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衞生組織,長期病患是維持長時間並隨時日慢慢惡化的疾病。 長期病患的常見例子有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病患等。 不論你是病人還是病人的照顧者,亦應對這些病症有多些了解。 提供服務:提供資助給有經濟困難的癌症,例如資助他們購買假髮、義乳或額外營養品等,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一旦確診癌症,病人腦海中就會充滿不同憂慮,既會擔心化療、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又會憂心自己會否成為家人的負累,甚至要考慮因病情轉差而導致的生死問題,一連串的考慮都會對病人造成心理負擔。
- 幸而後來獲轉介,遇上防癌會的專責護士鄺姑娘,憂慮、不解的情緒才慢慢化解。
-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介紹醫務社工的工作及他們為癌症病人和照顧者提供之服務。
- 為了避免因缺乏充分的可運用的資源或助力協助解決困境,或因為對某些疾病有太多負面或不正確認知而造成重大危機,家庭需要具備因應危機的能力與彈性。
- 有時這些新藥物非常昂貴,一般癌症病人根本無法負擔,結果就出現了「有藥不能用」的唏噓情況。
- 援助範圍包括:醫療期間的特別支出,必要的醫療器具、較平時昂貴的醫藥費、特殊膳食或醫生指定之營養食品,甚至給失去工作能力的患者提供其子女的教育資助等。
癌症治療期間,患者需要照顧者的支援去減輕及適應副作用等問題,以及鼓勵他們去完成整個療程。 完成療程後,除了定期覆診,治療後的護理計劃和復康心得也對康復者有莫大裨益。 在治療的過程中,家人的積極參與每發揮顯著成效,家人的照顧和開解是病者最重要的支援。 和病人一樣,家人同樣承受壓力,適切的社區支援和心理輔導,可以協助家人積極面對,增加照顧病者的信心。 為照顧部份末期癌症病人希望在生命最後的日子留在家中的意願,寧養服務團隊會通過家居紓緩護理服務,安排及協調病人的治療和照顧方案,確保病人和家人得到適當支援。 註五:在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首階段計劃)的資助範圍下,於二○一八年八月引入的尼伏人單抗的指定治療癌症類別為皮膚癌,而於二○二○年五月引入的匹博利組單抗和度伐人單抗的指定治療癌症類別則為肺癌。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醫生教室
綜合身心靈介入課程為期6星期,提供中、西兩派的健康建議、保健貼士,例如亞洲人提倡的氣功、針灸、養生法、穴位按摩,以及外國盛行的藝術治療、心理學、生死教育等,身、心、靈3方面都照顧,以紓緩癌症所帶來的種種影響。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陳麗雲指,癌症病人除了身體上會感到疲倦、失去自理能力外,亦會出現恐懼、抑鬱、焦慮等情緒,甚至絕望得認為自己是他人的負累。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2025 香港人較不擅表達內心感受,傾向遏抑自己的情緒,這或致壓力、困擾增加。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2025 此外,服務策略也強調應加強與非政府機構、病人組織和義工等社區夥伴的醫社協作,為病人和家屬或照顧者提供支援。 政府和醫管局明白病人面對的經濟壓力和財政負擔,以及把個別自費藥物納入藥物名冊的殷切期望。 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國際醫學界就不常見疾病的研究和其他地區就不常見疾病醫療政策的發展,聽取病人團體的意見和建議,並繼續以善用有限公共資源及為最多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治療的原則,檢討藥物名冊。
此外,基金也可考慮推行先導項目,協助政府硏究有哪些措施可考慮納入其常規資助及服務範圍。 撒瑪利亞基金(基金)於1950年經立法局(即現時的立法會)決議設立。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2025 基金設立的目的是為符合特定臨床準則及通過經濟審查的有需要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根據沒有人會因為經濟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的理念,基金希望為有需要的病人儘量提供經濟援助。 除了我們的專業關顧團隊,不同的醫生和醫護人員均經常被邀請於本會舉辦題材廣泛的健康講座或工作坊,例如:醫療知識、癌症資訊、新症護理、症狀處理、營養飲食等等,務求全面照顧不同患者在各個階段的需要。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相關文章
當家屬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說時,可以嘗試站在病人的立場去思考,有助於做出對病人最好的判斷。 病人與家屬相互坦誠,才能夠彼此分享各種情緒、想法,共同面對眼前漫長的路程。 最重要的是攜手扶持,就算一時陷入低谷,但也能夠適時地相互扶持,再爬起來面對後續治療。 其實,將心比心,多數人會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不應該單方面剝奪病人知的權利。
- 註四:包括由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納入撒瑪利亞基金的新藥物,以及已由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涵蓋,但隨後納入另一基金以涵蓋不同適應症的新藥物。
- 家人得知親人患上癌症,出現傷心、哭泣、無助等情緒是正常的,雖然很多家人在得知噩耗時或會有強烈的情緒,但大多最後都會接受病人的病情。
- 在二○一八年七月至二○一九年六月期間,大腸癌、乳癌及鼻咽癌病人由確診到首次獲得治療的第90個百分值輪候時間(註一)分別為76日、76日和60日(註二)。
- 過去,在沒有全民健康保險的年代,病人要治療白血病可能得賣掉一棟房子;在美國,異體幹細胞移植平均花費是台幣一千萬左右。
- CancerCare.hk 提供和分享的《健康資訊》中的所有內容僅供大眾作一般資訊性參考,並無任何法律及醫療用途,不能取代任何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和治療,CancerCare.hk 概不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任何醫療及法律責任。
- 申請人必須符合居港規定、經濟狀況調查及對身體健全成人的附加準則的條件,方可獲得援助。
第一組是 177 位病人在醫院離世,另一組 175 人則在家中過身。 研究人員透過跟家屬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病人於生命最後一星期的痛苦程度及安詳感,結果發現在醫院離世者,有 25% 的家屬往後的時間仍未感釋 懷,相反家人在家中離世的則只有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2025 12% 。 2016年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醫學組織聯會分別做了社區調查研究,結果不約而同地找到30%受訪香港人希望「在家離世」,但是實際個案數字顯示,能夠真正得到這個選擇的港人少之又少。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申請資格:
很多癌症在早期,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且積極治療,存活率是非常高的。 肺炎和心臟病的病發,相比起癌症的死亡速度其實快很多。 有時看到新聞報道有人突然猝死,很多也是心臟病發失救而死。 因為是突然死亡,親友會受到比較大的創傷,很容易會陷入抑鬱狀態,需要很大的支援。 另外,癌症病人家屬的心理壓力亦不容忽視,既要擔心病人的病情隨時有所變化,又要長時間照顧病人,失去私人時間,也缺乏休息時間,積聚的壓力隨時導致情緒「爆煲」。 社區惠澤藥房涵蓋不同種類的癌症治療藥物,病人可以查閱社區惠澤藥房網頁,視乎使用的藥物是否受計劃涵養而申請資助。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第一部份 —— 醫務社工整體角色
申請人必須符合居港規定、經濟狀況調查及對身體健全成人的附加準則的條件,方可獲得援助。 王淨與曹佑寧近來花邊新聞在檯面上打得火熱,除了IG被比對出日本京都的曬愛旅程,本刊也加碼直擊他們在當地親暱搭肩出遊的畫面。 另外據悉,才25歲的王淨甚至婚頭到向旁人透露,一度已經動念想嫁28歲的曹佑寧了。 癌患者要重返職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按部就班作好準備,如麗雲一樣。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2025 癌患者可參考以下事項,為重返職場做好準備,與家人、朋友一起走更遠的路。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醫務社會工作及支援服務
為了讓癌症病人和家屬得到適切的支援,政府和坊間都有不同團體和機構,提供經濟、藥物以至心靈健康等方面的資助和支援服務,擔當癌友在抗癌路上的強大後盾,雖然對抗癌症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但各位癌友絕不孤單。 鄺姑娘透過電話聯絡、上門家訪、了解二人的想法,也在治療、生活、情緒和飲食方面提供建議,關顧方太的身心,也支援照顧者方生。 (四)政府和醫管局於二○一七年八月推出新增的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資助合資格及有需要的病人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包括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同時試行經調整的經濟審查準則和病人藥費分擔機制。 醫管局現正就有關機制委託顧問進行檢討,並期望於二○一八年上半年提出改善方案,以優化關愛基金資助的經濟審查準則及降低病人分擔的最高藥費金額。 藥物評審是持續進行的程序,須按不斷演進的醫學證據、最新的臨床發展以及市場變化進行。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最新消息
在藥物管理方面,醫管局設有既定機制定期評估新藥物,以及檢討藥物名冊和安全網的資助範圍,包括為獲納入藥物名冊和安全網的藥物制訂相關的臨床治療準則。 過程中會依從循證醫學、合理使用公共資源、目標補助、機會成本考慮和促進病人選擇等原則,並考慮藥物的安全性、療效、成本效益和其他相關因素,包括國際間的建議和做法,以及專業人士和病人團體的意見等。 (六)目前,國際間對於罕見疾病/不常見疾病沒有一致的定義,不同國家/地區的定義會因應各自醫療系統的特點和當地情況而有所不同。 每種疾病都有其獨特之處,而病人所需的臨床照顧和護理也各有不同。 不論是罕見疾病或已知疾病,對病人的適切治療取決於專業的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單是罕有性),以及現有的專業知識和資源等,而並非是否為這些疾病劃定任意界線。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要確診患上癌症,很多時候都需要造影診斷,尤其是正電子掃描 (PET scan)。
癌症病人家屬支援: 病人/家屬互助組織
提供服務:香港癌症基金會與醫院管理局合作,於香港主要公立醫院設立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為癌症患者提供資源和協助。 各資源中心均設於公立醫院的腫瘤科大樓或腫瘤科部門,方便患者覆診時到訪。 各中心的設施及服務主要包括:癌症資訊圖書館、專業輔導服務、冥想房及按摩椅、復康小組等。 我們非常感謝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首於2015年9月推出 「攜手同行」癌症家庭支援計劃,並將延伸至2025年8月。