸去”,不要被這些情緒低落的話所迷惑,蘇軾想要表達的是樂而忘憂。 只要雨過天晴,哪怕是落日的餘暉也能給人帶來溫暖。 人生要經歷千百種滋味,最後才能學會坦然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