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棠山道巴士總站下車後,沿著車路步行上山約60分鐘便會到達楓香林。 屯門大欖湧村 每年約12月,楓香樹便會換上新衣,黃澄澄一片的樹林彷彿讓人置身童話世界。 雖然其他時段沒有美麗的楓香葉可欣賞,但也可在濃密的楓香樹葉遮蔽下行走於幽靜涼爽的通道上,享受山澗清新的空氣及美景。
由此左轉,踏上麥理浩徑第十段(標距柱M187),在第二個轉角處,即澗道前約25米前的山坡,往右從隱蔽泥徑上攀。 屯門的自然風光和偏遠的位置使其成為都市人逃離城市喧囂的熱門去處。 屯門大欖湧村 「週日,我和朋友們都喜歡去那裡遠足,從『水泥森林』中解放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在中環工作的年輕白領Tania Ng說道。 大欖涌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從中國大陸購入的東江水的水庫之一。 另一方面,於昔日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運作期間,大欖涌水塘亦是收集蒸餾後的淡水的地方。 巴士站鄰近香港海關學院、職業訓練局海事訓練學院、香港警務處大欖涌車輛檢驗中心、大欖巴士總站、大欖涌消防局、大欖涌村、聯安新村、蕙蘭更生中心。
屯門大欖湧村: 交通資訊
大欖涌水塘之所以被譽為「香港千島湖」,是因為水壩建立後,湖面形成了十數個小島,湖水散落在島周圍,而島上佈滿綠意盎然的植物,形成獨特的千島湖美景。 沿著綠色杆欄的小徑,走到「黃泥墩水塘」的指示牌就是行山到千島湖的起點了。 起步時有一段小樓梯,梯級不算多,拾級而上後會遇到數個分岔路,按着指示牌指向黃泥墩水塘方向,也就是千島湖行山徑方向繼續走即可。 屯門公園(英語:Tuen Mun Park)是香港的大型公園,位於新界屯門區,佔地約12.5公頃,是區內最大型及最主要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此段路程難度較高的地方是前往高位和中位的觀景點(需要較高角度才能更好)。 若帶長輩小孩前往,可評估能力,如不往高位中位觀景點,在主要健行路線上也有一觀景平台也能眺望湖景。
- 《星島日報》曾報道公園曲藝人士隸屬不同有組織「賣唱」集團,部分賣唱者在集團操控下出動假觀眾向他們付錢,鼓動其他觀眾向賣唱者打賞[5]。
- 2006年更曾因為執法人員驅趕演唱者,引起觀眾起哄走避,懷疑導致一名七旬老翁被職員追截時跌倒喪命。
- 立即看看千島湖行山路線指南,出發前了解清楚前往千島湖的交通指南,讓你與家人及摯愛俯瞰千島湖的本地自然美景。
- 「香港千島湖」元朗大欖涌水塘是香港熱門行山景點之一,前往千島湖交通也相當方便。
- 因朋友家住屯門,我們就找了附近風景美氣氛佳的山林來走走,這篇要介紹的是大欖郊野公園。
路途上除了觀賞侵蝕地貌、花樣植物品種,也不乏驚艷的湖光山色。 屯門大欖湧村 在掃管笏村下車後,沿著掃管笏村路上走,一直走到豎立郊遊地圖牌的分支路。 由此右轉,走過小水壩,沿著越野單車徑,轉接至平緩的塘畔徑走至休憩點。 橫過長長的主壩後,在分支處沿左方馬路上走(右方可下降至懲教處) 。 在地圖資料牌旁跨過小橋,走過竹林山徑後,循著昔日的麥理浩徑第十段行走。
屯門大欖湧村: 千島湖起點:楊家村
大欖涌水塘(英語:Tai Lam 屯門大欖湧村 Chung Reservoir)是香港新界屯門區大欖涌的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之內,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 由於水塘內有多個散落在不同位置的小島,因而又稱「香港千島湖」[1]。 麥理浩徑全長100公里,分為十段,是全港最長的行山徑。
- 前往千島湖的路線簡單易行,歷年吸引了不少登山客朝聖,連周潤發亦是當中常客!
- 其後在2009年又發生唱歌市民與康文署職員衝突事件,一名被檢控的男子昏倒,事後逾百人包圍公園辦事處叫囂,群情洶湧,後來更與十多名警員對峙,擾攘6個小時才散去[3]。
- 沿著綠色杆欄的小徑,走到「黃泥墩水塘」的指示牌就是行山到千島湖的起點了。
- 清景台是欣賞千島湖美景的最佳位置,一塊特設的空曠區域無景物遮蔽,能夠近距離全面飽覽湖光水色。
- 大欖涌水塘環塘路線的東岸一段主要行走續漸上升的林務車路,可從稍高的角度下瞰塘中小島;西岸一段以泥徑為主,路況平坦而較迂迴。
- 水壩興建時,吉慶橋得以重建,讓世人得以欣賞過往的歷史痕跡。
- 水塘原址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1]。
其中,最後一段,也是最長的一段路徑(第十段)就坐落在大欖郊野公園,橫跨田夫仔至屯門,全長約15.6公里,需用時約5小時行完全程。 屯門大欖湧村 除了可前往千島湖清景台,沿途會經過吉慶橋、楓香林,不過路線較長,適合年紀較大的小朋友共同前往。 若是想要縮短腳程,便可利用上述提到的路線,分別從大棠村及白石坑方向出發。 屯門大欖湧村 水塘深淺不一,由於受侵蝕的泥土從山上被沖下,塘底主要為沙泥。
屯門大欖湧村: 路線二:大棠楓香林俓
漫步於海濱的黃金海岸商場,你會看見眾多的露天餐廳及咖啡廳,匯集了各國美食甜點;在週末,這裡會有孩子們喜歡的充氣滑梯及小丑表演,還有季節性的市集。 現時連接汀九和八鄉的隧道稱為「大欖隧道」,但和此地相距極遠,兩者並無直接關係。 命名為「大欖隧道」的原因只是因為隧道穿越大欖郊野公園,大欖隧道並不能通往此地。 在出發行山前,父母需要做好十足準備,因小朋友體力有限,除了因應小朋友設計路線,也要準備好行山所需物品,並且關注小朋友安全問題,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 此行的主角「千島湖」雖可從各個路徑窺探其面貌,但於2019年建立的「千島湖清景台」卻是擁有最棒的觀景體驗所在。
另外由於過多團體出現,公園公共空間大多被佔用,公園主要通道河畔走廊亦被佔用,對遊人造成不便。 噪音滋擾問題的出現揭露屯門公園公共空間及設施不足,並且沒有足夠管理的問題。 2018年全年,康文署收到有關屯門公園噪音投訴有348宗[5]。 因朋友家住屯門,我們就找了附近風景美氣氛佳的山林來走走,這篇要介紹的是大欖郊野公園。 大欖是香港第二大的郊野公園占地5370公頃,園區內步道共有12條,是所有郊野公園之最,對於喜愛遼闊風景或攝影人來說,近年號稱香港千島湖的大欖涌水塘,更是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山友。
屯門大欖湧村: 地方
不建議從掃管笏上山或下山,因為上坡下坡太累了,沿途除了大欖涌水塘小壩可以打卡,就沒什麼風景。 從大堂山路這條路上下山,風景宜人,也有階梯緩衝,個人認為這條路線比較值得走。 對於大多數遊客來說,屯門可能不是香港一日遊的首選目的地,但只是因為他們對該區不熟悉。 屯門大欖湧村2025 其實,屯門擁有迷人的海灘和風景優美的遠足步道,適合不同的遊客,更是戶外活動愛好者不能錯過的一區。 據說香港歷史上最早的原居民就曾居住在此,而其「新市鎮」住宅區則建於1970年代。 因此,這個沿海小鎮新舊融合、充滿生趣,難怪本地人喜歡攜家帶友來這裡度週末。
屯門大欖湧村: 千島湖500米黑色疤痕
長年累月的風化,令黃泥墩水塘一帶土壤貧瘠,水土流失嚴重。 大雨過後,雨水混合沙石,在地上沖刷出的深溝,看似古羅馬戰車輪輾過的掩蓋,昔日行山人士稱之爲「神仙轍」。 屯門大欖湧村2025 水的流動帶走了地表土壤,使植物消失,岩石外露,不但無法耕種,沙石還會被刻畫出奇形怪狀的深坑。 楓香跟楓葉雖然外形和特性相似,但在植物學上,卻是毫不相關的植物,而大棠紅葉看的就是「楓香」。 春夏天是翠綠色的葉子,在秋冬寒冷的時候,大概12月份可以觀賞到漸變成紅色的楓香。
屯門大欖湧村: 香港巴士大典
水塘的儲水量大,為不同的魚類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其中包括具保育價值的魚類如弓背青鱂。 路程:約9公里需時:約3小時交通:(於大棠出發)於朗屏站乘港鐵接駁巴士K66號,於大棠山路下車或於元朗乘九巴68R(特別線);(於屯門出發)於屯門站乘 屯門大欖湧村2025 43號小巴,於掃管笏站下車。 整條千島湖行山路線大約10至15公里,雖然路途較長,但沿途較少梯樓及陡峭斜坡,整體感覺舒適不太辛苦。 前往千島湖交通也相對方便,全程可以多角度觀賞人稱「香港千島湖」景致,是相對值得大家到此一遊的理想行山景點。 屯門區內有不少退休人士會在公園中以曲藝活動消遣,後來在公園內發展為多達十數個的表演藝術團體,由於他們使用大型擴音器,經常遭到附近民居投訴造成噪音滋擾。
屯門大欖湧村: 千島湖山水與樹木共生
記者推介以大棠山道作起點,因為可以先欣賞大棠楓香林的紅葉,再前往千島湖清景台。 「千島湖」位於新界西北大欖涌水塘,因為水塘中有多個小島,在水塘儲水後,便會出現有如千島的湖光山色,被稱為港版「千島湖」。 大欖涌水塘環塘路線的東岸一段主要行走續漸上升的林務車路,可從稍高的角度下瞰塘中小島;西岸一段以泥徑為主,路況平坦而較迂迴。 整體上距離較長,路上欠缺一個較佳的觀賞位置,未能完全領略水塘之美。 掃管笏村設有兩個公廁,另外你可到村內的天后古廟前乘坐43或43S小巴到黃金海岸及屯門港鐵站。 於元朗大棠解散的則可到白沙村站坐39號小巴回到元朗站。
屯門大欖湧村: 千島湖行山路線及交通 元朗大欖涌水塘靚景 清景台來回3小時行完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屯門大欖湧村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繼續沿泥路行,沿途會遇到突起的樹根,大家要小心絆倒,看到電塔後小心行上巨型大石級,因石級沙石流失嚴重,如果提腿不足就會絆倒。 在大棠山道起步行,中間會經過大欖自然教育徑及石橋,這段路初段較平坦,非常易行,看到指示牌之後開始上石級,起初都是舖得完好無缺的石級,行到中途接上沙漠化的泥地。 大雨過後,雨水混合沙石,在地上沖刷出的深溝,看似古羅馬戰車輪輾過的痕跡,昔日行山人士稱之為「神仙轍」。
屯門大欖湧村: 路線資料
後來公園管理人員勸喻及驅趕有關「滋擾者」,引起活動參與者不滿。 2006年更曾因為執法人員驅趕演唱者,引起觀眾起哄走避,懷疑導致一名七旬老翁被職員追截時跌倒喪命。 其後在2009年又發生唱歌市民與康文署職員衝突事件,一名被檢控的男子昏倒,事後逾百人包圍公園辦事處叫囂,群情洶湧,後來更與十多名警員對峙,擾攘6個小時才散去[3]。 屯門大欖湧村2025 屯門大欖湧村2025 2011年亦有一宗推撞事件,康文署外判職員與一名曲藝人士因通道阻塞問題發生爭拗,大批歌迷起哄包圍聲援,其中一名職員在混亂中被人推倒受傷送院[4]。 去千島湖主要有兩條行山路線,分別是由屯門掃管笏或元朗大棠出發。 每年11至12月秋季時分,不少人會選擇從大棠出發,先欣賞大棠楓香林的紅葉景色,再出發到千島湖清景台。
屯門大欖湧村: 屯門戶外休閒時光
而大欖涌水塘壩也是香港第一個可以發電的水壩,電力供給濾水廠使用。 和眾多朋友一樣,來了香港幾趟都以為香港是沒什麼自然環境的地方,但因為這趟的爬山行才瞭解香港不大的土地上,也有24個郊野公園。 苦於附近的路線賞景位置較低,而網上關於千島湖的資料又不多,只得依靠郊遊地圖及衛星地圖,自訂一條登高的路線。 水塘原址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1]。
屯門大欖湧村: 千島湖|山腰迷你泳池
康文署獲悉事件後,派7、8名工人到場處理,將仍活的魚及死魚分開盛載,並送入公園另一處地方安放。 屯門大欖湧村 屯門大欖湧村 據悉,康文署人員早已發現人工湖的水開始流失,但因人手調動關係,未能即時作出處理[11]。 屯門大欖湧村2025 所謂中位觀景點,也就是比剛剛高位再矮一點的山頭,距離也比高位山徑近很多,就在上方那顆大石頭,目測應該5分鐘就可以抵達。 從指標處切往麥理浩徑後,沒幾步路立刻分道揚鑣,馬上需要手腳並用。
回程方面,可以選擇沿路折返,又或是大棠入掃管笏走或相反,也有人會從黃金海岸離開。 兩條路線都多為平坦石屎路,但上千島湖的一段由於沙漠化問題,石級泥石甚多,是最需要注意的部分。 由於園方對表演團體的干預,表演人士開始遷往位於屯門公園對岸的休憩公園繼續其活動,但園內賣唱問題仍然猖獗。 曾有傳活動未被管制前,因不少人向曲藝團體付錢點唱或加入表演,吸引更多團體到屯門公園表演,引起混亂。 《星島日報》曾報道公園曲藝人士隸屬不同有組織「賣唱」集團,部分賣唱者在集團操控下出動假觀眾向他們付錢,鼓動其他觀眾向賣唱者打賞[5]。
新界大欖涌水塘有「小千島湖」之稱,景色壯闊,而且新手都可以輕鬆登頂,即看下文看清千島湖新手行山路線、交通、打卡位詳情。 離開黃泥墩水壩後,路徑依然寬廣平緩,直到山邊出現有如通往龍貓森林的樹洞小徑。 屯門大欖湧村 照片中樹叢中的入口,是通往”高位”今日路線最高角度可以俯瞰水塘的山頭,愈是要看出千島湖的模樣,當然位置愈高愈明顯。
步行約45分鐘之後,你會抵達藍地灌溉水塘,這裡水平如鏡、綠樹蔥蔥,一副寧靜和諧的景象。 屯門大欖湧村 屯門大欖湧村2025 洪水坑灌溉水塘是沿途經過的第二個水庫,其翡翠色的湖水令人陶醉。 如果想在這裡玩上一整天,不妨帶上一些工具和食物,去虎地烤肉區自己動手烤肉。
屯門大欖湧村: 巴士
屯門公園建於填海區,園內種植超過2000棵乔木和10萬株灌木,約有200個不同品種。 屯門大欖湧村2025 公園還有一個人工湖,佔地約1公顷;而位於公園南面的爬蟲館,則是另一個景點。 公園其他設施包括人工瀑布、模型船池、露天劇場、滾軸溜冰場、兒童遊樂場、快餐亭及多用途球場等。
屯門大欖湧村: 千島湖行山路線【前往方法】
從不同山徑抵達跟隨指示牌,便可到達清景台的入口,入口處會有一個指示牌,看到此牌子便表示已經來到清景台下方,再往上走約200米便可抵達一片空曠的區域。 啟用以來吸引大量登山客,多位藝人都有去打卡,包括劉嘉玲、三嫂戚美珍、模特兒梁諾妍及曾淑雅等等。 水塘西岸的路段是昔日麥理浩徑的第十段,筆者走過數次,比較熟識路況;水塘東岸的路段在地圖上起落看似不大,其實也須先上升一段,繼而下降至塘畔。 早陣子環繞萬宜水庫走過一趟,這天的目的地是水塘容量排名第四的大欖涌水塘。 沿著迂迴的塘畔徑返回掃管笏村路的接回現時麥理浩徑第十段的林務車路,返回小水壩及經過掃管笏村路折返至掃管笏村,完成環塘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