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4月19日就更新了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電子針卡網頁,新加入了「電子檢測記錄/康復者紀錄」位置,康復者可以在網上輸入個人資料和確診月份,只需4步,就可以領取康復紀錄二維碼。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疫苗接種建議有更新,感染前未接種任何疫苗,確診者康復後可接種一至兩劑,視乎不同年齡組別;感染前曾接種兩劑疫苗者,康復後無須接種第三劑,政府更詳盡指引按此下載。 政府早前推出疫苗通行證的措施,所表列的處所,例如超市、街市等等都需要打一針疫苗才可內進。 但第五波確診人數甚多,而且衞生署建議新冠肺炎康復者,可在康復後相隔一段時間後接種疫苗,即康復者有180日的疫苗豁免期。 「豁免證明書」安排會有為期約三個月的過渡期(至四月三十日),讓私家醫生有充足時間登記醫健通系統和為以電子方式簽發「豁免證明書」作好準備。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2025 在過渡期內,私家醫生仍可按衞生署範本以非電子方式簽發紙本「豁免證明書」,有關紙本「豁免證明書」在過渡期內可繼續使用。
- 醫委會必須對涉事醫生展開紀律聆訊,若情況嚴重應予以除牌,以維護香港醫生的專業公信力。
- 政府晚上宣布,未來只有兩種情況下可以豁免接種疫苗,包括年齡關係未符合接種疫苗資格,以及獲醫生證明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打針。
- 此外,癌症病患的免疫力較差,接種疫苗所得到的保護力,的確可能會略低於一般正常人,但儘管如此,醫師群還是建議肺癌患者,接種疫苗降低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的好處,還是比疫苗本身的副作用來的大。
- 針對圖卡正確的內容,報告指出網傳「打疫苗後不要揉打針處」、「接種武肺疫苗應與流感疫苗間隔14天」是對的。
屆時康復者可以出示符合接種要求的疫苗接種紀錄或有效的康復紀錄二維碼,以進入主動查核「疫苗通行證」需要掃描二維碼的處所。 有關安排會容許尚未接種疫苗人士,在取得陰性核酸檢測結果後到「疫苗通行證」適用的醫療處所獲取一般所需醫療服務,而「疫苗通行證」亦不適用於提供緊急或急切服務的醫療處所。 註2:香港賽馬會早前公布,將由11月20日賽事起,容許在馬場的室外範圍飲食。 入場人士毋須於進場時出示或掃描疫苗通行證二維碼,但仍須於入場時掃描「安心出行」場所二維碼,並符合有關處所的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 持有「黃碼」人士可進入馬場,以及在馬場的室外範圍飲食,惟不可進入場內堂食餐飲處所等仍須進行「主動查核」的表列處所。 另外,衞生署會向私家醫生發出指引,提醒他們在三個月的過渡期後政府將不再接受未印有加密二維碼的醫生證明書,並鼓勵他們盡快登記醫健通(資助) 系統,以簽發豁免證明書。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11歲兒童的「疫苗通行證」實施安排
曾有心臟病史、嚴重過敏或其他健康問題,而自覺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市民,可自行諮詢醫生是否不適合接種疫苗,並相應向醫生申領「豁免證明書」。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2025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2025 在考慮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時,醫生須參考衞生署指引,並遵從《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根據臨床判斷,就病人是否符合清單上不適合接種的原因作出臨床決定。 在現行「疫苗氣泡」安排下,個別處所員工必須接種新冠疫苗,如獲醫生證明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接種疫苗,則必須接受定期檢測。
相關處所負責人須更新該流動應用程式最新版本(Android流動裝置為4.0.1版本、iOS流動裝置為4.0.1版本)。 食環署亦會在專題網頁(/tc_chi/events/covid19/vaccination_record_app.html)更新相關資訊。 【橙訊】本港近日出現多宗接種新冠疫苗後不適事件,引起市民憂慮,預約接種疫苗的人數下跌。 衞生署將發出指引,列明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況,據傳媒引述消息報道,政府明日會公布詳情。 政府提醒巿民,使用不當取得的醫學豁免證明書,屬違法行為,切勿以身試法。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當局會繼續密切監察醫生簽發證明書情況,如發現異常情況、違反醫生專業守則或涉及刑事的行為,會嚴正執法。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疫苗通行證懶人包|2. 疫苗通行證實施時間為何?
他們由公立醫院或私家醫生檢視身體情況後,確定符合衛生署的指引簽發「免針紙」,在「疫苗通行證」下,能進入食肆和表列處所時, 有效期為90天,最長是180天。 醫生只應在證實相關人士並不適合接種上述兩款疫苗後,方可發出豁免證明書。 在考慮簽發豁免證明書時,醫生須參考衞生署指引,並遵從《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根據臨床判斷,就病人是否符合清單上不適合接種的原因作出臨床決定。 當局表示,在「疫苗通行證」安排下,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接種者須持有由醫生簽發的豁免證明書。 市民可就其會否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接種疫苗諮詢醫生,並向醫生申領豁免證明書(私家醫生或需收取費用)。
- 計劃中的「疫苗通行證」要求進入個別處所的人士必須接種新冠疫苗,並只在以下兩種例外情況下容許相關人士無須符合疫苗接種要求:因年齡關係而未符合打針資格;或獲醫生證明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打針。
- 「疫苗通行證」下,除獲豁免的情況外,任何人士進入或身處任何指明處所,均必須隨身攜帶電子或紙本的疫苗接種紀錄或豁免證明書,並在執法人員進行隨機抽查或其他執法行動時按要求出示。
- 該指引將列明,有長期吸煙習慣的市民,運動時有胸痛或氣促的市民,以及已知或懷疑自己患冠心病的市民,均不宜接種疫苗。
- 聲明指出,肺癌病患比一般人容易發展成肺炎重症,還是建議接種疫苗,但也坦言,肺癌痊癒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轉為肺炎重症的風險會不會增加,目前因為資料不足無法判別。
- 衞生署指,向醫生發出的指引,已詳細列明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醫生只應在證實相關人士並不適合接種後,方可發出醫學豁免證明書。
- 然而,林志釉表示,有病人向他反映,公立醫院的醫生傾向不願意發出「免針紙」:一則門檻很高,二是公立醫院醫生們都擔心發出「免針紙」後要解釋。
有商場零售店舖指,目前店內僅一半員工有接種疫苗,但不會考慮裁員,亦不希望他們要為生計而被逼打針,故會改變工作崗位分配方式,如將店面的人手調動至後勤位置協助,讓不想打針的員工繼續工作。 在禁晚市堂食下﹐商場的人流已下降不少,相信疫苗通行證落實後,人流會更慘淡。 九巴對疫苗通行證涵蓋至公共交通工具的態度正面,表示如做法有助減少傳播、社會認為合適,九巴會支持及配合;但如上車前需出示接種紀錄,料需人手檢查,期望政府與各營辦商商討執行方法。 民主黨在2022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853名市民,受訪者有七成半人不同意目前疫情屬「公共衞生緊急事態」,82.6%人更不同意「疫苗通行證」對控制疫情有實際作用。 民主黨促請政府立即取消「疫苗通行證」及「口罩令」等過嚴的防疫措施。 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鄧飛亦形容兩周後才實行疫苖通行證的決定令人費解和莫名其妙,因感染者可在空窗期間四處遊走,未能配合全民檢測及強化「安心出行」的追蹤功能。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康復紀錄二維碼
市民可預先下載3.0.2版本或以上的安心出行,並在安心出行上載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紀錄或「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 進入指定處所時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後,安心出行便會顯示其疫苗通行證。 根據香港衛生署向私家醫生發出的指引,大部分人都適合接種本港現時提供的兩款疫苗,即「科興」及「復必泰」疫苗。 其中,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包括對兩款現時香港提供的新冠疫苗均有嚴重即時過敏反應(例如出現休克、呼吸困難或血壓下降等症狀)。 「疫苗通行證」安排容許醫生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只為顧及極少數人士可能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接種疫苗,而事實上不接種新冠疫苗會令有關人士處於較高風險。 陳表示,以其個人協助接種疫苗為例,如果評估接種者病情可能會於短期改善,例如血糖稍高,會呼籲他先控制好,過兩星期再打;但部分長期病患者,例如腎功能差的人士,由於擔心他們一旦確診會引起嚴重併發症,都會先為他們接種疫苗。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接連有西醫濫發免針紙被捕 醫學會會長:調查屬實釘牌機會大
醫管局醫生和私家醫生均可分別透過醫管局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和政府的醫健通系統,為市民以電子方式簽發豁免證明書,這些電子豁免證明書均提供印有加密二維碼的紙本。 因此在疫苗通行證計劃下,目前只有兩類人士暫可獲豁免不再此限,包括12歲以下小童,及經醫生證明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接種疫苗的人士。 就傳媒有關個別私家醫生涉嫌濫發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的查詢,衞生署發言人今日(九月二十八日)強調,署方一直積極跟進、嚴肅處理事件,並已即時停止相關醫生透過醫健通(資助)系統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的資格。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附件:符合參與2022/23「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和「疫苗資助計劃」資格免費 / 資助接種十三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十三價疫苗)的高風險情況的清單
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醫生簽發醫學豁免證明書的情況,如有發現異常情況、違反《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或任何涉及刑事成分的行為,會嚴正執法,把相關資料(包括懷疑的虛假醫學豁免證明書個案)適當轉交香港醫務委員會或執法部門跟進。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2025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透露,衞生署數日內會發出指引,列明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況,建議長期煙民、患冠心病人士及運動時胸痛或氣促人士,不宜打疫苗。 至於長期病患者,如血壓若長期維持上壓達160,下壓達100、血糖值長期達10以上,或有甲狀腺問題,而以上病情未能透過吃藥控制,均不適合或需延遲打疫苗。 外科專科醫生、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無規定專科醫生不能為病人簽發豁免接種疫苗證明書,以他為例,有參與政府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在衞生署的系統內設有「豁免證明書」選項。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政府:若發現簽發免針紙異常會嚴正執法 籲巿民盡快接種疫苗
該指引將列明,有長期吸煙習慣的市民,運動時有胸痛或氣促的市民,以及已知或懷疑自己患冠心病的市民,均不宜接種疫苗。 訪客(包括服務使用者的照顧者)必須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方可進入指定醫療處所,不得以到訪前檢測作為替代安排。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2025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衞生署今日發出科興新冠疫苗接種指引供私家醫生參考,列明患有嚴重神經系統疾病如橫貫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症候群、患有病情未受控的嚴重長期病、曾對新型肺炎疫苗或其他疫苗有過敏反應,以及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等人士,將不適合接種新型肺炎疫苗。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疫苗通行證接種時間表
因健康原因而不適合打針的市民可諮詢醫生是否不適合打針,並相應向醫生申領「豁免書」(私家醫生或需收取費用)。 豁免證明書的預設有效期為90天,最長為180天,實際有效期由醫生根據臨床情況決定。 根據政府目前的疫苗指引,惟有因年齡關係或獲醫生證明的健康原因的人士,才被納入不適合接種疫苗範圍內,故在出入不同場所時會以醫生簽發的「豁免證明書」代替「疫苗通行證」。
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醫學原因: 乙. 肺炎球菌疫苗
市民如持有相關醫生發出的醫學豁免證明書,可按需要諮詢其他醫生,以診斷其身體狀況是否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並向醫生申領一份新的醫學豁免證明書。 考慮到相關市民可能需要時間諮詢其他醫生,由該七位私家醫生簽發的醫學豁免證明書將由10月12日起被視為無效。 與此同時,針對一些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市民,衛生署在今年初推出「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免針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